第14讲中耳炎病人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10
【小贴士】中耳炎的日常护理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8岁以下的儿童比较多发,这种疾病常常是由咽喉部疾病引起的,有时甚至可由普通的感冒诱发。
中耳炎通常是家长比较头疼的一种疾病,因为宝宝一般都缺乏足够的表达能力,只有等到病情加重家长才能及时发现,这时治疗难度也会加大。
随着人们医学常识的逐步普及,得了病也会及时地到医院接受治疗,这当然是一大进步。
但是中耳炎除接受正常的治疗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一、中耳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
二、中耳炎患者无论是住院还是在家里休养,都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以此保证自己鼻腔的通畅;
三、中耳炎治疗期间如有鼻部疾病(鼻炎、鼻窦炎等)一定要及时治疗,养成正确的擤鼻涕方式(交叉单侧擤鼻涕),如果是儿童患者,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
四、如果是游泳爱好者,那么在治疗期间要先“戒掉”这项爱好,为了中耳炎的彻底治愈,还是要付出一点的代价的;
五、中耳炎往往是由咽喉部疾病或者感冒引发而来,治疗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疾病的苗头,一定要及时消灭、及时治疗。
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发现很多患者在休息期间还在抽烟,或者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在这里提醒中耳炎患者朋友们,这些不良习惯对于中耳炎的治疗有百害而无一利,患者朋友们也应该对自己负责。
中耳炎的日常护理知识,建议收藏!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很难治愈的耳部疾病,中耳炎是因为中耳部位发生炎性病变,根据其具体情况,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中耳炎主要是因为上呼吸道炎症所导致引起的,也可能同时出现麻疹等传染病,患者会伴有耳痛、听力衰退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流脓和鼓膜穿孔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中耳炎对耳膜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护理不当,甚至会导致耳鸣或者耳聋,那么中耳炎的日常护理知识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中耳炎比较常见的病因有哪些?1.咽鼓管感染急性中耳炎属于急性化脓性炎症的一种,多为咽鼓管感染,发生感冒之后,鼻部和咽部的炎症会逐渐朝着咽鼓管部位蔓延,管腔粘膜与咽鼓管部位发生肿胀、充血,纤毛运动出现障碍,此时便使得病菌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出现中耳炎。
最为常见的病菌有肺炎球菌、以及嗜血杆菌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感冒,这样便能够有效避免患上中耳炎疾病。
1.喂奶姿势错误妈妈在喂奶的时候,如果婴儿是仰着吃奶,因为幼儿的咽鼓管平直,管腔也非常短,内径也比较宽,奶汁如果进入到咽鼓管当中,便会导致引起中耳炎。
所以,在给孩子喂奶时应当取坐位,将婴儿抱起,头部竖直吮吸奶汁。
1.耳朵进水在游泳时耳朵进水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了,因此,游泳时要避免水进入口鼻当中,从而引发中耳炎,如果因外伤所导致的鼓膜穿孔,要禁止滴液体,避免对创口愈合产生影响,可适当进行消毒。
1.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在擤鼻涕时会捏住两侧鼻翼,并用力的擤鼻涕,这样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并且还很危险,鼻涕当中有着许多的细菌与病毒,如果用力捏住两侧鼻孔,这样会压迫鼻涕从鼻孔后挤出,如果进入咽鼓管,便会很容易导致发生中耳炎。
因此,要采用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如果鼻腔感冒堵住,不容易擤出来是,可滴两滴滴鼻液,等鼻腔通了之后再擤鼻涕。
中耳炎的护理措施
很多人偏爱辣味,会在菜里面加几枚辣椒提味,但是对于患有中耳炎的人来说,要克制自己了,辣椒性热,吃了辛辣的会让自己上火,加重体热,很难康复。
3、中耳炎能用激光做手术吗中耳炎是能够用激光做手术的,但是化脓性中耳炎就不可以。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做手术,可以根据病情需要排除鼻咽部有否肿瘤,如果没有肿瘤的话就可以采取激光手术治疗来达到痊愈的目的。
当然也还可以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口服或者注射治疗。
在平时可以用双氧水进行清洗耳朵,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来滴耳。
中耳炎最常见的治疗方法1、鼓膜切开术
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
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
用鼓膜切开术。
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2、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
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
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咽鼓管吹张
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
4、鼓室置管术
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
中耳炎护理常规中耳炎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术前用药的作用,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臵,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2、常规专科检查项目: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鼓膜贴补试验等)、咽鼓管功能检查、颞骨高分辨CT、核磁等。
3、备皮范围:术耳周围5-7厘米,需耳道植皮者应首选左侧大腿皮肤,范围是上起腹股沟,下至膝关节内侧面的2/3。
4、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促进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
5、鼓膜穿孔未治愈以前,不宜游泳。
淋浴或洗头时用干棉球塞入双耳内,防止污水进入耳内,引起或加重中耳的感染。
6、不要捏住双鼻翼用力擤鼻,而应该捏住一侧鼻翼后慢慢擤。
以避免擤鼻时用力出气,压力过大通过咽鼓管使耳内气压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鼓膜凹陷、穿孔。
7、耳部滴药应注意:如果耳内流脓要先用棉签蘸3%双氧水将外耳道及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后,再滴消炎药。
滴药后用手将耳廓的上方向上提,拉直外耳道再将药液滴入耳内,有利于药液充分进入耳内,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全麻患者清醒后,去枕平卧位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2、体位:术后当天取健侧卧位,伤口不要朝下,避免局部受压引起伤口出血。
手术后第一天,人无其他不适,可起床活动或下床活动。
3、饮食:为尽量减少咀嚼运动,利于局部休息,促进创口早愈,术后当日进半流质或软食,不吃带骨刺、硬性食物和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引起咳嗽、打喷嚏及咀嚼时牵拉耳部伤口,引起疼痛和出血。
3天后酌情进普食。
4、手术后如出血现眼睑闭和不全、鼻唇沟消失、嘴角歪向一侧、流涎等面神经瘫痪症状,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路症状,多因手术后伤口充血、肿胀压迫面神经、听神经所致,应告诉医护人员及时及处理。
5、注意观察术耳出血情况,必要时可加压包扎,如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保持敷料清洁,一般术后72小时更换外部敷料。
中耳炎的日常护理常识有哪些?四川省屏山县人民医院罗孝容中耳炎,顾名思义,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部分或者全部结构的炎性疾病,发病年龄好发于8岁以下的幼儿。
临床分类中主要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及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
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
还有一部分临床中特别少见的特异性炎症导致的中耳炎,比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由于中耳炎主要发生在幼儿人群中,所以我们就在这里主要谈一谈宝宝中耳炎的一般知识点和护理常识。
一、临床表现:(一)化脓性中耳炎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主要为细菌感染引发的中耳炎症性疾病,它的症状主要是耳朵疼痛、经外耳道可以看见脓性的液体流出,比较粘稠。
由于宝宝年纪较小,表达症状方面不是很清楚,所以爸爸妈妈需要从孩子的一些小动作中发现异常,比如宝宝会时不时挠自己的耳朵,这时爸爸妈妈需要当心是不是因为孩子耳朵里面痒或者疼痛引起的一些小动作。
由于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建立完全,免疫力比较低下,所以宝宝的全身症状要比大人明显很多,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更严重的并发症还有颅内并发症,比如说脑膜炎、脑脓肿等等。
还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面神经麻痹等,这时候摸宝宝的脸的时候宝宝会感觉麻麻的,没有真实感。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中主要是指由于中耳黏膜、骨膜或者骨质感染或破坏导致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类型的中耳炎在临床上相对来说比较常见,常常表现为耳朵内间断或者持续性地流脓、鼓膜穿孔、听力进行性下降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引起宝宝颅内或者颅外的一些并发症。
宝宝的一些全身症状,在临床表现上轻重不一。
轻的时候宝宝常常表现出怕冷、发热,没有力气,宝宝对爱吃的“好吃的”失去了食欲。
宝宝全身症状较重的时候,常常会有吃东西会吐、拉肚子等消化道症状。
当鼓膜破裂穿孔的时候,体温就会逐渐降下来,全身的症状就会明显的减轻。
宝宝常常还会出现耳朵里面疼痛的症状,而且这种疼痛会一点一点的加重。
中耳炎患者如何做好护理工作中耳炎就是中耳部位有关的病变,其中包含咽鼓管鼓室、鼓窦以及乳突气房,一般是因为病毒或是细菌引发鼓膜后位置的炎症。
常伴随有感冒、流感以及鼻窦炎等症状表现。
如果不小心被感染,病原体就会经过咽鼓管进而深入到中耳,亦或是造成咽鼓管充血或是肿胀,进而恶化形成中耳炎。
如果已经有感冒等表现,就要注意并检查自身情况,一旦被确诊为中耳炎,我们不仅要积极配合治疗,还要做好以下护理才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从而快速恢复。
一、中耳炎简介(一)病因当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会较为容易波及到咽鼓管从而造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过一般都是体质差的患者才会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患者在患有猩红热或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一般会合并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不干净的水池里游泳也会造成中耳炎。
还有喂奶姿势不恰当或是乳汁量过多过急,婴儿无法以正常速度进行吞咽,就会造成呛咳,乳汁容易被挤压进入咽鼓管。
而部分原因会让咽鼓管等管腔变窄,进而影响到正常功能,所以就会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症状1.急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降低、自听增强。
当头部前倾或是偏往健侧时,就会因为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以暂时性稍微恢复。
当积液粘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部活动而有所变化。
临床表现为耳痛,并伴随耳内闭塞或闷胀;耳鸣,比如嗡嗡声或流水声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溢液是间断性或是持续不停流出,当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道再次感染时,就可能发作或耳溢液增多;分泌物如是粘稠或稀薄的脓液,有肉芽或是息肉的患者,血液可能会少量流入其中;轻度患者感觉不到听力下降,但会逐渐下降更多。
二、中耳炎护理(一)术前护理:中耳炎患者因为经常耳流脓以及听力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会直接造成学习和工作中的很多麻烦,并且患病时间较长可能逐渐恶化产生各种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为治疗前需进行全麻手术,通常会存在一定风险,使患者产生思想负担,对手术成功没有十足信心。
还因为听力并没有明显恢复,让患者感到焦躁不安等心理。
中耳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类。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重视患者情绪反应,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完善各项检查。
(3)术前训练:训练卧位使用便器排尿、排便;教会患者正确的摸鼻方法。
(4)卧位护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5)术前准备:①剃去术耳周围5cm内的毛发,将头发梳向对侧并固定;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 8h。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CT片子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术耳向上。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面罩吸氧5L/min。
(3)伤口护理:观察局部敷料有无脱落移位,有无渗血、渗液,渗液多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耳部敷料拆除后,指导患者保持耳道清洁,必要时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密切观察有无面瘫、眩晕、呕吐、眼震、头痛及意识障碍等。
伤口疼痛者给予镇静药,疑有颅内并发症者慎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滴鼻液滴鼻,指导患者勿用力摒鼻、打喷嚏。
(5)心理护理: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患者手术清醒6h后可在床上活动,次日开始下床活动。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指导患者活动时减少头部运动。
2.饮食与指导 6h内禁饮、禁食,6h后给予流食或半流食3~5d,根据病情改普食。
3.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抗生素,控制感染。
4.心理指导告知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中耳炎该如何护理?中耳炎是累及咽鼓管、骨室、骨窦及乳突气房等中耳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
引发急性中耳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的病因有:外伤、上呼吸道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
急性的中耳炎一般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达到治愈的,倘若急性中耳炎超过三个月未愈,就可能转归为慢性中耳炎。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耳炎?患上中耳炎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临床上中耳炎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得了中耳炎需要哪些护理措施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耳的解剖开始说起。
耳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即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指的是耳廓和外耳道,我们所说的中耳的部分简单而言就是外耳道以内、颅脑以外的部分,主要包含鼓膜和听小骨。
这一部分组织发炎即为中耳炎。
由于结构的特殊性,这一部位的炎症容易出现感染和化脓反复发作,如累及鼓膜和听小骨链,就会出现传导性听力减退,这也是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例,是细菌感染导致的中耳局部粘膜受累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儿童为本病的易感人群。
致病因素常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临近部位的疾病病灶及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从感染途径来说,经咽鼓管途径最为常见,当患者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沿着咽鼓管向中心蔓延,细菌侵及中耳;其他感染途径还有在不洁的水中游泳、跳水、不适当的局部化疗以及鼻腔冲洗、鼻咽部填塞等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溜进”中耳导致中耳炎,在婴儿,由于咽鼓管短而宽,哺乳位置不当也很可能导致乳汁流入中耳引起炎症。
在发生鼓膜穿孔前,患者的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可能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小儿感染症状较成人更为严重,可能出现高热、惊厥伴有呕吐、腹泻等;待发生鼓膜穿孔后全身症状就会有所减轻,表现为耳的局部症状:如耳痛、耳漏,听力下降等。
倘若治疗及时且分泌物引流通畅,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听力也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但若治疗不当感染部位迁延不愈则急性中耳炎将转变为慢性并出现各种并发症。
中耳炎的护理方法有哪些一般来说,人类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朵是一个复杂的器官,起着听觉和平衡等重要作用。
一旦出现了中耳炎,治疗不到位或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听力永久下降。
那么中耳炎应该如何进行护理呢?我们跟着文章一同来了解一下吧!认识中耳炎的基本情况中耳炎是指耳朵中的中耳发生炎症,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
中耳炎可以导致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耳聋。
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1.症状中耳炎的鲜明症状是耳痛,特别是婴幼儿可能会出现大声哭闹、打滚、抓耳等现象。
成人则可能出现持续的耳鸣、听力下降、耳部有压迫感等症状,如果病情不治疗进一步加剧,还可能导致发热、头痛、头昏眼花等全身症状。
此外,中耳炎还可能导致耳壳后面的淋巴结肿胀,出现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如果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还可能出现耳内分泌物、恶臭、耳廓红肿等症状。
若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2.病因1.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都可以引起中耳炎。
2. 进水:在婴幼儿阶段,鼻咽部黏膜发育尚不完全,经常哭闹、吸奶等会使喉咙和鼻腔处于常开状态,进水就会比较容易发生。
3. 进食:因为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而引起的炎症。
这种情况常见于过度饮用或进食过于冷或冰冷的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引起中耳炎的因素,如气压突变、过度吸烟、耳内受伤等。
因此,要预防中耳炎,平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病因的影响。
3.危害中耳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以下危害:1. 听力障碍: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话,甚至会完全失聪。
2. 持续的耳鸣:中耳炎可能会导致持续的耳鸣,对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3. 暂时性晕眩:在急性中耳炎的发作期间,常常会伴随晕眩、头晕的症状,严重的话甚至需要卧床休息。
4. 病情扩散:中耳炎如果不能治愈,可能会导致病情扩散至其他耳部组织,如乳突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