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发生器实验三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3流光发生器实验目的:1.掌握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工作原理。
2.了解流光发生器的接口特性及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特性。
实验仪器: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4.串行通信转USB模块实验原理:流光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连续可变色彩光的设备,它通过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灯的亮度分量来调整输出光的颜色。
在流光发生器中,通过对三色灯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实现色彩的混合和连续变化。
实验步骤:1.将流光发生器与示波器连接,设置示波器为XY模式,并选择合适的输出通道。
2.将流光发生器与数字万用表连接,用于测量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3.将流光发生器与串行通信转USB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计算机控制流光发生器的工作参数。
4.打开流光发生器,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调整输出光的颜色和亮度,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5.使用示波器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的大小。
6.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流光发生器时,要注意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因电压不稳导致流光发生器的异常工作。
2.在连接流光发生器与示波器时,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避免误操作导致仪器故障。
3.在调整流光发生器的参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要超过流光发生器的工作范围。
4.在测量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时,要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注意正负极性的连接。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和测量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得到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特性。
在实验中,通过计算机软件调整流光发生器的参数,可以实现连续变化的颜色与亮度。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可以看到不同频率和脉冲宽度的变化对应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流光发生器的颜色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接口技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工作原理,了解了流光发生器的接口特性及使用方法。
项目:三循环闪烁灯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实际知识的掌握学会用其进行基本的电路设计。
2.熟悉、认知各器件的功能和作用。
3.掌握对电路的焊接和调试。
二、实验仪器电阻器(510Ω(R2、R4、R6),10KΩ(R1、R3、R5))*6发光二极管(LED红色)*3NPN三极管(S9013H(V1、V2)、S8050D(V3))*32P插针*1电解电容(容值:47μF,耐压值:16V(C1、C2、C3))*3电能万木板*1。
三、实验电路,工作原理①S9013H三极管,S8050D三极管是一种NPN型小功率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
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
具有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本次三极管的主要是利用“开关”功能,保证发光二极管的明灭。
②电解电容的作用1.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2.滤波作用,在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将交流变成脉动的直流,而在整流电路之后接入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利用其充放电特性,使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压变成相对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
在实际中,为了防止电路各部分供电电压因负载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在电源的输出端及负载的电源输入端接有数十至数百微法的电解电容。
3.耦合作用:在低频信号的传递与放大过程中,为防止前后两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常采用电容藕合.为了防止信号中低频分量损失过大,一般采用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
4.旁路作用,为交流电路中的某些元件提供低阻抗回路。
5.存储能量的作用,用在特定情况下释放所需要的电流。
6.调节谐振频率的作用,比如收音机电路,LC晶振电路。
本次主要利用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是发光二极管产生接连明灭的“流水灯”效果。
③电阻器的作用是限制电流大小,防止电流过大导致元器件损坏。
工作原理本电路是由3只三极管组成的循环驱动电路。
每当电源接通时,3只三极管会争先导通,但由于元器件存在差异,所以只会有1只三极管先导通。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光线的流动特性;2. 学习利用Photoshop制作流动光线效果;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1. 光线的流动特性: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介质的影响,会产生折射、反射等现象,形成流动的光线效果;2. Photoshop制作流动光线:通过调整图层样式、特效控制台等参数,制作出流动光线的视觉效果。
三、实验器材1. 电脑一台;2. Photoshop软件;3. 素材图片(可选)。
四、实验步骤1. 打开Photoshop软件,创建一个新文件;2. 在新文件中,新建一个白色固态层;3. 选中白色固态层,打开效果面板,选择“杂波与颗粒”中的“分形噪波”特效;4. 调整特效控制台中的参数,如类型、溢出、对比度、亮度等,使白色固态层呈现出流动光线的效果;5. 打开“变换”参数,调整图层的高度和宽度,使流动光线呈现出更丰富的形态;6. 给白色固态层添加色相和饱和度,选择合适的颜色;7. 调整色调和亮度,使流动光线更具视觉冲击力;8. 可选:导入素材图片,将流动光线效果应用到素材图片上;9. 保存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流动光线效果,并将其应用于素材图片;2. 分析:通过调整特效控制台中的参数,可以改变流动光线的形态、颜色和亮度,从而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探究了光线的流动特性,并学会了利用Photoshop制作流动光线效果;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对软件操作的理解;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尝试将流动光线效果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其他软件制作流动光线效果,如AE、Premiere等;2. 将流动光线效果与其他特效结合,制作出更丰富的视觉效果;3. 探究光线的其他特性,如衍射、干涉等,丰富实验内容。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发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
2. 掌握限流电阻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3. 学习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报警电路中的应用。
4. 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发光报警电路。
5. 验证电路的工作性能,分析电路的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当电流通过时,LED会发出光。
在报警电路中,LED可以用来指示报警状态。
限流电阻用于限制通过LED的电流,防止LED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蜂鸣器在电路中用于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发光二极管(LED)1个2. 限流电阻(200~510Ω)1个3. 蜂鸣器1个4. 三极管(如2N3904)1个5. 电源(9V)1个6. 电路板或面包板1块7. 电线若干8. 万用表1个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 在电路板上按照图1所示连接电路。
- 将LED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到限流电阻的一端。
- 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
- 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蜂鸣器的一端,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 确保所有连接牢固,无短路或接触不良。
2. 测试电路:- 使用万用表测量限流电阻的阻值,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打开电源,观察LED是否发光。
- 使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各极的电压,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功能测试:- 检查电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发光和蜂鸣情况。
- 断开限流电阻,观察LED和蜂鸣器是否停止工作。
- 逐步减小限流电阻的阻值,观察LED亮度变化和蜂鸣器音量变化。
4. 数据记录:- 记录不同限流电阻值下LED的亮度、蜂鸣器的音量和三极管各极的电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LED发光:- 当电源打开后,LED开始发光,说明电路连接正确。
2. 蜂鸣器工作:- 当LED发光时,蜂鸣器发出声音,表明电路能够驱动蜂鸣器工作。
3. 限流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通过改变限流电阻的阻值,可以观察到LED亮度和蜂鸣器音量的变化。
状态发生器的设计实验报告标题:状态发生器的设计实验报告正文:状态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特定状态的化学物质的发生器,通常用于制造电池、燃料和其他化学品。
在这篇设计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验一个状态发生器,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1. 设计设计状态发生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要产生的状态:例如,电池的电压、燃料的化学方程式等。
- 确定发生器的结构和材料:例如,电极、电路、控制模块等。
- 确定控制方式:例如,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等。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状态发生器的设计:```电路图``````+--------------+ +--------------+| 发电站 | | 燃料 || | | || +--------------+ +--------------+| | | 发电站电极 | | | | 燃料电极 | | | | +--------------+ | | |+--------------+| | | | | | |+--------------+ +--------------+| 控制器 || +--------------+| +--------------+| | | | || | | 控制器 || | | +--------------+| | | | |+--------------+```在这个设计中,发电站是状态发生器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来产生所需的状态。
发电站电极连接到燃料电极,燃料电极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着发电站电极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对状态的产生和控制。
2. 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化学传感器来检测发电站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以确定状态发生器的性能。
我们还将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来优化状态发生器的性能。
3. 拓展除了设计实验,我们还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确定状态发生器的成本和效率:状态发生器的性能决定了它的成本,因此我们需要优化设计使性能最大化,同时也要考虑效率和成本。
电子实习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成绩:2.单元电路设计(或仿真)与分析(1)7414N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也有两个稳定状态,但与一般触发器不同的是,施密特触发器采用电位触发方式,其状态由输入信号电位维持;对于负向递减和正向递增两种不同变化方向的输入信号,施密特触发器有不同的阈值电压。
A.应用●波形变换可将三角波、正弦波、周期性波等变成矩形波。
●脉冲波的整形数字系统中,矩形脉冲在传输中经常发生波形畸变,出现上升沿和下降沿不理想的情况,可用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获得较理想的矩形脉冲。
●脉冲鉴幅幅度不同、不规则的脉冲信号施加到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时,能选择幅度大于预设值的脉冲信号进行输出。
●构成多谐振荡器幅值不同的信号在通过加上一个合适电容的施密特触发器后会产生矩形脉冲,矩形波脉冲信号,常用作脉冲信号源及时序电路中的时钟信号。
B.仿真图C.管脚图D.逻辑图(2)74161N16进制计数器计数器不仅能用于对时钟脉冲计数,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和脉冲序列以及进行计数运算等。
4位同步二进制计数器74161每输入16个计数脉冲计数器工作一个循环,并在输出端C产生一个进位输出信号,所以又将这个电路称为十六进制计数器。
计数器中能计到的最大数称为计数器的容量,它等于计数器所有各位全为1时的数值。
这个电路除了具有二进制加法计数功能外,还具有预置数、保持和异步置数等附加功能,图LDN为预置数控制端,QA—QD为数据输出端,ROC为进位输出端,CLRN为异步置零(复位)端,ENT和ENP为工作状态控制端。
A.仿真图B.内部电路图C.逻辑图D.逻辑符号与管脚图E.功能表(3)74S138N 8进制译码器A.仿真图B.内部电路C.管脚图D.逻辑图E.功能表(4)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
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
闪烁灯实验报告摘要背景闪烁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实验器材,在工业、交通、军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闪烁灯构建电路,观察和分析闪烁灯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控制其闪烁频率。
实验过程实验材料1. 闪烁灯x 22. 电阻器x 23. 电容器x 14. 开关x 15. 电源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闪烁灯电路。
2. 打开电源,观察闪烁灯的闪烁频率。
3. 更换不同的电阻器和电容器,观察对闪烁频率的影响。
4. 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闪烁灯的闪烁频率受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决定。
2. 增大电容器的容量会降低闪烁频率。
3. 增大电阻器的阻值会增加闪烁频率。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测,即电容器和电阻器都会对闪烁频率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闪烁灯的工作原理基于RC电路,其中电容器负责储存电荷,而电阻器则控制电荷的流动速度。
通过调节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电路的RC 时间常数,从而影响闪烁的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闪烁灯的使用可以带来多种益处。
例如,在交通信号灯中,不同的闪烁频率可以表示不同的指示信号,方便司机和行人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
此外,在警告装置和报警器中,闪烁灯的闪烁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安全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闪烁灯电路,观察和分析了闪烁灯的工作原理和闪烁频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证实了电容器和电阻器对闪烁频率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闪烁灯提供了基础。
闪烁灯的使用在交通、工业和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节电容器和电阻器可控制其闪烁频率,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在实验中,我们将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使用Superscan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实验,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利用综合扫描软件“流光”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二、实验原理(一).端口扫描的原理一个开放的网络端口就是一条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信道,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
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较高。
扫描工具是对目标主机的安全性弱点进行扫描检测的软件。
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可以发现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的安全漏洞,从而能及时了解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1.端口的基础知识端口是TCP协议中所定义的,TCP协议通过套接字(socket)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
TCP/UDP的端口号在0~65535范围之内,其中1024以下的端口保留给常用的网络服务。
例如,21端口为FTP服务,23端口为TELNET服务,25端口为SMTP服务,80端口为HTTP服务,110端口为POP3服务等。
2.扫描的原理扫描的方式有多种,为了理解扫描原理,需要对TCP协议简要介绍一下。
一个TCP头的数据包格式如图2-1所示。
它包括6个标志位,其中:图2-1 TCP数据包格式扫描往往是入侵的前奏,所以如何有效的屏蔽计算机的端口,保护自身计算机的安全,成为计算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防止对计算机网络端口的扫描,我们可以采用端口扫描监测工具来监测对端口的扫描,防止端口信息外露。
常用的端口扫描监测工具包括ProtectX、PortSentry等。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控电路中的应用。
2. 掌握光控闪光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 学习利用光敏电阻实现光控功能,实现光线强时关闭闪光灯,光线弱时启动闪光灯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光敏电阻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半导体元件,其电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光线强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减小;在光线弱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
本实验利用光敏电阻的这一特性,设计一个光控闪光灯,实现光线强时关闭闪光灯,光线弱时启动闪光灯的功能。
三、实验器材1. 光敏电阻(1个)2. 闪光灯(1个)3. 电阻(1kΩ,1个)4. 电池(9V,1个)5. 电池座(1个)6. 连接线若干7. 电路板(1块)8. 电烙铁、焊锡、万用表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控闪光灯的电路图。
电路图包括光敏电阻、电阻、闪光灯、电池等元件,通过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2. 制作电路板:根据电路图,在电路板上焊接光敏电阻、电阻、闪光灯、电池等元件。
3. 连接电路:将光敏电阻、电阻、闪光灯、电池等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在一起,确保连接牢固。
4. 测试电路:使用万用表测试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工作正常。
5. 光控测试:在白天和夜晚分别测试光控闪光灯的功能。
白天,光线强,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闪光灯不工作;夜晚,光线弱,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闪光灯启动。
6. 调试电路:根据测试结果,对电路进行调整,确保光控闪光灯在光线强时关闭,光线弱时启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测试,光控闪光灯在光线强时关闭,光线弱时启动,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2. 结果分析:(1)光敏电阻在光线强时电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导致闪光灯不工作;在光线弱时电阻值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闪光灯启动。
(2)电路设计合理,元件选择恰当,连接正确,使得光控闪光灯能够正常工作。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控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报告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名称流光发生器
实验时间年11 月20 日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学院(系) 专业
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实验内容:
控制8254,对其编写程序实现,三个计数器输出不同周期的信号,控制发光二极管,达到流光效果。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内容按下图所示原理设计硬件电路并在PD-32实验台上完成相关引脚的连接,检查无误打开电源并初始化实验装置。
(1) 关闭实验箱电源,按照下面原理图连线;
(2) 将8254的A0,A1 接至扩展总线区A0,A1;
(3) 将8254的/RD,/WR 接至扩展总线区/IOR,/IOW;
(4) 将8254的/CS 接至I/O地址区/210H;
(5) 将8254的OUT0,OUT1,OUT2 接至LED显示区L7,L6,L5;
(6) 将8254的GATE0,GATE1,GATE2 接至扩展实验区+5V;
(7) 将8254的CLK0,CLK1,CLK2 接至时钟500K,100K,1K;
2.在上位机利用汇编工具编写并生成对实验台上使用的8254电路的初始化程序。
.486
CODE SEGMENT USE16
ASSUME CS:CODE
ORG 3000H
BEG: JMP START
CCONPORT EQU 213H
CCONBIT1 EQU 00010110B
CCONBIT2 EQU 01010110B
CCONBIT3 EQU 10010110B
CDPORT1 EQU 21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