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素的生理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41.79 KB
- 文档页数:5
第1页 共4页
必修2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扬州市 维扬中学 陈粉云(225008)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
由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所起作用的关系图 引入生长素生理
结合问题探讨
让学生尝试描述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 作用的两重性 总结不同器官对生长素
的敏感性不同
例举植物生长顶端优势等现象 多种实例交流 尝试运用生长素促 探讨生长素生理作用原理 生长素类似物 进插条生根
在农业生产上运用 的作用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 归纳总结 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探究实验演示用相应材料器具
第2页共4页
第3页共4页
并尝试对图形涵义描述,提高学生对图形分析和运用能力。
通过对多个实例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书本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本节的难点是探究活动的组织,所以教师先做演示,布置学生课后分组实验,有利于节约时间,心中有数,因实验活动从做到观察大约需一周时间,如何组织实验及培养观察,一定要有条理的安排,并且,实验为探究,不要强求学生只选择老师演示的材料,或设计浓度,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完成后总结非常关键。
第4页共4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知识目标)2.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知识目标)3. 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能力目标)二.学习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三.学习难点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 :既能促进 ,也能抑制 :既能促进 ,也能抑制 ;既能防止 ,也能 。
2.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 时促进生长;在浓度 时会抑制生长,甚至 。
3. 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迟钝。
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分别是 。
二、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浓度: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是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
如图:(2)器官: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 > 芽 > 茎(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曲线在A 、B 、C 三点代表 ,A ′、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 效果,A 、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 。
促进 抑制生长素浓度mol/L迁移应用图中A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B图表示将已长出幼根和幼芽的豌豆种子置水平状态。
请据图回答:B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是由于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别是:幼芽_________;幼根____________。
由A可知,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________,10—8的生长素________根的生长,却强烈地________芽的生长。
由图可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________;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影响_________。
上述三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长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果实发育受精卵胚珠种子生长素子房果实例1、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喷洒N肥B.提高CO2浓度C.喷洒磷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例2、欲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A.花蕾期,不去雄蕊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D.开花后,去掉雄蕊思考讨论:如何获得无子番茄和无子黄瓜?。
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是一节很好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素材,因为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中虽然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还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而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良好素材。
希望通过课外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有待反复考虑的是,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的信息。
2.作用:3 .作用特点及表现。
(1)特点:______(2)具体表现。
①一般说来,______ 生长素促进生长,_______ 生长素抑制生长。
②____ 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
③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如>芽> 4 .顶端优势(如图)。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用图中字母表示)。
②—生长素浓度低- _______ 生长。
生长素浓度高+ _____ 生长。
(3)解除措施:。
(4)应用:棉花打顶。
5.生产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用于防止 ______________ 、促进_____ 、获得__________ 、促使杆插枝条的_____ 等。
答案:1 .细胞代谢调节代谢6.发芽生长落花落果7. (1)两重性⑵①低浓度高浓度②幼嫩③根茎8. (2)①AfB②A促进B抑制(3)摘除顶芽9.果实和叶片的脱落结实无子果实生根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杆插枝条生根,在_______ 的生长素溶液中,杆插枝条生根情况不同。
2.常用方法。
(1)浸泡法:把插条的____ 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并且最好是在和空气湿度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的药液中蘸一下(约),深约即可。
3.变量分析。
(1)自变量:药液浓度。
(2)无关变量:处理溶剂剂量、处理、植物材料的条件、温度、光照等。
[判断](1)某农民种植的向日葵在开花期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影响了植物的传粉。
为了避免减产,可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2)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植物的同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定相同。
()(3)只有顶芽能够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此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____________,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____________的信息。
2.作用:3.作用特点及表现。
(1)特点:________。
(2)具体表现。
①一般说来,________生长素促进生长,________生长素抑制生长。
②______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
③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如____>芽>____。
4.顶端优势(如图)。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②____生长素浓度低→______生长。
生长素浓度高→______生长。
(3)解除措施:____________。
(4)应用:棉花打顶。
5.生产应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用于防止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获得____________、促使扦插枝条的______等。
答案:1.细胞代谢调节代谢2.发芽生长落花落果3.(1)两重性(2)①低浓度高浓度②幼嫩③根茎4.(2)①A→B②A促进B抑制(3)摘除顶芽5.果实和叶片的脱落结实无子果实生根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在________的生长素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情况不同。
2.常用方法。
(1)浸泡法:把插条的______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______,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______,并且最好是在______和空气湿度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______的药液中蘸一下(约______),深约______即可。
3.变量分析。
(1)自变量:药液浓度。
(2)无关变量:处理溶剂剂量、处理______、植物材料的条件、温度、光照等。
[判断](1)某农民种植的向日葵在开花期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影响了植物的传粉。
必修3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b。
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
情感目标关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二、教学要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三、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教学流程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让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活动,观察分析曲线,讨论回答问题。
(1)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3)对于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生长素浓度不同,则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对吗?(4)如果你是一个卖豆芽的,你打算用什么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豆芽,才让你的豆芽卖个好价钱?2.讲述: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信息,促进细胞生长。
但从“问题探讨”的讨论,我们得知生长素不仅是促进生长,也会抑制生长。
3.讲解: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
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分析、讨论、回答。
倾听、思考.通过曲线分析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通过列举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阐明生长素的两重通过前面的曲线分析,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
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4。
结合课件图解讲解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1)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生产上通常采用去掉顶芽的方法来解除顶端优势,如园艺修剪、棉花打顶.(2)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原理和根的向地性原理,如图: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即C>A,D>B)→生分析、讨论、回答。
高中生物生长素知识点总结一、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能够刺激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促进新细胞的产生,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2.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更长的组织和器官。
3. 促进细胞分化:生长素还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化,使未分化的植物细胞逐渐发育成为特定的细胞类型。
4. 调节植物器官的形态: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个器官的形态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使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合适的形态。
5. 促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生长素对植物的应激响应有一定作用,能够使植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更快地适应。
以上这些生理效应表明,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
二、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合成的,合成生长素的途径主要包括两种:三羧酸途径和芳香族氨基酸途径。
1. 三羧酸途径: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典型的三羧酸途径是色氨酸合成生长素的途径。
色氨酸途径是通过色氨酸合成吲哚-3-乙酸(IAA),经过多步酶催化的反应形成生长素的途径。
2. 芳香族氨基酸途径:从芳氨酸合成生长素的途径较为复杂,需要经历多个酶催化的反应步骤才能最终合成生长素。
这些合成途径相互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相互配合,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三、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两种运输方式: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1. 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主要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载体进行极性运输。
这种方式多用于激素在长距离传导过程中,比如从茎向根运输,从根向茎运输等。
2. 非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根系组织和茎叶组织之间也可以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进行非极性运输。
这种方式多用于激素在短距离传导过程中,比如在植物器官内的局部生长过程中。
这两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共同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方法一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促进作用及其促进作用原理: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在生长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
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
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
生长素能够诱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
植物生长素生理促进作用的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5mol/l。
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如生产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
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
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
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引言】经过多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了生长素,那生长素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话题。
生长素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但是其发挥作用时具着它的特殊性——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反映生长素两重性的事例就是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生长素和农业密切相关,在农业上,它既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也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还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总之,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植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来实现的,尽管植物激素的含量极少,但是却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能有条不紊,正常进行,使植物体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理解顶端优势的原理。
2、通过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能够简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3、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4、了解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学会用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训练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通过课后探究活动,培养协作精神。
【重点】·突破策略:重点:1、生长素在发挥生理作用时的特点——两重性。
2、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突破策略:1、分析图表,引导学生总结生长素发挥作用时所表现的特点。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共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时所需的生长素类似物最适的浓度。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1、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分析。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应用问题。
突破策略:1、通过生产生活中常见实例让学生分析理解顶端优势。
2、借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突破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学法指导】:本节内容可读性强,实验性强,动态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于实验设计中;科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课后实验等方法去落实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前面一节我们共同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道什么是生长素,理解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
现有三组小麦幼苗,生长条件完全相同,对胚芽鞘尖端部分给予不同的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何?为什么?学生说出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教师播放PPT进行验证)切去尖端:不生长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保留尖端:生长直立生长素分布均匀与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弯曲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图:复习巩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特点以及能说出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提出课题。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师:我们知道细胞的生长包括两方面: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在于它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展示胚芽鞘生长的图片)问题一:是不是生长素分布越多,越能促进植物生长呢?(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植物的根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学生观察,对反应图进行描述,并讨论从这张图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生:描述: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达到最适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之后,生长素浓度再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播放图片:植物的芽、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的同种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
师:很好。
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这里低浓度和高浓度是针对其最适浓度而言的。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就是生长素的两重性。
以上分析的是同种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问题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吗?(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植物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根,芽,茎的最适生长浓度分别是多少?并且想一想它们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又是如何的?生: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是10-11mol/L左右;对于芽来说,最适浓度是10-8mol/L 左右;对于茎来说,最适浓度是10-4mol/L左右,即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芽>茎。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非常正确。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0-11mol/L的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对芽和茎的促进作用很弱。
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就能促进根的生长,而芽次之,茎反应最迟钝。
生长素的这种作用特点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出示图片,应用刚才所得出的两个结论解释下列现象:1、多媒体展示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的图片回顾植物的向光生长,外因:单侧光;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向光侧多。
问题三:如何解释植物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向地性生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①产生这种现象的外界因素是什么?②在这个外在因素的影响下生长素是怎样分布的?③植物的根和茎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为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①产生这种现象的外界因素是重力;②在重力的刺激下近地面生长素分布较远地面分布多(展示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分布示意图);③由于根的敏感性大于茎,对根来说,近地面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却有促进作用。
师总结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的原因:外因:重力;而重力直接影响生长素在近地侧和远地侧的分布,即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近>远。
而不同的植物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反应不同,因此反应也不一样。
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不同的植物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反应不同。
2、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P79图4-6.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A与B相比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B图摘掉顶芽后,侧芽开始生长发育成枝条,也就是说侧芽所受的这种抑制作用被解除,也叫解除顶端优势。
C图摘掉顶芽后又涂上生长素,侧芽生长也受到抑制,与A相比说明侧芽所受的这种抑制作用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
问题四:植物为什么会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播放动画)大家看屏幕上的图会发现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抑制越明显。
师生共同总结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如果摘掉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了,侧芽所受到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不久,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
展示“松树”塔形树冠图提问:为什么松树会呈现这种塔形结构?生讨论回答。
提问:在农业生产或园艺等方面,哪些利用了顶端优势,哪些又要解除顶端优势?请举例说明。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园艺树修剪、修剪果树、修剪侧枝等。
(展示应用顶端优势的实例)师:果树和行道树的修剪、棉花的摘心等这些都是去除顶端优势,而修剪侧枝,植株的主干就会直立生长。
当然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现象,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不是宝塔形的。
四、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师: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很广泛,但是它在植物体内的量却是非常少,而且提取也相当的困难,经过大量科学家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NAA)、2,4一D,同样具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生长素类似物,它们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有的植物容易插活,如柳树、月季等;有的则不容易插活,如桂花树,石榴等。
对于那些不易生根的枝条,可用—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下端,然后栽插下去。
插枝下端长出大量的根便容易成活。
促进结实,获得无籽果实。
实验证明,雌蕊受粉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发育的种子里合成了大量的生长素。
这些生长素能促使子房发育成果实。
在生产上,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没有受精的雌蕊柱头,子房同样能够发育成果实,只是由于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种子,从而获得无籽果实。
农业生产上利用这种方法可培育无籽番茄、黄瓜等等。
此外还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由于植物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
所以,它被普遍用来防止落花落果,特别是在大棚生产过程中,大棚内缺少帮助花授粉的昆虫和风,倘若辅以人工授粉,很花人工。
人们可以用—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以防止落花落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五、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师:植物体内除了生长素以外,还能够产生多种其他的激素,调节植物体的生长。
例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等,这些都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合成量很少,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把这类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介绍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在任何一个生物体内,有促进的作用,必然也存在着抑制的作用,促进和抑制是并存的。
只有促进没有抑制,这个系统的平衡是不能维持的,最后的结果是崩溃。
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物生长促进剂,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另一类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如脱落酸和乙烯。
植物体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而是各种激素相互协调作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