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闻一多
- 格式:ppt
- 大小:750.00 KB
- 文档页数:34
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人物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认为:“闻一多,1946年被暗杀了。
他的《死水》和《红烛》很好,非常好。
他的《死水》我认为是非常伟大的作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死水》是闻一多在诗歌构建方面最成功的实验,是五四运动期间诗歌中最悲哀的一首诗,是现代中国文学中韵律最完美的挽歌式的诗歌。
他的诗有一种建筑的美,他是个诗歌建筑家,他的诗歌都有一个美丽的形式,非常好。
他有一些短诗诗意很像唐朝时代的绝句。
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
他的诗歌都是用民间语言写出来的,像《飞毛腿》,完全是用北京的拉车夫的语言写的——“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管保是拉了半天车半天歇着”,这首诗非常好。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经典语录1.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2.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名人对闻一多的评价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巨擘。
他不仅是一位杰
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和教育改革者。
对于闻一多的评价,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文学界,闻一多被广泛认可为“新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
风和深度的思想内涵,创作了许多畅销的童话故事和儿童文学作品。
知名作家郁达夫曾称赞闻一多是“文学界的领袖”。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作家和读者。
在教育界,闻一多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改革家。
他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教
育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并推崇自由、开放和民主的教育理念。
闻一多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活动领域,闻一多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士。
他曾担任过多个教育和文化组织的重要职务,并致力于推动妇女权益、社会平等和反对封建迷信等社会问题。
他的社会活动广泛而深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和尊重。
综上所述,闻一多作为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和文化巨擘,得到了名人们的高度
评价。
他在文学、教育和社会活动领域的贡献都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闻一多的声誉和影响力将继续流传,并激励着后人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闻一多文学常识
闻一多,诗人、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翻译等多种类型,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闻一多的文学创作,深受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诗歌多是关注个体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现了对人性、自由和人道主义的关注和追求。
他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山楂树之恋》等,都是深刻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类文明和人性的探索和反思。
闻一多的翻译成就也很高,他把外国文学和文化传入中国,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构建了重要的桥梁。
他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诗歌的思潮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新时代,并在中国文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闻一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综合型文学家,他的文学思想和成就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学界和现代思想界。
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文化、哲学等领域的探索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闻一多人物简介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名家名篇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创作于1925年的《死水》,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
诗人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
炽烈的情感被冷酷的社会现实凝固,而构起诗人脑海中的“死水”形象。
“死水”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沤得发绿,没有活力,绝望呆滞。
通过这一沟“死水”倾泻了诗人迸发出的愤怒与痛苦。
诗歌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旧社会的诅咒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而是狠狠的揭露与批判。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与“死水酵成一沟绿酒”等诗句正是诗人用以再现令人恶心的社会本质,所谓是入木三分!《死水》的笔触是辛辣而细腻的。
首先,多用反语,即运用绮丽、鲜亮的词语表达诗人极度的憎恨,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蒸出些云霞”等等,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与之绝裂的态度。
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诗人竭力身体力行。
纵观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隔行押韵,每节各押一韵,体式严整,朗读上口,富于韵味。
闻一多小故事
闻一多(1910年- 1946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学者和诗人。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一个简短的关于闻一多的小故事:
在20世纪初,闻一多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
由于早逝的父亲,他由母亲抚养成人。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闻一多展露出卓越的文学天赋,成为当时学界的佼佼者。
1933年,他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为中国学者赴美留学的代表之一。
在美国,他不仅深造文学,还接触了西方的哲学和社会理论。
然而,他的留学生活并不平静。
由于反感当时国内政局的动荡,他曾多次写信表达对祖国的关切和思念。
同时,他在异国他乡也陷入了思想和情感的矛盾之中。
最终,闻一多于1946年返回中国。
然而,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的复杂局势,他在重庆不久后就被捕入狱,最终于1946年在南昌被处决。
闻一多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祖国的忠诚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和学术贡献仍然在中国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闻一多的诗歌三美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闻一多的诗歌之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意象丰富
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是人物、事物、情感、场景等等。
他善于用独特的意象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死神》这首诗中,闻一多用“死神”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二、语言独特
闻一多的诗歌语言也具有独特性,他经常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还会采用独特的句式和节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闻一多的诗歌之美。
三、思想深刻
闻一多的诗歌思想深刻,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己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面临的现实和困境。
闻一多的诗歌之美不容忽视,他的诗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在当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诗歌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是值得研究和欣赏的。
追念闻一多先生的感悟闻一多先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而他的散文则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追念闻一多先生,让我们回顾他的作品和思想,深刻体会他的文学贡献和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影响。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作品流露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诗作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吸引着读者。
他的《临江仙·满庭芳》中,以花为载体,表达出对美的渴望和对人生的追求。
他的《大风歌》则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抗争。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读者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被深深地感染和打动。
闻一多先生的散文作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富有哲理。
他的《河上的爱琴海》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由和美的追求。
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
闻一多先生的散文作品中蕴含着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笔触娴熟而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对当代的教育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品德修养,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
闻一多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当代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思考。
追念闻一多先生,我们不仅要回顾他的作品和思想,更要思考他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闻一多先生通过他的作品和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他的作品和思想激励着我们追求真理和自由,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他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追念闻一多先生,让我们深刻理解他的文学贡献和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努力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闻一多书籍经典语录
闻一多(1910年-1947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和散文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闻一多的经典语录:
1.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抒发,也是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
2. “诗歌是一种追求自由和美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
3.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们的灵魂和情感。
”
4. “文学的真谛在于真实和深度,它能够反映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和复杂性。
”
5. “远离庸俗,勇于表达个人的独特思想和情感,才能够创造出具有真正意义的作品。
”
6. “文学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思考世界。
”
7. “诗歌和散文是我对于生活和人性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也是我心灵的寄托和释放。
”。
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红烛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
1923年9月7日出版。
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
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死水与活水相对应,指无法流动的水。
闻一多先生曾用《死水》作诗,表达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
一句话是闻一多先生的诗作。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
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1]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闻一多的爱国故事简介
闻一多(1906年-1947年),字梦白,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闻一多以深情的诗歌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深受人们赞扬,他的爱国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
闻一多年轻时就热衷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尤其是诗歌。
他的诗作大多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自然、故土和人民的歌颂,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入思考。
他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透射出他对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闻一多的爱国故事最著名的一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
当时,他在南京大学任教,而南京刚刚沦陷,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区。
闻一多深感国家危难,毅然决定留在南京,与学生们一起坚持抵抗。
他组织了一支抗日小分队,秘密进行抗日活动,为当地人民提供情报和帮助。
他还积极参与地下抗日组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的爱国故事在当时广为传颂,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抗战,为国家作出贡献。
他的爱国精神也深受后人的敬仰和学习。
尽管闻一多在1947年因抗日斗争殉国,但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精神依然感染
着人们。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牺牲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闻一多的爱国故事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朵奇葩,它展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闻一多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爱国的伟大,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需要有人以身作则,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为国家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闻一多诗选优秀短诗
闻一多(1911年-1947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闻一多的优秀短诗: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这些短诗展示了闻一多独特的诗意和对自然、人生、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他的诗歌常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闻一多的诗歌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广泛赞誉为优秀的文学作品。
闻一多诗选内容
标题:"闻一多诗选内容"
闻一多,中国现代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以深情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著称。
下面是一些闻一多诗选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歌才华。
1.《临江仙·无题》
江水流,
山岳秀,
世间无数美景都在眼前展开。
临江仙,
心中闲,
一杯酒,一首诗,畅快地度过时光。
2.《夜行船·思念》
夜深人静,船行于寂静的江面,
回望灯火渐渐远去的岸边。
思念如潮水涌动,
旅途漫长,但你的微笑将我引领。
3.《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
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大大的智慧。
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你的笔记本满是勤奋的痕迹。
4.《故乡》
故乡的山,
故乡的水,
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每当思念之时,
我便踏上回家的路,
回到那片山水间。
5.《春风》
春风吹过,
带来花香和希望。
万物苏醒,
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享受这美好的季节。
这些是闻一多诗选的一部分内容,他的诗歌给人以清新、深情的感受。
希望能通过这些诗歌,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闻一多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红豆》闻一多全文及赏析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和学者。
他的诗作《红豆》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豆闻一多相思着了火,有泪雨洒着,还烧得好一点;最难禁的,是突如其来,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抱着,抱着,紧紧地抱着,总算是份儿温存;较胜于,孤孤单单的,独自在凄凉的月下,流泪,流泪。
一颗,一颗,数着像珠串,数到明天都不算完;耐心等,到底能换来些,幸福的时光,团圆。
《红豆》这首诗,以相思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的开篇,“相思着了火,有泪雨洒着,还烧得好一点;最难禁的,是突如其来,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诗人将相思比作燃烧的火焰,泪水的洒落也无法熄灭这熊熊烈火。
而“干相思”更是将那种无法言说、无处宣泄的思念之苦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种突如其来、无法控制的情感,让人猝不及防,内心备受煎熬。
“抱着,抱着,紧紧地抱着,总算是份儿温存;较胜于,孤孤单单的,独自在凄凉的月下,流泪,流泪。
”这里通过“抱着”所带来的温存与“孤孤单单”在月下流泪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相思之人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
哪怕只是短暂的相拥,也能在这无尽的相思之苦中带来一丝慰藉。
“一颗,一颗,数着像珠串,数到明天都不算完;耐心等,到底能换来些,幸福的时光,团圆。
”数红豆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相思之人的专注和执着。
他们在漫长的等待中,怀着对未来团圆的期待,用数红豆这样的方式来消磨时光,同时也寄托了对幸福的憧憬。
从整体上看,《红豆》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
闻一多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对比,将相思之苦、对温存的渴望以及对团圆的期盼表现得十分细腻。
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方面,虽然不像传统诗歌那样格律严谨,但仍有一种内在的韵律感。
诗句长短错落,富有变化,读起来自然流畅,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
从主题来看,相思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而闻一多先生在《红豆》中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他不仅仅是在抒发个人的情感,更是通过这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闻一多七子之歌引言闻一多七子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七位重要作家,他们分别是闻一多、郭沫若、徐志摩、朱自清、瞿秋白、胡风、杨杰。
这七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充满了时代的气息。
本文将介绍闻一多七子的背景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闻一多闻一多(1906-1947),湖南醴陵人,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以感人肺腑的真实感染了一代华人。
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感咏》、《革命的一九三六年》等。
闻一多在他的作品中探索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湖南长沙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之一。
他的诗词饱含激情与思索,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郭沫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是《临江仙•满江红》、《狂人日记》等。
郭沫若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自由和民族独立的追求。
徐志摩徐志摩(1897-1931),广东潮州人,是中国现代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以及独特的个人风格。
徐志摩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再别康桥》、《燕子楼》等。
他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和心灵自由的追逐。
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清新洗练,情感真挚,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朱自清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背影》、《春》等。
他通过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魅力。
瞿秋白瞿秋白(1899-1935),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革命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对社会不公的揭露。
瞿秋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是《瞿秋白传》、《杂感》等。
他通过他的作品唤起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革命意识。
胡风胡风(1904-1985),湖南湘潭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和文化理论家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社会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胡风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息壤》、《太阳照在桃花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