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理检验法
- 格式:pdf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63
高中物理习题解决的“检验法”“检验法”,是指对问题解决的结论进行检查、验收的方法。
检验,确切地说即通过反思、回放解题情景、规律、依据、运算等,对问题结论的正确性、准确性、实用性和完整性等作重新确认。
归纳起来,检验法的任务:⑴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即在数理思维过程中,对解方程(组)、不等式、函数、数列等所得出的结果(初步答案),进行细致、必要的检查和验收,看其是否正确。
实际情况下,或可试用量纲法。
⑵检验结论的准确性。
准确性,主要指结果的精确程度,包括物理量的大单位、保留几位小数或有效数字、或者是否采用科学记数法等。
⑶讨检验结论的实用性。
正确的、准确的初步答案,并不一定是题目所需要的答案,这里就要一个“结果”是否合情合理,是否切合实际的问题。
比如负数或虚数的时间,则必须舍去。
⑷检验结论的完整性。
比如力的分解的解是否是唯一的,是两个解还是无解;再如在波动问题中,所求的波是向左还是向右传播的?波长或者波速有多少个可能的量值等等。
理论上讲题解的检验,无外乎实际检验和理论检验两种方式。
具体解题时,常用实际、规律、量纲、特例、量纲、估算、转换等检验方法。
下面,通过一些解题实例展开我们的讨论。
【例题解析】一.实际检验即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思维方法。
无论解题所用的方法、概念、规律以及数学运作等等如何,若所得结果与客观事实不符,则可据此判断这一结果必定错误。
【例题1】从20m高处落下的水,如果水的势能的20%用来使水的温度升高,水落下后的温度升高多少度?【错解】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得t cm mgh ∆=%20不难由此求出C c gh t 03.92.4208.920.020.0=⨯⨯==∆。
既然从20m 高处落下的水,温度可升高9.30C ,则由h t ∝∆正比关系顺推,似乎雨点从200m 的高处落下,温度就能升高930C 。
有谁见过雨点把人烫伤的吗?显然,上述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合。
原因在于取水的比热)/(2.4C g J c ︒⋅=时,公式两边的质量单位并不相同。
习题二一.选择题:1、(3 )是唯一公认的测定香料中水分含量的标准。
A 直接干燥法B 减压干燥法C 蒸馏法D 卡尔费休法2.哪类样品在干燥之前,应加入精制海砂( 3 )(1)固体样品(2)液体样品(3)浓稠态样品(4)气态样品3.减压干燥常用的称量皿是(2 )(1)玻璃称量皿(2)铝质称量皿4.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1 )(1)95~105℃(2)120~130℃(4)500~600℃(4)300~400℃5.确定常压干燥法的时间的方法是( 1 )(1)干燥到恒重(2)规定干燥一定时间(3)95~105度干燥3~4小时(4)95~105度干燥约小时6.水分测定中干燥到恒重的标准是(1 )(1)1~3mg (2)1~3g (3)1~3ug7.采用二次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样品是( 1 )(1)含水量大于16%的样品(2)含水量在14~16%(3)含水量小于14%的样品(4)含水量小于2%的样品8.下列那种样品可用常压干燥法(7,5 1 ),应用减压干燥的样品是(3,4 )应用蒸馏法测定水分的样品是( 2 .6 )(1)饲料(2)香料(3)味精(4)麦乳精(5)八角(6)桔柑(7)面粉9.样品烘干后,正确的操作是( 2 )(1)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室内冷却后称重(2)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3)在烘箱内自然冷却后称重10.蒸馏法测定水份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1 )(1)甲苯、二甲苯(2)乙醚、石油醚(3)氯仿、乙醇(4)四氯化碳、乙醚11.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1 )(1)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2)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3)可确定干燥情况(4)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12.可直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的样品是(1 )(1)乳粉(2)果汁(3)糖浆(4)酱油二.综合题:1、某检验员要测定某种面粉的水分含量,用干燥恒重为24.3608g的称量瓶称取样品2.8720g,置于100℃的恒温箱中干燥3小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重为27.0328g;重新置于100℃的恒温箱中干燥2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26.9430g;再置于100℃的恒温箱中干燥2小时,完毕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为26.942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