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3
初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本重点字词。
1. 字音字形。
- 绥靖(suí jìng):安抚,平定。
- 疟子(yào zi):疟疾。
- 寒噤(hán jìn):因寒冷而哆嗦。
- 仄歪(zè wāi):倾斜,歪斜。
- 拂晓(fú xiǎo):天快亮的时候。
- 地窖(dì 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 箱箧(xiāng qiè):箱子。
- 荒谬(huāng 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 健忘(jiàn wàng):容易忘事。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例句: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 转弯抹角:形容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例句:他说话总是转弯抹角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例句: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他显得张皇失措。
二、文言文知识。
- 重点实词。
- 缘溪行(缘:沿着)- 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欲穷其林(穷:尽)- 才通人(才:仅仅)- 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悉如外人(悉:全,都)- 具答之(具:详细)-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重点虚词。
-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乃:-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 句子翻译。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 重点实词。
- 有仙则名(名:出名)- 有龙则灵(灵:灵异)- 斯是陋室(斯:这)- 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上:长到)- 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调:弹奏)-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主要涵盖了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等内容。
本文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对初二语文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其中包括唐诗、宋词等不同体裁的诗歌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古代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名篇。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等知识。
二、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体裁,其语言古朴、含蓄,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包括《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修辞技巧以及古代社会的风貌。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团圆》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了解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景象。
四、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技巧,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在初二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如《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不仅对古代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一、课文知识点1. 《祝福》-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研究感恩的情感表达方式;- 研究人物心理描写。
2. 《英雄的朋友》- 理解文章中的“英雄”和“朋友”的含义;- 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研究鲁迅先生的直言不讳和勇毅精神。
3. 《自然》- 理解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研究人类应该如何尊重自然;- 研究自然景色的描写方式。
4. 《画》-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画家的人生态度;- 研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研究对兴趣爱好的坚持和追求。
5. 《狄仁杰断案》-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精神内涵;- 获得对古代司法制度的了解;- 研究狄仁杰的仁智和智慧。
6. 《水》- 简析人性中的“水”属性;- 研究自然界水的奥秘;- 研究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7. 《荷花》- 理解荷花的生命力和美丽形象;- 研究用动词形容物品特点的方式;- 研究古诗文中的意境构建。
二、语言知识点1. 词语辨析- 研究形近词的区别和用法;- 研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
2. 诗歌赏析- 研究古诗文中的修辞表达方式;- 研究古诗文中的意境构建。
3. 修辞手法- 研究修辞手法的区别和用法;- 研究修辞手法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三、写作知识点1. 短文写作- 研究短文结构和格式;- 研究短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2. 议论文写作- 研究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研究议论文的语言表达技巧。
四、阅读知识点1. 阅读策略- 研究阅读理解技巧;- 研究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 阅读方法- 研究提问阅读法和缩写阅读法;- 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复习知识点【易错词】泄气xiè 芜湖wú 督战dū殷家汇yīn 阻遏è 绥靖区suí jìng潢川huáng 被俘fú 襄阳xiāng杜聿明yù 阌乡wén 豫yù锐不可当dāng【词语解释】鄂è :湖北简称。
豫yù:河南简称。
绥suí靖jìng:安抚,平定。
阻zǔ遏è:阻止。
锐ruì不bù可kě当dāng :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业已yǐ:已经。
阻遏è 阻止:聿yù: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阌wén乡:河南省旧县名。
【易错词】蹿cuān 消耗hào 鄂è疟子yào 张皇失措管辖xiá竹篙gāo 仄歪zè提防dī 水淀diàn 飒飒sà寒噤jìn 转弯抹角mò泅qiú尖jiān利lì:尖锐,锋利。
能néng耐nài:本事;技能。
悠yōu闲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悠然闲静的意思。
寒hán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阴yīn惨cǎn:悲伤凄惨。
仄zè歪wāi:倾斜,歪斜。
央yāng告gào:央求,恳求。
转zhuǎn弯wān抹mò角jiǎo:形容路弯弯曲曲或走弯弯曲曲的路。
月yuè明míng风fēng清qīng:月光明亮,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夜晚。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
张zhāng皇huáng失shī措cuò: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疟子yàozi:即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
症状是发愣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桃花源记基础知识【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考点详解与总结考点一: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阅读古文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注意语法,包括句子结构、词语用法等方面。
古文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熟悉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注意古文中的词语含义,有些词语在古代的用法和现代有所差异。
针对不同的古文,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古代文献或字典来了解词语的含义。
除了语法和词语用法外,还要注重理解古文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目的。
有时候,古文中会存在一些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学生需要从上下文中推测出句子的意思。
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古文的文化背景,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对古文的影响。
考点二: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清晰: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清晰和逻辑性,避免出现句子断章取义、逻辑混乱等问题。
另外,还要注意段落的组织,每一段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题,段落之间要有连接词或过渡词。
2. 词汇运用:写作时要避免使用重复的词汇,要学会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进行替换,以丰富文章的表达。
同时,还要使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句法结构:写作时要注意句子的长短和结构的多样化,避免使用过长或过短的句子,以及句式单一的问题。
可适当运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句法结构,丰富文章的表达和节奏。
4. 修辞手法:写作中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质量和理解。
考点三:诗歌赏析古代诗歌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赏析古代诗歌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表达意图。
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了语言文字、文言文、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等多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语言文字1. 字音字形:通过学习字音、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组成和拆分规律,培养正确的书写和识读习惯。
2. 词语学习:学习常用词的词义、词性、搭配和用法,注重词语的运用与拓展。
3. 词语辨析:学习相近词语的区别与辨析,提高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4. 词语积累:积累各类名言警句、成语,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语法知识: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类、句法、语法结构等,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和句子的结构。
二、文言文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汉语的词汇、句法结构等,培养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 文言文的课文学习:通过学习古文课文,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对古文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词句鉴赏:学习欣赏古代文人的名句、佳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风采。
三、诗歌鉴赏1. 诗歌形式:学习不同形式的诗歌,如古体诗、近现代诗歌等,了解其特点和艺术魅力。
2. 诗歌理解:学习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诗歌欣赏:通过朗诵、演唱诗歌,培养对诗歌的音乐性和表演性的感受力。
四、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了解其运用方法和效果。
2. 夸张与对比:学习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语言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3. 比较与排比:学习比较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涉及到了语言文字、文言文、诗歌鉴赏和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修辞运用能力,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初二上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艨艟méngchōng乘骑jì舸gě泅qiú僦赁jiùlí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出:发,起。
(2)仅如银线。
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整理_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
总结人教版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提供了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
的知识。
1、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
《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归园田居〉其三》
2、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
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
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
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
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
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
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是与民同乐。
3、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
于发财做官。
4、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
领会。
意:书中的意旨)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
到别人
家里去喝酒。
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
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
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
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
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
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
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
静少言,不慕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