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典型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2.69 KB
- 文档页数:34
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配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设备和控制器,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故障检测和智能调度,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系统架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配电网各个节点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实时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2.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状态,检测潜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3. 控制与调度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分析结果,自动控制和调度配电网的运行,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调节。
4. 通信模块:负责系统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5.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给用户可视化的界面,实时显示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和操作控制界面。
二、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各个节点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及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状态。
2. 故障检测:系统能够自动检测配电网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如线路短路、过载等,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和故障检测结果,自动调度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优化的配电网调度。
4.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远程控制配电设备的开关状态,实现对配电网的远程控制。
5.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生成报表和图表,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运行优化建议。
三、应用场景配网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工业园区、商业建筑等配电网系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城市供电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供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工业园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工业园区内的配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第十一篇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B3)第53章设计说明53.1 总的部分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B3对应220、110kV采用GIS设备户内布置、主变压器采用3×240MV A的三绕组变压器,全电缆出线,并配置假定组数的无功设备组合成的220kV户内站方案。
53.1.1 本典型设计的适用场合(1)人口密度高,土地昂贵的地区;(2)进出线均为电缆的项目;(3)环保要求高的地区;(4)严重大气污染地区。
53.1.2 对设计方案组合的说明本典型设计根据典型设计方案B3的建设规模及技术条件,是按照湖北省电力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设定的,具体方案组合见表53-1。
表53-1 方案B3技术条件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技术条件1 主变压器台数及容量2/3×240MVA,容量比为100/100/502 出线规模220kV:2/3回;110kV:8/12回;35kV:20/30回3 无功补偿分组及容量1×10Mvar(电抗)/主变压器4 电气主接线220kV线变组:110kV单母线2/3分段;35kV单母线4/6分段5 配电装置220、110kV采用户内GIS:35kV采用户内开关柜6 短路电流水平220kV:50kA;110kV:31.5kA;35kV:25kA序号项目名称技术条件7 主要设备选型主变压器: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自冷水平分体变压器220kV采用户内GIS,间隔宽度不大于2m110kV采用户内GIS,间隔宽度不大于1.5m35kV采用户内金属铠装开关柜,间隔宽度不大于1.2m8 土建部分全站总建筑面积6036 m2,主变压器消防采用水喷雾,户内外设置消火栓9 站址基本条件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风速25m/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非采暖区设计,假设场地为同一标高。
按海拔1000m以下,国标Ш级污秽区设计53.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53-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标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调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需求。
因此,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概念、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优势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1.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
1.2 通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实时响应和智能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1.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监控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故障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等模块,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管理。
二、技术特点:2.1 实时性: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响应并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2 智能化: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预测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3 集成化: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集成各种监测设备、控制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三、应用领域:3.1 电网调度: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电压、频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度,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3.2 新能源接入: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集中管理和调度,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3.3 能效管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
四、优势:4.1 提高运行效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4.2 提升安全性: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响应异常情况,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4.3 降低成本:通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调度和管理,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国家电网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技术原则概述1.1依据性的规程、规范《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等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220kV变电站设计、通信设计和调度自动化设计的标准、规程、规范及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等有关企业标准和规定。
1.2设计对象国家电网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设计对象暂定为国网公司系统内220kV常规户外和户内变电站,不包括地下等特殊变电站。
1.3运行管理方式国家电网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原则上按无人值班远方监控设计。
1.4设计范围国家电网公司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的设计范围是:变电站围墙以内,设计标高零米以上。
受外部条件影响的项目,如系统通信、保护通道、进站道路、站外给排水、地基处理等不列入设计范围,但概算按假定条件列入单项估算费用。
1.5设计xx按《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94)有关内容深度要求开展工作。
1.6假定站址环境条件xx≤1000m;环境温度-20℃~+40℃(除A-5,A-8方案适用);-40℃~+40℃(A-5,A-8方案适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覆冰厚度10mm;设计风速30m/s(50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污秽等级Ⅲ级;日照强度:0.1W/cm2;最大冻土层厚度:≤0.5m(除A-5,A-8方案适用);地震设防烈度:7洪涝水位:设计土壤电阻率:地基:腐蚀:1.8m(A-5,A-8方案适用);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特征周期为0.35s;站址标高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和历史最高内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不大于100Ω·m;xx力特征值取f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支持系统架构设计陈晓谨;姬源;沈冠全;高红均;魏震波;苟竞【摘要】Based on summariz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intelligent dispatch support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this paper introduces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support system of regional power grid.According to re-alization process ofacquisition,transmission,storage,extraction,display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data,it divides the system into operational comprehensive cockpit,data mining and fusion and data subsystem.In addition,it summarizes the classification.At last,it concludes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he system and points ou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在概述国内外智能调度系统和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地区电网智能调度支持系统的总体架构,根据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提取、展示与应用的实现过程,将系统分为运行综合驾驶舱、数据挖掘与数据融合和数据子系统,并进行概述;最后,对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智能调度支持系统;地区电网;数据挖掘;驾驶舱【作者】陈晓谨;姬源;沈冠全;高红均;魏震波;苟竞【作者单位】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2;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2;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2;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4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张,电网结构日益复杂,而经济社会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及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国家将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南方电网全面启动节能发电调度,需要进一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和调度工作模式。
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关注,智能调度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智能调度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它能够自主的分析数据、预测状况并进行决策,从而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智能调度系统的基本原理智能调度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度分析大数据,构建出一套具备预测、决策、优化等多种功能的系统,从而实现资源调配、物流配送、工作排班等重要管理任务。
具体来说,智能调度系统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面向目标:智能调度系统必须具备面向目标的特性,即能够对不同的目标进行分析和优化。
例如,对于地铁的运营管理,目标可能是保证车站换乘、列车换向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拥挤程度,并优化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2.大数据分析:智能调度系统必须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具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技术,能够识别和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构建数据模型以提高准确性和精度。
3.智能决策: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家里说过的需求或者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并且能够自主进行优化调整。
这要求系统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能力,能够准确预测和掌握每个时刻的状态,为优化决策提供支持。
4.多目标优化:智能调度系统的优化过程通常有多个目标,因此它需要采用合适的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必须先进行需求分析,以确定其功能和目标,接着要确定调度领域的数据来源和预测对象。
2.数据处理和存储:智能调度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是其设计的重要部分。
数据处理通常包括预处理、清洗和转换,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式进行。
3.算法选择和实现:智能调度系统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来实现其核心功能。
基于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的典型故障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7T10:25:04.22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10期作者:鲁城娟[导读] 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鲁城娟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黄化供电公司青海尖扎 811200摘要: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以及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来说非常的重要,特别是调控一体化实施以来,集中监控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调度员的指令和决策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系统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此前提下,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目前很多建设完成的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众多引发故障点众多,各种类型的问题频发,使得电网运维的人力投入过高,但实际效率低,所以,在技术方面存在很多需要总结改进的地方。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的典型故障,希望能够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典型故障一、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典型故障点的分类及分析(一)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典型故障的具体分类1.计算机硬件类故障:工作站的CPU、服务器、硬盘以及内存等硬件。
2.系统类故障:服务器平台、进程假死,导致功能不可用。
3.网络故障:交换机故障;交换机端口故障;系统中的某台主机断网,并且“刷新时间”不更新。
4.数据库故障:硬件故障导致ORACLE数据库不可访问;参数设置故障导致系统出错;网络故障导致ORACLE数据库不可访问。
5.厂站类故障:硬件故障导致常规通道退出;网络故障导致网络通道退出;天文钟故障导致天文钟通道退出。
6.人机界面故障:图形文件打开对话框无图形文件;图形网络保存失败;在图形浏览器下,应用所属右键菜单无法是示挂牌等;遥控监护员窗口弹不出;某台机器画面操作(逼控、置数)。
7.报表故障:报表服务应用启动后,报表服务程序反复被拉起、退出;报表客户端浏览报表时,提示“调用GetReport接口失败”;报表客户端浏览报表时,浏览器打开失败。
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摘要:伴随着城市电网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多种科学技术在配电网系统当中的应用越发成熟,最终构建了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电网的整体管理效果,这也是电网系统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对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智能配电网的改革,本文详细分析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控制系统一、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概述(1)设计总体框架在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四区,在相关研究中的基础依据是新一代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各个区域。
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作用主要是对县级等地方电网进行控制和调度,是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基础部分,一区具有实时监测、拓扑分析、馈线自动化、图模管理等多样化的功能;三区主要是调度管理系统,且具有统计分析、故障研判、计划性停电、保修功能单管理等功能;四区主要是生产管理系统。
通过在电网调度控制机构中将上述四区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进行设置,就能够实施分布式建设。
(2)一体化建模和一体化技术由于在配电网中会发生故障等问题,对整体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科学管理配电网故障,应该实现配电网故障抢修和调度控制一体化,将一区和三区中的资源进行责任和管理划分,通过高效传输平台数据总线,各业务之间能够很好的相互协同,共同完成。
通过有效的应用一体化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增强配电网故障抢修效果。
同时在配电网中,为了更好的拓展技术业务,还应用在系统中构建不同等级的全网拓扑模型,其中的调度控制系统中主要是高压模型。
并在电网调度模式下接入数据文件信息;中压模型和低压模型是建立在GIS平台上的,接入数据文件信息主要是依据CLM/XML,一区和三区中的功能需求都能够在一体化建模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图库一体化自行建模。
(3)信息集成技术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为了使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功能更加的完整,因此对一系列系统进行了集成,其中包括调度控制系统、用电信息采集与营销管理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