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溶酶体和微体
- 格式:pdf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58
高一溶酶体的知识点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类特殊细胞器,它起着分解、消化和再利用细胞内物质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学中关于溶酶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结构、功能和相关的生物过程。
一、溶酶体的定义及结构溶酶体是一种由生物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利用水解酶进行细胞内物质的降解和消化。
溶酶体通常呈现球形或椭球形,直径约为0.1-1.2微米。
它由外膜、内膜和溶酶体液体组成。
二、溶酶体的功能1. 分解和消化细胞内物质:溶酶体包含各种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和糖酶等,能够将细胞内各种有机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
2. 清除有毒物质:细胞内产生的有毒或废弃物质可以通过溶酶体进行降解和排出,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3. 参与凋亡过程: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溶酶体参与了调控和执行细胞死亡的功能。
4. 参与免疫反应:溶酶体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消化吸收抗原复合物的作用。
三、相关的生物过程1. 自噬(Autophagy):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通过溶酶体将细胞内的有机物质降解并再利用。
这一过程在胚胎发育、维持细胞稳态和应对细胞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免疫反应:溶酶体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会通过胞吞作用将抗原摄入,并通过溶酶体将抗原分解成小段肽链,最终展示在细胞表面,触发免疫反应。
3. 结合体代谢:结合体是免疫反应中形成的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溶酶体能够将结合体分解成小片段以进行进一步的代谢。
4.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溶酶体参与了凋亡过程的执行阶段,通过释放水解酶引起细胞的自我降解。
综上所述,高一生物学中的溶酶体知识点包括其定义、结构、功能和相关的生物过程。
通过了解溶酶体的特点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物质转化和细胞功能调控的机制。
第八章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熟悉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化学组成、标志化学反应、标志酶和功能•1898 Golgi 内网器 (internal reticular apparatus) •1924 马文昭细胞分泌•1929 Bowen 精子发育•高尔基器 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 Golgi body•高尔基复合体 Golgi complex一.形态结构和分布哺乳动物附睾管上皮细胞中的大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复合体与微管分布的对应关系。
★高尔基体的极性◆高尔基内侧网络(cis-Golgi network, CGN)顺面、形成面◆中间潴泡 (medial cisternae)◆高尔基外侧网络(trans Golji network,TGN)外侧面、成熟面高尔基复合体的极性•凸面 convex 凹面concave•生成面forming face 分泌面secreting face•近端面proximal face 远端面distal face•未成熟面immature face 成熟面 mature face•进面 entry face 出面 exit face•顺面 cisface 反面trans face二.化学组成•蛋白质 60%•脂类 40%•少量糖类•标志酶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标志细胞化学反应•嗜锇反应•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酶细胞化学反应•胞嘧啶单核苷酸(CMP)酶细胞化学反应•硫胺素焦磷酸 (TPP)酶细胞化学反应三.功能1.形成和包装分泌物2.糖基化修饰3.高尔基复合体对蛋白质的分拣作用4.蛋白质的水解和其它加工过程5.膜泡运输及膜的转化 Mechanism of vesicular transport★小泡运输的三个关键问题∶◆小泡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有些膜整合蛋白能够被选择性地包入小泡?◆不同类型的运输小泡具有什么样的信号标记,这些标记如何帮助它们同特定类型细胞器的膜结合?◆运输小泡的膜同靶膜相互融合的机理是什么?运输小泡的类型与分选信号★被膜小泡(coated vesicles)类型◆披网格蛋白小泡(clathrin-coated vesicle)◆COPII被膜小泡(COPII coated vesicles)◆COPI被膜小泡(COPI coated vesicles)◆Caveolin(小窝蛋白)•6.高尔基复合体与溶酶体的形成•7.植物细胞壁的沉积•8.与植物细胞的渗透压有关思考题•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如何?有哪几个标志细胞化学反应?其功能如何?第九章溶酶体和微体•熟悉溶酶体和微体的区别;掌握溶酶体酶的合成过程。
内膜系统中,除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膜外,还有两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可视为内膜系统的产物,即溶酶体和微体。
1.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均存在溶酶体。
2.植物细胞中无单独存在的溶酶体,但通常含有一个或几个大液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
3.细菌细胞中无溶酶体,但有些细菌细胞在细胞壁与质膜之间的质周隙中含有水解酶,具有类似于溶酶体的作用。
第一节溶酶体一、溶酶体的属性溶酶体:由单层单位膜包围的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异质性囊泡状细胞器,是动物细胞进行内消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多呈球形,有的可呈卵圆形。
直径一般为25-50nm,含50多种酶,多为水解酶,最适pH3.5-5.5。
二、化学组成(一)溶酶体膜:磷脂双层构成的厚7-10nm的单位膜。
1.膜脂:多为磷脂,与其它生物膜的主要差别是含有多萜醇的衍生物和bis-单酰甘油磷酸。
2.膜蛋白:C端含有1个由11个AA组成的短的胞质尾巴,该类蛋白从高尔基体向溶酶体运输的通用信号。
改变或使C端胞质尾巴缺陷可阻止这类蛋白向溶酶体的定向转运。
3.溶酶体膜的特性:A.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抵御自身水解酶的降解。
B.膜中嵌有质子泵,利用ATP能量,维持溶酶体中酸性内环境,有利于溶酶体酶的活性。
C.具有多种载体蛋白,可及时将水解产物向外转运。
(二)溶酶体酶溶酶体中含有多种多样的酸性水解酶,可将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水解为细胞能够吸收利用的小分子。
酸性磷酸酶普遍存在于溶酶体中,并能通过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稳定显示,常将其作为标志酶。
三、溶酶体的来源初级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反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小囊泡。
溶酶体酶的合成与分拣:A.糙面内质网上合成蛋白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寡糖链上含有甘露糖残基)B.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中溶酶体酶的N-键寡糖经过两步反应产生M-6-P残基:高尔基体顺面膜囊有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和磷酸二酯酶;溶酶体酶存在信号斑结构:三段信号序列通过折叠相互靠近形成的一个特殊构象或三级结构。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中溶酶体的名词解释如下:
溶酶体是细胞内一种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是细胞内进行细胞内消化和分解的重要细胞器。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许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和“消化系统”。
溶酶体的功能主要包括:
分解并清除进入细胞内的外来物质,如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
清除衰老、损伤或异常的细胞器;
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如激素的降解;
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突起,如神经细胞的轴突和树突。
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初级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器,或近于高尔基器分泌面的光滑内质网的特化区,囊内仅含有水解酶。
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由吞噬或胞饮作用所形成的小囊泡,或与细胞器受损后的膜片等结构相融合而形成的。
次级溶酶体经酶解后的残余物质称为残体或终末溶酶体,即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脂褐质等。
除少数细胞如哺乳类红细胞外,各种动物细胞都有溶酶体。
在植物细胞中有类似溶酶体的细胞器,如自体吞噬泡、圆球体和糊粉粒等。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单选、简答和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细胞学说,分辨力(率)细胞学说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细胞生物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沉降系数,膜电位,细胞融合,核型,带型透射电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有何异同?细胞融合有那几种方法?病毒诱导与PEG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第三章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朊病毒,核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什么原因使细胞的大小保持相对恒定?以噬菌体为例简述病毒的生活史。
说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别。
RNA催化剂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流动镶嵌模型,血影,细胞外被(糖萼),膜骨架,细胞连接,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间隙连接,膜泡运输生物膜的特征是什么?细胞连接的主要类型。
细胞通过什么途径吸收低密脂蛋白(LDL)?物质穿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第五章细胞外基质胞外基质,整联蛋白,细胞识别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外被有何区别?它们如何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具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说整联蛋白(integrin)起信号转换器的作用?胶原的合成、装配和分泌的过程怎样?何时成为水不溶性的?第六章内质网与核糖体微粒体,肌质网,粗面/光面内质网,磷脂交换蛋白在细胞中,细胞质溶质的存在有何生物学意义?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各具有哪些主要功能?现已证实核糖体RNA除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剪接等酶活性外,还具有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键的酶活性,据此,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第七章高尔基复合体与细胞分泌高尔基复合体,组成性分泌(连续分泌),不连续分泌,贮积症,V-SNARE,T-SNARE根据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谈谈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
什么是小泡寻靶的SNARE假说(SNARE hypothesis)?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第八章溶酶体与微体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余小体,异生性溶酶体,自噬溶酶体,信号斑,异质性细胞器试述细胞中溶酶体的形成路线和溶酶体水解酶的分拣机制。
内膜系统中,除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膜外,还有两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可视为内膜系统的产物,即溶酶体和微体。
1.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均存在溶酶体。
2.植物细胞中无单独存在的溶酶体,但通常含有一个或几个大液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
3.细菌细胞中无溶酶体,但有些细菌细胞在细胞壁与质膜之间的质周隙中含有水解酶,具有类似于溶酶体的作用。
第一节溶酶体一、溶酶体的属性溶酶体:由单层单位膜包围的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异质性囊泡状细胞器,是动物细胞进行内消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多呈球形,有的可呈卵圆形。
直径一般为25-50nm,含50多种酶,多为水解酶,最适pH3.5-5.5。
二、化学组成(一)溶酶体膜:磷脂双层构成的厚7-10nm的单位膜。
1.膜脂:多为磷脂,与其它生物膜的主要差别是含有多萜醇的衍生物和bis-单酰甘油磷酸。
2.膜蛋白:C端含有1个由11个AA组成的短的胞质尾巴,该类蛋白从高尔基体向溶酶体运输的通用信号。
改变或使C端胞质尾巴缺陷可阻止这类蛋白向溶酶体的定向转运。
3.溶酶体膜的特性:A.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抵御自身水解酶的降解。
B.膜中嵌有质子泵,利用ATP能量,维持溶酶体中酸性内环境,有利于溶酶体酶的活性。
C.具有多种载体蛋白,可及时将水解产物向外转运。
(二)溶酶体酶溶酶体中含有多种多样的酸性水解酶,可将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水解为细胞能够吸收利用的小分子。
酸性磷酸酶普遍存在于溶酶体中,并能通过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稳定显示,常将其作为标志酶。
三、溶酶体的来源初级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反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小囊泡。
溶酶体酶的合成与分拣:A.糙面内质网上合成蛋白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寡糖链上含有甘露糖残基)B.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中溶酶体酶的N-键寡糖经过两步反应产生M-6-P残基:高尔基体顺面膜囊有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和磷酸二酯酶;溶酶体酶存在信号斑结构:三段信号序列通过折叠相互靠近形成的一个特殊构象或三级结构。
细胞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2. 细胞学说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细胞生物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不同水平的学科吗?5.你怎样预测21世纪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阐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为什么说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能无限提高?2. 透射电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有何异同?3.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理根据是什么?为何常用3H、14C、32P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用60Co是否可以?4. 核型制作技术的主要步骤有哪些?5. 何谓免疫荧光技术?可自发荧光的细胞物质是否可在普通显微镜下看到荧光?6. 超离心技术的主要用途有哪些?7. 细胞融合有那几种方法?病毒诱导与PEG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8. 请你设计一个显示D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
9. 你怎样理解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概念1. 说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别。
2. 分析生命、生命活动、生物、有机体和细胞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3. 为什么说病毒不是细胞?蛋白质感染因子是病毒吗?4. 酶是细胞中的主要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它有哪些优越性?5. 细胞活动自我调控的物质基础什么?6. RNA催化剂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7. 各类生物大分子各有何主要属性?这些属性在分子构成细胞中各起何作用?8. 如何理解E.B.Wilson所说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9. 何谓蛋白质组学?你如何评价它的发展前景?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1.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怎样形成的?它在膜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开创意义?2. 质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重要作用?3. 质膜的膜蛋白都有哪些类别?各有何功能?膜脂有哪几种?4. 物质穿膜运输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5. 细胞通过什么途径吸收低密脂蛋白(LDL)?6. 质膜在细胞吞排作用(cytosis)中起什么作用?7. 以Na+-K+泵为例说明“泵”机制在物质穿膜运输中的作用原理。
真核生物细胞器溶酶体的研究综述摘要:溶酶体(lysosomes)是具有一组水解酶、并起消化作用的细胞器。
溶酶体为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外被单位膜,内含多种更至些壁堕,能分解各种内生性或外源性物质,被视为细胞内的消化装置。
所有动物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外)和许多植物细胞均有溶酶体。
它是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器。
内部基质含有多种高浓度的酸性水解酶。
许多研究表明,溶酶体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病理过程和药理作用等方面都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溶酶体的发现、化学组成、结构、发生、功能极其与人类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之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溶酶体发现化学组成结构发生功能前言:溶酶体(lysosome)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
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Christian de Duve(1955)在大鼠肝脏中,从比线粒体分区稍轻的地方得到含有水解酶的颗粒分区,并以可进行水解(lyso)的小体(some)这个意义而命名为溶解体(lysosome)。
溶酶体中含有40种以上的酸性水解酶,是在酸性区域具有最适pH的水解酶组。
据电子显微镜观察,溶酶体是由6~8毫微米厚的单层膜所围着的直径为0.4微米至数微米的颗粒或小泡。
由于其形态极其多样化,所以把对酸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的物质鉴定为溶酶体。
溶酶体可分为三大类,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和残余小体。
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数目可多可少,大小也不等,溶酶体的pH为5左右,是其中酶促反应的最适pH。
1 溶酶体的发现1955年de Duve与Novikoff首次发现溶酶体(lysosome)。
德迪夫(DE Duve,Christian Rene)比利时细胞学家。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和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和利用其中的物质。
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溶酶体的形态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
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
图9-36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的外被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
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是高度稳定的。
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 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
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溶酶体(lysosomes)一般为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大小(在电镜下显示多为球形,但存在橄球形)直径约0.025~0.8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为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
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istian de Duve(1917-2013)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
中文名溶酶体外文名lysosomes概述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至2006年),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酶、糖苷酶、脂肪酶、磷酸酯酶及硫酸脂酶等。
这些酶控制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大分子物质的消化。
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在大鼠肝脏中,从比线粒体分区稍轻的地方得到含有水解酶的颗粒分区,并以可进行水解(lyso)的小体(some)这个意义而命名为溶解体(lysosome;lss)。
溶酶体中的酶是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组织蛋白酶、芳基硫酸醋酶、B-葡糖苷酸酶、乙酰基转移酶等,是在酸性区域具有最适pH的水解酶组。
据电子显微镜观察,溶酶体是由6~8纳米厚的单层膜所围着的直径为0.4微米至数微米的颗粒或小泡。
由于其形态极其多样化,所以把对酸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的物质鉴定为溶酶体。
特点溶酶体的酶有3个特点:(1)溶酶体表面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
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7.2。
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H+(氢离子)泵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值=5;(3)只有当被水解的物质进入溶酶体内时,溶酶体内的酶类才行使其分解作用。
溶酶体的知识点总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溶酶体是一种由膜包裹的胞器,其直径在0.2-1.2微米之间,依赖于包裹其周围的单层脂双分子层。
溶酶体的膜包裹着多种酶和转运膜蛋白。
它的内部pH值通常在4.5左右,比胞质的pH值低很多,是由ATP酶子样颗粒产生的。
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主要功能是消化微量分子、有害物质和细胞内老化蛋白等废弃物质。
另外在感染细胞外来的细菌病毒和细胞内产生的毒素等等都会送对溶酶体来进行消化和分解。
同时,溶酶体还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噬作用来消化外来的一些大的颗粒物质。
溶酶体的生物合成:溶酶体的生物合成通过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产生,在囊泡偏侧上有标示溶酶体的酯化糖蛋白是甘露糖-6-phosphotransferase(GlcNAc-P-transferase),该酶的功能是识别和衍生溶酶体的酯化糖标示,并在甘露糖-6-phosphate上臤并N-乙酰基镍基糖氨基糖-1-phosphate。
溶酶体的相关疾病:溶酶体功能障碍或溶酶体相关酶的缺失或者溶酶体膜故障等都可导致众多的重要疾病,包括高尔基体病和溶酶体储积症等,这些疾病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车溶酶体也参与了维持整个细胞内环境的平衡,通过对细胞质内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消化,溶酶体起着非常重要的细胞清道夫等作用。
如果溶酶体功能异常也会引发细胞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健康。
总的来说,溶酶体是细胞内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它不仅参与消化细胞内外物质,还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态,防止细胞内有害物质的累积,对细胞内和整个生物体的正常功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溶酶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为相关医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因此,溶酶体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溶酶体的研究和相关功能的认识将为人们对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认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高中生物学的溶酶体高中生物学必修1教材简单介绍了溶酶体:教材上为什么说某些植物有溶酶体(如上图)?那么,那些植物没有溶酶体,如何进行贮藏水解酶?溶酶体是单层生物膜围成,内含60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的一种异质性细胞器。
1955年,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这种结构,并命名为“溶酶体”,含义是溶解或消化小体。
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都存在溶酶体,例如巨噬细胞中含有数百个溶酶体。
植物细胞内有与溶酶体功能类似的细胞器如圆球体、糊粉粒和中央液泡。
但在细菌中没有发现溶酶体。
根据其完成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
一、溶酶体的结构1955年Duve与Novikoff首次发现溶酶体(lysosome)。
它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
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和残体(residual body)。
1、初级溶酶体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
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它物质进入,才有酶活性。
其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磷酸酶、硫酸酯酶、磷脂酶类,已知60余种,这些酶均属于酸性水解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5左右,溶酶体膜虽然与质膜厚度相近,但成分不同,主要区别是:①膜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其PH值降低。
②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
2、次级溶酶体这些都是消化泡,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和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前者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后者消化的物质来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