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下道法8、大自然,谢谢您_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170.08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丰富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很多动植物,也知道大自然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但是,他们对大自然的贡献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3.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3.实践教学法: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贡献。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3.准备课后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贡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心中的大自然,让学生学会感谢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在与大自然的共在中成长,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领悟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难点:热爱大自然,学会感恩。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主题。
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二是让学生感受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的愉悦,体会与大自然共在的美好。
三是教材下面的《大自然的语言》绘画本,揭示了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2.学情分析(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地里种出的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
提问:如果让你为下面这幅图配诗,你会想到哪首诗?揭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意:同学们,粮食来之不易,们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呀。
春蚕吐出的丝,织成漂亮的丝绸。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蚕吐丝了解多少?我们住的房屋,是用泥沙、木材建成的。
我们吃的水果,是大自然中的种子、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以及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提问: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说说你的发现吧。
提问:你看,图中的小朋友玩得多开心。
在大自然里,我们感受到很多快提问:观察图片,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展示:多媒体课件。
提问:(1)春夏秋冬,大自然变幻无穷。
身在其中,乐趣无穷。
你能说说在这四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在暴风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了雷电。
揭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板书设计]8.大自然,谢谢您大自然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感恩大自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大自然,谢谢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定稿【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大自然,谢谢您》是本单元“我和大自然”的最后一课,总结了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存,感恩自然。
既承接了本单元《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亲近大自然的基调,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也是整个单元的总结。
同时为后续课程的环保教育做好认知与情感铺垫。
《大自然的礼物》这一栏目,教材以一个对开页的方式,从吃、穿、住等几个角度来讲大自然给人类的物质馈赠。
这里的背景展现的是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这些组成了大自然的基本要素。
这些就是大自然让我们的生命赖以生存的最好的礼物。
这一栏目的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流与对话。
它强调的是学生要与大自然进行一个全生活的体验,全生活的交流。
小主持人说:“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丰厚的回报。
”这段话中,还暗含了劳动教育的元素。
提示学生关注到人类自身的努力与付出。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参与精神,课堂上时常会问出很多个为什么。
他们有着独生子女所特有的共性特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无度,不懂珍惜,不知感恩。
我校一年级有学生135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通过课下与孩子们的交谈和调查我了解到,他们对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我们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特别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来自大自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多人只是单纯地认为我们穿的用的都是花钱买的,更没有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他们的印象中大自然就是去郊外或者旅游,对于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知之甚少,对大自然更是缺乏感恩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对观察、交流,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探讨、交流,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物质馈赠,感受人与大自然共在,形成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与自然对话,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感知大自然的多重馈赠,体会因为人们的辛勤劳作才使大自然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2.道德修养: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了解与大自然交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对自然的敬畏感,体会与同伴回归自然的快乐。
3.责任意识:感受大自然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感恩自然,感恩劳动者。
体会与自然共存的美好,产生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意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大自然的礼物,了解人类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大自然。
(重点)2.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知道人类通过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懂得感恩自然。
(难点)教学过程一、接触大自然的礼物1.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大自然当中的风、花草树木和动物,它们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板书:8 大自然,)2.提问从早晨起床到进学校,你做了哪些事?用了哪些物品?预设:穿衣、洗漱、吃饭、出行、读书。
3.思考我们穿的衣服、洗脸刷牙时用的水、吃的饭、乘的车、读的书……这些物品中,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预设1:水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预设2:米饭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4.追问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乘的车、读的书和大自然有没有关系呢?二、认识大自然的礼物1.米饭的来历(1)出示:出示教材第30页第一组图(一碗白米饭的来历)。
(2)提问:谁知道白白的米饭来自哪里吗?预设1:来自锅里。
预设2:来自超市里。
预设3:来自稻田里。
(3)播放:播放视频“一粒米的来历”。
视频内容:我是大米,属于稻米家族。
每年春天,我从一粒种子孕育成秧苗,再从温暖的育苗棚里搬家到稻田里。
农民伯伯帮我施肥、浇水、拔草、除虫。
我吸收着水分、沐浴着阳光,长啊,长啊……到了秋天,我从一粒种子变成金黄的稻米,剥去外壳,我就成了白白的大米。
(4)思考:仔细观察教材第30页第一组图,一粒种子长成稻米,离不开什么?预设1:离不开阳光、水、土壤、空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8 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对大自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保护环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游戏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如小卡片,彩笔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大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大自然。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小卡片,上面写有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行为,让学生通过讨论,选出本组认为最重要的行为,并说明原因。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8 大自然谢谢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8 大自然谢谢您》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大自然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大自然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但对于大自然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大自然为人类生活提供各种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大自然的美妙,增强学生的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思考它们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交流对大自然保护的想法。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5.实践操作:让学生制定保护大自然的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总结提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8 大自然,谢谢您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两个话题:“大自然的礼物”和“大自然中的快乐”。
“大自然的礼物”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感悟生活中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物质馈赠,激发感恩大自然的情感。
“大自然中的快乐”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亲近大自然的快乐,体会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鼓励学生用合适的方式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此外,通过绘本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智慧,获得启迪,体悟大自然给人类的精神财富。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但可能不太理解人们的生活与大自然密切的关系,也不太了解大自然给了人们哪些智慧的启迪。
本次课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懂得更多大自然智慧的启迪,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起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的情感。
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用恰当的方式拥抱大自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
三、教学目标1.愿意亲近大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认识到人类要用自身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懂得感恩大自然。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感悟亲近大自然是件美好而快乐的事,激发感恩自然之情。
【教学难点】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懂得更多的大自然的奥妙。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自然给了人类哪些物质馈赠和智慧的启迪。
学生该用哪些合适的方式亲近大自然。
学生准备: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和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了解大自然给人类智慧的启迪。
第一板块【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视频欣赏:播放和自然风光相关的视频,提问“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动人,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2.话题导入:你去过哪里旅游?看过最美丽的风景是什么?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对待大自然?新课导入:大自然,谢谢您第二板块【交流分享感恩自然】1.观察思考:观察课本第30-31页的插图,说说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礼物?目的:通过教材示例,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大自然密切相关。
8 大自然,谢谢您一、教材分析《大自然,谢谢您》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的第四课,课文主要内容包括《大自然的礼物》和《大自然中的快乐》两大版块。
其中《大自然的礼物》版块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青山绿水、丰富的物产,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依存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
由于人类的积极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同时教材还配了绘本故事《大自然的语言》,从儿童视角出发,描绘儿童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分别感知了大自然的丰富与神奇,并初步建立了与动物、植物共生共存的观念。
本课是对前三课的总结提升与延伸,在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人类要用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要懂得感恩。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在注意外部事物时很难利用以往的经验将注意的对象组织起来,所以只能注意到较少的对象。
他们的心理活动仍然以形象性为主,鲜明的色彩和图形等材料最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
一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由于他们的年龄局限,对大自然的接触最多只停留在表面欣赏和初步接触上,对大自然的馈赠(其真正由来)没有深入探究的意识。
还没有建立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的意识,更谈不上要去回报大自然了。
因此,借助学校实际(快乐小农场、蔬菜义卖)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适时展开教育,树立爱护花草、节约用水、珍惜粮食等观念,并指导行为表现。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知道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感恩辛勤付出劳动的人们。
过程与方法:借助游戏追溯一些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根源,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行为与习惯:联系实际,对照行为,养成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与感恩之情并积极保护大自然。
《我和大自然》中《8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激和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的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了解自然规律,并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本课《8大自然,谢谢您》则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激和保护意识。
三、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但对于大自然的资源和重要性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资源和重要性。
四、重难点1. 重点:了解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难点:能够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教师展示一些大自然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些美景吗?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感谢大自然?大自然有哪些值得感激的地方?4. 启发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关注,从而引出课题《8大自然,谢谢您》。
(二)新课学习,互动探究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它们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或实物,了解不同资源的形态和特点。
4.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些自然资源?为什么?5.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感谢这些自然资源?它们有哪些值得我们感激的地方?6.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自然资源?7.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
《大自然,感谢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宠爱的方式去感受、觉察和探究大自然的礼物。
3、懂得宠爱大自然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走进自然,觉察自然不同季节里不同形式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的馈赠。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的礼物1、师:你们在生活中觉察那哪些是大自然留给我的礼物?生:地里种出的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
生:春蚕吐出的丝,织成秀丽的丝绸。
2、师:我们住的房屋是不是也是大自然的礼物?生:我们住的房屋,是用泥沙、钢材和木材建成的。
3、师:我们吃的水果呢?生:我们吃的水果,是大自然中的种子、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以及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4、师:大自然中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和变化颖的东西,只有我们认真亲近它,才能得到它的给我们预备的礼物。
二、大自然中的欢快〔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我们的大自然美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活动,认真观看大自然,看你能在大自然里觉察什么?2、学生自由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随时把自己的觉察与大家共享。
〔二〕在大自然中,我们感受到很多欢快大自然是秀丽的,那就让我们邀请上几位和自己有一样兴趣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用你宠爱的方式去生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好吗?1、提出要求:活动的时候,请大家留意。
第一,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与动物说静静话小组,同植物谈心小组,云彩小组,太阳小组……其次,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要相互帮助,还要想方法把活动中的觉察登记来,以便和其他同学沟通;第三,要留意安全。
危急的地方不去,危急的事情不做。
2、小组活动:观看大自然,如太阳、天空、云朵的颜色以及其变化。
找一找外形、颜色不同的秋叶、小草、花朵,并适当收集。
说说秋天各种不同果子的颜色、名称。
找一找各种不同的树,说说它的名称,观看它的特点,欣赏它的秀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亲近大树〔摸一摸、闻一闻、抱一抱、比一比……〕。
3、大地长出绿头发,我用脚趾梳理它。
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辛勤劳作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2.通过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辛勤劳作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教材第30~31页的情境图。
师: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家,她就像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无私地给予我们很多礼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礼物》吧!二、探究学习探究:大自然的礼物1.米饭(1)出示教材第30页米饭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香甜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稍停顿。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依次出示教材第30页插秧和收割的图片,教师介绍。
2.水果(1)出示教材第31页吃橘子的图片。
师:很多同学都喜欢吃水果,那你们知道美味的水果是怎么来的吗?(2)出示教材第31页与水果相关的图片,教师介绍。
3.丝绸师:大自然不仅送给我们吃的食物,还送给我们穿的布料。
(1)出示教材第30页丝绸的图片。
师:看,这些丝绸多漂亮啊!同学们,你们知道漂亮的丝绸是怎么来的吗?(2)出示教材第30页与丝绸相关的图片,教师介绍。
4.房屋师:除了吃的和穿的,我们住的房屋也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1)出示教材第31页房屋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房屋是怎么建成的吗?(2)出示教材第31页与房屋相关的图片,教师介绍。
5.其他礼物师:大自然会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你还知道哪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呢?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馈赠。
预设:生1:我们乘坐的汽车是由钢材、橡胶和玻璃等制成的。
生2:我们写作业用的纸张是用各种植物纤维加工制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些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
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和贡献。
2.培养学生珍爱大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心。
3.通过阅读、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珍爱大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心。
3.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注重大自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理解其中意思和难点。
2.学生pair work,对课文进行细读。
注意理解生词和短语。
三、讨论1.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大自然很重要?(2)大自然提供了哪些资源?(3)人类如何依赖大自然?2.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以上问题。
期间教师可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四、活动1.小组活动:设计宣传海报,传递珍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可分为环保、节能等多个方面,由小组分配,自选展现形式。
2.全班评比:将每个小组的海报展示出来,并由全班评选最具有生动感、表现深度以及影响力的海报。
五、总结老师引领学生自我的思考:1.自然降雨有助于洗去空气中的积尘、舒缓人们的压力和增强自然风光的清新色彩。
那么,当我们拟定出游计划时,应该选择什么时候?2.当我们出门游玩时,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请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
3.请谈谈自己眼中最令人惊叹的一次大自然体验。
六、作业1.复述课文大意。
2.设计自己所在的班级宣传海报。
大自然,谢谢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2.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引导学生与自然共同成长。
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
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慷慨赠与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绘本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饮水思”。
【教学过程】
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
(一)诗歌导入,齐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畅谈对诗歌的领悟。
(二)布置任务。
让学生共同探讨图例中呈现的内容,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自由结成小组,与爸爸妈妈一起追根溯,寻找他们的“老家”。
大手牵小手,表达感恩。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上一环节的活动成果。
二、教师点评、引导。
畅谈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自然表达感谢之情。
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
大家一起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室感受到的快乐吧。
三、齐诵小诗。
在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四、绘本共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总结单元,延伸至课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8大自然,谢谢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大自然,谢谢您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恩自然的礼物和馈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的方式感受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能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识目标:认识大自然,知道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都来自于大自然,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重点知道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都来自于大自然。
难点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大自然母亲在说话》2、提问:人们常常说“大自然就像我们的母亲”。
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会把大自然形容成我们的母亲吗?思考问题。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大自然的礼物】1、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水果?你最喜欢哪种食物?你最喜欢哪种花儿?2、开动小脑筋:你喜欢的这些水果、食物和小花儿,都是来自于哪里的呢?3、总结与过渡: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礼物。
请你说一说,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哪些礼物呢?4、大自然的礼物:(1)吃的食物——来自于大自然(2)穿的衣物——来自于大自然(3)住的房子、用的家具——来自于大自然(4)出行欣赏的美景——来自于大自然5、总结:我们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质都来自分享。
思考。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并引导学生懂得我们喜欢的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自然的馈赠。
大自然为我们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养分。
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赠送给我们的礼物。
【爱劳动】1、故事屋:两个农夫。
2、阅读感悟:(1)大自然不是我们的母亲吗?为什么还会让那名懒惰的农夫饿死呢?(2)你更愿意做勤劳的农夫还是懒惰的农夫呢?3、小小讨论会:大自然的礼物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大自然赠送的礼物呢?4、展示课本四副图片,告诉学生自然的礼物是怎么来的。
(1)地里种出的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之心、爱护之心。
行为与习惯:学生在生活中以感恩、爱护、勤劳、努力之心回报大自然的馈赠。
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有哪些馈赠。
如何安全地拥抱自然,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画、视频、吃水果、亲身体验等各感观活动来让学生感恩于大自然,产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提升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与认识。
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感恩、爱护、勤劳、努力之心回报大自然的馈赠。
安全地拥抱自然,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世上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特别地好!这首歌就唱出来了妈妈那无私的爱。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一起跟着唱。
师:你们的妈妈对你有多好呀?能不能和老师、同学们说一说呢?师:妈妈无私地爱着你、我、他,那我们所有人的妈妈又是谁呢?师:像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
所以我们所有人类的妈妈是大自然。
板书:画出山水云等自然事物,写出大自然。
2、新授(1)大自然的礼物——生存空间师:大自然妈妈又对我们如何地好呢?请看这个视频:地球是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唯一可以生存的行星。
播课件:大家好,请问除了地球我们还可以到哪个星球生存呢?不清楚,反正我们是不可以让你们生存的。
听到这样的结果后你想说什么呢?(2)大自然的礼物——吃师:大家一定很想吃桌子上的水果!请同学们快吃吧!学生们边吃边问:“孩子们这好吃的水果是谁给你们的?师:嗯,是我从水果店买回来的,那水果店的水果是谁给的?师:是啊,这些水果是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
播放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看了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师:谁会背:“锄禾……”师:是啊,农民们辛苦地付出着劳动,挥洒着汗水。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是尊重农民的劳动呢?师:农民伯伯种的水果又是谁给的呢?师:是大自然中的种子、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使万物生长,我们才有了食物吃。
部编一下道德与法治
大自然,谢谢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2.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引导学生与自然共同成长。
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人与整个自然界都是相依存的。
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慷慨赠与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绘本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
【教学过程】
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源。
(一)诗歌导入,齐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畅谈对诗歌的领悟。
(二)布置任务。
让学生共同探讨图例中呈现的内容,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自由结成小组,与爸爸妈妈一起追根溯源,寻找他们的“老家”。
大手牵小手,表达感恩。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上一环节的活动成果。
二、教师点评、引导。
畅谈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自然表达感谢之情。
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
大家一起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室感受到的快乐吧。
三、齐诵小诗。
在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四、绘本共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总结单元,延伸至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