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概述
一、引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计算机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旨在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专业课程: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机制。
3. 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研究方向的高级课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深度学习需求。
4.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科研探索。
同时,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各类编程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国际化视野
中国科大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有深度合作,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就业指导
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企业参观、招聘会等服务,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
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其全面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式、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视野,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计算机科技人才。
中科大845大纲
中科大845课程大纲
1. 课程名称:中科大845
2. 课程学分:3学分
3. 课程介绍:
中科大845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课程目标:
- 掌握高级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能够运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 培养创新思维,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高效协作完成项目;
- 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5.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高级计算机技术介绍:深入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新兴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
- 计算机应用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实践项目:学生将分组完成一个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学术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学习报告与讨论:学生将撰写学习报告并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思考。
6. 评估方式:
- 平时表现(30%):包括参与讨论、课堂表现等;
- 实践项目报告(40%):根据实践项目撰写报告,包括问题描述、解决方案等;
- 期末考试(30%):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7. 参考资料:
- 无
8. 任课教师:
- 无
以上为中科大845课程大纲的内容,旨在提供学生全面的课程信息和
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和评估方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哪些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学科之一,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和技能培养。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常见的课程内容。
一、数学基础课程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它包括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主要包括集合论、逻辑、图论等内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思维基础。
线性代数在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学生通过学习矩阵、向量等内容,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必备的数学工具。
二、编程语言与算法课程编程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将学习多种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通过编程实践来掌握程序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
算法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设计程序的关键,学生将学习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如排序、查找、图算法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内容,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和关键组件。
操作系统课程则深入研究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了编写高效程序和优化系统性能的基础知识。
四、数据库与数据挖掘课程数据库与数据挖掘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的重要课程。
学生将学习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数据库设计等内容,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和维护。
数据挖掘课程则进一步将学生引入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等领域,培养学生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发现数据关联规律的能力。
五、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课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是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门方向,学生将学习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双学位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工商管理双学位专业计划(单独开课制)(学科门类:管理学)开办单位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管理科学系 (总学分:41)016S15 微观经济学 60 3 2春 016S02 管理学概论 60 3 2春 016S03 会计学原理 60 3 2春 016S16 宏观经济学 60 3 3秋 016S17 运作管理 60 3 3秋 016S18 市场营销学 60 3 3秋 016S19 运筹学 60 3 3春 016S08 国际金融 40 2 3春 016S20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40 2 3春 016S21 财务管理 60 3 3春 016S22 管理沟通 40 2 4秋 016S23 管理信息系统 40 2 4秋 016S24 社会调查与预测方法 60 3 4秋016S14现代企业管理讨论班(毕业设计)120 6 4秋219科技传播双学位专业计划(单独开课制)(学科门类:文学)开办单位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 (总学分:41)025S07 媒介经济学 60 3 2春 025S08 影视鉴赏与制作 40/40 3 2春 025S11 技术传播学概论 60 3 2春 025S05 科技编辑 60 3 3秋 025S03 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 40/20 2.5 3秋 025S01 传播学概论 60 3 3秋 025S09 科学普及专题 60 3 3春 025S12 网络传播 40/20 2.5 3春 025S04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 40/40 3 3春 025S02 科技新闻写作 60 3 4秋 025S10 现代广告学 60 3 4秋 025S14 传媒管理 60 3 4秋 025S15 毕业论文 120 6 4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专业计划(单独开课制)(学科门类:工学)开办单位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总学分:40)011S01 离散数学(I) 3 60 2春 011S13 数据结构 3.5 60/20 2春 011S14 C++ 3.5 60/20 2春 011S15 离散数学(II) 3 60 3秋 011S16 编译原理 3.5 60/20 3秋 011S17 操作系统 3.5 60/20 3秋 011S18 数据库概论 3.5 60/20 3春 011S19 计算机网络 3.5 60/20 3春 011S20 人工智能原理 3.5 60/20 3春 011S21 计算机组成原理 3.5 60/20 4秋 011S22 双学位论文 6 120 4秋220。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引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作为我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国内乃至全球享有盛誉。
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依托学校的深厚学术底蕴和科研实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 知识结构:学生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核心课程,并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有深入理解。
2. 技能素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软件开发与测试技能、以及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3. 创新素质: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锻炼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及科技创新的能力。
4. 职业伦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在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进步。
三、课程设置中国科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严谨全面,涵盖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前沿技术选修课程以及实践实训环节。
其中,既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奠定扎实基础的必修课,也包含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反映最新科技趋势的选修课。
四、培养模式采用小班化教学、研讨式课堂、项目驱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同时,通过与业界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实现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结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培养引领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领军人才。
我们期待每一位学子在这一卓越平台上,磨砺专业技能,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潜能,最终成长为服务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计算机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广泛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领域。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他们在计算机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计算机专业中主要的学科和课程内容。
1.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它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相互配合工作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原理主要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学生将学会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的方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则关注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出高效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2.编程语言与软件开发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包括C++、Java、Python等语言的学习与实践。
学习编程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和执行过程,培养他们的编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软件开发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
他们将会学习到如何使用开发工具和技术,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应用程序。
3.数据库与数据管理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到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学习SQL语言的基础和高级应用。
他们将了解到如何设计数据库模型、管理数据的存储和访问,以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一些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MySQL等。
4.网络与通信网络与通信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
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实践,了解网络的结构和协议,学习到如何搭建和维护计算机网络。
他们还将学习到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和应用,以及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5.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计算机专业中的热门课程。
学生将学习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院系概况中国科大计算机专业在1958年由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等亲自创办,1982年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创办之初,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自主设计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台通用计算机--107机;1982年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了国内的首批18个博士之一的冯玉琳博士;199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点;1995年成立了我国的第1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起“计算机科学”进入并保持在ESI世界前1%。
目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拥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耶鲁大学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大-伯明翰大学智能计算与应用联合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实验室,以及与其它学院共同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等。
计算机学科是国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111引智计划”重点支持的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和安徽省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基地。
作为国家培养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学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项目的依托学科之一,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首批试点学科,拥有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阿里巴巴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拥有教授25人,副教授29人,其中院士2人,大师讲席教授2人。
另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十多位研究员在学院授课、招收研究生。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为学科带头人,由教授、副教授以及一大批优秀年轻学术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院系概况中国科大计算机专业在1958年由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等亲自创办,1982年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创办之初,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自主设计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台通用计算机--107机;1982年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了国内的首批18个博士之一的冯玉琳博士;199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点;1995年成立了我国的第1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起“计算机科学”进入并保持在ESI世界前1%。
目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拥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耶鲁大学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大-伯明翰大学智能计算与应用联合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实验室,以及与其它学院共同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等。
计算机学科是国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111引智计划”重点支持的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和安徽省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基地。
作为国家培养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学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项目的依托学科之一,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首批试点学科,拥有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阿里巴巴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拥有教授25人,副教授29人,其中院士2人,大师讲席教授2人。
另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十多位研究员在学院授课、招收研究生。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为学科带头人,由教授、副教授以及一大批优秀年轻学术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
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研究生期间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这些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等。
2. 科研训练:计算研究生培养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研究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学生通常会被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科研工作,帮助学生完成研究任务。
3.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4. 学位要求: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通过专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来评定学术水平和获得学位。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要求可能会因专业而有所不同。
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顶尖学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极高的声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帮助有志于在该领域深造的学子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
一、培养目标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英语、数学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软件工程、图形学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4.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环节1.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创新竞赛等。
4.国际化培养:提供海外交流、实习、联合培养等项目,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拓宽国际视野。
四、就业方向中科大计算机硕士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等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1.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
2.软件开发、系统架构、网络安全等方向。
3.科研机构、高校教师、企事业单位技术部门等。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总结: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一、报考说明:接收推免生及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本学科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于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计算机学科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前沿动向,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撰写专业领域外文文章。
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学科点具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
相应的研究方向如下: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广泛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整体设计关键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热点和重大进展。
在微处理芯片体系结构方面主要研究新型微处理芯片体系结构及其编程技术,可重构的片上并行体系结构,通用微处理芯片设计技术,指令级并行关键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整体设计方法,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等;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主要研究新型高效能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模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软件技术、超高扩展高密度计算技术、高可用集群中间件技术、可重构计算等,“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研究一体化;在网络及分布式计算方面主要研究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网格计算平台及应用,对等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等。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指由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是信息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是计算机学科用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服务的工具和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编程基础,这包括计算机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 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等课程。
2. 计算机体系结构,这方面的课程涵盖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处理器架构、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内容。
3. 操作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
4. 数据库系统,学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应用,包括关系数据库、SQL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5. 网络技术,这方面的课程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
6. 软件工程,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包括需
求分析、设计、测试、维护等内容。
7. 计算机科学基础,这包括离散数学、算法分析、计算理论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
除了上述课程外,学校和专业设置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可能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内容。
总的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中科大408参考书目标题:中科大408参考书目正文:中科大408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合适的参考书目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参考书目,供408学生参考。
1.《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作者:David A. Patterson、John L.Hennessy)这本书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经典教材之一。
它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理,包括硬件和软件接口、指令集体系结构、流水线和存储器系统等内容。
这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
2.《算法导论》(作者:Thomas H.Cormen、Charles E. Leiserson、Ronald L.Rivest、Clifford Stein)这本书被誉为算法领域的圣经,涵盖了各种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它详细介绍了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并提供了大量的例子和习题,适合学生提高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
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作者:James F.Kurose、Keith W.Ross)这本书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包括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内容。
它以自顶向下的方式讲解,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4.《操作系统概念》(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 B. Galvin、Greg Gagne)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内容。
它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
5.《数据库系统概念》(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Sudarshan)这本书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查询处理和事务管理等内容。
它提供了实用的示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
中科大各专业课表中科大各专业课表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表1.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大学英语- 计算机导论- 春季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 春季学期- 编译原理与技术基础-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3. 第三学年- 秋季学期- 软件工程基础与实践- 春季学期- 人工智能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4.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 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计算机安全技术5. 第五年春季学期- 毕业设计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表1.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大学英语- 电路理论基础春季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号与系统分析2.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春季学期-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3. 第三学年- 秋季学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春季学期- 通信原理与应用4. 第四学年- 秋季学期-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5. 第五年春季学期- 毕业设计三、化工专业课表1.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大学英语2.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物理化工基础春季学期- 有机化工基础3.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化工热力基础春季学期- 化工原理与计算机模拟4.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 化工过程控制与仪表春季学期- 化工设备与流程设计5. 第五年春季学期- 毕业设计四、土木工程专业课表1.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大学英语2.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工程力学基础- 材料力学基础- 土力学基础春季学期- 结构力学基础3.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 - 岩土工程基础4.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 桥梁工程基础5. 第五年春季学期- 毕业设计五、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表1.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大学英语2.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 生物化学基础春季学期- 细胞生物学基础3.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 分子生物学基础春季学期- 生物信息学基础4.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 生物工程原理与应用5. 第五年春季学期- 毕业设计六、总结以上是中科大各专业的课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