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自我提升发展模式:积极心理学专题讲座《幸福是一种能力》王薇华博士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20
职场幸福力(王薇华博士)摘自: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范刊9月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是每个职场人士向往的境界。
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常常会面临着多重的烦恼和焦虑:“公司搞派系,相互勾心斗角”工作气氛紧张;“找不到未来发展方向”工作迷茫;“职场冷暴力”人际关系冷漠;“职场BT族”健康亮起红灯;“讨厌现在的工作”职业倦怠等等。
这频频出现的职场“缺氧”现象,让职场人士大呼:“职场缺乏幸福感”。
职场可以很幸福吗人活着是为了获得幸福,工作是为了活着更幸福。
正如经济学所说:“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
的确,许多人在努力的工作中,增加了财富,改善了生活;在拥有繁荣的家园、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人们却发现,幸福如“水中望月”是可望不可及的。
看来金钱的增加并没有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
有调查数据显示:70%的人做工作都是不创造幸福的,只是在创造生活基本保障。
那么,职场的幸福到哪里去?为什么在职场中,我们收获的除了钱,就是烦恼,就是压力,还有迷茫,是谁改变了我们的幸福轨迹?在职场,我们可以很幸福吗?拥有高薪水是职场人期待的基本要求,获得职场幸福感是现代职场人期望的最高追求。
那么,怎样提高职场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专家提供四点贴心建议:1、做乐观的向日葵;2、找到自己的优势;3、世上没有陌生人;4、用心爱自己。
1、做乐观的向日葵刚工作不久的前台接待员小李说:公司老板脾气很冲,对工作很挑剔;部门主管开会就是训人,整天提心吊胆的;公司薪水不错,办公条件好,可是工作气氛恶劣,真不知道是继续忍着,还是再去择业?马克思有句话说的好:资本家为了3倍的利润就可以杀人。
老板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高于同行的薪水给员工,期待的就是员工能为他创造出3倍乃至10倍以上的价值。
坏脾气的老板、爱训人的主管,眼里只有钱、只有效益,只有工作业绩。
面对这样的现状怎么办?积极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你改变不了环境,就去改变自己。
做一个乐观的向日葵吧。
积极心理学在提升幸福感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人类的优点、品质和幸福感,着眼于个体强大的一面,旨在帮助人们实现更加积极、幸福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那么,究竟积极心理学在提升幸福感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幸福感概念众所周知,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整体生活状况的感受和评价,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幸福感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主观体验,不仅包括快乐和满足,还涉及到对生活的意义、目标的追求以及个体内在的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感干预方式积极心理学通过各种幸福感干预方式,帮助个体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提升幸福感。
其中,常见的幸福感干预方式包括:1.感恩练习通过每天记录几件自己感恩的事情,培养感恩之心,从而让个体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提升幸福感。
2.心流体验心流体验是指人们沉浸在某项活动中、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的状态。
通过追求心流体验,个体可以找到内在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幸福感。
3.积极情绪的培养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训练方式,帮助个体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减少消极情绪的困扰,从而有效提升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在提升幸福感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在提升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感干预方式,个体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效提升幸福感。
在快节奏、压力重重的现代社会中,积极心理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健康、科学的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所以,无论是从个体角度还是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积极心理学在提升幸福感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尝试应用。
只有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心理干预,才能真正带给人们更多幸福感的可能。
心理培训研修日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医学高等院校都加强了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重视,医学心理学已经列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但由于医学心理学知识的特殊性,同时医学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作为地方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半路出家”的一名普通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以搞好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经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如何讲授医学心理学网络培训后,我感到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一、为什么要学医学心理学二、医学心理学内容第一是基础知识部分。
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第二是临床基础部分。
指发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主要有心理应激、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等章节。
这部分是对心身相关知识和理论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做纵向的描述。
是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部分。
三、任课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搞好医学心理学教学的前提四、医学心理学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丰富的经历以及健康的人格是搞好医学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保证五、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根据医学心理学知识体系本身的特点,搞好课堂教学第一是讲好绪论课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讲好第一节绪论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具体讲清楚医学心理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们知道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了解医学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史,弄清医学心理学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讲授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意义时,一定要通过大量生动的临床事实,阐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落后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从而清晰地为学生勾勒出医学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整个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心理学确实应当学好,并能有所作为。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291期2014年9月(下)Total.291September 2014(C)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症结于幸福感的严重缺失。
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势必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力。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正肩负着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神圣使命。
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着手,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幸福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学生幸福感幸福力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Methods to Improve Uni -versity Students 'Well-being Power in University Psycho -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Li XiuliAbstrac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occur frequently,resulting from the severe deficiency of well-being.To enhance the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it is inevitable to improve their well-being power.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shoulders the sacred mission of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well-being power.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deficien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well-being,this paper is aimed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thus effectively improve university students'well-being power.Key word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university students;well-being;well-being power1引言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最终目标和终点。
积极心理学培养积极心态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方面的心理学分支,主张重视个体的优点与优势,并通过培养积极心态来促进人们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培养积极心态和幸福感的作用。
一、积极情绪的重要性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快乐、满足、喜悦等积极体验和情感。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所以,学会培养积极情绪对于个人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二、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1. 感恩的力量感恩是积极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每天提醒自己感恩的事物和人,可以帮助我们转变对事物的态度,从而提升幸福感。
可以通过写日记、面对面的感谢等方式来实践感恩。
2. 树立积极目标树立积极目标是帮助我们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设定具体的、可实现的目标,我们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同时,积极心理学提倡将目标从“我要有什么”转变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培养乐观态度乐观态度是积极心态的核心要素。
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的人更能面对挑战和困难,更容易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看到问题的积极一面,培养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积极心态与人际关系积极心态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积极心态的人通常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同时,积极心态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互信和理解。
通过积极心态,我们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更加积极和谐的社会网络。
四、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有益于教育的观点和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优势与智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来管理课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学习和各种琐事,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思考:什么是幸福?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幸福的新视角和方法。
幸福并非仅仅是物质的丰富或者外在的成就,它更多地关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情感和行为来实现的状态。
首先,积极的情绪是通向幸福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受快乐。
这可能是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杯香浓的咖啡、与家人朋友的一次温馨相聚,或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小而美的瞬间,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上。
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小挫折,就可能陷入沮丧和抱怨之中,而忘记了之前取得的成绩和同事们给予的支持与鼓励。
为了培养积极的情绪,我们可以尝试每天记录下三件让自己感到开心和感激的事情。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增强内心的幸福感。
其次,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幸福至关重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深厚而有意义的连接。
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和谐的工作团队,都能为我们带来幸福感。
在家庭中,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家人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彼此的差异,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环境。
与朋友相处时,真诚待人,互相帮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工作中,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追求团队的目标。
然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我们会遇到误解、冲突和矛盾。
这时候,需要我们学会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人,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
再者,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感也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当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每天的努力都朝着一个有价值的方向前进时,内心会充满动力和满足感。
但人生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我们可以问自己: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我的天赋和优势在哪里?我希望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能够逐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2024年《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幸福人生讲座》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在讲座中,演讲者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为我们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并且给出了实现幸福的方法和路径。
这些内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规划。
首先,在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幸福的定义和价值。
他指出,幸福并不等同于拥有财富和名利,而是指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们常常被物质的追求所困扰,追逐表面上的享受和成就,但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只有通过心灵的成长和修炼,才能真正实现。
这个观点让我深思,从而转变了我对幸福的理解。
我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态积极向上,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能拥有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从而实现真正的幸福。
其次,在讲座中,演讲者介绍了实现幸福的方法和路径。
他提出了几个关键的要素,如积极情绪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等。
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他对积极情绪的强调。
他认为,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是实现幸福的基础。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应对,而不是消沉和抱怨。
通过积极的心态,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对生活的掌控力和幸福感。
这个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深刻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向上,才能拥有快乐和满足的人生。
同时,演讲者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幸福的成功之路。
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并且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激励。
在他的故事中,他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始终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后来,他选择了回归内心,通过参加各种心灵修炼的活动,逐渐找回了自己的真我,实现了内心的和谐和平静。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我明白到,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找到内心的根基和追求,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我也意识到,学习和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探索和追求。
作者: 钱合激
出版物刊名: 出版广角
页码: 88-8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03X期
主题词: 掩卷深思 默然无语 王薇 孟子说 凤仪 微尘 管人 王博士 一本 升级程序
摘要:<正>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纵观《幸福的能力》全书,基本没离开这十六个字。
然而这并非否定,注解的最大价值,或许是让普通人也能够看得懂经典,也能够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幸福自己。
王薇华博士的新著《幸福的能力》,实在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敲门砖,敲开了我们的思想之窗,打开了我们的幸福之门。
掩卷深思,眼前浮现的是《幸福的能力》五种不同的印象。
第一,《幸福的能力》是一个百宝箱。
起先不知该书为什么知识点多,故事多,但作者的感悟少,体会少,类似。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学生幸福感的方法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学生面临着学业、社交、家庭等多方面的挑战,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关注个体及其潜能和美好体验的心理学分支,为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丰富的方法与工具。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促进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以及提升生活满足感。
在这个背景下,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首先,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尤为重要。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特质、情感及行为的理解与评估。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增强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比如自我反思日记、团体讨论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同时,鼓励他们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强化对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积极感受,进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其次,强化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善良等不仅能提升生活的满意度,还能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团队建设、志愿服务以及文体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让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活动能够通过社交互动增强学生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能进一步促进幸福感。
社交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朋友圈,参与社团活动、班级组织,以及社区服务。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友谊,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沟通、解决冲突及合作。
这些技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培养同理心,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这种互助合作的氛围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群体的幸福感。
意义感和目标感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有目标且定期追求目标的人,其幸福感往往更高。
因此,教育中应加入价值观与目标导向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个人立场与目标。
王薇华当40岁工学博士遇见“幸福课”日期:2011-09-09 中国妇女报作家米兰·昆德拉说: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
她说:人生中,经常就是一个念头加一个很小的冲动在环绕着我们。
很多人只是一念而过,没有再去深思。
而她在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并不吝努力和付出,舍得花成本坚持,一直坚定地往下走着。
40岁的年龄对女人意味着什么?40岁的女人还能重新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43岁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以后,她无意间“遇见”了积极心理学,发现这是一门美好的学科,开始投入其中……本报记者初见她时,她是一位叱咤职场、才貌双全的CEO;再识她时,她成了一位工学博士;三识她时,她投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研修写作,写出了国内第一本积极心理学通俗读物《幸福法则》,接着又以几乎一年一本的“匀速”写出了《心理健康法则》等书。
“一本好书是作者心灵的鲜血。
”她是一位积极心理学的研修、普及推广者,更是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者。
40岁:依然可以改变2007年夏天,43岁的王薇华如愿以偿地戴上中国地质大学工学博士帽。
这是历经五年的学业,是又一个青春梦想的实现。
毕业的时候,导师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博士毕业了,你也算是半个学者了”。
这话激起了她心中的涟漪:我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呢?面对人生,她又一次陷入了“选择苦恼”。
最早的“选择苦恼”是:高考失利的她进入一所专科财贸学校。
一生带着老花镜拨拉着算盘的会计“悲惨场景”,让她每次想起就难过。
不能改变现实,就去接受现实。
入学后,她很快投入学生生活,组织了班级篮球队,以打败所有班级的优异成绩,一周内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二周后高票当选校学生会主席。
她认真地学习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认真地度过了读书时代。
财会课程的学习让她知道了“成本”,而“成本”这个概念也影响了她之后的每一次选择。
毕业后开始工作的22年里,她从新疆奔赴海南,又从海口走向北京;当年的专科生,后来的工学博士,可是她依然还在为到底应该从事一份怎样的职业而苦恼——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博士,工作随手可抓,事事到处可做,但怎样才能做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怎样让自己在最后一次的选择中,找到一生的最爱,找到能成为自己使命的工作呢?她在思考和困扰中徘徊了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