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嵌入式驱动软件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56
嵌入式系统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的应用第一章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概况嵌入式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嵌入到产品中,用于控制、监控和调度等任务。
相比于普通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嵌入式系统应用相当广泛,汽车电子产品像发动机控制、制动、座椅控制、音响、导航等需要嵌入式系统的支持才能实现。
第二章嵌入式系统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的应用2.1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往的汽车发动机控制还依赖于人工调节,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准确而快速地控制,使发动机运行更稳定、更省油。
此外,嵌入式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故障,自动进行报警并停机,从而保障了驾驶安全。
2.2 制动系统嵌入式系统可以对制动系统进行控制,在发现制动故障时,自动实现维修和调试,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嵌入式系统还可以帮助汽车实现电子驻车功能,实现停放时车辆的牢靠。
同时,提供防抱死功能,避免在制动时车轮会卡死,发生交通事故。
2.3 音响系统现代汽车上音响系统的各种功能需要用嵌入式系统实现,通过嵌入式系统来控制音乐播放、CD机或DVD机的读取、虚拟环绕声等功能实现。
2.4 座椅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可以通过电脑控制汽车上座椅的运动,使乘客得到更好的乘坐体验。
在一些高端车型上,嵌入式系统甚至可以控制座椅加热或按摩,为乘客提供更高档次的乘坐体验。
2.5 导航系统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汽车导航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导航信息的实时更新,以及在行驶过程中对路线的监控和调整。
通过嵌入式系统,导航系统还能支持语音控制,实时人机交互更加方便,实现驾车出行更加便捷。
第三章嵌入式系统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的优势3.1 体积小相比于传统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体积要小得多,能够更好地嵌入到车辆的小型结构中。
这样,汽车的空间利用率更高,保留的载重和乘员位置也更多。
3.2 速度快嵌入式系统通常内置高速处理器,并进行了优化本身的源程序、算法等,比其他计算机运行更快,而且还能更好的控制汽车电子设备,让其运行更为平稳、更为可靠。
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嵌入式系统是指集成了电子、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领域,它是一种特定用途的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通常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家电以及医疗设备等领域。
而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负责控制硬件设备并与操作系统之间进行交互。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环境搭建、开发流程和调试过程等方面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
一、需求分析在开始开发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所涉及的硬件设备。
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硬件设备:对于每一个需要开发驱动程序的硬件设备,我们需要了解其型号、接口类型、通信协议等信息。
2. 功能要求:了解硬件设备在系统中所需的功能,如读取传感器数据、控制执行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等。
3. 性能要求:确定系统对驱动程序性能的要求,如实时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
二、环境搭建开发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需要搭建适当的开发环境,以便编写、调试和测试程序。
以下是搭建开发环境的主要步骤:1. 选择适当的开发板:根据硬件设备的要求,选择一款适合的开发板。
开发板上通常集成了一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调试和测试。
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生成目标平台上可执行的代码。
3. 配置开发环境:根据开发板的型号和需求,配置开发环境,包括安装驱动程序、配置编译选项、设置编译器等。
三、开发流程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驱动程序开发时,我们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设计接口:定义硬件设备与驱动程序之间的接口,包括寄存器定义、函数接口等。
2. 编写初始化函数:初始化函数负责配置硬件设备的寄存器,并将其设置为适当的工作状态。
3. 编写读写函数:根据硬件设备的功能要求,编写相应的读写函数。
使用合适的通信协议与设备进行通信。
4. 实现中断处理:如果硬件设备支持中断功能,我们需要编写中断处理函数,用于处理硬件设备的中断事件。
嵌入式车载系统中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在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嵌入式车载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电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集成了多个功能,例如导航、娱乐、控制、监测和交互等,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智能化、舒适化和安全化的驾驶体验。
嵌入式车载系统的软件开发和设计是其实现的核心。
本文将从嵌入式车载系统的特点及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入手,详细介绍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
一、嵌入式车载系统的特点嵌入式车载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操作系统的资源非常有限,且通常没有直接可见的屏幕、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输出设备。
同时,车内环境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振动、温度变化、噪音和电磁干扰等,这些因素都需要在软件设计和开发中考虑到。
另外,嵌入式车载系统还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车辆的安全和生命安全。
这意味着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例如汽车工业标准(Automotive Industry Standard,以下简称AIS)、安全认证和可信性等级等。
这些要求可以使车载系统的软件成为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软件。
二、软件开发过程嵌入式车载系统的软件开发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等。
在这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2.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包括收集和理解驾驶者和车辆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需要制定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Document,以下简称RSD),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和用户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在需求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到汽车工业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2.2 设计设计是软件开发的第二阶段,它需要将RSD转化为软件的设计方案。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选择正确的架构、算法和数据结构,并进行通信方案的设计。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2.3 开发在软件开发阶段,需要按照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并进行联合测试。
efem结构介绍(原创实用版)目录1.EFEM 结构的定义和背景2.EFEM 结构的组成部分3.EFEM 结构的优点和应用4.EFEM 结构的发展前景正文一、EFEM 结构的定义和背景EFEM(Electronics, Firmware, Embedded Software, Mechanical)结构,即电子、固件、嵌入式软件、机械结构,是一种针对现代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模块化设计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EFEM 结构应运而生,将电子产品的各个部分模块化,便于分工合作和协同开发。
二、EFEM 结构的组成部分EFEM 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部分(Electronics):主要负责产品的信号处理、电源管理等功能,包括集成电路、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子元器件。
2.固件部分(Firmware):主要负责产品的底层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包括 bootloader、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等底层软件。
3.嵌入式软件部分(Embedded Software):主要负责产品的应用层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等。
4.机械部分(Mechanical):主要负责产品的结构、散热、防护等功能,包括机壳、散热器、防护罩等机械组件。
三、EFEM 结构的优点和应用EFEM 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模块化设计:将电子产品的各个部分模块化,便于分工合作和协同开发,提高研发效率。
2.易于维护:模块化设计使得产品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更换和维修,降低了维护成本。
3.通用性强: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可以实现不同产品之间的通用和互换。
4.可扩展性:通过扩展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产品的功能升级和扩展。
EFEM 结构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领域,如智能手机、电视、汽车电子、机器人等产品。
四、EFEM 结构的发展前景随着物联网、工业 4.0 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更加依赖于 EFEM 结构。
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设计架构与规范选择在嵌入式系统中,软件设计架构与规范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选择适合的设计架构和规范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讨论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软件设计架构和规范,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软件设计架构1. 单体架构单体架构是最简单的嵌入式软件设计架构,所有的功能模块都集中在一个应用程序中。
这种架构适用于小型嵌入式系统,因为它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编程复杂性。
然而,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加,单体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不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的嵌入式系统。
2. 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将软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种架构使得系统更容易理解和维护,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分层架构有三层:底层驱动和硬件访问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顶层用户界面层。
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分配给不同的层次,分层架构提供了清晰的代码组织和功能划分。
3.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分成两个独立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
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而服务器处理数据存储和业务逻辑。
这种架构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或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通信的嵌入式系统。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同时也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测试。
4. 事件驱动架构事件驱动架构是基于事件和消息的通信模式,系统中的组件通过事件进行交互。
当事件发生时,系统会触发相应的动作。
事件驱动架构适用于需要实时响应事件或需要异步处理的系统。
这种架构提供了更好的实时性和并发性,并且灵活性高,能够应对不同的事件交互场景。
二、规范选择1. MISRA-CMISRA-C是一种针对嵌入式C语言编程的规范,旨在提高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MISRA-C主要强调代码的一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它定义了一系列规则,涵盖了代码风格、类型转换和错误处理等方面。
采用MISRA-C规范可以减少潜在的错误和漏洞,提高代码质量和稳定性。
2. AUTOSARAUTOSAR是一种用于汽车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标准化软件架构。
汽车BCM的软件分析与设计
引言
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集车身网络网关、灯光/雨刷/车窗控制、RKE及
门锁控制等于一体的BCM(车身控制模块)正在成为一种主流,由于不同车型的BCM在原理和系统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在模块组合或具体模块的实现
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有必要针对某款特定的BCM分析其系统结构,设计通用、共性的车身控制嵌入式软件结构及可配置可组装的基础模块,基于该软件结构及基础模块库,可以针对不同车型的BCM研发相应的车身控制器软件,提高BCM的软件可靠性,降低开发复杂度。
该软件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1、软件结构具有可扩展性,添加新功能不会破坏原有的软件结构和影响原有系统的行为;
2、建立一种有效的复用和组装关系,这样在开发新车型的BCM时,可以避免基础软件模块的重复开发,避免成本的增加以及开发周期的延长;
3、软件模块之间形成统一约定的软件接口标准,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和可重装性;
笔者结合为某车型开发的一款BCM,从BCM的系统结构、软件结构的
设计和部分模块的实现上分析车身控制模块的设计原理及具体实现。
系统结构
BCM是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其输入接口包括一系列开关信号和行车相
关脉冲信号,输出接口为包括门锁、灯光、雨刷、车窗、报警器在内的一系列控制对象,同时通过RF信号和遥控车钥匙通信,通过LIN总线和传感器节点及车窗节点进行控制命令和状态信息的交互,其外部接口如图1所示:。
汽车EE架构不断升级,华为CCA架构指引未来演变趋势⼀、ADAS 功能升级导致算⼒需求提升驾驶辅助功能快速提升,分布式架构向“功能域”集中式架构演进成为趋势。
传统分布式 ECU 在汽车电⽓化、智能化时代因为驾驶辅助功能快速的提升,⾯临着巨⼤的挑战。
1)各个 ECU 之间算⼒⽆法协同,相互冗余,产⽣极⼤浪费;2)⼤量的嵌⼊式OS 及应⽤代码由不同的 Tier 1 提供,语⾔和编程风格迥异,导致难以统⼀维护和 OTA升级;3)分布式架构需要⼤量内部通信,导致线束成本增加并加⼤装配难度。
因此,分布式架构向“功能域”集中式架构演进成为趋势。
汽车&不同⾏业软件代码量/⾏未来汽车软件代码量变化趋势/⾏⼆、 “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整车 OTA 需要 SOA 架构升级相较于传统汽车,整车 OTA 为汽车注⼊新的活⼒。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能够满⾜智能汽车软件快速迭代的需求,避免传统汽车每次更新都需要去 4S 店,从⽽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它可以不断给客户开启新的功能,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吸引客户。
传统分布式 ECU 软硬件架构,整车 OTA 效率低下。
在传统的分布式 ECU 架构下,有以下⼏个问题:1)ECU 众多,且由不同的供应商进⾏开发,软件框架不同,外部开发者难以对 ECU 进⾏编程更新。
2)通过 CAN/LIN 总线进⾏通信,信号收发关系和路由信息静态固定,各 ECU 周期性发出各种信号,通过⽹关进⾏转发,若更新信号配置,需要同步修改⽹关配置。
3)控制器之间信号嵌套,单个控制器升级需要将所有信号相关控制器全部升级,⼯作量指数上升。
分布式 E/E 架构⾯临 OTA 困难为实现“软件定义汽车”,SOA 架构成为新的趋势。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向服务架构,是⼀种架构设计思想,将应⽤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和契约联系起来。
汽车软件研发体系汽车软件研发体系是现代汽车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汽车科技创新的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汽车软件研发体系的问题,并探讨其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
第一步:什么是汽车软件研发体系?汽车软件研发体系是指在汽车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汽车的增强功能和智能化需求,而开发和部署的一系列软件工具和技术。
它涵盖了车载软件、车联网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等多个方面。
第二步:汽车软件研发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哪些?汽车软件研发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嵌入式软件:嵌入式软件是指安装在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上的软件。
它控制着车辆各种系统的运行,如发动机控制系统、刹车系统、空调系统等。
嵌入式软件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
2. 人机交互软件:人机交互软件是指车辆内部的显示屏、操控按钮等与驾驶员和乘客进行信息交互的软件。
它包括车载娱乐系统、导航系统、蓝牙连接等功能。
3. 车辆互联软件:车辆互联软件是指通过车联网技术将车辆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软件。
它实现了车辆之间的通信、与智能交通系统的互动以及与云平台的数据交换。
4. 自动驾驶软件:自动驾驶软件是指实现车辆自动驾驶功能的软件。
它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模块,能够使车辆在不需要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完成驾驶任务。
第三步:为什么汽车软件研发体系如此重要?汽车软件研发体系在现代汽车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产品竞争力:汽车软件研发能够为汽车提供更多的增强功能和智能化体验,如车载导航、语音助手、自动泊车等。
这样的增强功能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汽车品牌。
2. 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嵌入式软件在汽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控制着车辆的各种系统,如发动机、刹车等。
良好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够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运行安全,并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3. 实现智能驾驶目标:自动驾驶技术是当前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而自动驾驶软件是实现智能驾驶的核心。
IBM Rational Rhapsody——一流的MDD解决方案IBM Rational Rhapsody是一流的为嵌入式软件、系统和测试环节提供的MDD 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汽车、医药、工业自动化、电信/数据通信或消费电子等行业。
1.嵌入式开发介绍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昂贵、开发出来的软件质量难以保证、开发生产率低、软件的复杂程度也愈加复杂。
大型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早期的手工作坊式的开发方式已经不能完成任务,必须使用工程化的开发方式。
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发展经过了下面几个阶段:1、80年代前,无实时操作系统时代这一阶段一般应用开发人员需要结合硬件系统,做很多硬件底层开发任务,软件应用开发效率比较低。
2、80年代后~90年代末,实时操作系统时代80年代欧美一批公司,开发了很多底层平台技术,包括实时操作系统,如VxWorks等。
这些实时操作系统把底层一些通用的机制打包给开发人员,使得开发人员无需自己去手写底层的调度、驱动;而是通过选择架构组件的方式去重用这些底层的机制,比如BSP、通信协议等。
开发人员从繁杂的底层操作中解放出来,去专心写上层的应用和文档。
从而软件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3、00年代,UML1.x建模时代90年代后期,UML技术出现了,各大技术厂商纷纷加入UML的阵营。
由于UML 当时还处于1.x阶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绝大部分公司只将UML用在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这一“高层”领域。
4、当今,UML2.x时代最近5年以来,在IBM/Telelogic的共同努力下,模型驱动的嵌入式开发以及成为业界的主流趋势。
其主要特点和方向是:1.UML2.x的出现极大丰富了UML,从通信界代码生成技术最成功的SDL语言汲取了大量语法语义。
使得代码完全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2.底层操作系统逐渐向Eclipse IDE融合,使得UML模型可直接结合到IDE上生成代码的工程,即方便调试也保证了模型代码的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