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用药病历点评汇总表
- 格式:docx
- 大小:17.79 KB
- 文档页数:1
2012年三季度处方点评小结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本着促进本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
现将各门诊2011年第三季度的处方点评小结如下:一、资料从2012年7-9月份各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一百张进行分析评价,以了解处方合理用药、费用控制、抗生素使用等情况。
二、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要求,重点评价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处方合理率及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等情况三、结果门诊名称用药品种数(个抗生素使用率% 注射剂使用率% 处方平均金额元处方合理率% 1门诊 3.31 50.7 37 142.5984.32门诊 3.68 55 54 100.8894.33门诊 4.33 69.3 55.3 75.55394门诊 4.0 67.6 47 98.55725门诊 4.41 59.3 61.3 93.4787.3合计 3.95 60.38 50.9 102.2175.38四、讨论从2011年第三季度各门诊的处方点评中发现各门诊的抗生素使用率平均为60.38%,还偏高很多,处方平均金额为102.21元,其中1门诊为142.59元最高.从八月份开始,处方质量大有好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提高不少,越级使用特殊类抗生素现象少见,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不断加强。
但仍有如下问题:1.诊断字迹潦草看不清很多。
2.‘上感“病人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现象7例。
3.药品规格和剂型错误现象时有。
4.诊断与用药不符现象7例。
5,重复用药5例。
详情见当月点评。
希望各临床医生熟悉药品规格和剂型,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药房同时加强把关,坚持“四查十对”,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使我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率上一个新台级。
医院抗菌药医嘱点评汇总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方案精神,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随机抽取住院患者30份医嘱(外科10份、骨科5份、肛肠科5份及内科1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和抗菌药物治疗用药进行专项点评,点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件)及药物说明书等。
问题及建议:
1、抽查病历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65%,大于国家规定的60%,不符合要求。
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80%,大于国家规定的60%,不符合要求。
分析原因:1)本月抗菌药物使用率内、外科均不符合要求。
随着天气进一步寒冷,社区医院上、下呼吸道疾病大幅增加。
可能为内科本月抗菌药物使用上升明显的原因之一。
2)I、II类切口预防性用药不符合《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需持续性改进。
2、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内科使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30.77% ;外科使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25% ,外科住院部同比上月增加。
3、病原学检查送检:内科送检3份,送检率23.1%;外科送检率2份,送检率25%。
(国家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不低于50%)。
4、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抽查4例,切口II 、III类,抗生素选用适宜;但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均不适宜。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点评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预防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三季度(7-9月份)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脑动脉造影术} 499份病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逐份进行点评。
结果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7.61%;介入诊断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28%;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92.43%;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率92.33%;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4h占91.42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0.2%。
结论通过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1]。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内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要规范用药品种与给药方案,不应随意选用光谱抗菌药或某种新品种以及耐药后果严重的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一、资料与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三季度Ⅰ类切口病历499份病历进行专项点评。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等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逐份进行点评,现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分析与点评1.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合理:在检查的499份病历中,有55份给药时机不合理,占11.02%。
2011年1-9月份临床用药与处方点评分析小结2011年我院临床药学室每月抽查住院病历30份(用药超标病历和部分手术病历)及处方100张,对我院住院医嘱、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
今年已进行九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
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同时制定了《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通报、批评专人培训等。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我院从5月份开始,根据卫生厅关于做好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作为每月的质控指标来抓,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经过四个月的督促检查和通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点评,使得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化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用药超标病历和部分手术病历的抽取,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卫生部第38号文件和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对其中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检查。
检查中发现,我院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逐渐趋于规范,值得提出的有以下几点:1、部分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由原来的从进院用到出院,逐渐减到72小时(5月份的情况),6月份又减到了术后24小时---48小时停药,7月份外2科又尝试对乳腺切除术(Ⅰ类切口)针对情况部分患者围手术期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结果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8月份外2科几乎所有一类切口(乳腺切除)围手术期都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结果患者也无一例感染。
骨科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也逐渐趋于规范,妇科的剖宫产手术已基本做到术后48小时停药。
2、手术科室择期手术已经能按要求用药。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比例有所下降。
虽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合理与不规范之处仍然存在,现就1月-9月发现的问题点评如下:一、处方书写不规范1、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不全”。
某二级医疗机构 2022年 1月处方、医嘱点评情况汇报1月份临床药学室对“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用药处方”、“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静脉输液处方”“辅助类用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特殊药品处方”六项内容进行了点评。
一、点评内容(一)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用药病历(或医嘱)点评:1.Ⅰ类切口手术:抽取全部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共42份,有8份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做点评,有21份未使用抗菌药,预防用药13份,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30.95%,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百分率为92.3%,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百分率为46.1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天数(天)为1.77天。
点评结果如下:1.1病历分布:Ⅰ类切口手术科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说明:心内科一例髋关节置换,预防用药3天,神经外科2例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预防用药3天,均属于合理。
(参考《关节置换临床指导原则》、《神经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指导》)1.2点评结果:扣22.Ⅱ类切口手术:随机抽取Ⅱ类切口手术病历30份,有8例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不作点评,预防用抗菌药物18例,4例未预防用药,点评结果如下:2.1病历分布Ⅱ类切口手术科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2.2存在问题扣2 2 22(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随机抽取1月份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共100份,点评结果如下:1.点评结果:1月份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百分率为70.02%,国家基本药物总品种数占处方用药总品种数百分率69.72%,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百分率41.06%,不合理基本药物处方及医嘱占总数2%,具体问题如下:扣23.1月份各病区、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三)静脉输液处方点评:随机抽取静脉输液药物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共100份。
1.点评结果:1月份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百分率6.67%,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48.59%,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92.3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44.6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2.57瓶(袋),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19.07%,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使用率9.7%,急诊患者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使用率3.75%。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用药处方点评指南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1、围手术期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其概念比“伤口感染”宽(SSI包含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但较“手术后感染”窄(SSI不包括发生于手术后不同时期、与手术操作无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2、手术切口分类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的分类方法,将手术切口分为4类,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切口分类规定切口级别污染程度切口分类标准切口等级描述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Ⅳ类严重污染-感染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切口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一般的I类(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申震,黄勇,曾志奎,等 参麦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4):796 802 〔2〕LiuSC,QiaoXF,TangQX,etal Therapeuticefficacyofextracorporealshockwavecombinedwithhyaluronicacidonkneeosteoarthritis〔J〕 Medicine,2019,98(8):586 589〔3〕邝高艳,严可,卢敏,等 从毒瘀论治膝骨关节炎及毒瘀本质的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3):492 494〔4〕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J〕 中医正骨,2015,(7):4 5〔5〕徐方琼,于德宁,石立鹏,等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0):140 143〔6〕施栋,陈玲,曾荣华 银质针配合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0):1111 1114 〔7〕唐霞珠,杜晓梅,沈录峰,等 中药包热敷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江西中医药,2020,51(5):55 56,80 〔8〕杨博鸿,田聪阳,张志清,等 自拟活血壮骨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大鼠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850 853,857〔9〕黄建辉 养血止痛汤辅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2):1456 1457〔10〕沈斌,裘伟国,应建伟,等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3):337 340本院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汇总分析张富东1,朱敏凤2,陈 曦1,胡利群3(1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2 乐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四川乐山614000;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目的 评价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效果,改进抗菌药物评价工作。
抗菌药物病历点评表附表1: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病历点评表,治疗用药,科室: 住院号: 主管医师: 年月日考评项目评分标准分值实际评分备注1、有病原学诊断(采集标本如血、痰、尿、 5 脑脊液等涂片镜检)2、感染患者须有药敏结果 5 药物选择3、有用药指征 5 (30分)4、药物选择恰当 86、价格合理 27、用药分析、记录完整 51、用法用量合理 52、给药间隔时间符合要求 5 药动学指标3、开始用药时间适当 5 (25分)4、停止用药时间适宜 55、给药途径恰当 51、联合用药指征明确 8 联合用药评价 2、遵循联合用药应用原则 8 (20分) 3、没有配伍禁忌 41、感染控制有效 5 药效学指标2、没有或有轻微不良反应 5 (15分)3、未发生二重感染 5 分级管理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0 一票否决 (10分) 评价标准不合理(<70分) 基本合理(70-90分) 合理(>90分)评分合计质控员签字科主任评价科主任签字评价结论评审专家签字注:1. 本评价表为百分制考核,请认真填写,并存档。
2. 本评价表适用于各临床科室。
附表2: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病历点评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科室: 住院号: 主管医师: 年月日考评项目合理不合理分值实际评分备注适应证有无 15 药物选择正确不正确 10 术前(初次)术前>2h 术前2h内 10 给药时间或术前不用术后用术中追加手术时间?3h即追加手术时间,3h未追加 5?类切口:24h内 ?类切口:时间,24h术后用药 ?类切口:48h内 ?类切口:时间,48h 10?类切口:3,7天 ?类切口:时间,7天有指征,二种有协同联合用药无指征或使用不正确 10 作用用药途经正确不正确 5 用法用量正确不正确 5处置不当,病情加重,不良反应正确处置并上报 5 未填表上报频繁换药无有 5 用药记录有用药分析、记录无用药分析、记录 5 禁忌证无有 5 分级管理执行未执行 10 一票否决评价标准不合理(<70分) 基本合理(70-90分) 合理(>90分)评分合计质控员签字科主任评价科主任签字评价结论评审专家签字注:1. 本评价表为百分制考核,请认真填写,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