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课-《燃料电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学案上学期化学电池..ppt
- 格式:ppt
- 大小:487.50 KB
- 文档页数:6
《燃料电池》一节的教学设计燃料电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并能够分析燃料电池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教学内容1. 燃料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燃料电池的分类与特点3. 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4. 燃料电池的优点和局限性分析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和简洁明了的定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燃料电池,并激发研究兴趣。
步骤二:核心概念讲解 (20分钟)详细讲解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化学反应、电流生成和电池构成等关键概念。
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验示范,加深学生对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步骤三:分类与特点 (15分钟)介绍燃料电池的分类,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
针对每种类型的燃料电池,讲解其工作原理、优点和特点,并与其他类型进行比较。
步骤四: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 (15分钟)探讨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如交通运输、移动设备、能源储存等,并介绍相关的成功案例。
展望燃料电池在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优点和局限性分析 (20分钟)分析燃料电池的优点,如高效、环保等,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如燃料供应、成本等。
引导学生思考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燃料电池基本原理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并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3.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对燃料电池的优点和局限性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燃料电池示意图和定义的PPT幻灯片2. 燃料电池的实验演示设备和材料3. 讨论指导问题和小组活动指导手册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燃料电池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燃料电池实验,并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燃料电池模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了解其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高中化学燃料电池的教案1. 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2. 掌握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3.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构建简单的燃料电池并观察其工作原理教学内容:1. 燃料电池的定义和原理2. 燃料电池的种类和应用领域3. 燃料电池的构成元素及工作过程教学重点: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2. 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教学难点:1. 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及原理2. 理解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燃料电池组件、氢气罐、氧气罐、连接导线、电压表等2. 实验材料:电解质溶液、金属板等3. 课件资料: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点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燃料电池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你知道燃料电池是什么吗?它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二、讲解燃料电池的定义和原理:1.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 燃料电池由阴极、阳极、电解质和电路等构成;3.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流,从而产生电能。
三、介绍燃料电池的种类和应用领域:1. 燃料电池主要分为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和高温氧化物燃料电池等;2. 燃料电池可以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力等领域。
四、实验操作:1. 将燃料电池组件按照说明书组装好,连接上电压表;2. 向阴极输入氢气、向阳极输入氧气,观察电压表的变化。
五、总结讲解: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并总结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加深对燃料电池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关于燃料电池的小组讨论报告,包括燃料电池的原理、构成和应用等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并掌握燃料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简单的燃料电池,更深入地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
燃料电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燃料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燃料电池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讲解燃料电池的定义、组成及工作原理。
2. 燃料电池的分类介绍酸性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类型,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3. 燃料电池的特点分析燃料电池的高效、清洁、环保等特点,并与传统能源进行对比。
4. 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讲解燃料电池在航天、汽车、电站、移动电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 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展望燃料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政策支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燃料电池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应用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料电池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燃料电池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燃料电池的相关PPT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内容和实例分析。
2. 收集燃料电池的相关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和讨论。
3. 准备燃料电池模型或示意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燃料电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燃料电池的优势和前景。
3. 实例分析:播放燃料电池在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燃料电池的实际作用。
4. 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燃料电池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燃料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无人机、航海、家用电源等。
2. 探讨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分析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状况。
七、燃料电池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1. 讲解燃料电池面临的技术挑战,如成本高、耐久性、氢气储存和运输等。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燃料电池导学案课程学习目标1、认识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和书写方法3、了解甲烷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和书写方法知识重、难点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甲烷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梳理(课前完成)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发电装置,产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以H2为燃料时,产物为 ,以CH为燃料时,产物是。
4(2)燃料电池的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置提供和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因此,燃料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烧杯等反应器的作用(3)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的是,正极通入的是,电解质是硫酸或氢氧化钾,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4)甲烷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的是,正极通入的是,当电解质为硫酸时,电池总反应为,当电解质是氢氧化钾时,电池总反应为第二部分重、难点探究(课堂完成)【知识基础】原电池电极反应书写规则负极:氧化反应还原剂 - ne- →氧化产物正极:还原反应氧化剂 + ne- →还原产物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电池的总反应式1、氢氧燃料电池(1)请结合【知识基础】以及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试分析H2-O2-H2SO4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正极:总反应:(2)将氢氧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改为氢氧化钾溶液,即:H2-O2-KOH则电极反应与(1)中是否一样,若不一样,该怎么写?负极:正极:总反应:【探究与思考1】对照(1)和(2)的电极反应思考如下问题:①两电池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式一样吗?为什么?总反应式相同吗?②结合两个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说说以氧气做氧化剂的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有什么特点?2、甲烷燃料电池【实践探究】请结合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用类推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电极反应(可考虑先写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式=总反应式-正极反应式)(1)CH4-O2-H2SO4负极:正极:总反应:(2)CH4-O2-KOH负极:正极:总反应:【探究与思考2】①从以上四个原电池的电极总反应来看,你认为燃料电池的反应实质是什么?。
燃料电池知识梳理1、一次电池:一次电池的活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使用了。
特点:只能放电,不能充电。
如:①普通的锌锰干电池②碱性锌锰干电池2、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特点:既能放电,又能充电。
如:铅蓄电池【注意】①充电电池是既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放电),又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充电)的一类特殊电池。
但是,充电、放电的反应不能理解为可逆反应。
②书写电极反应是需要先考虑是充电还是放电。
3、燃料电池(1)概念:燃料电池是一种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化学电池。
(2)特点:能量利用率高,污染小。
(3)氢氧燃料电池:常见的四种典型燃料电池(4)燃料电池电极反应书写的注意事项①燃料电池的负极是可燃性气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多为氧气或空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燃料电池的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
③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中,酸性溶液中不能生成OH-,碱性溶液中不能生成H+;水溶液中不能生成O2-,而熔融电解质中O2被还原为O2-。
(O2-+H2O=OH-,O2-+H+=H2O)④正负极电极反应在得失电子守恒的前提下,相加后的电池反应必然是燃料燃烧反应和燃烧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叠加反应。
有机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电池的负极一定是可燃物,有机燃料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遵循一般化合价规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池的正极多为氧气或空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特别注意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区别。
可根据电荷守恒来配平电极反应式。
如乙醇碱性(KOH溶液)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第一步:确定生成物。
乙醇燃烧生成CO2和H2O,其中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2CO3和H2O,故生成物为CO2-3和H2O。
第二步:确定价态的变化及转移电子数。
乙醇(C2H6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CO2-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1 mol乙醇完全反应失去2×[4-(-2)]=12 mol电子。
《燃料电池》教学设计与反思
选修四第二节化学电源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学习,已经初具化学电源的逻辑思维,为了节约能源,绿色环保,本节课着重讲燃料电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会书写其电极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前置性预习反馈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加深图像分析,环境分析多重分析方法,并结合三大守恒建立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燃料电池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方法
原理讲解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燃料电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燃料电池基础英文名称:FuelCellFundamentals课程编码:x403172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2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一、课程简介《燃料电池基础》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特征及应用前景。
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拓展有关可再生能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未来应用的视野,尤其了解燃料电池这一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未来应用,使学生获得较宽广的能源科学技术知识,深化理解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可再生能源概述1、教学内容: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利用现状、工作原理、未来应用趋势。
2、基本要求:了解能源的概念,能源的分类,人类利用传统能能源的历史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未来应用趋势。
3、重点:能源的概念,能源的分类,国际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模式和趋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和趋势。
4、难点: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工作原理。
(二)燃料电池概述1、教学内容:燃料电池的概述和分类,电池工作原理和应用。
2、基本要求:掌握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其分类和应用。
3、重点: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应用。
4、难点: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1、教学内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电池的结构组成,关键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性能影响因素,应用和未来。
2、基本要求:掌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电池的结构组成,了解电池的关键材料和部件及其制备工艺,电池性能影响因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3、重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用途,电池的结构组成,电池性能影响因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3课时燃料电池【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电化学,第一节《原电池》,本节课本上重点介绍了氢氧燃料电池的装置图、电极反应式、应用。
告知燃料电池是一种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不断地由外部供给并在电极上反应,生成物不断的被排出,可以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
还有许多种燃料电池没有逐一介绍。
【学情分析】学生在知识储备上,通过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原电池原理的学习、生活中常见电池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础;在能力水平上,不同中电池的分析,锻炼出比较归纳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而且,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具备了主动探究的原动力。
【教学目标】1.掌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正确书写常见的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科学制备氢氧燃料电池,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新型电池的环保及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向心科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模型及配平原则进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重难点】1.重点: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难点: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用具】U型管、石墨棒、导线、直流电源(6V)、硫酸钠溶液、开关、水、酚酞【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国产的氢能车服务于冬奥会的视频观看视频感受祖国的进步 氢燃料电池的原理表述述原理小组活动探究 根据视频中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的介绍,如何制作简易的氢氧燃料电池如何获得氢气和氧气?复述原理后,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实验 1. 用U 型管、石墨棒、导线、直流电源(6V )、硫酸钠溶液组装、开关,组装成电解水的装置。
课题备课人:时间:课型:学情分析二次电池、燃料电池是高考重点考察内容,在上节课介绍完一次电池的基础上,继续讲授这两种电池。
其中,二次电池以铅蓄电池为例、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教学目标1.讲授铅蓄电池原理,介绍二次电池。
2.讲授两种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重难点如何书写燃料电池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方程式。
授课流程、内容、时间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时间---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今天我们继续介绍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能说出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默写出电极式2、能说出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会依据情况,写电极式。
三、出示自学指导:时间---阅读课本填写创新设计相关内容二次电池(以铅蓄电池为例)1.基本构造2.组成:负极:Pb,正极:PbO2,电解质:H2SO4溶液。
3.工作原理(1)放电过程:负极:Pb(s)+SO2-4(aq)-2e-===PbSO4(s);正极:PbO2(s)+4H+(aq)+SO2-4(aq)+2e-===PbSO4(s)+2H2O(l);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2)充电过程阴极:PbSO4(s)+2e-===Pb(s)+SO2-4(aq)(还原反应);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2-4(aq)(氧化反应);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3)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
4.铅蓄电池的优缺点(1)优点:可重复使用、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2)缺点: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的电池污染环境。
燃料电池(以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例)1.基本构造见右图2.工作原理酸性负极反应:2H2-4e-===4H+;正极反应:O2+4H++4e-===2H2O;总反应:2H2+O2===2H2O。
选修四《燃料电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了解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燃料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理解燃料电池的优势和局限性;学会燃料电池的搭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不同类型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燃料电池的搭建和实验操作;燃料电池的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学时 | 教学内容 |1 学时 | 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时 | 不同类型燃料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2 学时 | 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2 学时 | 燃料电池的搭建和实验操作 |1 学时 | 燃料电池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 |2 学时 |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 学时 | 结课总结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燃料电池的搭建和实验操作,提供相关的实验材料;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合作研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进行课堂小测或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反馈;在结课总结和讨论环节,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进行教学反思。
六、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燃料电池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实验器材:提供燃料电池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注意防止电路短路和电池过热。
以上是对选修四《燃料电池》教学设计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中化学燃料电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燃料电池的相关知识,包括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此外,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涉及化学、物理以及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可持续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如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等,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对燃料电池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掌握燃料电池的类型、结构和组成要素。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能解释其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具备进行燃料电池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燃料电池的相关知识。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燃料电池及其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介绍燃料电池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规范,尊重客观事实。
(4)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形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
(5)通过燃料电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激发其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课前复习1.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 2+O 2==2H 2O 。
(1)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电解质溶液改为稀H 2SO 4,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H 2改为CH 4,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H 2改为CH 4,电解质溶液为稀H 2SO 4溶液,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镍(Ni )镉(Cd )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O2H 2NiO(OH)Cd 2++22Cd(OH)2Ni(OH)+(1)下列有关镍镉电池总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2)已知2)Ni(OH 和2)Cd(OH 均难溶于水.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镉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已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a(s)+Cl 2=2NaCl(s) △H = —822.3kJ •mol —1如果要这个反应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外界提供能量,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外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