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 格式:ppt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12
一带战略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核心内容解读】“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个新的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
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
(1)“一带一路”的由来。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3)“一带一路”建设中将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开放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二是坚持和谐包容。
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一带一路”战略与旅游行业相关的环境分析一,“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中蒙俄经济带:主要通过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在这同时,旅游业也悄悄兴起着。
二,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等五方面。
1、政治环境“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包括吉林省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
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海上战略堡垒:分别由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而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如今政府对旅游业的加大了支持力度,旅游业无疑是在这“丝绸之路”上利益和前景最大的行业之一。
2、经济环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和实施,在这一带和一路上的人们经济水平也会随之上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面临中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和闲暇的时间变多了,这为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为有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和闲暇的时间是旅游产生的条件。
3、社会文化环境“一带一路”经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每个过节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旅游业能带动各个国家对文化的交流和保护,是各个地区的文化向全世界展示。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条线路:中蒙俄经济带:主要通过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
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
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海上战略堡垒:分别由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
当前世界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缓慢恢复,各国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新常态”下的中国,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驱动转变,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而言,中国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诸多问题都在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形势的变化需要我们打开新局面,开创新未来,这一切驱使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新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的提出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需要。
中国“一带一路”,是对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它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和发展需要,对我国更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和平发展合作反击“中国威胁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控制着国际舆论,通过制造“中国威胁论”来制约中国的和平崛起。
美国官方和民众长期对中国抱有敌视态度,虽然近年来随着中美合作的深化,彼此之间的敌意相对削弱,然而“中国威胁论”却始终国际舆论上压制着中国。
主要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根据搜集的一些资料整理成了四部分内容一、一带一路是什么二、中国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三、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四、可能碰到的难点与风险一、一带一路是什么:(一)“一带”与“一路”1、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主要以陆上大通道(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为走廊,加强沿线各国联系。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主要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建设海上运输大通道(二)“两头五线”1、“两头”:主要是指的“一带一路”连接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并且沿线的广大腹地国家有着丰富的资源,是世界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同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五线”:指的是“一带一路”所规划的五条线路(1)北线A(东北亚一条线):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海参崴(扎鲁比诺港,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即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3)中线: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4)南线(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5)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3、沿线经过的国家:基本上现在路上丝绸之路主要以中亚五国为合作对象,而海上丝绸之路以东盟十国为合作对象,沿线公包含65个国家,需要不断深入与各国的联系。
主要包括以下国家:中国、蒙古、俄罗斯东南亚11国(东盟):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东帝汶;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富汗、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西亚北非16国(石油重要产出地):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约旦、黎巴嫩、巴林、也门共和国、叙利亚、巴勒斯坦;中东欧16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黑山;中亚5国(上合组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独联体其他6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克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三)国内各省市与“一带一路”1、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13省市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具体规划为:(1)新亚欧陆桥经济带(西北方向):通过新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
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颁布。
《愿景》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五通”,将成为未来沿线国家间合作的重点领域。
其中,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一带一路中的国家,分为三类。
第一,域外核心国家,不是“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但是域外的关键性国家,比如说美国,肯定是核心国家。
包括日本,日本有资金、有技术。
第二类国家,沿线的核心国家。
比如要发展南亚、东南亚,印度显然是核心国家。
另一类国家就是沿线的一些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其它的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六大经济走廊(一)中巴经济走廊(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三)新亚欧大陆桥(四)中蒙俄经济走廊 (五)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我国“一带一路”规划包含18省份名单,各省市功能定位盘点:新疆福建成核心区;将发挥港澳作用,为台湾参与建设做出安排。
西北、东北地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一带一路”新丝路战略解读之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两大洲,其地域辽阔,沙漠戈壁纵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多种文化共生共存,加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的沟通交流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战略以积极推进陆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建设为抓手,使我国与周边及沿线国家形成陆路公路、铁路、海上航运、空中航线、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讯网络光缆“七线”互为一体、相互贯通的交互联通网络,拓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合作新空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拉紧相互之间的利益纽带。
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同时,习近平主席相继在不同外交场合和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加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
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务实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是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
二是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
三是加强金融领域合作。
四是成立能源俱乐部。
五是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
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环球视觉网综合财经消息提前布局,今年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沿线省区市浓墨重彩地将“一带一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推进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有20个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或高层会议中明确各自在“一带一路”中定位及发展重点。
一些区内上市公司更是闻鸡起舞,整合资源投身其中。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5省份和内蒙古新疆定位:新疆将依托地缘优势,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主要节点城市为乌鲁木齐、喀什。
下一步动作:新疆在1月20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加快五大中心建设。
按照北、中、南通道建设规划,切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储备。
据悉,乌鲁木齐2015年将申报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喀什综合保税区1月8日刚刚通过国家验收;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将列为重要产业园区。
上市公司布局:新疆是中国连接中亚的桥头堡,本着交通先行的原则,区内上市公司新疆城建、西部建设、北新路桥等基建投资商将分一杯羹,渤海租赁可充分挖掘新疆、前海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份飞机租赁市场机遇;霍尔果斯口岸是中亚天然气管道入华连接口,广汇能源拥有原油进口权20万吨,新疆浩源参股了南疆天然气管道;特变电工在新疆有丰富的光伏、风电项目和电网设备订单。
青海定位:青海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重要支点和人文交流中心,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青海向西开放的主阵地和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节点城市为西宁、海东、格尔木。
下一步动作:青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周边省区航空、铁路、公路有效对接的现代交通网络,与沿海沿江地区加强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建成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
继2014年12月开放西宁国际航空港,并陆续开通西宁-曼谷、西宁-首尔、西宁-台北三条航线后,国际商城、保税仓库、循化穆斯林产业园等41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亚欧大陆桥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亚欧合作新亚欧大陆桥具有重要作用。
它的东西两端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经济中心,基本上属于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小,资源缺;而其辽阔狭长的中间地带亦即亚欧腹地除少数国家外,基本上都属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国中西部、中亚、西亚、中东、南亚地区,地域辽阔,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但空间容量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好,开发潜力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华天宝之地。
这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粮、棉、油、马、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里矿产资源有数百种,其中,金、银、铜、铁、铀、铅、锌、铂、镍、钛、锑、汞、铬、镁、钠、钾、钒、铝、钨、锰、钼、磷、硼等均享誉世界。
能源尤为富集,煤炭储量2万亿吨以上,石油储量约1500亿吨,天然气储量近7500亿立方英尺,
堪称世界“能源之乡”。
一带一路是什么_一带一路路线图(2)一带一路深层含义“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它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的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
“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
有关各方可以把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
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
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
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中国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六大经济走廊“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导向。
其中,“六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由中国东部沿海向西延伸,经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俄罗斯抵达中东欧。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以中欧班列等现代化国际物流体系为依托,重点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构建畅通高效的区域大市场。
中蒙俄经济走廊。
2014年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
2015年7月9日,三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
2016年6月23日,三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规划纲要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由中国西北地区出境,向西经中亚至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沿岸,辐射中亚、西亚和北非有关国家。
2014年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哈(萨克斯坦)两国元首见证签署了《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文件,与土耳其、伊朗、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中土双方就开展土耳其东西高铁项目合作取得重要共识,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一、介绍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或称新欧亚大陆桥,也称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旨在通过铁路、公路和海路网络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
该项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 年首次提出,旨在复兴古丝绸之路并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由中蒙俄走廊、中国-中亚-西亚走廊、中国-中南半岛走廊等几部分组成。
这些走廊由铁路、公路和港口网络连接,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货物和人员运输提供了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
该项目得到了参与国的广泛支持,预计将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包括增加贸易和投资、创造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该项目也面临批评和争议,一些人认为,这主要是中国施加影响并确立其对其他国家的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
二、好处新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它增加了参与国之间的连通性。
该项目旨在通过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运输路线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
预计这将导致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因为运输货物和原材料将更加容易和便宜。
除了增加贸易和投资,新亚欧大陆桥还有望为参与国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
该项目涉及范围广泛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和物流中心,这将创造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活动。
该项目还有望通过提供进入新市场和资本来源的途径来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
许多参与国位于世界欠发达地区,新亚欧大陆桥为其融入全球经济、提升经济地位提供了契机。
三、批评与争议尽管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潜在的好处,但该项目仍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争议。
一个担忧是,该项目主要是中国施加影响并确立其对其他国家的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
一些人认为,该项目是中国在亚、欧、非打造“势力范围”努力的一部分,主要出于战略和地缘政治考虑。
另一个担忧是该项目可能会导致参与国的环境破坏和社会动荡。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和栖息地破坏,还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当地社区流离失所。
由于许多参与国位于经济和政治环境充满挑战的地区,因此该项目的可持续性也令人担忧。
经济评价“—带一路"背景下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与中亚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走廊绩效及运输费用的分析李红昌1,徐鑫",崔金丽#(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100044;2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师,北京100044;3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44)摘要:新亚欧大陆桥使得中国新疆区位优势得以体现,带动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对外贸易发展,但新亚欧大陆桥走廊绩效及运输费用有深化研究空间。
以新亚欧大陆桥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对外贸易影响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经济条件、社会条件、交通条件的作用机制,认为走廊绩效及运输费用降低通过与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耦合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接着在扩展引力模型基础上,考查人口因素、FDI等常规影响因素,选取走廊绩效中的运输费用替代原有的地理距离指标,增强中国新疆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度。
实证结果表明:走廊绩效中的运输费用是阻碍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的主要因素;中亚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口数量、FDI对贸易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贸易额的影响并不显著。
运输走廊绩效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有显著相关性,改善运输走廊绩效可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需从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对外投资、走廊绩效等方面加强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扩展贸易引力模型;走廊绩效;运输费用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46(2021)02-0001-07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alysis Based on Corridor Performance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LI Hongchang XU Xin",CUI Jinli3=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Professor and Mentor of Doctoral Candidate,Beijing100044,China;2Accenture(China)Co.,Ltd.,Financial Analyst,Beijing100044,China;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Master Degree Candidate,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The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 embodies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of China's Xinjiang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long the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However,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orridor performance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of the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This paper tak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Eurasian Land bridge o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s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nstructs the a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economic conditions,social conditions and traffic conditions,and believes that corridor performance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reduc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rough coupling with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ocial conditions.Then,based on the expanded gravity model,the conventional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factors and FDI were examined, and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in corridor performance was selected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geographical distance index,so a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Xinjiang's foreign trade.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cost in corridor performance is the main factor hindering the trade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The economic scale,population and FDI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de volume.The performance of transport corridor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trade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port corridor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s foreign trade.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China's influence o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China's outbound investment and corridor performance.Key words:New Eurasian Land Bridge;international trade;extended trade gravity model;corridor performance;transportation costs1 问题提出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如图1所示),是从中国江苏连云港市、山东省日照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在中国境内由 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缩写OBAOR (One Belt And One Road)。
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
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
“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
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1、国际背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
很多国家的经济可能面临困境,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亟需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世界经济。
中国借此机会,将有利于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国战略、政策融入到“一带一路”和APEC当中,实现共赢。
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
这些战略中,每个都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每个都是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的,每个都是符合亚太乃至亚欧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战略利益。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
作者:陈洲
来源:《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第10期
九月的连云港,秋高氣爽,景色宜人。
今天,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讨“一带一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美好前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带一路”的建设重点,这条从江苏省起点的大陆桥,途经中国的江苏、安徽、河南等7个省区430多个县市,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东方起点,也是江苏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不仅把亚洲和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战略平台。
本届连博会的主题是“构建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开创多元化物流服务模式”。
以推动国际互利共赢为目标,加快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对加速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江苏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深化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种力量齐头并进。
商协会组织在推动国家间经贸合作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希望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不断加强联系,继续扩大工商界交往,不断拓宽多双边经贸交流渠道。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把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今后将继续加强与各地方政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商界的合作,致力于为双方企业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获得精准信息、寻求有效帮助、得到周全服务!
(作者系中国贸促会副会长)。
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海陆状况:“一带一路”是指“陆上丝绸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
(1)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亚欧两大洲路线为:中国→中亚→西亚→土耳其海峡→东欧→西欧,这是中线,现在拓展到中国、北亚、欧洲东部、西欧。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亚、非、欧三大洲,路线为: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印度洋→非洲的肯尼亚→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
(3)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是对“一带一路”的延伸。
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状况:亚洲、非洲、欧洲三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复习;复习时抓住典型性和区域差异。
如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交通、文化差异等。
如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类型以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主要河流: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注入地中海;刚果河是世界上流量第二的河流,注入大西洋。
非洲的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人种为“黑非洲”、旅游资源丰富。
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国家交往和合作:结合时事地理进行复习:梳理2017年——2018年中国重大国家交往、合作项目,尤其是2018年4月前的国家交往和合作项目。
如“博鳌论坛”“青岛上合峰会”“韩国平昌冬奥会”各国领导人的出访等等。
考查:举办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点、参加国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重大工程:一带一路使世界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建设过很多重大工程如:中巴高铁、中欧班列、厄瓜多尔港口、蒙内铁路、西气东输、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桥、中俄天然气运输线路等等。
考查:工程沿线的自然、人文地理特点、民族风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