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管理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标准守则
- 格式:doc
- 大小:60.52 KB
- 文档页数:10
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一、引言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油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最终的油漆质量符合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油漆施工工程。
二、质量控制要求1. 油漆材料选择(1)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油漆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油漆材料的质量要求包括干燥时间、耐候性、附着力等指标。
(3)油漆材料应在施工前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灰尘、油污等杂物。
(2)施工前应对基材进行处理,如清洁、打磨等,以提高油漆的附着力。
(3)施工前应进行适当的环境调节,如控制温度、湿度等,以确保油漆施工的最佳条件。
3. 施工工艺(1)按照油漆材料的使用说明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要求。
(2)施工时应注意涂料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滴流、起泡等现象。
(3)施工时应注意涂料的厚度,避免过度涂料或涂料不足的情况发生。
(4)施工时应注意涂料的干燥时间,避免在涂料未干燥之前进行下一道工序。
4. 质量检验(1)在油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附着力测试等。
(2)外观检查应包括涂层的颜色、光泽度、平整度等指标的检查。
(3)附着力测试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划格法、剥离法等,以评估涂层的附着力。
5. 质量记录(1)应建立油漆施工质量记录,包括油漆材料的检验记录、施工前的准备记录、施工过程的记录以及质量检验的记录。
(2)质量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至少三年。
三、操作规程1. 油漆材料的储存(1)油漆材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2)油漆材料的储存期限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控制,过期的油漆材料不得使用。
2. 施工现场的准备(1)施工现场应清洁整齐,无杂物和危险品。
(2)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 油漆施工过程(1)施工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施工人员应按照油漆材料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严禁超量使用或稀释油漆材料。
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油漆作为一种常用的涂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造、家具、汽车等行业。
为了确保油漆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质量控制要求1. 原材料选择(1) 油漆: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油漆产品,保证其质量稳定可靠。
(2) 溶剂:使用合适的溶剂,确保油漆的稀释和涂布性能。
(3) 辅助材料:使用符合要求的辅助材料,如稀释剂、催干剂等。
2. 施工环境要求(1) 温度: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对油漆干燥和固化产生影响。
(2) 湿度:施工环境湿度应在40%-80%之间,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油漆表面浮现水珠,影响质量。
(3) 通风:保证施工现场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施工工艺要求(1) 表面处理:对需要涂装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除锈、打磨等处理,确保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力。
(2) 涂布方法:根据不同的油漆类型和涂装对象选择合适的涂布方法,如刷涂、喷涂、滚涂等。
(3) 涂布层次: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涂布层次,确保油漆的厚度和均匀性。
(4) 干燥和固化:根据油漆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控制干燥和固化的时间,确保油漆表面的质量。
4. 质量检验要求(1) 外观检查:检查油漆表面是否平整、无气泡、无鱼眼等缺陷。
(2) 色采检验:使用色差仪等工具,检测油漆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3) 粘附力检测:使用粘附力测试仪等设备,检测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力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三、操作规程1. 前期准备(1) 准备所需的油漆、溶剂、辅助材料等。
(2) 清洁施工现场,确保没有灰尘、杂质等。
(3) 检查涂装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2. 表面处理(1) 清洁表面:使用清洁剂和布料清洁待涂装的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尘。
(2) 除锈处理:对金属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去除锈蚀物,保证油漆与金属之间的良好附着力。
(3) 打磨处理:对需要涂装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平整光滑,增强油漆的附着力。
油漆使用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规范和管理油漆使用的过程,确保施工安全环保、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油漆使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涉及涂饰工程的部门和人员,包括油漆施工员、油漆监理员、项目经理等。
三、工艺要求1. 选择优质环保油漆。
2. 油漆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清洁,清除灰尘和杂物。
3. 油漆施工时,必须做好通风措施,确保空气流通。
4. 油漆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厚薄不均。
5. 施工完毕后,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清洁,将残留的油漆等废料进行专门处理。
四、油漆存储管理1. 油漆必须存放在防火、通风设备良好的专门仓库内,禁止将油漆存放在易燃物品、食品等区域。
2. 油漆仓库应定期检查,确保存储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3. 油漆必须定期检查,发现过期或者变质的油漆必须立即处理。
五、个人防护1. 油漆施工人员必须戴上防护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
2. 油漆施工人员必须配备有防护衣,并保持干净整洁。
3. 施工期间,禁止在施工区域内吸烟。
六、废弃物处理1. 油漆施工结束后,必须对废弃油漆桶、刷子等进行专门处理,禁止随意倾倒。
2. 废油漆、废油漆桶等废弃物必须进行分类存储,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3. 废油漆桶必须清洗干净后再进行处理。
七、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油漆泄漏、起火等事故时,施工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并立即向负责人报告。
2. 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并启动事故报告程序。
八、监督检查1. 公司将定期对油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对于违反油漆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九、督导责任1. 油漆使用管理由项目经理进行督导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2. 监理人员负责对油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项目经理汇报。
十、宣传培训1. 公司将定期开展油漆使用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油漆使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2. 新员工在入职时将进行油漆使用管理的培训,并签署相关责任承诺。
油漆工程施工守则一、总则1.1 本守则适用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油漆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1.2 油漆工程施工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
1.3 油漆工程施工应遵循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客户创造优质工程。
二、施工准备2.1 材料准备2.1.1 油漆及其他材料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具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书。
2.1.2 油漆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确保材料性能稳定、色泽均匀、环保无害。
2.2 工具准备2.2.1 施工工具应齐全,包括刷子、滚筒、喷枪、砂纸、打磨机等。
2.2.2 工具应保持清洁、完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3 施工场地准备2.3.1 施工场地应保持干净、整洁,无障碍物。
2.3.2 施工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施工过程中空气质量。
2.3.3 施工场地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无关人员注意安全。
三、施工过程3.1 基层处理3.1.1 基层应平整、干净、无油污、无浮尘。
3.1.2 基层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需要,进行打磨、补缝等处理。
3.2 涂刷界面剂3.2.1 界面剂应按说明书要求稀释,搅拌均匀。
3.2.2 涂刷界面剂应均匀,无遗漏,确保增强基层的粘着力。
3.3 墙面找平3.3.1 墙面找平应采用石膏、腻子等材料,确保墙面平整、光滑。
3.3.2 找平层应分层施工,每层厚度均匀,无空鼓、开裂现象。
3.4 批刮腻子3.4.1 腻子应按说明书要求配制,搅拌均匀。
3.4.2 批刮腻子应均匀,无遗漏,确保墙面平整、光滑。
3.4.3 腻子层应分层施工,每层厚度均匀,无空鼓、开裂现象。
3.5 涂刷油漆3.5.1 油漆应按说明书要求稀释,搅拌均匀。
3.5.2 涂刷油漆应均匀,无遗漏,确保涂层饱满、光滑。
3.5.3 涂刷油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如有需要,进行打磨、修整。
3.6 验收3.6.1 油漆工程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油漆使用管理制度为尽力减少各类异物对产品的污染机会并保证油漆的安全使用,保障公司在日常运行中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适用范围第一条任何人、任何单位在公司范围内使用油漆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油漆颜色第二条厂区、车间、设备设施使用的油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格区分油漆颜色。
水管绿色气管天蓝色消防管红色煤气管棕黄色警示道棕黄+蓝色第三条设备上油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原来什么颜色,重漆必须与原来相同;(二)必须除锈后上底漆后再油漆;(三)与产品相接触部位严禁油漆;(四)与产品间接接触部位须使用食品级油漆。
第三章车间内使用油漆第四条车间内部油漆禁止在生产时进行第四条油漆完后须有____天干燥时间。
第四条车间内油漆须事先向安全主任提出申请。
第四条车间内部油漆须保持良好的通风。
第四章油漆保管与领用第五条油漆将集中保存在公司危险品库,危险品库符合存放要求,并有安全防护的设备设施、各部不得随意存放;第五条各类油漆由备件库统一申购;第五条各部若需使用,则须凭安全主任加签的申请单到备件库领用。
第六条危险品库主管部门要定期安全检查,并有检查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第七条本规定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实行。
第八条本规定由安全环保办负责解释。
油漆使用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证油漆使用的安全、高效和环保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以下是一份基本的油漆使用管理制度:1. 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油漆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等方面。
2. 油漆采购:确定使用的油漆种类和品牌,并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3. 油漆储存:将油漆储存在通风、防火、干燥的库房内,远离易燃物和热源。
根据油漆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类储存,并确保定期检查油漆的保存状况。
4. 油漆使用:使用油漆前,要进行培训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指导。
在使用油漆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和口罩等,并保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
5. 油漆废弃:废弃的油漆要分类储存,并定期委托专业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油漆在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保护作用。
然而,油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涂装效果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油漆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制定和执行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油漆质量控制1.1 原材料选择:1.1.1 优质颜料:选择具有良好遮盖力、耐候性、抗腐蚀性和耐磨性的颜料,以保证油漆的色彩鲜艳和耐久性。
1.1.2 适宜稀释剂:根据不同的油漆类型选择适合的稀释剂,确保油漆的流动性和干燥速度。
1.1.3 合格树脂:选择具有良好附着力和耐化学品性能的树脂,以确保油漆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1.2 油漆配方设计:1.2.1 合理配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合理设计油漆的配方,确保油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2.2 添加剂控制:严格控制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以避免对油漆性能的不良影响。
1.2.3 质量检测:对每一批油漆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确保油漆质量符合要求。
1.3 生产过程控制:1.3.1 温湿度控制:在油漆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油漆的质量稳定。
1.3.2 搅拌工艺:采用适当的搅拌工艺,确保油漆中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
1.3.3 包装储存:严格按照规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和储存,避免油漆质量因包装或储存条件不当而受到影响。
二、油漆操作规程2.1 表面准备:2.1.1 清洁表面:在涂装前,必须确保表面干净、干燥、无油污和杂质,以保证油漆的附着力。
2.1.2 研磨处理:对于旧涂层,需要进行研磨处理,以去除老化、脱落的涂层,增加新涂层的附着力。
2.1.3 表面修补:对于有损坏或不平整的表面,需要进行修补和填充,以保证涂装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2.2 涂装工艺:2.2.1 应用方法选择:根据涂装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装方法,包括刷涂、喷涂、滚涂等。
2.2.2 涂装顺序:按照规定的涂装顺序进行涂装,确保涂层的均匀和一致。
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油漆质量控制的操作规程,确保油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可控,达到预期效果。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油漆施工的项目。
二、质量控制要求1.油漆材料选择根据工程需要,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油漆材料,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应检查油漆材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2.油漆施工环境要求(1)温度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40℃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油漆质量产生影响。
(2)湿度控制:施工环境湿度应在40%-70%之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油漆质量产生影响。
(3)通风要求:施工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油漆施工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得到及时排除。
3.油漆施工前准备(1)基面处理:确保施工基面干燥、平整、无灰尘、无油污等杂质,以保证油漆附着力和施工效果。
(2)油漆搅拌:按照油漆材料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搅拌,确保油漆颜色均匀一致。
4.油漆施工操作(1)涂刷工艺: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涂刷方式,如辊涂、刷涂、喷涂等。
涂刷过程中要保持均匀的力度和速度,确保涂层厚度均匀一致。
(2)涂刷次数:根据油漆材料的要求和工程需要,确定涂刷次数,确保涂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3)干燥时间:根据油漆材料的要求,控制涂层的干燥时间,避免过早施工或过晚施工对涂层质量产生影响。
5.油漆施工质量检验(1)外观检验:对已施工完成的油漆涂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光泽度、涂层平整度等方面的评估。
(2)附着力测试:采用适当的附着力测试方法,对涂层的附着力进行检测,确保涂层与基面之间的粘结牢固可靠。
(3)厚度测量: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涂层的厚度进行测量,确保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质量控制记录1.油漆材料检验记录:记录油漆材料的检验结果,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等信息。
2.施工环境记录:记录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环境参数。
3.基面处理记录:记录基面处理的方法、材料以及处理效果等信息。
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引言油漆是一种常用的涂料,用于保护和美化各种物体的表面。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操作的安全性,制定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油漆质量控制的相关要点和操作规程的步骤,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地进行油漆施工。
质量控制要点为了保证油漆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下是油漆质量控制的要点:1. 原材料质量控制:选择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如颜料、溶剂、树脂等,并确保其质量稳定。
应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合格证书或检测报告,并确保供应商的质量保证。
2. 配方控制:制定合理的油漆配方,确保每批油漆的成分和比例一致,并遵循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规范。
3. 生产过程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控油漆的生产过程,包括混合、搅拌、过滤等。
严格控制施工环境的湿度、温度等因素,以确保油漆质量的稳定。
4. 检验和测试:根据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规范,对油漆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包括颜色、光泽度、粘度、附着力等指标的检测。
5. 记录和追溯:建立健全的记录系统,记录油漆的生产批次、检验结果等信息,并保留一定的时间以便追溯。
操作规程步骤在进行油漆施工时,操作人员应遵循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尘土、油污等杂质。
- 准备所需工具和器材,如刷子、滚筒、喷枪等。
- 检查油漆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包括颜色、稀释度等指标。
2. 表面处理- 对需要涂装的物体,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如砂光、除锈、清洗等。
- 确保表面干燥、平整,并去除残留的灰尘和油脂。
3. 涂装操作- 根据涂装要求,选择合适的涂装方式,如刷涂、滚涂、喷涂等。
- 依次进行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的施工,确保每层涂装干燥后再进行下一层。
- 控制涂装工艺参数,如涂布厚度、涂布速度等,以保证涂层的质量稳定。
4. 质量检验- 在涂装完成后,对涂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颜色、光泽、附着力等指标的检测。
- 若发现涂层存在问题,如色差、脱落等,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油漆使用管理规定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油漆管理,规范油漆使用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油漆的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和处理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油漆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环保、安全的原则,确保油漆使用过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章油漆采购与储存第四条采购油漆时,应选择具有合法生产许可、质量合格证明、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文件的供应商。
第五条油漆采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避免过量采购导致浪费和存储风险。
第六条油漆应储存于专用仓库中,仓库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安全设施,并保持通风干燥。
第七条储存油漆的仓库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标明油漆的名称、成分、危险性、数量、存放日期等信息。
第八条油漆仓库应实行分类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应分开存放,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三章油漆运输与使用第九条油漆运输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并采取防泄漏、防静电等措施。
第十条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油漆受到阳光直射、高温、撞击等,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第十一条油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油漆的性质、用途、施工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第十二条油漆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比例配比,使用适当的工具,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第十三条油漆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止油漆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四章油漆废弃与处理第十四条油漆废弃物应按照《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分类,并进行标识、包装,防止废弃物泄漏、污染环境。
第十五条油漆废弃物应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环保、安全。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十六条公司应设立油漆管理责任部门,负责油漆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第十七条油漆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对油漆的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和处理等进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油漆在建筑、汽车、船舶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对于保护和美化物体表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油漆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油漆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质量控制要求1.材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对象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当的油漆品牌和型号。
确保油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耐化学性能。
2.表面处理:在施工前,对施工对象的表面进行清洁、除锈、打磨等处理,确保表面平整、无油污和杂质。
3.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低温、高湿度和强风等不利于油漆施工的条件。
4.施工工艺:根据油漆品牌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包括底漆涂刷、中间漆涂刷和面漆涂刷等环节。
确保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5.涂层厚度:根据油漆品牌的要求,控制涂层的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情况发生。
同时,注意涂层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6.干燥时间:根据油漆品牌的要求,控制每一道工序的干燥时间,确保涂层能够充分干燥和固化,避免粘连和开裂等问题。
三、操作规程1.施工前准备(1)检查油漆品牌和型号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油漆质量可靠。
(2)清洁施工对象的表面,去除油污、灰尘和杂质。
(3)检查施工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包括刷子、辊筒、喷枪等。
(4)确保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
2.底漆涂刷(1)搅拌底漆,确保底漆的均匀性。
(2)使用刷子或辊筒将底漆均匀涂刷在施工对象的表面上。
(3)控制底漆的涂刷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情况发生。
(4)根据底漆的要求,控制底漆的干燥时间。
3.中间漆涂刷(1)搅拌中间漆,确保中间漆的均匀性。
(2)使用刷子或辊筒将中间漆均匀涂刷在底漆表面上。
(3)控制中间漆的涂刷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情况发生。
(4)根据中间漆的要求,控制中间漆的干燥时间。
4.面漆涂刷(1)搅拌面漆,确保面漆的均匀性。
(2)使用刷子或辊筒将面漆均匀涂刷在中间漆表面上。
(3)控制面漆的涂刷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情况发生。
(4)根据面漆的要求,控制面漆的干燥时间。
油漆通用工艺守则编制:审核:批准:本守则规定了油漆处理的各种涂漆要求及所需涂漆材料和操作工艺。
本守则适用于本企业通用工业减速机之表面油漆处理、对于顾客有特殊要求的油漆处理按顾客的要求进行。
2. 油漆材料2.1 底漆:酚醛类底漆、环氧类底漆、氯化橡胶类底漆。
2.2 中层漆:防护底漆、连接底漆。
2.3 面漆:醇酸类面漆、聚氨酯类面漆、氯化橡胶类面漆。
3. 设备及工具3.1 手提砂轮机、锉刀、钢丝刷、铜丝刷、刷帚、1-2#铁砂皮、200#水砂纸。
3.2 手推车、工作台、挂具。
3.3 喷枪、空压机、吸风装置。
3.4 烘房4. 工艺流程被涂工件验收合格—前处理—喷涂底漆—干燥—刮腻子—干燥—喷涂中层漆—干燥—喷涂面漆—固化—检验合格后转半成品库(或下道工序)。
5. 前处理5.1 被涂工件在前处理前,必须彻底清除毛刺、包砂、飞边、焊渣、飞溅物等表面缺陷。
5.2 根据要求经过喷丸或喷砂处理的工件,要再进行清理工序、表面应洁净、干燥、无杂质、油污、尘埃。
八小时内涂上配套底漆。
5.3 不通过5.2、5.3 条款的工件,前处理也必须采取措施实施,如果用“三合一”金属表面处理液,去油、除锈、磷化。
前处理后的工件应无油污、无锈迹,磷化层均匀。
工件所有部位无死角,干燥后方可油漆。
凡无技术、工艺、出口产品及顾客不允许刮腻子的要求,油漆工件基本上都必须经过刮腻子这道工序。
6.1 粗刮腻子。
填平金属表面凹陷处,待干燥(如烘干:80°C,4 小时)。
6.2 细刮腻子。
砂平打磨后,二次嵌腻子。
待干燥(如烘干:80°C,2 小时)6.3 水磨:用200#水砂纸砂磨(未刮腻子处切勿水磨),待干燥。
6.4 补嵌腻子:填平补齐,待干燥。
6.5 细砂:用400#水砂纸最后将工件仔细地砂磨光滑。
7. 干燥7.1 烘干:按本工艺守则及其他有关工艺守则规定的要求执行。
7.2 自然干燥:根据天气、温度、环境、场地等情况,进行自干控制。
8. 油漆8.1 各类产品油漆的选用。
8.1.1 工矿产品及出口产品。
8.1.1.1 底漆:环氧富锌底漆二度,漆膜厚度30μ×2(干膜)。
8.1.1.2 中层漆:环氧云铁中层漆二度,漆膜厚度40μ×2(干膜)。
8.1.1.3 面漆:聚氨酯面漆二度,漆膜厚度40μ×2(干膜)。
8.2 颜色规定8.2.1 若顾客无特别说明,电阻箱用银灰色,电缆卷筒、中心集电器、供电坑等用桔红色。
8.2.2 顾客对油漆颜色有特殊要求时:8.2.2.1 顾客提供色卡或样板。
8.2.2.2 顾客提供油漆。
8.2.3 油漆工、检验工使用的色卡与顾客提供的色卡相一致。
8.3 涂漆工艺8.3.1 认真检查经过各种前处理即将涂漆的工件,符合第5 条款方可涂底漆。
8.3.1.1 不锈钢材料的表面必须经过彻底的除油和除尘,干燥的情况下喷涂蚀刻底漆,干膜厚度6μm。
然后喷涂要求配套的底漆、中层漆和面漆。
8.3.1.2 热镀锌后的工件必须在清除镀锌缺陷后喷涂磷化底漆,干膜厚度15μm (或喷涂蚀刻底漆,干膜厚度6μm)。
然后喷涂要求配套的底漆、中层漆和面漆。
8.3.2 底漆、中层漆、面漆使用前必须详细翻阅使用说明书。
无须稀释的(如厚浆型)油漆,不必稀释;需稀释的使用权前必须充分搅拌均匀,稀释到适当的粘度过滤后方可使用。
8.3.3 喷漆时采用的压缩空气,必须使用油水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水份和油污。
油水分离器需经常清理。
8.3.4 喷涂时,如发现漆膜发白、失光、可加入适当的防潮剂;或采取降低环境温度的措施,如对漆件加热等。
8.3.5 在弯板或“C”型钢的内表面等不易空气喷涂的部位必须先进行刷涂,然后进行喷涂。
涂漆必须均匀。
被涂层覆盖面100%,不留空白,并达到规定的厚度要求。
8.3.6 油漆的修补8.3.6.1 结构件拼装结束后,切割、焊接、火焰校正所造成的损伤部位应用动力工具清理,表面必须经过二次除锈或磷化处理,达到表面处理要求后( Sa2.5 级),根据各部位的涂装要求进行修补。
8.3.6.2 工件在现场安装和调试时造成的损伤应用动力工具清理,达到表面处理要求后( Sa2.5 级),根据各部位的涂装要求进行修补。
8.3.6.3 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应用动力工具清理,达到表面处理要求后(Sa2.5 级),根据各部位的涂装要求进行修补。
8.3.6.4 修补的涂层与未受损的涂层应充分重叠,重叠范围不小于25mm,并要有过渡面。
9. 施工要求9.1 “712”红丹酚醛防锈漆。
9.1.1 表面处理与要求。
9.1.1.1 如前处理采用脱脂、除锈、磷化工艺,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应无锈迹,且有均匀的磷化层,待水分干燥后,应及时涂上“712”底漆,一般在干燥后24 小时内喷涂完毕。
9.1.1.2 如采用喷丸或喷砂工艺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应无氧化皮,铁锈、除尘清洁后,及时涂上配套底漆,间隔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 小时,若喷涂时出现少量锈迹应用砂纸打磨干净后,再喷涂底漆。
9.1.2 涂装方式:刷涂,无空气高压喷涂,空气压力一般选择为1.76105~4.9 ×105Pa(1.8~5Kg/cm2)。
9.1.3 稀释剂:200#溶剂汽油。
9.1.4 干燥时间:表干1 小时,实干2 小时。
9.1.5 涂装间隔:10~25°C24 小时,25°C 以上12 小时。
9.1.6 后道配套涂料:酚醛型漆或醇酸型漆。
9.2 醇酸型面漆9.2.1 前道间隔时间:一般为24~36 小时,在温度较低时必须根据漆膜干燥程度而定,原则上最长不得超过120 小时。
9.2.2 涂装方式:无空气喷涂二道或刷涂四道,但应根据漆膜厚度而定。
9.2.3 干燥时间:(25°C)表干4 小时,实干24 小时。
9.2.4 涂装间隔:(25°C)20 小时,温度较低时应根据实际干燥程度定,一般为24~120 小时。
9.2.5 前道配套涂料:“712”红丹酚醛防锈漆。
9.3“539”蚀刻底漆9.3.1 所有待涂覆的表面均应清洁、干燥、无污染。
一般材料在经过脱脂、除锈、磷化工艺处理后,进行刷、喷、擦处理。
如果使用喷射处理,应使用低气压和细砂(80 目),喷射离表面一米远。
只有条件不允许使用这些方法时,才可以使用“539”蚀刻底漆。
9.3.2 配比:蚀刻底漆:固化剂=2:1(体积比)9.3.3 稀释剂:一般不推荐使用。
9.3.4 涂装方式:刷涂或空气喷涂,干膜厚度为6μm。
9.3.5 干燥时间温度表干硬干推荐面漆重涂间隔最小最大10°C(50°F) 30 分钟 1 小时 2 小时 24 小时15°C(59°F) 20 分钟 45 分钟 1 小时 24 小时25°C(77°F) 15 分钟 30 分钟 1 小时 24 小时40°C(104°F) 10 分钟 20 分钟 1 小时 24 小时9.3.6 适用期:混合后25°C 在8 小时内用完。
将固化剂液加入底漆的大口桶内,搅拌均匀,熟化30 分钟后使用。
9.3.7 后道配套涂料:环氧富锌底漆。
9.4 环氧富锌底漆。
9.4.1 表面处理与要求9.4.1.1 如前处理采用脱脂、除锈、磷化工艺处理后的工作,表面应无锈迹,且有均匀的磷化层,待水分干燥后,应及时涂上配套底漆,一般在24 小时内喷涂完毕。
9.4.1.2 如采用喷砂或喷丸处理后的工件,表面应无氧化皮,铁锈等现象,待除尘清洁后,及时涂上环氧富锌底漆,间隔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 小时,如喷涂前出现锈迹应用砂纸打磨清洁后,再涂喷。
9.4.2 配比:环氧富锌底漆:固化剂=1:0.1(重量比)9.4.3 稀释剂:106 稀释剂或103 稀释剂。
9.4.4 涂装方式:刷涂,高压无喷涂或空气喷涂。
9.4.5 干燥时间:(25°C)表干30 分钟,实干24 小时,完全固化7 天。
9.4.6 适用期:混合后25°C 在8 小时内用完。
将固化剂液加入底漆的大口桶内,搅拌均匀,熟化30 分钟后使用。
9.4.7 后道配套涂料:环氧云铁中层漆。
9.5 环氧云铁中层漆9.5.1 前道间隔时间:(25°C)24 小时,在温度较低时须根据涂膜干燥程度而定,一般为24~120 小时。
9.5.2 配比:环氧云铁中层漆:固化剂=1∶0.9。
9.5.3 适用期:25°C,8 小时用完。
9.5.4 涂装方式:高压空气喷装二道或刷涂二道,干膜厚度80μm。
9.5.5 干燥间隔:(25°C)表干2 小时,实干12 小时,完全固化7 天。
9.5.6 涂装间隔:25°C,12 小时。
9.5.7 前道配套涂料:环氧富锌底漆。
9.5.8 后道配套涂料:聚氨酯面漆(见9.7 条款)。
9.6 “72”环氧树脂锌粉底漆(国际牌)。
9.6.1 表面处理与要求同9.3.1。
9.6.2 配比:环氧锌粉底漆:固化剂=4∶1(体积比)。
9.6.3 稀释剂:一般不需要,如需要请用GTA200。
9.6.4 涂装方式:无空气喷涂一道、高压空气喷涂或刷涂二道。
9.6.5 混合后有效期:10°C--12 小时,25°C--8 小时,40°C--5 小时。
9.6.6 干燥时间温度表干硬干推荐面漆重涂间隔最小最大10°C(50°F) 45 分钟 6 小时 8 小时无限制15°C(59°F) 35 分钟 4 小时 6 小时无限制25°C(77°F) 25 分钟 90 分钟 4 小时无限制40°C(104°F) 20 分钟 45 分钟 2 小时无限制9.6.7 后道配套涂料:088/089 环氧铁红防护漆。
9.7 “990”(国际牌)。
9.7.1 前道间隔时间:(5°C)24 小时。
9.7.2 配比;:聚氨酯面漆:固化剂=6∶1(体积比)。
9.7.3 稀释剂:正常下不需要,如需要用GTA220。
9.7.4 涂装方式:无空气喷涂一道、空气喷涂二道或刷涂二道。
9.7.5 涂装间隔:5°C-24 小时,23°C-6 小时,35°C-3 小时,以上间隔时间为最短时间,最长不超过3 个月。
9.7.6 前道配套涂料:“072”环氧树脂锌粉底漆(国际牌)。
9.7.7 后道配套涂料:聚氨酯面漆(国际牌)。
9.8 聚氨酯面漆(国际牌)9.8.1 前道间隔时间(25°C):24 小时。
9.8.2 配比:面漆:固化剂=5:1(体积比)9.8.3 稀释剂:用730 聚氨酯稀释剂进行稀释并过滤,粘度为18~209,静止约15 分钟,待气泡自行消失,即可喷涂,用多少,配多少,并在6 小时内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