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国土整治之西南交通建设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三单元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第5节交通运输的建设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右图是“我国某地区铁路干线分布图”读图并完成1~3题。
1.该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地质灾害频发③冻土发育广泛④地形崎岖不平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该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灾害频发和地形崎岖不平。
答案:B2.a铁路线建成通车后,为该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旅游热线,沿途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 )①雄伟壮阔的高山峡谷②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③奇异秀丽的峰林溶洞④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a为南昆线,途经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也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答案:D3.对该地区而言,铁路建设的重要经济意义是( )①密切与沿海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带动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基地的建设③发挥区位优势,形成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④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西气东输工程能源基地建设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西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路建设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建设一系列的工业基地。
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西南区兼具“沿海”“沿江”“沿边”,以及距东南亚、南亚诸国位置近便的区位优势。
答案:D西南地区地形差异大,山高路险。
据此完成4~5题。
4.川藏公路多弯道,易封道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高,或山高谷深 B.雪山连绵,冻土广布C.崇山峻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 D.喀斯特地形区,峰丛林立,崎岖不平5.成昆铁路穿越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长江谷地、云贵高原 B.大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C.澜沧江谷地、金沙江谷地、岷江谷地 D.四川盆地、雪峰山、云贵高原解析:川藏公路穿越横断山区,进入青藏高原。
第4题,D项是云贵高原的特点。
第5题,成昆铁路不经过大巴山地、澜沧江谷地、雪峰山。
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素材西南公路运输网的建设西南地区公路建设始于20世纪初,起步较晚。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抗敌大后方,使公路交通进入一个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时期,先后修建了6条连通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区的干线公路及滇缅等国际公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繁荣一时的西南公路交通随抗战的胜利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而逐渐衰落,到1949年,西南区的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6万千米,汽车不到1万辆。
1949年以后,政府大力着手改善西南区的公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950年开始修筑著名的康藏公路,东起某某,西至某某,全长2 400千米,1954年建成通车,后又改善和整修了川滇、川黔、成渝等国道公路。
“三线〞建设时期是西南公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到1975年,西南地区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65 629千米,比1949年增加近15万千米,增长9.4倍。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又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不论是国道、省道,还是乡镇公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西南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大城市为中心,其他中小城市为次中心,以乡镇公路为辅助的沟通区内外的公路交通网,为西南区经济的发展和起飞奠定了基础。
南昆铁路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大的扶贫工程南昆铁路从北部湾畔昂首西进,穿越桂、黔、滇三省区,绵延898千米,吸引X围包括某某15个县市和云贵两省各7个县市的12.4万平方千米。
这是一片相对贫困的土地,所经之地聚居着苗、壮、布依等10个少数民族,多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全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6 500万人口,有1 500万生活在南昆沿线。
这也是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南地区就有130余种,其中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铅、锌、铝等占全国前列;某某有“西南煤海〞,某某有富集的磷矿,某某平果是全国特困县,然而在它的地下,已探明的铝矿就达2.2亿吨;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水能资源;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风光独特、别有洞天。
第一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1.1 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1.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战略意义1.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2.1 西南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状2.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成就2.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三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目标与策略3.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长远目标3.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战略布局3.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领域3.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与措施第四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4.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关键技术4.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4.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行业发展趋势4.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国际接轨第五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5.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5.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效评估与展望5.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前景与建议第六章:西南区交通运输的网络规划与设计6.1 西南区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原则与方法6.2 西南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6.3 西南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节点与通道选择6.4 西南区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七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影响的关联7.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7.3 西南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策略7.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第八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法规与市场监管8.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环境8.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法规体系8.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市场监管机制8.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政策设计与实施第九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9.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机制9.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社会和谐的促进措施9.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第十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未来展望与挑战10.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潜在的挑战与风险10.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创新驱动与发展策略10.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第一章)详细补充和说明:西南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交通运输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课堂练习一 人教版9.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考点搜索】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土开发要充分考虑到交通运输因素。
教材通过“西南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引出本区的区位条件,通过对本区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西南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本区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使之了解到交通运输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最终得出西南区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交通运输建设的结论。
◆ 知识纲要 自然地理区位区位条件 经济地理区位 政治地理区位 地形多山,起伏很大 自然条件 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地形各异,影响交通 艰巨性地质复杂,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丰富 资源条件 能源资源丰富 必要性 农林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总体水平落后,制约经济发展——迫切性◆ 重要图释1、图 9.2 “西南区地形图”自西向东跨全国地势三大阶梯。
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广西境内的平原。
要求熟练掌握各地形区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2、图9.5 “川、滇、黔、渝、桂主要矿产分布图”读图找出本区主要的矿产及分布地区,看本区已建有哪些工业基地,分析工业基地建设的条件。
假如本区有发达的交通,还可以建设哪些工业基地。
(【学习策略】1、填图识记:大西南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河流、矿产资源分布要落实在地图上。
2、列表归纳:通过阅读教材,列表分析,理清知识结构,从众多影响条件中找出最重要的因素,并能对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要想富,先修路”,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由于交通的发展需要经济(资金、技术)的投入,经济的落后阻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交通运输的支持,交通运输的落后同样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不但沟通了各地区间的交往,而且保障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三各类地理试卷专题—区位分析及国土整治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我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文章?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区位分析及国土整治?供考生们参考。
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国土整治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30年中发生了很多重大大事。
其中,1999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完成以下1、2题。
1.以下省份中既属于西部开发省份,又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新、青B.川、滇C.内蒙古、桂D.鲁、陕2.我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留意了很多问题,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留意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进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④大力进展交通根底设施建立⑤利用草砂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立,进展好畜牧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点击下载全部:北京市2022届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国土整治高三各类地理试卷精选专题区位分析乳畜业是伴随着城市的进展而产生的、面对市场的一种农业地域类型。
中国的乳畜业目前正面临着大挑战。
完成以下1、2题。
1.以下有关乳畜业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展起乳畜业的国家之一B.影响乳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只有市场C.按农业投入多少的角度划分,乳畜业属于畜牧业D.乳畜业的进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进展水平无关2.中国乳畜业的进展应( )A.走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产量的道路B.尽快在全国各地建立特地的市场C.依据我国经济进展水平适度进展D.尽快在全国各地设立奶源地,为企业供应奶源。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立高中地理教案西南区交通运输建立高中地理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开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开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p 大西南大力开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开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p 一个地区经济开展和交通建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络的观点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p 大西南开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开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消费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根底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立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开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络、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阔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根底仍然比拟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密集、开展最具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开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拟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兴旺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前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开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该区将面临新的开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立、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
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
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泼,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条件〔1〕西南地区自然资潜在价值分析^p西南区〔不包括〕自然资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
【高中地理】西南铁路运输不畅的原因分析造成西南区铁路运输紧张,运输能力和运输需求不适应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点。
1.铁路网密度低。
西南区人口占全国的16%,面积占全国的25%,但铁路里程仅占全国的10.7%。
铁路密度按面积计,全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拥有55千米铁路,而西南区按三省一区一市(西藏除外)计,只有铁路24千米;按人口计,全国平均每万人占有0.45千米铁路,西南区每万人只占有0.33千米铁路;西南区约有3/4的县、市不通铁路。
2.对外地下通道太少。
占到国土面积1/4的西南区,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铁路对外地下通道只有宝成线、襄渝线、湘黔线、黔桂线四条单线铁路,管制了西南区与外界的相处。
北口宝成线和襄渝线分担了西南地区对外货物交换量的3/5,特别就是宝成线分担了四川省进出口货物运输量的50%,对西南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起至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东口湘黔线和黔桂线分担了西南区向湖南、广西两省区和由此电磁辐射的货物互换和对外运输。
1997年投入使用通车的南昆线,沦为西南区的南出口地下通道,对西南区的经济腾飞意义非常关键性。
3.技术设备标准低。
西南铁路属山区铁路,自然条件恶劣,线路坡度大、曲线多、技术标准低,列车牵引重量小,线路允许速度低,运输能力小。
4.铁路病害轻微。
西南区的铁路横越在群山峻岭中,桥隧相连,峰险壑浅,水害、泥石流时常出现,导致线路割断道、运输中断,因线路病害而慢行的地段减少,影响了运输能力的正常充分发挥。
5.铁路运输负担过重。
西南区地势险峻、交通困难,影响了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尤其在长途货运和对外运输中,铁路以能力大、运价低等优势,使整个运量向铁路倾斜,加重了铁路运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