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技术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5
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自汗、盗汗、头痛、眩晕、高血压、不寐、过敏性鼻炎等多种临床急慢性疾病,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下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及对该项操作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敷贴胶布、遵医嘱配制的药粉、治疗碗、赋型形剂、压舌板或小勺、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剪刀、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皮肤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贴敷胶布,用压板或小勺将所需药物置于贴敷润色布中心,大小厚薄适中。
5.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
6.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7.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8.穴位贴敷使用的胶布、纱布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按照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消毒。
六、注意事项1.贴敷的禁忌症:①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②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③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贴敷,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
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1.方药的选择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
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特点:(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班蟊、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
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3.贴敷方法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中药穴位贴敷作用机理研究概况中药穴位贴敷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
本文基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经络学说,从药物对机体的局部刺激、经络传导、透皮吸收3方面阐述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代谢组学、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热点,提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这一新的研究模式。
Abstract:Treatment by way of pasting TCM on acupoint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is determined. In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CM wholism and meridian theory,the mechanism of acupoint pasting therapy was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medicine effects on local stimulation of the body,meridian conduction,medicin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hot spots of modern medicine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metabolomics,and efficacy material,this article proposed a new study mode of systems biology of TCM.Key words:acupoint pasting therapy;mechanism of action;systems biology of TCM;review穴位貼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腧穴,并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经络刺激与药物的作用,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