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安全健康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19.12 MB
- 文档页数:12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优质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1.2 教学目标(1)使幼儿认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对意外情况。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游戏互动、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第二章:身体健康教育2.1 教学内容(1)认识身体部位和功能。
(2)学会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方式。
(4)学会保护眼睛、耳朵和口腔。
2.2 教学目标(1)使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和功能。
(3)提高幼儿保护眼睛、耳朵和口腔的意识。
2.3 教学方法通过身体部位认知游戏、姿势纠正活动、饮食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身体健康知识。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3.1 教学内容(3)提高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抗压能力。
3.2 教学目标(1)使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3)提高幼儿的自我认知和抗压能力。
3.3 教学方法通过情绪管理游戏、角色扮演、自我认知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心理健康知识。
第四章:安全自护教育4.1 教学内容(1)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2)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预防意外伤害。
(3)使幼儿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能力。
4.2 教学目标(1)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预防意外伤害。
(3)提高幼儿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
4.3 教学方法通过安全知识讲解、情景模拟、紧急逃生演练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安全自护知识。
第五章:环境适应教育5.1 教学内容(1)使幼儿了解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3)帮助幼儿融入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相处。
5.2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关爱自然环境。
(3)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人相处。
5.3 教学方法通过自然环境探索活动、学校生活习惯培养、社会交往实践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环境适应知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优质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1. 介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2. 讲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 阐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
2. 阐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 介绍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第三章:营养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2. 掌握学前儿童健康饮食的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2. 阐述学前儿童健康饮食的指导原则。
3. 介绍健康饮食的实用方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为学前儿童提供合理的饮食。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饮食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第四章:身心障碍与特殊需求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身心障碍的特点和成因。
2. 掌握应对学前儿童身心障碍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身心障碍的种类和特点。
2. 阐述学前儿童身心障碍的成因。
3. 介绍应对学前儿童身心障碍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识别和应对学前儿童的身心障碍。
第五章: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 掌握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 阐述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 介绍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方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头尾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而躯干却增长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
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遵循此种发展特点,称为“头尾规律”。
3、向心规律:人体的生长发育也遵循“向心规律”:即从足到小腿到下肢,按照由四肢远端向躯干,自下而上的顺序发育。
4、营养:营养是机体通过食物的摄取,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以提供给人提供给人体能量、维持机体健康,能够实现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6、热量:是指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
7、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园正常的班集体活动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惯的幼儿提出的一些共同要求,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包括生活态度。
8、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9、徒手操:是指仅由身体的各部位(上下肢、躯干等)互相配合而做出有节奏有规律的诸如举、伸、跳等组成的单个或整套动作。
10、日光浴:日光浴又称“美黑”、“晒疗”,是将阳光直接照射在孩子身体上,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体统的照晒,以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体格锻炼法。
11、学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家长等主要养育者)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儿童因过度担忧依恋对象和自己的安全,过度害怕分离以及与依恋对象再也不能相聚而表现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
第二章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①日常生活活动;②正规性健康教育活动;③户外体育活动;④早操活动第三章1、学前儿童时期年龄段阶段:新生儿期(胎龄满38—42周)——婴儿期(出生到满1周岁)——幼儿前期(1—3周岁)——幼儿期(3—6周岁)2、生长发育具有顺序性:由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学因素:遗传、生理因素、孕产状况;②环境因素:营养与运动锻炼、生活制度、社会自然因素4、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制定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②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③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④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⑤保护幼儿声带;⑥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5、血管:血管一般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第三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A.B.C.D.【解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不包括()。
A.游戏化B.理论性C.生活化D.可操作性【解析】B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为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可操作性。
“寓教育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体现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
A.生活化B.游戏化C.综合化D.可操作性【解析】A 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在健康观念、健康情感及健康行为的指导下生活。
通过“猫抓老鼠”游戏,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会正确的爬的动作,这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什么特点?A.生活化B.游戏化C.综合化D.可操作性【解析】B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同时儿童健康教育也受到电视等媒介的影响,这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什么特点?A.生活化B.游戏化C.综合化D.可操作性【解析】C按能力进行分组的组织形式有什么缺点?A.教育效率低B.针对性差C.无形中给儿童贴了标签D.不利于分享【解析】C 按能力进行的分组,由于它忽视了学前儿童的主动性及意愿,尽管它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不具有上述分组方式所具有的优点,且由于它无形中给学前儿童贴了标签,因此不宜提倡。
()是使儿童获得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A.动作与行为练习B.感知体验C.讨论评议D.讲解示范【解析】D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教师的讲解示范可以借助多种教育手段,通过多种感官具体而形象地向儿童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结合身体动作或实物或模型加以演示,从而帮助儿童尽快掌握有关技能技巧,并提高儿童对健康的认识水平。
这是使儿童获得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在小班应需要多采用()的形式向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对教育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
A.讨论评议B.情境表演C.讲解示范D.电教手段的利用【解析】B在“食物的旅行”这一活动中,教师要让学前儿童了解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经过的器官,应该使用的教育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