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相反数(20210202133833)
- 格式:docx
- 大小:11.57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探究有理数的性质。
相反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反数的定义、求法以及相反数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反数的定义,了解相反数的求法,以及熟练运用相反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相反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求相反数的方法,以及熟练运用相反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求相反数的方法,以及相反数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相反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3.教学素材:与相反数相关的实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相反数的概念,如:“一个人往东走了5步,他的相反方向就是往西走5步。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相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反数的定义和求法,以及相反数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相反数》是整个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以及了解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和探索。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能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教学难点: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学生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含义。
2.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相反数的定义。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相反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
5.巩固练习:设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相反数的掌握程度。
1.2.3相反数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并且发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利用互为相反数符号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
(二)过程方法1.利用数轴,直观认识互为相反数的位置特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2.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会正确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通过相反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符号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相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2.能准确写出任意数的相反数,对简化符号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
【复习引入】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3与-3,-5与5,-1.5与1.5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观察数3与-3,-5与5,-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再提思考问題:(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学生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教学过程】1.归纳相反数的定义:像3与-3,-5与5,-1.5与1.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代数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例 1 分别说出 6.9,-12, - 的相反数.解:6.9 的相反数是-6.9; -12 的相反数是 12 ; - 的相反数就是 .例 2 分别说出-(+20),-(-0.7),-(+ )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 )是+ 的相反数.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 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3. 能够正确应用相反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2. 相反数的加减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如果有一个数x,那么能够和它加起来得到0的数叫做什么?请同学们回答。
2. 呈现:将x和-x写在黑板上。
3. 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同学们回答。
4. 定义:引导同学们得出相反数的定义,即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加等于0,它们互为相反数。
Step 2: 相反数的性质1. 解释:同学们可以通过计算验证相反数的性质,例如:5和-5相加得到0,-5和5相加也得到0。
因此,相反数的加和是0。
2. 介绍:相反数的性质可以推广到其他数,即任何数和它的相反数相加等于0。
Step 3: 相反数的加减运算规律1. 示范:通过一个例子来讲解相反数的加减运算规律。
例:计算-3 + 4的结果。
2. 解答:-3 + 4 = 1,即一个负数加一个正数的结果为一个正数。
3. 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正数相加计算,即4 - 3 = 1。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同学们回答。
4. 规律总结:一个负数加一个正数,可以转化为正数减去这个负数的运算。
一个正数减去一个负数,可以转化为正数加上这个负数的运算。
Step 4: 练习1. 让学生在纸上计算下列题目,并核对答案:-2 + 3 = ?;-6 - 4 = ?;5 - (-5) = ?;-7 - (-4) = ?2. 请学生举一些应用相反数的实际生活例子,例如温度计的正负表示。
教学总结:1. 真正理解了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了相反数的加减运算规律;3. 能够正确应用相反数进行计算。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相反数的乘法运算规律,即一个数乘以它的相反数得到-1。
2.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甲的账户上有100元,乙的账户上有-100元,问如果甲和乙的账户金额相加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