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畜禽传染病、寄生虫
- 格式:ppt
- 大小:9.91 MB
- 文档页数:8
动物会传播哪些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所以在我们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尤其是我们喜欢养宠物的朋友们,也一定要注意,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知道生活中喜欢养宠物的朋友们是不是特别了解这些,比如说动物会传播哪些传染病,大家有一定的了解吗?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动物园动物常见传染病有哪些,让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多一些了解。
鼠主要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狗传染的有:1、狂犬病:致命.2、落基山斑疹热:被感染者出现高烧、感到寒冷、肌肉疼痛和头疼,并在手腕、踝部、手心和体干部位出现皮疹.3、莱姆关节炎:被感染者出现头疼、发烧以及关节和肌肉疼痛.4、犬绦虫:发病时肛门周围发痒,隐隐约约地腹疼以及腹泻.5、癣菌病:儿童最易感染,皮癣通常为干燥鳞状的环形感染面,中心明晰,周围的边界粗糙发红.6、金钱癣:人感染后可导致脚癣之类的疾病.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经蚊子吸血再叮咬传染给人,多夏秋季发生.发病时有高烧、头痛、呕吐、嗜睡、抽风或昏迷,病死率较高.没有资料说明狗的肝病会传染给人.宠物狗应如何防疫据了解,宠物狗要预防犬瘟、病毒性肠炎、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副流行性感冒,须于6-8周龄、12-14周龄和16-18周龄各接种一次疫苗,以后每年一次.对常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等,由于犬只先天感染率很高,一般出生后25天开始驱虫,以后每月一次,8月龄后每季度驱虫一次.猫传染的有弓形虫病和狂犬病是最常见的与猫的传播有关联!有些人可能会对毛过敏!也有些人皮肤比较娇嫩,会出现和动物接触后,起些小包包,发痒!擦些止痒的药膏很快就没事了!其实,现在家里养的猫狗,比野外的那些干净了很多!只要疫苗按时注射,摸过猫狗及时洗手~~没什么大碍的!所以大家只要稍加注意,也是没什么大碍的,好了,。
牦牛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李晓毅(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畜牧工作站,甘肃碌曲747200)摘要:牦牛在很多区域的畜牧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但作为高原地区的动物,其生长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牦牛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引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给当地的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成为牦牛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因其感染病因多样,且表现状况各不相同,除了要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还需要在日常养殖中做好预防工作,及时观察牦牛的生长动态,以此降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牦牛;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doi:10.19567/ki.1008-0414.7201.70.0550引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牦牛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症,这不仅会影响牦牛的健康,还会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
养殖者应充分考虑牦牛生长的独特地理环境,并了解各类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表现,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检疫工作。
除此之外,应吸取专业的养殖经验,若发生相关病情,能及时做好隔离及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分析牦牛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影响状况,同时提岀具体预防的措施。
1牦牛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影响从生长条件来看,牦牛处于高原环境中,具有干燥、缺氧、寒冷等独特的气候表现。
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长,无论是牦牛的消化道还是呼吸道都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各种疾病。
首先,在常见的传染病中,口蹄疫、病毒性腹泻、巴氏杆菌病等都是牦牛易于感染的类型。
不同的传染病所带来的表现具有差异性。
如口蹄疫有着很强的传染性,它不仅传播途径多,且会在多种动物中传播,也会对其他的畜禽形成危害⑴。
若牦牛感染口蹄疫,会岀现水泡、溃烂等状况,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其次,牦牛多在露天环境下生存,高原环境复杂,其中大量的草场上会有寄生虫的虫卵依附,牦牛将寄生虫进食到体内,因此,牦牛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很高[2]o肠胃道线虫、皮蝇蛆、焦虫等都是经常岀现的寄生虫病种类。
(2791专)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复习资料家畜传染病学部分1、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临诊症状者2、良性感染:不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的感染过程3、显性感染:依据感染后所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出现该病所有的明显的临床症状的感染4、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称为隐性感染5、混合感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6、持续感染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7、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感染。
8、散发性:传染病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地点上无明显的关系9、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10、前驱期: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刚一出现为止这段时间11、疫病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动物群体以外。
12、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13、垂直传播:从亲代到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称为14、免疫接种:用人工方法将有效引入动物体内使其产生特异免疫力,由易感变为不易感的一种疫病预防措施,15、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16、疫源地:这种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17、传染源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18、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他易感动物体内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
19、易感动物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容易受感染的动物。
20、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21、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为隔离。
22、预防接种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
畜禽疾病防治学(兽医学)绪言兽医学概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病理、药理、诊断临床兽医学: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外科病、产科病、卫生检疫第一章病理学基础一、病理学——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患病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分为: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病理剖检:切片—猪禽临床诊断重要手段)。
二、地位: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
三、共同任务:研究疾病的本质四、研究方法(一)病理解剖学:①尸体解剖及病理组织切片观察②活体组织检查③细胞学检查:病变部位表面脱落的细胞进行检查④其他:动物实验、组织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二)病理生理学:①临床观察②动物实验③分子生物学实验。
1.大体观察: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组织学观察:组织切片—染色,细胞学观察,细胞涂片—染色);组织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化学试剂+组织/细胞反应。
如包虫病(羊),脾出血性梗死(猪瘟),肺肉样病变(胰虾肉样病变),猪气喘病(料肉比升高),狂犬病(内基氏小体)2.病理剖检①了解病史②所有病变资料,详细记录(影视)③解剖程序,细节④初诊结果,提出治疗方案(疑似…×,准确…√)⑤3-7d 结论如气喘病(支原体)猪尸体剖检:①程序:体表检查(皮肤,口鼻眼,关节,蹄补)—消毒—记录—剥皮②顺序:皮肤(皮下淋巴结),腹腔,胸腔,口腔,肠道,脑③各取材1×2×1cm3④主要特征:肺气肿,实变(灰红色,硬)⑤初步诊断⑥切片检查肺:气肿,水肿,炎症,出血,淤血,粘连,化脓,实变第二章药物学基础一.药物和毒物的定义药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和毒物很难区分来源:天然、合成、生物技术药物二.药物的作用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性、新陈代谢,形态学,反应性改变。
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①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前对局部的作用,如局部麻醉药。
常见的鸡传染病(二)引言概述:鸡传染病是鸡群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鸡传染病(二),包括疫病、寄生虫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正文内容:一、疫病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症状和防控措施2. 鸡重组新城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4. 鸡传染性菜花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区别与防控策略二、寄生虫病1. 鸡蛔虫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 鸡薄壳蜂巢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3. 鸡红痢疾病的传染途径和检测方法4. 鸡蚊志贞虫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5. 鸡粪肠棘球蚴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三、呼吸道疾病1. 鸡传染性鼻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2. 鸡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3. 鸡传染性伏罗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4. 鸡传染性鸦片瘤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5. 鸡细菌性腹泻的症状和治疗措施四、消化道疾病1. 鸡传染性艰难病的病理变化和防控策略2. 鸡珠虫病的传染途径和防治方法3. 鸡轮型冠状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4. 鸡草虫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5. 鸡福鼎病的病理变化和预防措施五、神经系统疾病1. 鸡脑炎症的症状和诊断方法2. 鸡传染性尤文氏脑炎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措施3. 鸡玛立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4. 鸡传染性全身炎的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5. 鸡新城疫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总结:常见的鸡传染病(二)包括疫病、寄生虫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及时诊断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关键。
饲养户应定期检查鸡群健康状况,并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以确保鸡的健康和饲养效益。
畜禽常见病防治知识一、畜禽传染病流行规律及防制措施1.基本概念(1)什么是动物疫病?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什么防控方针?动物疫病包括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我国对动物疫病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
(2)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称为动物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①有病原体,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③有免疫性,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④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改善饲养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传染病病程发展有什么规律?动物传染病病程大多数情况下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恢复期)。
4.什么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
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
5.什么是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另一个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方式是指动物传染病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通常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6.什么是易感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7.防治传染病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动物。
8.什么叫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农业部公布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包括: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157: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
9.什么是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易感畜禽。
继发性感染:当畜禽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抵抗力下降后,造成另一种或几种新侵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混合感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引起的感染。
协同感染:在同一感染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参与、互相作用,使其毒力增强,而参与的病原体单独存在时则不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的现象。
2、传染病的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传染病防治措施(平时):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性消毒。
2、拟订和执行定期预防接种工作与补种工作。
3、定期杀虫、灭鼠、驱虫、粪便无害化处理。
4、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检疫工作,及时发现、消灭传染源。
5、了解当地疫情分布,有计划地消灭和控制,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
6、药物预防发生疫病时:1、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上报疫情。
2、迅速隔离、严密消毒,必要时封锁疫区和扑杀传染源。
3、实行紧急接种,对病畜合理治疗。
4、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4、口蹄疫:特征:发热,口、蹄及乳房水泡、溃烂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牛>羊>猪(2)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病变:虎斑心,胃肠出血免疫:疫苗:高效二价苗(内蒙金宇效果较好)程序:40—45日龄1免,100日龄2免。
后备母猪配种前10一免,种猪每隔三个月一免。
5、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牛、羊、猪、人破伤风传播途径:创伤钩端螺旋体易感动物:鼠类结核病易感动物:奶牛最易感、牛、猪、家禽6、猪瘟:1、发病特点:春秋多发,主要以慢性、非典型性、隐性感染为主。
2、症状:1、发热2、皮肤发红3、眼分泌物、眼结膜潮红4、先便秘后糊状腹泻5、流产3、病变:1、肾出血点(麻雀肾)2、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大理石样3、脾:不肿、边缘有梗死灶4、膀胱粘膜、喉头出血点5、肠:纽扣状溃疡4、防治:免疫程序:仔猪0、35、70/20、60/0、60各一免后备母猪配种前10天,分娩后7—10天各一免。
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明白纸怎样防治畜禽寄生虫病大部分畜禽寄生虫病不像传染病那样症状明显,多是慢性过程,易被人们忽视,但寄生虫病引起的损失并不小。
常见猪的寄生虫病有疥螨病、蛔虫病、结节虫病(食道口线虫病)、鞭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龚地弓桨虫)等;常见禽的寄生虫病有球虫病、组织滴虫病等;常见羊的寄生虫病有肝片吸虫病、莫尼茨绦虫病、多头蚴病(脑包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鼻蝇蛆病、疥螨病、泰勒虫病等。
一、临床表现畜禽感染寄生虫,常见消瘦,腹泻,贫血,黄疸,瘙痒(疥螨病)或神经症状(脑包虫)等。
寄生虫通过消耗动物营养、降低饲料报酬,引起的经济损失是比较严重的,如,仔猪感染蛔虫后,其增重情况比健康生猪下降,甚至形成“僵猪”或死亡。
有些寄生虫还可能引起动物急性发病、死亡,如,鸡、兔球虫病,猪弓形虫病等。
还有些寄生虫可以感染人。
二、防控措施一般以全群或规模场的一个圈舍为单位进行同期驱虫较为有效。
(一)猪寄生虫病的防治母猪可在产前4周左右驱虫;仔猪断奶后驱虫,外来猪须经过隔离、驱虫后方可混群。
1、选用虫克星、阿维菌素等药物驱治线虫病和疥螨病,选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等药物驱治线虫病和绦虫病,选用三氮眯(贝尼尔)或咪唑苯脲等药物治疗附红细胞体病,选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弓形体病。
推荐使用剂量为:0.2%阿维菌素预混剂每吨饲料中添加1千克,搅拌均匀,连用7天。
疥螨感染严重的猪可延长至10~15天。
也可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治疗。
0.2%阿维菌素、虫克星粉剂每千克体重0.3毫克剂量拌料,1次投服。
7~10天后,重复1次。
三氮眯(贝尼尔) 每千克体重5~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
咪唑苯脲每千克体重用1~3毫克,1天1次,连用2~3天。
2、在给猪投药驱治疥螨病的同时,可用溴氰菊酯、双甲脒或螨净等对猪舍、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喷洒灭虫;彻底清除粪便、污水,粪料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
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一、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造成的损失畜禽病畜禽疫病包括畜禽传染病、畜禽寄生虫病和畜禽普通病。
畜禽寄生虫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造成人类蛋白质食品来源短缺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之一)。
放牧和半放牧的牛羊完全暴露在寄生虫侵袭和感染的环境中,寄生虫感染率达100%。
寄生虫病是影响放牧牛羊健康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疾病,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保守估计:畜禽寄生虫病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
捻转血矛线虫可寄生于牛、绵羊、山羊及其它反刍动物消化道,引起贫血及贫血综合征,感染率可高达90%,羔羊病死率40%;鸡球虫病呈全球性流行,感染率可达100%,发病率50%~80%,死亡率20%~30%,每年约3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蜱和蜱传原虫病每年可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大约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有15亿头牛、19亿只羊遭受巴贝斯虫病的威胁,常常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畜禽寄生虫病中的许多种还是人兽共患的,同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
今年,我县牛、羊、猪、鸡胃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达到24%、40% 、58%和42% ;牛、羊、猪、鸡胃肠道蠕虫发病率分别为25%、24% 、29%和41% ;牛、羊、猪血液原虫感染率分别达到53%、54%和11%。
牛、羊、猪、鸡血液原虫发病率分别达到31%、22%。
皮蝇、螨虫、毛虱等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但死亡率逐渐降低。
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类由能自然感染人和动物的共同寄生虫所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包括食源性(水、植物、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及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共约100余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20多种,例如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钩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丝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畜禽普通病学一、引言畜禽普通病学是畜禽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畜禽常见的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畜禽普通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对于保障畜禽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疾病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畜禽疾病可以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
2.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其他畜禽。
2.1.1 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猪瘟、禽霍乱、牛瘤胃酸中毒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都会给畜禽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2.1.2 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禽流感、猪瘟、牛病毒性腹泻等。
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和致病性,可以迅速传播给整个养殖场的畜禽。
2.1.3 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霉菌感染、曲霉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饲料、土壤和环境等途径传播给畜禽,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2.1.4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包括蛔虫病、绦虫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畜禽的消化道感染,会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营养吸收不良。
2.2 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是由环境、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这类疾病不具有传染性,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的不良条件导致的。
2.2.1 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造成的,如维生素缺乏病、矿物质缺乏病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来预防和治疗。
2.2.2 环境性疾病环境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养殖环境的不良条件引起的,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预防和治疗。
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了降低畜禽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给畜禽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羊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预防措施摘要: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提高、动物防疫手段的增加,羊常见传染性疾病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有了较好的防治手段,大大提高了整体养殖的水平,而我国畜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让养殖户三深刻的感受到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高效性。
关键词:羊;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预防措施引言寄生虫病对羊产业影响较大,其病原种类较多,感染性强,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降低体内外寄生虫对羊群健康造成的影响,养殖户需树立较高的防控意识,掌握多种寄生虫防控手段,每年定期进行羊群的预防性驱虫管理,降低寄生虫病发生几率,促进临河区羊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寄生虫对羊的危害寄生在羊体内外的寄生虫常以羊血液、组织、肠道内容物为食,生长繁殖所需营养均来自于宿主,长期以往则会引起病羊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贫血、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
部分寄生虫侵入羊机体后会附着在器官组织黏膜上,造成局部损伤,还会压迫到实质性脏器周边组织,引起病理变化,如肝、肺等器官受棘球蚴寄生压迫而发生萎缩症状,寄生于脑部组织内的多头蚴会使脑部组织受压迫而产生神经症状。
若某一官腔中寄生虫数量过多,则会导致官腔阻塞,严重的还会造成官腔破裂。
2羊常见寄生虫病2.1 肝片吸虫病羊寄生虫种类繁多,大小与形态也各有不同,按照虫体特征可将其分为吸虫、线虫、棘头虫、绦虫和螨虫等。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体内胆管中引发的肝炎和胆管炎疾病。
羊感染该病后常表现出营养不良及全身性中毒症状,对羊群尤其是绵羊群体危害性极大。
肝片吸虫病感染性较强,一旦传播蔓延则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大批羊死亡,尤其是幼龄羔羊。
肝片吸虫病呈慢性发病经过时,幼羊会表现出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症状,而成年羊体型会逐渐消瘦,肉、毛、绒、产奶质量明显下降。
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该疾病的流行与发生与季节动态、区域内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
羊感染肝片吸虫病后,若体内寄生虫数量较少则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肝片吸虫大量繁殖生长时,病羊症状表现较明显,体温升至41℃~42℃,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机体消瘦,皮肤干燥无弹性,贫血,易疲劳,几天后便会因严重衰竭而死亡。
畜禽疾病的划分
一、传染病
1、病毒病:新城疫(ND)、禽流感(AI)、传染性喉气管炎(ILT)、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传染性脑脊髓炎(AE)、减蛋综合征-1976(EDS-76)、鸡痘、鸭瘟(DP,DVE)、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细小病毒病。
猪流感、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细小病毒病、口蹄疫等。
2、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大肠杆菌,霍乱,鸭疫巴氏杆菌病,传染性鼻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结核杆菌病,伪结核,李氏杆菌,绿脓杆菌。
仔猪黄白痢、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
3、支原体病(CRD):鸡支原体感染(MG)、鸡传染性滑膜炎(MS)、猪喘气病。
4、衣原体:鹦鹉热,鸟疫:非鹦鹉禽类引起的人类感染。
5、螺旋体病:疏螺旋体、猪痢疾密螺旋体。
6、真菌:曲霉菌,鸭对黄曲霉特别敏感;念珠菌病,冠癣。
7、原虫病:球虫病、白冠病、组织滴虫病。
猪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8、寄生虫病: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螨、虱、蜱等
二、非传染性疾病
(一)营养疾病
1. 营养及代谢障碍:饥饿、缺水。
2. 蛋白质与氨基酸缺乏。
3. 维生素缺乏。
4. 矿物质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缺乏。
5. 其它代谢疾病:痛风、脂肪肝综合症、腹水。
(二)中毒病
1. 农药:有机磷;氟中毒,砷,汞。
2. 药物:磺胺、喹乙醇、痢菌净、呋喃唑酮、速丹(对鸭非常敏感)。
3. 食盐:家禽对钠、氯比较敏感。
二氧化碳中毒
(三)其它普通病:
啄癖、气肿、龙骨囊肿等。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对肉类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作为我国长久以来的主要食用肉种类,羊肉始终在我国居民的饮食生活中占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肉类中的重心。
因此,加强羊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避免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对羊肉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也已经成为当前养殖人员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与其他种类的畜牧养殖不同,羊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影响,如果不能保证整个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理,必然会对整个养殖场的羊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在当前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深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了解,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病害管理,以此大大降低羊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对羊的影响。
因此,此次研究从我国山东省羊养殖环境出发,分别对羊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种类与具体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羊病症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为今后的羊病症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羊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的必要性一般而言,传染病主要是受病原体影响而导致的,其不仅有着极强的传播能力,且还会在患病的同时,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这对养殖所造成的影响必然是极大的,不仅会影响其经济效益,还会对羊群造成更大程度的威胁。
从常见病症种类情况来看,传染性疾病是因为病菌造成的,而寄生虫病是因为寄生虫造成的。
不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寄生虫病,其对羊养殖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估的,当前的养殖模式依然以群居式养殖为主,如果病症在羊群内大规模爆发,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是难以有所保证的。
因此,羊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是保证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证。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提升羊群的抵抗力,避免出现大规模传染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防止病症对养殖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是促进健康养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