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阶段产品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11
专题2 成本与成本估算技术学习要点⏹⏹⏹1.成本(Cost )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短期长期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与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邵颖红制作短期成本⏹⏹⏹VCFC TC +=TCVC⏹⏹⏹⏹Q TC MC ∆∆=()dQTC d MC =AVC AFC Q TC AC +==Q FC AFC =Q VC AVC =各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MCACAVC AFCEH短期成本曲线之间关系的证明时,有,即()dQTC d MC =Q TC AC =()()()Q Q TC dQTC d Q TC dQ TC d Q dQ AC d 12⋅⎪⎪⎭⎫ ⎝⎛-=-=()0=dQAC d ()Q TC dQ TC d =()0=dQAVC d长期成本⏹⏹LTCLAC LMC邵颖红制作长期成本⏹⏹LAC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邵颖红制作2.收益⏹⏹⏹⏹微分形式:Q TR MR ∆∆=Q TR AR =()dQTR d MR =PTP TR ⋅=3.利润⏹⏹⏹⏹⏹⏹⏹⏹⏹成本和费用估算技术⏹⏹综合估算框架⏹◆⏹◆⏹◆成本与收入分类⏹⏹邵颖红制作WBS3-WBS2-3公式会议、问卷调查、WBS1-2公式方法±5%详细设计与施工建设阶详细估算±15%概念设计或初步设计准详细估算(概算)±30%项目规划与初始评估初步估算允许误差项目周期估算阶段估算的数据来源⏹⏹⏹⏹估算方法⏹⏹⏹成本与费用的定量估算方法⏹⏹⏹⏹⏹(/)n k n k C C I I⏹⏹⏹⏹531(万元=⨯=⨯=9.1454.182425)(1993200219932002I I C C =⨯=⨯=9.1454.182425)(1993200219932002I I C C(二)单价法(三)要素法⏹⏹⏹⏹d m md mC C f U =+∑∑d m md mC C f U =+∑∑⏹⏹⏹⏹(四)参数成本估算⏹⏹⏹⏹生产规模法X BA B A S S C C )(()0.72315250010.07410010c I ⎛⎫=⨯⨯+= ⎪⎝⎭学习曲线模型lg /lg 2()x x Y K S⏹⏹40.21)120(100)120(100322.02log /8.0log 120=⋅=⋅=-Y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
产品设计开发成本验证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产品设计开发成本验证报告是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的重要文档。
本报告将对产品设计阶段和产品开发阶段的成本验证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和总结,旨在为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验证,包括成本估算方法、成本控制策略和成本优化方案。
随后将深入探讨产品开发阶段的成本验证,包括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开发周期和成本关系,以及成本验证方法与工具。
最后,本报告将对成本验证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成本验证数据汇总与分析、成本验证结果评估和成本验证结论。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和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详尽的成本验证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的介绍,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报告的概述进行说明,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分为产品设计阶段成本验证、产品开发阶段成本验证和成本验证结果分析三个部分,分别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成本验证方法和工具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对成本验证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和评估。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本报告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提出对产品设计开发的启示,以及适当的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报告的整体内容和结构安排,便于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通过对产品设计阶段和产品开发阶段的成本进行估算和控制,以确保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在合理范围内,并提出成本优化方案。
通过对成本验证结果的分析,评估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总结成本验证的主要发现,为今后的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启示,促进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浅析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摘要】:设计阶段的的造价控制是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设计;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引言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本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项目投资的关键就是施工前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项目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就在于设计控制。
本文根据相关工程实践,就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概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采用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把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或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很大,工程造价限额的确定是随着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深入,由粗到细分阶段设置,由粗略到准确逐步推进。
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数是整个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一经批准,投资控制数就应作为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不得超过投资控制数。
工程造价控制应该贯穿十项目建设全过程,但是必须突出重点,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
2我国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认识方面,控制依据方面,控制措施方面和管理人员方面。
2.1认识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思维定式和管理模式目前依然存在,建设单位从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普遍忽视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工作,认为造价高仅仅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建筑材料涨价和高费率造成得,而对于某些设计引起的投资浪费和成本提高却往往视而不见。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及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系统探讨与深入剖析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 LCC)的理论框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作为现代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手段,强调从项目构思、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直至废弃处置的全过程视角,全面考虑并优化所有相关成本要素,以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本研究旨在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包括投资者、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等,提供一套科学、完整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体系以及实用、可操作的应用方法论。
本文将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计算方法进行全面阐述,明确其相较于传统成本分析的显著优势与适用范围。
我们将详细解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预见成本、不可预见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等各类成本类型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折现率和时间价值计算,将不同阶段的成本统一到同一基准进行比较与决策。
本文将深入研究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关键理论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全寿命周期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优化、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等。
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等先进工具和技术,以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有效识别与控制成本风险,推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与价值最大化。
再次,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剖析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如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工业设施等)中的实际应用,展示其在项目策划、招投标、施工管理、运维服务、升级改造等不同阶段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机制。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提炼出适用于不同行业与地域环境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最佳实践与经验教训。
采购成本管理之“价格分析”、'成本分析与建模'采购成本管理之“价格分析技术”成本管理的对象是“成本Cost”,那么什么是成本?最全面的描述应该是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拥有成本,即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包括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总成本。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成本管理的方法,我们将成本管理分成以下两个部分逐一递进地进行剖析讨论,它们是:价格分析、成本分析与建模。
一、价格分析价格分析是成本管理的“浅层”分析阶段。
它不需要建立成本模型,不需要进行价格审核,价格分析以其简便高效的特点而为采购人员所广泛使用。
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分析往往无法让我们确定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因此,如需进一步进行价格合理性分析,就需要结合成本分析的方法一同使用。
价格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比价”,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方法:1.历史价格比对我们通常所说的“降价”,都是基于历史价格比对而言的。
通过案例《我该怎么完成降价指标?》,我们认识到,价格比对的前提是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基准,企业通常设定的价格基准即我们常说的“标准价格”。
为了避免案例中所出现的“标准价格高高定”的情况,我们可以依据历史成交订单的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来计算标准价格。
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好处是,综合考虑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价格,而不是采用一个时间节点上的价格作为标准价。
虽然如此,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点,即现存的历史价格并不一定就是有效的价格,因此,在设定标准价格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历史价格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是否公平合理?市场环境、技术条件等是否已经发生改变?过往是否只与一家合格的供应商在合作?历史价格是否是基于一定的采购数量、采购质量确定的?历史价格是否包含模具摊销、工程费用以及样品费用等(避免出现案例中的“暗度陈仓”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在采购价格的管理上是混乱且缺乏有效记录的。
1.过程工业是以流程性物料为主要处理对象、完成上述各种过程或其中某些过程的工业生产之总称。
2.成套装备是为生产某些产品或完成一定任务所必需的整套设备,过程工业成套装备是过程工业生产用的主要机器、设备和各种辅助设备由管道连接起来组成的一个能完成特定工艺过程的一整套设备。
3.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的主要任务是补充从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工艺设计、专用设备技术、定型机器设备选型、生产参数自动控制到装置安装、调试、投产全过程所需知识中其他专业课程没有涉及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开拓思路。
4.过程工业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步骤:第一阶段的内容是商品信息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小试和概念设计。
第三阶段包括模型试验、中试和基础设计等内容。
第四阶段的内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5.工艺过程开发程序⑴信息研究⑵实验性研究⑶第一次可行性研究⑷小试⑸概念设计⑹第二次可行性研究⑺模型试验⑻中试⑼基础设计⑽第三次可行性研究⑾工程设计⑿施工注:第二次可行性研究可以作为同有关部门签订合同的依据。
6.实验性研究第一是对工艺方法进行研究;第二是对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第三是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生产成本估算;第四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质量进行研究;第五是产品用途及应用产品质量的研究。
7.工艺路线选择⑴调查⑵分析⑶生产成本计算⑷评价⑸工艺路线的选择8.工艺设计的内容:原料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非工艺设计项目的考虑;编制设计文件。
9.工艺设计的程序: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有时也分为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10.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⑴设计依据⑵设计指导思想⑶设计范围及工厂组成⑷建厂规模及建厂方案⑸主要原材料、燃料的规格⑹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⑺工艺计算⑻厂址概况⑼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⑽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⑾工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⑿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⒀消防设施⒁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⒃附图、附件11.经济分析与评价:初步决策的依据通常是某个经济指标,最终的决策还必须考虑安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不能用金钱来定量表示的因素,这种决策过程常称为经济分析与评价。
基于 QFD 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模型研究王娟丽;熊伟【摘要】To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evaluate product designs,a model integrating House of Quality(HOQ),in-teger programming and full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 Then,the coefficients of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calculated by HOQ,an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which could maximize customer satisfaction was obtained by integer programming the in the model. Finally,the pre-ferred sequence of product designs was filtered from all possible options by an algorith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verified by case study.%为更为全面和准确地对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基于质量机能展开的研究框架的设计方案评价模型。
该模型整合质量屋、整数规划、全因子实验方案设计和设计方案优选算法等多种方法;然后运用质量屋计算出技术参数决策系数;利用0-1整数规划求出最大化顾客满意度的技术特性组合;运用定量评价算法筛选出设计方案优选序列。
并某公司的变速器产品创新设计的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
不同与传统的工业产品,软件的成木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主要是人的劳动的消耗。
另外,软件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制造过程,它的开发成木是以一次性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来计算的。
因此,软件开发成木的估算,应是从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认证测试,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作为依据的。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经验模型1. Putnam 模型1978年Putnam提岀的,一种动态多变量模型。
L = Ck * K13 * td13其中:L --------------------- 源代码行数(以LOC计)K ------------------- 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工作量(以人年计)td ------------------ 开发持续时间(以年计)Ck ----------------- 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妨碍开发进展的限制”,取值因开发环境而异,见下表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软件开发成本估算主要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
不同与传统的工业产品,软件的成木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主要是人的劳动的消耗。
另外,软件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制造过程,它的开发成木是以一次性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来计算的。
因此,软件开发成木的估算,应是从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到认证测试,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代价作为依据的。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经验模型1. Putnam 模型1978年Putnam提出的,一种动态多变量模型。
L = Ck * K13 * td ,/3其中:L --------------------- 源代码行数(以LOC计)K ------------------- 整个开发过程所花费的工作量(以人年计)td ------------------ 开发持续时间(以年计)Ck ----------------- 技术状态常数,它反映“妨碍开发进展的限制”,取值因开发环境而异,见下表从上述方程加以变换,可以得到估算工作量的公式:K二L7(Ck3*td4)还可以估算开发时间:td二[L3/(Ck3*K) ]1/41. COCOMO 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这是由TRW公司开发,Boehm提出的结构化成本估算模型。
bim在造价方面的应用BIM在造价方面的应用引言: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集成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工具,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应用之外,BIM也在造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BIM在造价方面的应用,包括成本估算、造价控制以及项目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一、成本估算BIM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建筑项目成本估算。
通过BIM,设计团队可以将设计模型与成本估算软件相结合,自动生成详细的成本估算报告。
这种集成的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另外,BIM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成本模拟,帮助项目团队选择最经济和可行的方案。
二、造价控制BIM在造价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BIM模型实时跟踪和监控项目的成本;二是通过BIM与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实现自动化的成本控制和变更管理。
在建造过程中,BIM模型可以与项目的进度和成本数据相链接,实现实时的成本跟踪和监控。
通过BIM模型,项目团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构件和材料的成本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以控制项目的成本。
BIM与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成本控制和变更管理。
通过BIM模型,项目团队可以快速生成变更订单和成本报告,准确记录并跟踪项目的变更和相关成本,避免因为变更而导致的成本超支。
三、项目预测BIM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来进行项目预测,帮助项目团队预测和评估不同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成本。
通过BIM模型,项目团队可以进行多种情景分析,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等方面的分析。
这样,项目团队可以在项目初期就预测和评估不同方案的成本,从而选择最合适和最经济的方案。
BIM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库和经验数据库来提供项目预测的参考依据。
通过收集和整理已完成项目的数据,项目团队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模型库和经验数据库,以供项目预测和评估时参考。
这样,项目团队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项目的成本,并避免重复的工作。
适用于EPC项目的成本测算方式序言EPC项目(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工程、采购和建设项目,是一种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于一体的项目模式。
在EPC项目中,成本测算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项目的可行性、风险和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适用于EPC项目的成本测算方式。
1. 阶段性成本估算1.1 概念设计阶段估算在概念设计阶段,项目的细节和范围通常尚未明确,因此成本估算主要是基于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进行判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估算: - 对类似项目的数据进行调研,获取相关指标和数据,并根据项目的特殊性进行调整。
- 结合目标工期和地理区域差异,考虑不同成本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
- 进行初步风险评估,预留适当的风险备用金。
1.2 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技术和商业可行性,因此成本估算可以更加详细和准确。
以下是一些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估算方式: - 利用预估成本模型进行成本分析,包括材料、劳务、设备、运输和人工等方面的成本。
- 结合项目计划和工程量清单,对各项工程进行详细估算,并制定细化的成本计划。
-进一步分析和评估项目的风险,并适当考虑风险防范措施的成本。
2. 详细成本测算2.1 施工阶段成本测算在施工阶段,成本测算需要更加精确和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施工阶段成本测算方式: - 基于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文件,对各项工程进行详细测算,并考虑到材料、劳务、设备、运输、人力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
- 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对成本进行阶段性追踪和测算,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偏差。
- 针对施工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计算风险防范的成本。
2.2 项目完工阶段成本测算在项目完工阶段,成本测算主要是对项目整体成本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完工阶段成本测算方式: - 对项目实际成本进行全面清算,包括项目各个子项和阶段的成本,对各项费用进行核对和审查。
CMMI生命周期模型1.1 术语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PP 项目计划PMC 项目监控PPQA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CM 配置管理SOW 工作说明书WBS 工作分解结构SRS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2 带回溯的瀑布模型带回溯的瀑布模型是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它的各个阶段是按线性序列组织并可以回溯到上一级,克服了标准瀑布模型缺乏灵活性的缺点。
开发过程中的阶段划分为项目策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软件集成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和安装等(图1)。
尽管开发过程中定义了各个阶段的顺序,但这些阶段有时是相互交迭进行的,阶段间的依赖性由入口准则来确定。
带回溯的瀑布模型的每个阶段均具有以下特征:●从上一阶段接受本阶段工作的对象,作为输入;●对上述输入实施本阶段的活动;●给出本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入下一阶段;●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如果本阶段工作得到确认,那么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
●本阶段可以回溯至上一阶段,并可以逐级向上回溯。
●各阶段之间可以有重叠。
图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与维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根据这一管理模式制订开发计划、进行成本预算、组织开发人员,以阶段评审和文档控制为手段有效地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指导,从而保证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优点:适用于需求稳定,且无其它不确定因素;易于理解和使用;每个阶段的产出物形成稳定的基线;变更被认为很少发生或是严格受控的。
缺点:对于需求不稳定或存在其它不确定因素的项目适用性差,变更实现困难且成本高;一般在最后阶段才能看到产品。
2.1 项目启动建立项目,并且确认相关的项目干系人并且取得相关干系人的关系依赖,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进行对项目的估算,准备项目的任务书和进行项目的启动。
2.2 项目计划项目策划是每个项目的初始阶段,目的是为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做好必要的准备。
项目策划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进行估计和制定管理项目的计划。
模块化设计下的复杂产品成本测度研究作者:齐建民钟军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摘要]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现代化设计方法,它可以使复杂产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复杂产品模块可划分为基型模块和变型模块两类。
基型模块成本可依据成本数据库来测度;变型模块若与基型模块相似则在基型模块成本测度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两者的差异率来测度,若变型模块与基型模块差异较大,则通过构建作业成本模型来重新测度。
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块化设计下的复杂产品成本测度模型可对复杂产品的总成本进行测试,以控制产品成本。
[关键词] 模块化设计;复杂产品;成本测度;作业成本模型[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3-0013-05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 Systems, CoPs)是指研发成本高、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单件或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集成度高的一类产品或系统[1]。
当今客户对复杂产品设计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质量、成本、交货周期。
在新技术不断应用的今天,质量和交货周期的可靠性越来越高,成本成为关注的焦点。
复杂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2]。
同时,随着客户对个性化、定制型产品需求的增加,复杂产品的开发逐渐依赖于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解决复杂产品定制化、创新成本高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在复杂产品设计中广为采用。
模块化设计理论上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用户化程度,同时又可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模块和知识的重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设计滞后于生产的问题。
然而中国企业复杂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模块划分模糊、模块成本测度不清等问题,导致了项目或部门研发投入测度不清,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在复杂产品设计阶段提供细致准确的成本测度信息,对复杂产品的成本控制和价格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一、模块化设计与复杂产品成本测度(一)复杂产品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是一种新的标准化形式,也是一种现代化设计方法,关于模块化理论的讨论很早就有,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模块化只是作为一种工业设计的方法。
软件项目中的成本构成及估算方法随着学问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软件业迅猛发展。
商品化、资本化、资产化的计算机软件的价值评估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多,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由于系统软件通常是一些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人一机系统,因此,系统软件的开发发、使用、维护、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需要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
这一特点是在系统软件评估中应予充分考虑的,也是从成本途径评估系统软件价值时应予着重关注的。
据统计,软件成本在软、硬件总成本中的份额,已从50 年月的百分之十几,上升到近期的百分之七八十,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软件成本中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的比例,也从50年月的接近1:1,达到了近期的1:2。
系统软件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份额。
本文对上表的数字作了部分调整。
主在维护阶段剔除了完善性维护成本。
这一项成本不应列入托付评估系统软件的本次价值评估。
这样,开发、维护成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份额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一、系统软件的成本构成系统软件的成本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应反映软件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为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人工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项开支的总和。
从财务角度来看,列入系统软件的成本有如下的项目:(1)硬件购置费如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购置,不间断电源、空调器等的购置费。
(2)软件购置费,如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和其它应用软件的购置费。
(3)人工费,主要是开发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
(4)培训费。
(5)通讯费,如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讯线路器材、租用公用通讯线路等的费用。
(6)基本建设费,如新建、扩建机房、购置计算机机台、机柜等的费用。
(7)财务费用。
(8)管理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
(9)材料费,如打印纸、包带、磁盘等的购置费。
(10)水、电、汽、气费。
(11)专有技术购置费。
(12)其它费用,如资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咨询费。
产品创新设计流程一、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在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对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趋势,以及当前市场上的竞争情况。
同时,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反馈。
通过这一阶段的调研和分析,为后续的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二、概念设计基于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阶段是对产品创新的初步构思和规划阶段。
设计师首先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各种创新的、有潜力的产品概念。
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最具可行性和市场潜力的概念。
三、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在选择合适的概念后,进行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
产品设计师根据概念设计的基础,进行具体的产品外观和功能设计。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产品的三维模型和平面布局。
同时,原型制作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
通过3D打印等技术制作产品的实物模型,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外观和使用体验。
四、产品测试与改进在完成产品设计和原型制作后,进行产品测试与改进。
这一阶段目的是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和功能性,并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进行优化改进。
通过用户测试和实验室测试,发现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重复进行测试与改进,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五、工程设计与生产准备在产品设计得到最终确认后,进行工程设计与生产准备。
工程设计包括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设计等,确保产品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顺利实现。
同时,需要进行生产成本估算和生产工艺优化,以确保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批量生产与市场推广完成工程设计与生产准备后,进入批量生产与市场推广阶段。
生产部门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和组装。
同时,市场部门也需要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制定。
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如广告宣传、渠道拓展等,将产品推向市场。
七、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产品推向市场后,需要进行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
通过用户的使用反馈和市场的反馈数据,了解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N o 1设计阶段产品成本估算模型研究财务管理:彭通指导老师:罗文兵摘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很多。
但是,众多研究表明,设计阶段决定产品70%~80%的制造成本。
因此,要降低产品成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成本进行估算、预测,将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参考依据和降低产品成本的落脚点。
产品的设计阶段是产品成本及功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信息逐渐精确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探讨了成本估算的内容以及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对产品成本进行估算的方法,构建了面向整个设计阶段的产品成本估算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主要模块功能进行阐述。
该模型不但考虑了产品的技术性能,还考虑其经济性能。
关键词:设计阶段;成本估算;成本估算模型1 前言产品成本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4大要素(T-Time, Q-Quality, C-Cost, S-Service)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产品设计阶段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最有效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本身耗用的成本只占整个产品成本的7%,却决定了产品成本的70%~80%。
[1][2]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为设计者提供产品成本的快速、准确估算,则能为降低产品的成本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
一个新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水平基本上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产品设计不仅是新产品开发的一个主要环节,而且是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每个企业都必须从产品质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低成本上求生存,从扩大品种以及以最短的设计与制造周期上求发展。
所以,产品设计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事实上,无论是新产品的技术水平还是经济效益,基本上都是在产品设计阶段确定的。
由于任何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都会直接影响到它的成本、价格和利润,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有人把产品设计看作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求设计师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既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经济因素,设计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来。
将产品成本估算引入到设计阶段中,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对产品成本进行估算,及时向设计人员反馈产品成本信息,可以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在满足用户性能需求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好的产品只有通过好的设计方案才能生产出来。
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功能和成本进行分析、估算、预测,提高产品自身价值,成了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2 成本估算概述2.1 成本估算的相关概念对于成本的定义,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解释,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成本会计中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价值牺牲进行对比化计算的数额。
[3]马克思认为“成本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
马克思是从商品生产者的角度给成本下的定义,即从职能资本家实际耗费和补偿的角度来定义,它表明了产品成本的经济内涵,即成本的实N o 2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需要补偿的价值而不是可分配的价值,具体量化的项目包括生产资料的消耗(C)和活劳动的消耗(V)两个方面,是对产品成本的高度抽象。
马克思这里所指的成本仅指狭义的产品成本。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成本概念早己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成本”阶段,狭义的成本概念已经不再适合。
产品的核算必须从事后核算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核算,产品成本也必须包含了整个过程的成本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就反映了基于全过程核算的成本概念。
由于成本既是一个技术、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时间范畴,因而美国国防部最早使用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是指产品从市场调查、酝酿开始,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费用、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维护费用以及最后废弃回收费用的总和。
[4]从成本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看,LCC一般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使用维修成本、报废回收成本以及各阶段的管理成本。
对于大规模定制的制造商来说,由于定制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产品的销售成本和使用维修成本较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决定其是否盈利和盈利多少的关键。
因此,本文的成本估算主要是针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的。
产品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用于材料消耗、产品制造、管理并包括其附属特殊费用的总成本。
由于定制产品的设计过程非常复杂,其成本难以估计,且在一般情况下所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少(约5%),因此本文的生产成本不考虑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
2.2 成本估算方法的简介1)详细成本估算方法详细成本估算方法的出发点是跟踪产品生命周期的行为(设计、制造、装配、销售、使用、维护、报废等),通过详细分析这一过程中造成成本的“动因”来实现产品的成本估算。
详细成本估算方法的精确度高,误差小,因为它始终面向造成成本的“动因”。
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产品信息比较完整的基础上,因此更适合于在产品生产后或生产中的成本估算。
[5]①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把企业视作最终满足客户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生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企业,按此步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客户。
该方法首先计算每一作业的单位成本,然后计算新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数,两者相乘即可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它的优点是估算精度较高,缺点是估算要在产品生产完成之后进行,而且单位作业成本不易获得。
②基于特征和加工工艺的估算法基于特征和加工工艺的估算法的原理是将设计过程看作是一个添加特征的过程,每增加一个特征都会反映到加工工艺中去,这样就可以预先选择制造参数、加工设备、工装等,从而精确地估算出产品的制造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中及生产后估算制造成本。
N o 32)快速成本估算方法快速成本估算方法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按其与成本驱动参数的关系可以分为非参数成本估算与参数成本估算。
[6]①非参数成本估算方法非参数成本估算方法是指估计的产品成本与其功能参数无直接关系。
由于该方法没有与产品的功能发生直接的关系,故其精确度不高。
目前用于大规模定制产品成本估算的主要有判断分析法(或集合意见法、直观法)和时间序列法。
判断分析法主要依靠设计人员过去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预测不确定产品的成本。
该方法属于经验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产品的估计准确性很低,特别是对于大规模定制的产品。
时间序列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成本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成本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随时间的走势,并不涉及影响成本的产品性质、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该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在功能或特点与老产品存在明显差异的新产品成本。
②参数成本估算方法参数成本估算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无需对产品本身作详细的结构分析,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类似产品的结构和成本信息来弥补待估产品设计信息的不足,通过建立二者之间参数的拟合关系或由已知产品的成本统计信息建立成本估算的数学表达式,进而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和关系式来估算出新产品的成本。
这类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只需部分产品信息即可得出成本估算公式,且工作量较小,因而特别适合解决产品设计早期阶段的成本估算问题,但有时会由于新户品设计信息尚未完全确定,造成估算精度不高,误差较大。
属于参数成本估算法的有以下几种:回归分析法、相似估算法、功能成本法,神经网络法等。
回归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评估,借助于回归计算,求得与产品特性参数(功率、重量、直径等)有关的成本或价格函数。
由于在给定的历史数据下,没有固定的方法去选择一个最佳的成本估算模型,而且当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可变成本驱动因素下,该估算模型就会退化。
因而基于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的准确性相当低。
相似估算法是利用相似性关系决定成本增长规律的一种估算方法,适用于某种参数系列的几何相似或几何半径相似部件的成本估算,估算时以基础技术设计草案或工艺元素为基础。
当新产品的功能、结构或特性等与已有事例库中最大相似产品相似度较低时,该方法准确率相当低,因而该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功能成本法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估算产品提供给用户的功能的成本。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成本与产品功能结构的数学函数式,如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理论方法等。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当成本与产品功能结构并不存在某种固定的数学函数关系时,方法的准确性就比较低。
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是先确定决定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然后取得这些响应因素数据和成本数据,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由神经网络自身统计出输入(参数)与输出(成本)的关系,由此实现成本的估算。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缺点是: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没有固定的规则以及反向传播收敛速度较慢,误差较大。
N o 43 设计阶段产品成本估算内容及其过程3.1 设计阶段产品成本估算内容产品成本包括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所以也称为制造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用于材料消耗、产品制造、管理并包括其附属特殊费用的总成本。
由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再加上零件的装配成本,便构成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又是技术知识的物化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创造过程。
[3]设计阶段的产品成本估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成本的估算、加工成本的估算和设计成本的估算。
1)材料成本的估算产品制造中所消耗的材料可分为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原材料一般是指零件毛坯,有时也把半成品、外购件作为原材料计算。
辅助材料则是指在加工中所消耗的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如机加工中的冷却液,焊接加工中的焊条等。
材料成本通常是用所消耗的材料重量或体积乘上相应的单位材料成本计算而得。
对于不同的材料类型,其单位成本是不相同的。
2)加工成本的估算加工成本是制造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影响因素最多的一部分成本。
加工成本主要取决于单件时间定额和企业的单位工时成本,而单件时间定额取决于零件形状特征、精度特征、材料特征和工艺过程。
成本估算模型将特征作为加工的一个基本单元,通过典型特征的加工过程分析,确定出在某种加工方法下加工某种特征的时间定额,建立特征时间定额计算函数库。
对于零件加工成本,通过遍历零件的各成本特征,累加后得出加工零件的时间定额,然后乘以企业的单位工时成本,即可估算出零件的加工成本。
3)设计成本的估算设计成本的估算是指在设计阶段,在保证一定功能并满足生产、流通、消费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比较,预测产品在满足未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的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全部消耗和费用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