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显微镜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电子课文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图3.5-1).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图3.5—2).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图3.5-3)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参见第二章第三节的“STS”).动手动脑学物理1.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玻璃屑在酒精灯上烧.待玻璃熔化后张开镊子再烧一会儿,玻璃就会成为一个小珠(图3.5—5).把它嵌在纸板的小孔中,安在架子上,可以做成玻璃珠放大镜.2.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3.5-6).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考点解读)(原卷版)1、显微镜及其成像原理(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2)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望远镜及其成像原理(1)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考点1 显微镜及其成像原理】【典例1-1】(2022秋•寻乌县期末)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实像B.它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虚像C.反光镜利用了光的反射D.反光镜是平面镜【典例1-2】(2022秋•高新区期末)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B.图乙中,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C.图丙中,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典例1-3】(2022秋•郓城县期末)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实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电子显微镜放大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 掌握电子显微镜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3. 理解电子显微镜相对于光学显微镜的优势;4. 能够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 电子显微镜的组成结构;3.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显微镜下的物体图片,引发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并引入电子显微镜。
步骤二:讲解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1. 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代替光束,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来观察样品的结构。
2. 电子显微镜具有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细节。
步骤三:介绍电子显微镜的组成结构1. 电子源:产生电子束的地方,常用的电子源有热阴极和冷阴极。
2. 透镜系统:控制和聚焦电子束,使其通过样品。
3. 样品台:放置待观察的样品,通常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金属薄片的制备等。
4. 探测器:探测经过样品后的电子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
步骤四:讲解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 电子束的发射和控制:通过加热阴极或施加电压来产生电子束,并通过电子透镜进行聚焦控制。
2. 电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电子束通过样品时,会与样品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作用,产生散射、透射等现象。
3. 探测和图像生成:探测器接收电子束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图像。
步骤五:展示电子显微镜的应用领域1. 生物学:观察生物细胞、组织的微观结构。
2.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组成和晶体结构。
3. 纳米技术:观察和研究纳米级别的结构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实践: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和观察效果。
2. 学生分小组讨论电子显微镜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操作电子显微镜,观察样本,体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效果。
五、板书设计:-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电子显微镜的组成结构-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1931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用冷阴极放电电子源和三个电子透镜改装了一台高压示波器,并获得了放大十几倍的图象,证实了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像的可能性.1932年,经过鲁斯卡的改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达到了50纳米,约为当时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十倍,于是电子显微镜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的希尔用消像散器补偿电子透镜的旋转不对称性,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有了新的突破,逐步达到了现代水平.在中国,1958年研制成功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其分辨本领为3纳米,1979年又制成分辨本领为0.3纳米的大型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虽已远胜于光学显微镜,但电子显微镜因需在真空条件下工作,所以很难观察活的生物,而且电子束的照射也会使生物样品受到辐照损伤.其他的问题,如电子枪亮度和电子透镜质量的提高等问题也有待继续研究.
分辨能力是电子显微镜的重要指标,它与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入射锥角和波长有关.可见光的波长约为300~700纳米,而电子束的波长与加速电压有关.当加速电压为50~100千伏时,电子束波长约为0.0053~0.0037纳米.由于电子束的波长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即使电子束的锥角仅为光学显微镜的1%,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仍远远优于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镜筒主要有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照相机构等部件,这些部件通常是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真空系统由机械真空泵、扩散泵和真空阀门等构成,并通过抽气管道与镜筒相联接;电源柜由高压发生器、励磁电流稳流器和各种调节控制单元组成.
电子透镜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用一个对称于镜筒轴线的空间电场或磁场使电子轨迹向轴线弯曲形成聚焦,其作用与玻璃凸透镜使光束聚焦的作用相似,所以称为电子透镜.现代电子显微镜大多采用电磁透镜,由很稳定的直流励磁电流通过带极靴的线圈产生的强磁场使电子聚焦.
电子枪是由钨丝热阴极、栅极和阴极构成的部件.它能发射并形成速度均匀的电子束,所以加速电压的稳定度要求不低于万分之一.
电子显微镜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反射式电子显微镜和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等.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那些用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也能与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能谱仪相结合,构成电子微探针,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自发射电子表面的研究.投射式电子显微镜因电子束穿透样品后,再用电子透镜成像放大而得名.它的光路与光学显微镜相仿.在这种电子显微镜中,图像细节的对比度是由样品的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形成的.样品较薄或密度较低的部分,电子束散射较少,这样就有较多的电子通过物镜光栏,参与成像,在图像中显得较亮.反之,样品中较厚或较密的部分,在图像中则显得较暗.如果样品太厚或过密,则像的对比度就会恶化,甚至会因吸收电子束的能量而被损伤或破坏.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镜筒的顶部是电子枪,电子由钨丝热阴极发射出、通过第一,第二两个聚光镜使电子束聚焦.电子束通过样品后由物镜成像于中间镜上,再通过中间镜和投影镜逐级放大,成像于荧光屏或照相干版上.
中间镜主要通过对励磁电流的调节,放大倍数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改变中间镜
的焦距,即可在同一样品的微小部位上得到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图像.为了能研究较厚的金属切片样品,法国杜洛斯电子光学实验室研制出加速电压为3500千伏的超高压电子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不穿过样品,仅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出次级电子.放在样品旁的闪烁晶体接收这些次级电子,通过放大后调制显像管的电子束强度,从而改变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亮度.显像管的偏转线圈与样品表面上的电子束保持同步扫描,这样显像管的荧光屏就显示出样品表面的形貌图像,这与工业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相类似.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决定于样品表面上电子束的直径.放大倍数是显像管上扫描幅度与样品上扫描幅度之比,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不需要很薄的样品;图像有很强的立体感;能利用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次级电子、吸收电子和X射线等信息分析物质成分.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枪和聚光镜与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大致相同,但是为了使电子束更细,在聚光镜下又增加了物镜和消像散器,在物镜内部还装有两组互相垂直的扫描线圈.物镜下面的样品室内装有可以移动、转动和倾斜的样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