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脓肿的MRI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672.60 KB
- 文档页数:3
垂体Rathke's囊肿的MRI诊断作者单位:671000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通讯作者:李松目的探讨垂体Rathke’s囊肿MRI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
方法鞍区垂体囊肿性病变18例,行鞍区薄层T1WI和T2WI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以及T1WI 冠状位动态增强扫描,在半年内追踪复查1次,结合临床资料由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分析其影像表现。
结果15例鞍区囊肿性病变表现为矢状位垂体中后1/3的圆形、椭圆形肿块,冠状位居垂体中央或偏居一侧。
2例鞍区囊肿性病变表现为矢状位垂体腺体部底部的扁丘状小肿块。
1例鞍区囊肿性病变表现为冠状位两分叶状改变,上部相对小居垂体上缘,下部相对较大居垂体右侧缘。
多数囊肿性病变主要位于鞍内,少数可向鞍上发展,大小0.3~1.2 cm,信号多变,增强后有2例病灶边缘环形轻度强化信号,18例半年内追踪复查一次,垂体囊肿性病变的位置、大小、信号和增强均无明显变化。
18例鞍区垂体囊肿性病变均诊断为垂体Rathke’s囊肿。
结论垂体Rathke’s囊肿在MRI影像上有特征性表现,复查MRI对少数特殊Rathkes囊肿的诊断有帮助。
标签:垂体;Rathke’s囊肿;MRI垂体的病变大多以腺瘤常见,Rathke’s囊肿是垂体的少见病变,因临床工作中对其认识和经验不足,常常不能正确诊断,而导致大部分患者经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所以本文总结本院18例垂体Rathke’s囊肿的影像表现,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2010年颅脑扫描鞍区囊肿性病变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33岁,主要临床症状:头疼8例,占44%;垂体功能紊乱症状,包括闭经、肥胖、性欲减低等6例,占33%;头晕、健康检查等偶然发现4例,占22%。
1.2 方法使用SIMENS1.5T A V ANTOM扫描仪,头线圈。
平扫采用自旋回波序列行鞍区薄层T1WI(TR/TE500 ms/15 ms)和T2WI(TR/TE4000 ms/98 ms)矢状和冠状扫描,距阵240 mm×240 mm,层厚2.0 mm,层间距0.2 mm,共15层,3次激励次数,视野256 mm×179 mm,定位线中心与垂体柄平行;使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GD-DTPA,用量为0.2 ml/kg,之后同等计量生理盐水团注,注射完毕立即采用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1WI序列扫描,TR/TE=135 mm/3.67 mm,距阵320 mm×320 mm,层厚3.0 mm,层间距0.6 mm每次7层,连续扫描3次,扫描时间为1分46秒。
垂体脓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7-08-03T15:07:00.9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代梅[导读]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在临床上的一种罕见病症,1914年最先被报道,至今全球的患者人数尚不超过百例[1]。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自贡 643020)【摘要】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8例垂体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垂体腺肿大,向鞍上突出;7例在T1WI上出现低信号,6例在T2WI上出现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在T1WI与质子加权成像上出现与脑实质信号相似的信号,T2WI则出现高信号,明显低于脑脊液信号。
所有患者增强扫描均出现环形强化,5例张力较小,环壁较薄但较均匀,少数区域环壁较厚,2例强化的环壁较厚;横断位显示环的形状不一,且累及一侧海绵窦。
结论:垂体脓肿的MRI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垂体脓肿;MRI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04-02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在临床上的一种罕见病症,1914年最先被报道,至今全球的患者人数尚不超过百例[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病症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越来越高,垂体脓肿的报道也因此增加。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垂体脓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选取了我院于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8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诊治的8例垂体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有效,均经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等证实,符合垂体脓肿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发热、视力下降、眼脸下垂、尿崩症、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⒈引言
简要介绍垂体病变的概念和背景,强调影像学在垂体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性。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
⑴磁共振成像(MRI)
详细介绍MRI在垂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包括扫描序列选择、参数设置、图像解读等。
⑵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介绍CT在垂体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包括扫描方法、优缺点、适应症等。
⑶ X线检查
说明X线检查在垂体病变影像学中的地位。
包括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和其限制。
⒊垂体病变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⑴垂体腺瘤
描述垂体腺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如大小、形态、信号
强度等。
⑵垂体增大
介绍垂体增大的影像学特征,如体积增大、壁厚度变化等。
⑶垂体半月增生
阐述垂体半月增生的影像学特点,如垂体后叶扩张、前
叶融合等。
⑷垂体腺瘤囊变
讲解垂体腺瘤囊变的影像学表现,如囊变区域、囊壁等。
⑸垂体转移瘤
详细阐述垂体转移瘤的各种影像学特点,如转移瘤的来源、影像学表现等。
⒋影像学诊断注意事项
⑴影像学诊断标准
说明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⑵异常结果的解读
讲解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的处理方法和解释。
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比较垂体病变与其他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差异,以便进行鉴别诊断。
⒌附件
附上相关的影像学图片和报告,以供参考。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法律名词1
解释法律名词1的具体含义。
⑵法律名词2
解释法律名词2的具体含义。
【图文病例】垂体脓肿患者一般信息及病史女,21岁。
主因“间断头痛7月、视物模糊6月”入院。
患者2011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枕后明显,闷痛与搏动性疼痛交替出现。
严重时有呕吐,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可部分缓解。
后续检查治疗如图1。
5月20日自北京某医院出院后服用“弥凝”0.05mg 3/日口服,多饮、多尿明显好转,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ml左右,夜尿1—2次/晚,强的松逐渐减量,当减至20mg/日时症状出现反弹,头痛加重,将“强的松”增加至30mg/日可缓解。
如此反复,现服用“强的松”25mg/日,无明显头痛、无视物模糊。
检查结果查体体温:36.9 ℃,脉搏:70 次/分,呼吸:18 次/分,血压:84 /56 mmHg,身高:163㎝,体重:68kg,BMI 25.59㎏/㎡,脸圆、肤色白,无泌乳,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
下肢无水肿。
粗测视野正常,腹部、大腿内侧皮肤紫纹,阴毛、腋毛稀疏。
辅助检查1、生化:ALT 40U/L, TP 77g/L,ALB 46g/L,LDH 275u/l,钾3.9mmol/L,钠142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8.5mmol/L,钙2.49mmol/L,肌酐83umol/L,尿素 3.38mmol/L,尿酸645umol/L,总胆固醇 7.54mmol/L,甘油三酯 1.04mmoL/L,HDL-c 3.13mmol/L,LDL-c 3.13mmol/L.2、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总数2×106/L(<10×106/L);白细胞总数0;氯127 mmol/L (120—132);葡萄糖2.9mmol/L(2.3—4.1);微量蛋白 0.37g/L(0.15—0.45);髓鞘碱性蛋白2.01nmol/L(≤0.55);荧光法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未见细菌;涂片找真菌:未见菌丝及孢子;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猪囊虫抗体(—);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均(—);梅毒特异性抗体(—)。
垂体瘤MRI诊断要点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0% 左右。
好发生于成年人,垂体瘤分为有分泌功能和无分泌功能两类,前者包括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嗜酸细胞腺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的嗜碱细胞腺瘤,后者为嫌色细胞腺瘤。
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侵及鞍上池。
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可钙化。
MRI 表现1.垂体微腺瘤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包括T1 和T2 图像。
T1 微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T2 微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2.垂体大腺瘤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或不规则形,腺瘤实质部分呈等信号,当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不强化。
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肿瘤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之故。
肿瘤向上使鞍上池闭塞,视交叉上抬,向旁侧压迫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向后可压迫脑干,向下可扩大蝶鞍、突入蝶窦。
肿瘤向鞍旁生长,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向外推移甚至包裹,偶尔可引起颈内动脉闭塞。
诊断要点CT 与 MRI 诊断垂体肿瘤可靠,95% 以上的垂体肿瘤可做出诊断,但难于做出组织学诊断。
大的垂体肿瘤常见蝶鞍增大和鞍内及向鞍外延伸、边界清楚的肿块,CT 上为略高密度;MRI 上,T1WI 为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
依上述表现多可做出诊断。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主要靠MRI,直接征象是T1WI 上垂体内的低信号病灶,增强检查更为明确。
CASE 1(图 1)图1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肿块,T1WI 及 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CASE 2(图 2)图2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可见「束腰征」,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垂体病变的MRI分析一、垂体2.结构及解剖:①神经部和中间部称为垂体后叶,结节部和远侧部称为垂体前叶;中间部:是位于远侧部和神经垂体之间的一层薄薄上皮细胞。
它起源于Rathke囊的后壁,含有Rathke囊的残留腔,表现为变长的狭窄囊泡。
这些可能会引起Rathke裂囊肿(亦称中间部囊肿)。
②腺垂体含有嗜酸、嗜碱性及嫌色细胞,主要分泌一些蛋白及多肽类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黑色细胞刺激素(MSH)。
神经垂体不能分泌激素,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T),通过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神经纤维被运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到血液中。
3.垂体血供:垂体前叶、后叶分别由颅底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下动脉供血,垂体柄由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共同供血,因此垂体增强时强化顺序:垂体后叶、垂体柄、垂体前叶。
最后经垂体下静脉引流至硬脑膜静脉窦。
下丘脑(视上部-结节部-乳头部)-垂体4.垂体高度胎儿、新生儿的腺垂体稍凸,T1WI呈稍高信号(可能与垂体内多肽类激素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关);生后2个月垂体形态信号↓呈正常年长儿脑灰质信号;新生儿垂体T1WI青春期女孩垂体高度可达8-10mm,男孩可达7-8mm;50岁以下垂体高度明显大于50岁以上垂体高度;一般而言儿童垂体高度>7mm,男性垂体高度>9mm即可诊断垂体异常;5.正常垂体的影像表现CT平扫:很难显示,有时会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MIR平扫:T1WI:垂体前叶等信号,后叶高信号(约10-15%垂体后叶高信号不显示);T2WI等信号,与脑灰质类似;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二、鞍区-垂体MRI解剖扫描:矢状位、冠状位T1WI、T2WI薄层扫描(≤3mm);矢状位、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全脑轴位FLAIR扫描可作为补充序列;必要时加扫DWI序列;三、垂体常见疾病1.垂体增生:由一种或多种细胞(能分泌激素)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单纯性垂体增大,但不会引起质的变化。
详解垂体瘤及其影像学表现垂体瘤是鞍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的垂体肿瘤约占到颅内肿瘤的10%~12%。
因此垂体瘤的检查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
一、正常解剖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垂体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
三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有必要了解不同方法在检查中的运用。
1、X线较少使用。
可显示蝶鞍部的骨质改变,但不显示瘤体。
头颅侧位片2、CT平扫、增强不常用。
当患者存在MRI检查禁忌症时,可使用CT检查。
一般采用轴位的薄层扫描,功能段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进行重建,可通过垂体的大小、密度的改变,判断垂体有无病变的发生。
但CT的缺陷在于微腺瘤显示不佳。
3、MRI是垂体病变首选的办法。
在MRI上可鉴别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增强和平扫类似于CT,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动态增强扫描。
何为动态增强扫描,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联系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腺垂体一般位于垂体前部,T1WI和T2WI呈等信号;神经垂体位于垂体后部,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采用增强扫描的方法,垂体前叶、后叶、垂体柄都会出现明显强化。
正常垂体大小(与激素水平、年龄有关)三、垂体瘤分类1、根据否分泌激素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通常因为垂体瘤极大,压迫其他脏器。
•功能性垂体瘤,相对发现比较早,垂体瘤小,根据分泌激素的种类又分为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等。
2、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1cm)和巨腺瘤(>1cm)。
(1)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MRI平扫: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呈相对低信号。
•MRI动态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信号低于正常垂体;晚期,信号高于正常垂体。
间接征象•垂体增大;•垂体上缘局部或偏侧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部骨质变薄、侵蚀、倾斜下陷。
(2)垂体巨腺瘤X线诊断价值在于观察蝶鞍的扩大。
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心得体会作者:康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罕见,术前影像表现虽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与某些垂体病变仍难以鉴别。
笔者通过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1例、继发性2例垂体脓肿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例1男,69岁。
间断头痛、复视2个月。
查体双眼外展受限,视力及视野正常;术前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影像学检查:平片显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背骨质吸收变薄。
CT 平扫可见鞍内均匀稍高密度肿块,向鞍上生长;蝶鞍显著扩大,鞍背骨质吸收,鞍底下陷;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环形强化,内部无强化。
MRI平扫显示病变呈囊状短T1长T2信号,囊内后下方可见多个团块状低信号结节影,可见肿块呈紫蓝色,穿刺液粘稠,草绿色,内有暗褐色陈旧性出血。
囊液培养为曲菌性垂体脓肿,病理切片囊壁为炎性肉芽组织。
术后3个月脓肿复发,未再手术。
例2男,50岁。
头痛,双眼视力下降,性欲减退7个月。
查体神智清醒,语言减少,体温正常,血红细胞:9.3×109/L,脑脊液白细胞增高。
术前颅骨平片显示:垂体窝扩大,鞍底下陷,鞍背骨质变薄。
CT平扫鞍内及鞍上见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垂体窝扩大,鞍背骨质吸收。
增强扫描病变呈环形强化,壁薄且厚度均匀,内部无强化。
MRI平扫病变在矢状位上呈束腰征,位于鞍内及鞍上,呈短T1长T2信号,中心部分于T1及T2像均呈稍低信号;病变边界清晰,双侧颈内动脉受压外移但未受包绕,视交叉受压上抬,下丘脑受压变形。
增强扫描病变呈薄壁环形强化,囊壁规则。
开颅切除肿块,脓液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
病理:鞍区颅咽管瘤合并垂体脓肿。
术后4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
例3男,41岁,主因头痛、恶心5个月,加重10d入院。
查体视力下降,神经体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一年前呈行颅咽管瘤切除术。
本次影像检查显示:平扫MRI鞍内及鞍上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视交叉受压上抬。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李 涛、马 林、梁 丽、梁 燕、郭行高、邬海博);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核医学科(周卫华);*在读博士生,现工作单位:武警总医院CT 室中枢神经放射学垂体少见疾病的MRI 诊断及鉴别诊断李 涛*,马 林,周卫华,梁 丽,梁 燕,郭行高,邬海博【摘要】 目的 探讨垂体少见疾病的M RI 特点,提高对垂体少见疾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垂体少见疾病的M RI 表现,包括Rathke 's 囊肿3例,垂体增生3例,淋巴细胞性垂体炎3例,颗粒细胞瘤1例。
结果 Rathke 's 囊肿表现为垂体内边界光滑、信号均匀的囊性病变。
垂体增生表现为垂体增大,垂体柄增粗,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3例,表现为垂体增大,垂体柄增粗,与垂体信号相仿,2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1例有邻近的硬膜强化。
颗粒细胞瘤表现为垂体柄均匀增粗,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
结论 M RI 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Rathke 's 囊肿 垂体增生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颗粒细胞瘤MR 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ncommon Diseases of Pituitary GlandLI Tao ,MA Lin ,ZHOU Weihua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LA General Hospital ,B eijing 100853,P .R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uncommon diseases of pituitary gland 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 for these d iseas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MRI stud ies of 10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or clinically confirmed uncommon d is -eases of pituitary gland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Rathke 's cysts in 3cases ,pituitary hyperplasia in 3cases ,lym -phocytic hypophysitis in 3cases and granular cell tumor in 1case .Results 3cases with Rathke 's cysts showed cystic appear -ances with homogenous intens ity and clear margin in the pituitary gland .3cases with pituitary hyperplasia showed enlarged pitu -itary glands and stalks with homogenous enhancement .3cases with l ymphocytic h ypophysitis showed enlarged pituitary glands and stalks with markedly enhancement .The signal was heterogenous in 1case and dura was enhanced in 1case .1case with granular cell tu mor showed enlarged stalk with homogenous enhancement .Conclusion MRI can clearly detect the extent and feature of the uncommon diseases of pituitary gland ,and it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ey words 】 Rathke 's cyst Pituitary hyperplasia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Granular cell tu mor 垂体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最常见的垂体病变是垂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