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皮影戏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4、浏览中国皮影网。
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皮影戏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传统文化——皮影戏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形式。
2.认识常见的皮影戏角色和道具。
3.学习制作和运用皮影戏道具。
4.通过绘制皮影戏角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形式。
2.认识常见的皮影戏角色和道具。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皮影戏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道具。
2.教学工具:黑色画纸、剪刀、铅笔、彩色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向学生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基本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展示一些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皮影戏的印象,包括角色、道具等。
2.小组报告: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知识讲解:1.讲解皮影戏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形式。
2.呈现常见的皮影戏角色和道具,包括主要人物如孙悟空、红孩儿以及道具如刀剑等。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向学生展示制作皮影戏角色的过程,包括绘制、剪切和固定等。
2.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皮影戏角色,使用黑色画纸、铅笔和剪刀等绘制和制作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皮影戏角色,并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心得。
总结评价:1.向学生总结皮影戏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创意和美术技巧。
拓展延伸:1.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京剧、评剧等。
2.组织学生观看和欣赏正式演出的皮影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知识目标: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能力目标: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在投影仪或灯光前做各种动作和姿态,也可剪影或画影子,启发想象,大胆构思。
课前准备:收集剪影作品、尼龙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1、出示范画,通过投影仪观察和描画影子。
通过阳光照射观察和描画样子。
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他事物的影子。
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了解中国皮影戏,试着做做皮影的形象。
5、作业要求:(1)、合理的构图,使影子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画出来。
(2)、描画的影子清晰,造型基本准确。
(3)、在影子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添加和美化。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6、展评小结(1)展示与欣赏(2)师生共同讲评作品优缺点,并进行思想教育。
7、板书设计(略)8、课后小结同学们通过描画和添加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了初步了解。
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效果不错!课后反思:整体绘制不错,形状、色彩也比较鲜明突出,但个别同学在色彩上有越界现象,应予以纠正。
第二课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能力目标: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德育目标: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材料,如沙、雪、泥堆造各种造型。
启发大胆构思进行想象。
教具学具:学生自行携带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教材、演示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二、讲授新课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皮影戏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制作皮影人物形象,并体验制作皮影人物的过程。
3.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2. 学习制作皮影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皮影人物形状图样。
2. 剪刀、黑色纸片、透明胶纸等材料。
3. 课件,展示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皮影戏的了解和想法。
2.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特点通过课件讲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3. 制作皮影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皮影人物的形状图样,让学生根据图样创作自己喜欢的皮影人物形象。
让学生使用剪刀将黑色纸片剪成相应的形状,再用透明胶纸将不同的部分粘贴在一起,完成皮影人物形象的制作。
4. 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皮影人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讲解自己的作品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五、教学延伸1. 观看皮影戏表演,让学生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并体验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 继续创作皮影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参与制作皮影人物形象,培养了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创作时间较短,导致部分学生完成的作品不够精细。
未来可以适当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制作更精美的作品。
皮影戏简介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彩。
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
四肢、头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
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
表演技术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乱。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
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清末民初,西安有两个班子,一个是渭北皮影社,一个是江东皮影社。
1950年皮影老艺人谢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庆皮影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陕西皮影社受到了摧残。
现在皮影戏又以新的姿态,走向广大农村,成为民间艺苑中的奇葩。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 皮影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
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
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1:影子的游戏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教具学具: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2、介绍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师: 20xx年3月12日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4、浏览中国皮影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创意美术课《皮影戏》教学设计课程说明:本课程以皮影为主题,老师先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参考,学生先了皮影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根据素材加以自己的想法进行独立创作,创作内容不限制,注意学生不得完全照抄素材,素材只提供参考(如:学生可以跟各种物体结合创作。
建议学生多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些有趣物象或者多临摹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自己创作能力以及多看优秀的动画电影和漫画作品),创作过程学生可大胆尝试把物体夸张化来丰富自己的画面效果,作画风格以及材料不限制教学目标:1.欣赏和观察有关皮影的图片素材,了解皮影相关小知识2.了解皮影的中国传统文化,扩展知识面3.通过涂色的方式,掌握对皮影人物动作的把握,并用线描对衣服的花纹添加装饰。
教学重点:1.了解皮影戏的流派以及代表作,感悟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2.感受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魅力,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皮影戏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皮影艺术之美,进行自主创作,画出人物的动态和造型,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提示、示范、启发式教学教学材料:白色卡纸、牛皮纸、铅笔、橡皮、勾边笔、水彩笔、马克笔、高光笔等。
根据点线面的图案设计去画出皮影戏人物的细节,结合丰富的色彩填充皮影人物的服装效果。
教学过程:一、在这个课题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引导同学们画出自己想象中自己喜欢的皮影的造型,从外形到整体对皮影的细节概括锻炼宝贝的造型能力。
二、在结合皮影的造型上了解了其中的构造和画面的整体布局,可以合理的规划画面布局,学会了将画面的动态关系运用到每一个细节上,掌握画面的变化和画面的节奏感来让画面更加的丰富立体。
本节课对于孩子的评价用词:(1)美术方面:物体造型生动、良好的画面气氛、画面整体效果良好(2)能力方面:创造能力强,观察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手灵活程度强,注重细节,刻画仔细,敢画敢表现、敢于探索和尝试新的东西、专注能力强、逻辑思维强、理解能力强,善于沟通、有团队意识小朋友们可以互相点评,可以讲一讲今天学到了什么,老师整体点评,讲一讲孩子们的优点和缺点,提问今天的知识点。
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
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
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
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
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