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院感预防和控制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者加重的感染。
院感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困扰和伤害,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风险。
因此,院感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
二、院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1. 保护患者安全:院感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预防和控制院感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2.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患者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
院感预防和控制可以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3. 维护医疗机构声誉:医疗机构的良好声誉是吸引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因素。
院感的发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预防和控制院感可以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三、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应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接触污染物后、进食前等时刻。
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或者肥皂和水进行洗手,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2. 规范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各类设备、器械和环境表面。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4. 做好感染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事件。
对院感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加强患者管理: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在患者之间传播。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
6. 健全培训和教育体系: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感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四、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效果评估1. 感染率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院感发生率进行监测,并与历史数据和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感染率的下降可以反映院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方法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2T02:19:21.7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4期作者:柏荣华[导读] 目的:研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方法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柏荣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研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方法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择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60000例患者,时间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
按照掷硬币法展开分组,对照组(字面朝上)共18000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花面朝上)实施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评分总分(90.95±6.42分)高于对照组分值,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0.054%)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进而可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住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者是医务人员在医院环境中所出现的感染[1,2],住院患者的疾病种类较多,加上自身免疫力差、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不严格、抗生素滥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医院感染,进而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3]。
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会导致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产生怀疑,加强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选择2021.1~2022.8在本院住院的360000例患者开展研究,围绕医院感染的防控实施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更好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所接收的住院患者360000例,样本纳入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
分组方法:掷硬币法,180000例/组。
对照组:男性102580例,女性77420例;年龄段选择20~67岁,年龄平均值(44.44±3.85)岁。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效果分析评价目的对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效果的分析与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80名护理人员参与培训效果研究,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人员)和实验组(培训护理人员),观察培训效果。
结果经过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的实验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当加大对护理人员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讲座力度,完善护理制度,提高预防感染护理效果。
标签: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效果评价医院感染是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重要预防内容,但由于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匮乏,与感染预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医院感染预防护理工作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降低了护理质量[1]。
该次选取80名护理人员研究培训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在该院选取80名护理人员参与培训效果研究,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人员)和实验组(培训护理人员)。
在所选的80名护理人员中,护理人员年龄最小的有21岁,年龄最大的有49岁,平均年龄为(37±2.6)岁。
学历分布状况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1名,大專学历有46名,中专学历有13名。
且护理人员中女性占90%,男性只占有10%。
每组护理人员均分有40名,护理人员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40名)护理人员具备基础感染预防知识,如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保持病房的清洁度,清洗手部等。
该组患者均没有参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实验组(40名)护理人员除具备基础感染预防知识外,参与了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培训具体内容有:①强调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提升医院治疗的安全性,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保障患者在治疗前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
在护理人员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预防感染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病状。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保障临床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已成为评价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
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与控制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甚至发生严重感染,直接影响就医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所造成的精神和经济损失颇为惊人,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引起了卫生管理部门和各大医院的关注,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已刻不容缓,必须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强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规避医疗风险[2]。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3]。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将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纳入卫生局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之中。
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防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各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担任主任,成员由院感科科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总务科长、药剂科长、各临床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等组成。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其职责是负责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目标,审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该项经济支出,并对突发或暴发流行事件进行调查研究,策划控制工作。
二是设立院感科,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考评标准,并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工作。
三是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 责制订本科室感染控制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针对本科室随时发现的问题,随时召开会议,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以及培训提高本科人员的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专业技术。
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医院感染护士长和二名骨干(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为组员;负监控三级网络,明确了其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使医院防治感染的各项制度、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率高,见效快。
院感预防和控制院感预防和控制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
它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院感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同时,医务人员也容易成为院感的传播者,给他们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加强院感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感预防和控制的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到外界环境的部位,也是病原体最容易通过接触传播的途径之一。
因此,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等情况下。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务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床位、手术室、病房等场所,确保环境的卫生。
同时,还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进而增加院感的发生风险。
因此,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4. 加强患者管理患者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院感风险因素。
同时,还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院感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意识,引导患者主动配合相关措施的实施。
5. 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和报告机制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保障。
护理工作报告院感防控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护士的作用尤为关键。
院感防控是护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涉及到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以下将结合具体工作经验,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报告。
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院感防控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的健康以及医院的声誉。
有效的院感防控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二、日常卫生消毒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需要认真执行医院关于卫生消毒的规定,保持医疗器械、病房等环境的清洁卫生。
经常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三、规范操作流程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的发生。
例如,在输液、换药时,需先洗手、穿戴手套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四、做好感染病例的隔离对于已经确诊为感染病例的患者,护士需要将其隔离开来,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同时,对于疑似感染病例,也需及时隔离观察。
五、加强职业防护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包括穿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避免自身被感染。
另外,要学会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减少污染。
六、定期培训提升为了提高护士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医院需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加强对护士的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院感防控信息。
七、开展感染监测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对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监测和统计。
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事件,减少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八、配合医院工作人员护士需要与医生、医技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院感防控工作。
互相之间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九、加强患者宣教在护理患者时,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院感防控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提高患者对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十、定期检查评估医院应定期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见缝插针,遏制感染蔓延的可能性。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感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于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等过程中接触的传染源或不洁物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进行预防和控制。
1.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源,因此,他们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至关重要。
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包括正确佩戴和处理各种防护用品、洗手消毒的正确方法、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等。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减少感染的发生。
2.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洁和消毒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和标准,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定期对医院各个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高风险区域,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院应该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同时,要加强感染报告制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上报感染病例,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减少感染的传播。
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坚持药物敏感性监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医院也应该加强抗生素管理,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审批和监督制度,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情况,降低感染的风险。
5.健全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该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委员会应该由感染控制专家、临床科室的负责人和护理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制定感染控制的政策和措施,并负责监督和评估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总之,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12-03T16:33:36.3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张化娟刘玉凤[导读] 探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济南章丘 250200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医院感染的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9.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积极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临床护理;护理效果医院感染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不仅影响患者原发病治疗,而且导致了疾病恶化、并发症等不良后果,对于临床治疗尤为不利,为此必须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1]。
为此,本院积极总结一套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对比分析了该措施实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3d。
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8~64岁,平均病程46.23±18.56岁,住院时间4~16d,平均10.13±6.02d。
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26~64岁,平均病程45.15±19.12岁,住院时间4~17d,平均10.52±6.51d。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是什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感染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困难,还可能导致患者的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意义重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和更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政策和指南,根据疾病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确保医院内的感染问题得到科学和统一的解决。
2. 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医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通过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感染的发病情况和分布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情扩大。
3. 开展感染控制培训和宣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和开展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控制培训和宣教工作。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同时,通过宣教,加强患者对感染预防的重视,主动配合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4. 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开展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感染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的了解,为制定科学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感染控制措施。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材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并指导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材料。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有效控制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通过对消毒材料的审查和监督,保证医院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降低感染的风险。
总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开展培训和宣教、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材料等措施,全面加强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你所接触过的措施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篇1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
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加强医院管理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
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严格执行消毒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
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价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院感染作为医疗过程中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机构的声誉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当今医疗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一、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分析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医院加强了医疗流程管理,包括严格的洗手制度、消毒灭菌操作规范等,以减少感染传播的机会。
其次,医院建立了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对感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医疗机构还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了解和意识。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估指标为了评价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首先,感染发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医院感染的普遍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感染发生率,可以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
其次,感染来源比例可以评估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从而指导相应的防控策略。
再次,耐药菌感染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它可以反映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效果。
最后,患者满意度和康复率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医院感染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影响。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对感染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来源比例等。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可以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
其次,可以对医院的感染监测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监测系统的覆盖率、准确性等。
再次,可以通过对医院的消毒灭菌操作、医务人员的洗手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以评估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的执行情况。
最后,可以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评价,并考察他们的康复情况。
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评价的意义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质量控制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可能造成患者的健康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治疗的花费。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是医疗机构需要重视和努力解决的任务。
一、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期间获得的与接受治疗相关的感染。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安全:医院感染是造成患者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病情的严重性,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和死亡。
2.经济负担:医院感染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通过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并提高医院的效益。
3.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效果。
通过预防感染,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二、感染防控的策略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并确保其执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防控策略:1.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核心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污物后应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
医院内的各类表面、设备和器械都应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3.预防接触传播: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可以预防接触传播的感染。
医护人员应戴口罩、手套等合适的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和污物。
4.消毒与无菌操作:在手术和其他侵入性操作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符合无菌标准。
5.患者筛查和隔离:针对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或带有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进行筛查和隔离,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三、护理质量控制除了感染防控,护理质量的提高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护理质量控制的措施:1.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感染防控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控制准则和操作规程,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
目的仔细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管理工作效果及作用,以利于临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本院接受各种治疗的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异同性,随机分为研究Ⅰ组和对照Ⅰ组,各150例。
对研究Ⅰ组采用预防和控制管理方式进行医院感染护理,而对照Ⅰ组仅进行普通管理临床工作。
根据医院内容易发生感染事件的各种工作环节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
结果经过8周的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制度的实施,通过进行临床对比显示,研究Ⅰ组中患者医院感染几率为3.33%,与对照Ⅰ组的18.67%相对比,研究Ⅰ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效果极为显著,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也有积极的干预影响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护理,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标签: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
医院是各种疾病患者的密集场所[1],而医院环境、医疗器具、医疗物品、医疗药物及人员等均最易被病原微生物附着或入侵污染,从而为传染性疾病或易感性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进而促进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
现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的管理工作效果及作用进行仔细探讨和重点研究,现报道如下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本院接受各种治疗的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异同性,分为研究Ⅰ组和对照Ⅰ组,各150例。
研究Ⅰ组男89例和女61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54±1.66)岁。
对照Ⅰ组男87例和女6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3.24±1.76)岁。
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Ⅰ组仅进行普通管理临床工作。
而对研究Ⅰ组采用预防和控制管理方式进行医院感染护理。
如①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建立危险分级管理制度[2],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对任何感染机会都不放过;②制定严格消毒、隔离等细节操作措施;③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明确职责,监督管理医疗用品、仪器等,合理抗生素掌握使用标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3];④全面监督各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做到重点环节重点预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本院通過8周的临床调查统计及研究分析,发现在研究Ⅰ组5例为医院感染病例,患者均出现相对较轻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经科学对症治疗后很快痊愈,本组患者死亡案例为0例。
而在对照Ⅰ组28例为医院感染病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0例、伤口感染7例、尿路感染7例及消化道感染4例,其中8例症状较严重,经科学对症治疗后逐渐痊愈,本组患者死亡案例也为0。
两组详细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情况。
3 讨论
随抗菌药物应用、滥用情况日益频繁,细菌耐药性也因此随之日趋严重,导致患者感染后的死亡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医院抗感染预防治疗及控制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因此,目前已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视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监控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并制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对可出现的潜在感染者进行密切监督,有效发挥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4],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科学控制,防止其出现感染症状而进一步恶化病情。
实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人们对自身及他人健康水平的重视,从而更好的接受系统性治疗及护理,以能够早日治愈离院。
在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8周的上述各项护理管理工作,通过进行临床对比显示,研究Ⅰ组中患者医院感染几率3.33%,显著低于与对照Ⅰ组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护理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积极干预影响作用,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苏晓丽,户丽艳,宋丹.规范护理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7):225-226.
[2] 李东.医院感染控制中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