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 格式:doc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12
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成为了人们必备的一种语言技能。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
文化品格培养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一、核心素养和文化品格的关系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的基本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而文化品格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品质,包括了尊重、宽容、合作、自信等。
核心素养和文化品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品格需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而核心素养也需要在文化品格的熏陶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具体来说,核心素养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使他们在接触到不同文化时能够不带偏见地去理解和尊重。
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合作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文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沟通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培养跨文化的沟通技能。
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能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二、通过英语教学培养文化品格1. 多元文化教育英语教学需要多元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引入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只有真正了解了其他文化,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文化品格。
2. 文化交流活动英语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外国使馆,参加外国文化节,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并且尊重它。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尊重心。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论文摘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基础教育发展策略中,把英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培养英语综合素养不仅依靠听、说、读、写,还要从潜意识里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
因此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品格的培养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本文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以及加强学生文化品格培养。
一、文化品格培养的意义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
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使用英语的各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与使用英语的各民族特定历史、生活、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小学生来讲,一种新鲜、独特的文化提供给他们一种新的学习氛围。
通过日常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知识层面。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恰当渗入往往能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品格培养的分级目标具体为: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作出适当的反应;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名称;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7.了解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节假日。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加强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品格培养。
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培养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文化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还需要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
其次,文化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最后,学习文化素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难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才能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二、文化品格培养的方法与策略要想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品格,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情况。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情境设计,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习俗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生活方式的讨论课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模式、饮食习惯及礼仪文化等,以体验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2. 善用多媒体素材,提升学习体验英语课堂中可以用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课程内容。
这些素材能够使学习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英美文学名著时,教师可以配合音乐和影像来呈现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环境和文艺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18世纪欧洲文学的神韵和精髓。
3.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持续跟踪学生成长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在教学总结中进行汇总,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交活动和文化品格等方面的表现纳入到档案之中记录。
教师将在教学反馈回顾中指导学生针对发展需要进行自我检测、反思和规划,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与海外学校进行线上互动利用传媒技术和网络教育平台,与海外学校建立联系,并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互动。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品格培养的有效途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文化品格培养。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途径:1. 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英美文化背景或者其它国家的文化背景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例如,讲解英国文化中的“下午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英国人对于礼仪和家庭生活的看法。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还能够提升其文化品位。
2. 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英语小说、剧本或者诗歌进行阅读。
如英国经典小说《呼啸山庄》、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十四行诗《卷土重来》等。
学生除了学会英语之外也能够了解西方文学作品的价值。
3. 围绕社会热点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议题,例如环保、公益事业、全球化等。
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展开讨论并就相关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议能力,成就更加完善的自我。
4. 介绍名人及历史文化事件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事件,例如莎士比亚、丘吉尔、邮票、大碗岛等。
通过介绍这些人和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中公司文化品格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更能够涵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潜力。
以上几种途径只是其中几种,让我们更好地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当今时代的需求,来充实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培养一、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信息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学习品质和社会责任。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更是其终身发展的重要素养。
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方面,核心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文化品格不仅包括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更需要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包容的态度,以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素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这些素材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化活动课程,如文化节、外国文化展览等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2. 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以与外国学校或机构合作,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3. 在语言学习中融入文化元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比如教授英国的建筑、美国的音乐、澳大利亚的食物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故事,从而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培养文化品格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一些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增强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培养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开放的思维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增加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培养1. 引言1.1 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In English teaching, core literacy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proficiency in the language. Core literacy includes skill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 These skills are crucial for students to succeed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and to effectively navigate diverse cultural contexts.1.2 文化品格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文化品格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文化品格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在国际交流中更加自信和适应。
文化品格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文化意识和包容性,尊重多元文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促进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也是文化品格培养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和影响力。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不仅是学术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全面素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重要任务之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尤其是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下。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探析首先,文化品格素养涉及到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认知和尊重。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还要为学生建立一种多元文化的认知习惯。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比如重要的文化节日、习俗和礼仪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
其次,文化品格素养还包含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需要他们能够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并且理解他们的观点。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跨文化交流技巧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对能力。
再次,文化品格素养还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
在英语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这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知识。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从而有效地跨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鸿沟。
最后,文化品格素养还包括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对文化认同的理解。
在英语学科中,学生需要认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还代表了一种文化。
因此,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所认识和自信,同时要体现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自己的见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包含了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认知和尊重、交际能力、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并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品格素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跨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障碍,并有效地交流和融合于多元文化的世界。
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即使是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英美文学作品、英美文化习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只有让学生具备了跨文化意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出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
二、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并且要能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场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听力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全球化发展的认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还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英语教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方法,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还能够培养出自信、勇于探索的品格。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际交流和文化冲突问题,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国际视野。
学生应该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冲突性,并且要学会应对这些挑战,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从而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和教师还应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文化氛围。
比如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文化节、组织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为他们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课堂教学之文化品格的渗透——“从核心素养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听后感今天有幸聆听了省教研员温爱英老师有关的讲座,给我一个启示,如何在课堂中渗透中英文化的教学,从而达到英语交流的目的。
温老师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
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众所周知,我们的英语课堂大部分都是在学英语词汇,英语句型,绞尽脑汁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学会读,学会背,如何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可是,别忘了,文化是语言的媒介,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是很难起到交流的目的的,特别是英语,英语中很多的词汇来源于神话,传说及寓言故事。
比如说christmas,当你在教学时这个单词时,可以介绍它的来源,介绍国外的宗教信仰,同时融入我国的文化,介绍我国主要的宗教信仰。
再比如说,学颜色词汇blue,若老师你只告诉孩子,这个是蓝色的意思,那就远远不够的,在西方,blue还有忧郁的含义,如blue monday. black sheep等等。
所以,在教学中融入这种文化的教学及对比,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实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当然,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扩大国际视野,也应该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
可以说,文化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关于文化的素材唾手可得,如问路,讲卫生,帮助别人,节日聚会等等都是我们教材中的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让文化教育随时为课堂教学服务,而我们作为英语教育者,更应该传播文化,做文化的使者。
有了文化的课堂将呈现勃勃生机,学生不再感到枯燥,让我们以文化为载体,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活跃思维。
教学篇•经验交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培养方法作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小学英语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
借助培养方法,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根本指导方针。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具体的教学案例请参照译林版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内容。
一、小学英语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1.核心思路(1)从无到有,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对小学生来说,他们三年级才会接触最简单的英语,这个时候他们莫说还未形成英语文化品格,甚至都不知道英语文化是什么。
随着年级提升,到了高年级之后,学生对英语文化渐渐有了初步认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从无到有地对学生进行文化启蒙,先把英语文化纳入他们的学习交流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能意识到英语文化的特点,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品格。
(2)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信心小学生初学英语知识,必然会感觉英语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初期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
到了高年级之后,这种感觉会愈发强烈,而且更偏向于知识学习而非文化学习,表现出英语文化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由易到难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信心,可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和行为入手,让他们接触最基础也最常用的英语文化知识。
2.具体方法(1)构建全英语交流环境全英语交流环境的构建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非常重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全程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他们听不懂没关系,教师可以配合肢体语言让他们懂,但切记不能一句英语一句汉语,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学一门语言,而是在学某个知识,如此,他们才能以正确的学习心态对待英语学习,也能自主自觉地培养文化品格。
(2)注重英语知识的生活化理解对小学生来说,从生活入手理解英语知识对培养其文化品格十分重要。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交流会更得体。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英语课标》中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发展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要想充分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1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
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些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
而通过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
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Lovelyday,isn’tit?It’safineday,isn’t
it?等等。
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适当提醒学生。
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不是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arealucky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dog是“幸运儿”,“cleverdog”意为“聪明的人,“Itrainscatsand
dogs”意为“下倾盆大雨”,“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me,lovemydog;“人人都有得意之时”的英语表达是Everydoghashis
day。
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
“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红茶在英语中叫“blacktea”,而非red
tea.数字“thirteen13”在中国没有什么,但是在西方国家却是不祥的象征。
原因是西方大多数人信奉 ___,而在最后的晚餐上第十三个人的出现,出卖了耶稣,使耶稣蒙难,因此13
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门牌号,没有13号,电梯也没有13层。
九年级Unit10Youaresupposedtoshake
hands.专门讲到了西方人见面的文化礼仪,谈论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学会尊重他人。
日本人和韩国人第一次见面“bow”,巴西人和墨西哥人第一次见面“kiss”,美国人第一次见面shake
hands,而我们中国人第一次见面“shakehands”.从而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能懂有关不同国家的饮食eating
habits,生活习俗customs,提高对文明生活的认识。
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意义,还应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通过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如九年级的第二单元Ithink
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MidautumnFestival及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
这是一个典型的节日文化单元。
圣诞节是为纪念耶稣诞生而在12月25日举行庆祝活动的节日。
12月24日晚上被称为圣诞夜Christmas
Eve,是家庭团聚,共进晚餐,互赠礼品的时间。
孩子们还会期待着圣诞老人Santa
Claus在圣诞夜送来礼物。
复活节是 ___纪念耶稣死后复活的重大节日。
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于希望。
对孩子们而言,寻找被复活节小兔EasterBunny
藏起来的复活节彩蛋Easter
Eggs是复活节的传统活动。
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万圣节前夜,人民往往会在房屋四周的墙上悬挂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或尸骨等装饰品,窗前和门口则悬挂或放置着龇牙咧嘴的南瓜灯笼。
当晚,
成人门还喜欢举办化妆舞会,孩子们也会打扮一番并在社区挨家挨户索要糖果,以Trickor
treat不招待就捣乱!等方式尽享欢乐。
并且我们还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thedragonboatfestival,元宵节Thelantern
festival。
八年级上册Unit8专门讲到了美国的感恩节ThanksgivingintheUnited
Sates,美国的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喜庆丰收,合家欢聚的重大节日。
___也有感恩节,但时间是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教师可以介绍人们在哪里庆祝感恩节,什么时候庆祝,为什么要庆祝,怎样庆祝,及感恩节的主食--火鸡turkey等等背景知识。
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April
Fool’sDay,狂欢节,父亲节Father’sDay,母亲节Mother’s
Day,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3通过阅读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
.新目标?goforit?教材中八年级上册Unit5
专门讲到文化一词。
美国文化著名的标志之一就是卡通画。
这是一篇阅读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理解美国的文化知识。
WaltDisney沃尔特.迪士尼,
steamboatWillie威利号汽船,MickeyMouse米老鼠,HollywoodWalkofFame
好莱坞星光大道。
新教材渗入了更多的中国文化,Reading“Couldyou
please”专门讲到了礼貌及语言,语言中的礼貌性,而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用比较客气委婉的语言请人做事的习惯,这不符合英语会话的基本规则。
Beautyin
monthings则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天灯skylanterns,剪纸papercutting,泥塑和泥人Chineseclay。
Sad
but
beautiful阅读文章让我们领略到了?二泉映月?,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乐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时而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时而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由语言的民族文化性质决定。
作为英语教师,尤其应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语言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同时,英语教师还应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信息,为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
知识。
文化英语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充分地发挥了英语教学的作用。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