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数速降已成定局 生源危机凸显.
- 格式:docx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2
2013全国高考人数继续下降全因高考不是唯一出路据悉,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将持续过去四年的下降趋势,全国高校面临着更严重的生源下降危机。
从2008年至2013年高考报名曲线图可以看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2010年同比下降了多达74万人,而2013年同比下降了18万人。
表面看报名人数的下降速度得到一定缓解,但总体的下降趋势并没有改变。
邯郸学院清华万博教育专家指出,自2008年以来,全国报名人数与高校录取人数的“剪刀差”越来越明显,生源人数下降对高校的影响也在持续扩大,招生困难已经从专科迅速扩展到本科层次。
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剪刀差”扩大,但是高考已经不再是高中生的唯一出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促使越来越多的新兴教育形式和创新教育模式得到了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在众多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越来越多高考生的重要选择。
清华万博创办近十五年来,十余年披荆斩棘,锐意进取,一跃成为“中国IT职业教育第一品牌”、“中国最大的IT职业教育机构”和“中国最大的IT职业教育产品提供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热情赞誉。
邯郸学院清华万博作为清华万博全国最大的中心,连续九年获得邯郸学院清华万博体系年度最高奖项,是众多高考生继续深造的清华万博全国十佳重点校区之一。
邯郸学院清华万博教育负责人表示:“我可以自信的说我们相比传统高校有着很多的优势。
学习周期我们相比传统高校短,但是我们的学员却能够学到真材实料的东西。
我们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全真的项目实战牢牢掌握住所学的技术知识点。
而且我们中心在整个万博体系中,第一个提出了终身就业服务。
我们这些都是传统高校所不具备的。
而且现在的高校盲目扩招,对学生的学费依赖程度过高,甚至是学费越高的学校教学质量越差,有些民办高校更是如此。
面对这种情况,高考考生选择我们邯郸学院清华万博校区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2022年我国高考生源发展趋势分析据宇博智业市场调研中心了解:6月7日,2022年高考就要正式拉开大幕了。
依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39万,是连续5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当然,幅度很小,只比去年增长了27万,小涨3%。
2022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的1050万,从今之后,人数快速下滑。
依据中国教育在线刚刚发布的《2022年高招教育报告》,高考生源的下降,主要是适龄同学人口的持续下降,而这个趋势将始终连续到2022年。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整个生源的变化其实是和各地本身的人口诞生率相关的,落户政策的影响是相对小的。
举个最简洁的例子,我们2000年的时候全国的诞生率也许只诞生了一千两百万人左右。
在各地也有这种节奏,只是最低谷消失的时间不一样。
这种削减,反映在各地是这样的:北京今年比去年削减2000人,连续第八年下降;上海更明显,2022年还11万人,今年只有5万2,缩减一半;高考大省河南,今年甩掉考生第一大省帽子,72.4万人,连续第五年下降。
报的人少了,招的人也在削减,于是各地都开头调减招生方案。
陈志文说,这几年,最严峻的问题是——就算减了也招不满。
陈志文:这个在以前是没有的。
我们以前,各地为了多招两个同学,实际上或多或少是超额完成招生方案了。
现在就变成完不成招生方案了。
等于有条件上高校的这些同学都放弃上,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由于同学和家长放弃了上高校的机会。
这种“招不满”的生源危机,反映到不同的学校,呈现不同的化学效果。
影响小的,面临的只是一场生源危机,严峻的唯恐要演化成生存危机了。
宇博智业认为,这种危机正在倒逼高校,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改革。
中国教育科学讨论院讨论员储朝晖说:储朝晖:整体的,各个高校都要进行观念的转变。
就是要从过去的高高在上,等着同学来上门,转为真正的以同学为本,以同学的需要作为办学的依据。
然后依据这个依据来进行实际教学。
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把学校办成真正为同学成长进展服务,为同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服务。
高考人数减少
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约10%。
这一现象在许多地区都得到了验证,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造成高考人数减少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了高中生源的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家庭普遍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和子女的个人发展,对于高考这种竞争激烈的考试也提出了更多的质疑。
此外,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让许多学生选择了其他途径继续深造,而不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高考上。
在此背景下,对于高考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减轻高考的负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使得学生有更多途径进入大学。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仅仅看重一个考试成绩。
当然,高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拔机制,能够以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他们进入大学的机会。
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不断寻求平衡。
总而言之,高考人数的减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合理的改革与措施,才能让高考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新高考改革:地方高校招生困境与突破随着中国高考招生政策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新高考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新高考改革也给地方高校的招生带来了一系列困境,需要通过突破来解决。
一、地方高校招生困境1. 生源减少: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下,学生选择地方高校的意愿相对较高,但是新高考改革导致学生对地方高校的兴趣减少,选择留在本地上大学的学生数量减少,导致地方高校的生源减少。
2. 录取难度加大: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下,高分学生相对容易进入名校,而地方高校则给予一定的录取政策倾斜。
新高考改革下,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更加重要,使得高分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一流大学,而地方高校的录取难度加大。
3. 缺乏吸引力:一些地方高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与一流大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这些地方高校缺乏吸引力,学生更愿意选择就读一流大学。
1. 提高教学质量:地方高校需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投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改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增加地方高校的吸引力。
2. 优化专业设置: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开设更具竞争力的专业,吸引更多学生选择在本地就读,从而增加学校的生源。
3. 加强与企业合作:地方高校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增加地方高校的吸引力。
4. 探索多元化选拔机制: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多元化选拔机制,包括文化课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面试、体育特长生招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录取难度和竞争力。
5. 加强宣传推广: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进行差异化定位,凸显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增加学生的选择意愿。
高考人数为何持续下降2018-01-13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00万人,比去年减少约33万,降幅为3。
5%。
这是继2008年以来报考人数连续第四年下降。
四年来,高考人数已累计下降140万。
与此同时,录取人数则反向持续增长,高考录取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1年为72。
3%,今年预计可达75%以上,部分城市竟高达80%以上,如北京市今年的高考录取率仍将保持在80%以上。
另据报道,今年全国各省市都有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现象,如山东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967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4。
2万的生源缺口。
人们从上述数据中,注意到一个具有明显历史转折性特点的变化:其一,四年前,我国高校招生是“僧多粥少”,现如今是“粥多僧少”,入学门槛也不得不随之逐年降低;其二,过去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人争着上大学。
现在是国内有大学不上,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去留学。
有报道称,高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2008年正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
笔者以为,致使高考人数下降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出国留学人数增加、高等教育消费昂贵、大学毕业就业难等等因素,都对高考生源不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绝非以单一的人口因素所能解释的。
此外,如今高考弃考人数的递增,说明考生开始考量值得不值得上这个大学的问题。
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考生价值观念的变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至于人口因素是主要原因之说,更是既缺乏依据又不符合实际情况。
殊不知,另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4万,2012年预计超40万人。
试想,如果2012年出国留学的40万人留在国内参加高考,便足以弥补今年高考生源比去年减少约33万的缺口。
如果按每年出国40万人计算,四年累计160万,也足以弥补四年来我国高考报考人数累计下降140万的缺口。
高考人数下降原因今年,高考仅有912万学子走进高考考场。
根据吉林人才网了解,全国高考人数已经连续5年逐渐下降,放弃高考已经日趋普遍。
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高幅增长。
出国留学或者放弃大学直接就业这几年国内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接近30万人,其中不少是高中毕业生,此外,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上大学回报率太低,三本或者是高职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也不高,所以就选择放弃参加高考。
目前学生的所谓多元选择并不是依照自己意愿,而往往是被选择。
在学生面前,不论是选择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或者选择放弃大学直接就业,都应该是自主的选择。
高校关门危机:高职高专院校首当其冲高考报考人数的锐减,受冲击最大的当属数量庞大的高职高专院校。
去年高考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
以另一个高考大省山东省为例,专科分数线连年下降,2002年专科二批分数线为350分,2010年文理科都只需要190分。
到去年分数线再次下调至180分。
除此之外,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近千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高职出现了4.2万的生源缺口。
有专家甚至预测,未来十年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
专家说,“我们一定要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
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外学校相比,国内大学确实存在着教育质量的问题,而教育质量的背后是教育制度问题——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没有办法用教育质量或者教育服务来吸引生源。
因此,必须去改变这样的状况,真正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
”——本文来源:吉林人才网。
龙源期刊网 理性看待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作者:张刃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11期今年高考,有关报名人数减少的消息成了热门话题。
有人说,这是课改压力的影响;有人说,这是“高考改变命运”观念转变的表现;有人说,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果;还有人说,这主要与适龄人口减少有关……总之,这是高考“降温”的信号。
论者褒贬兼有,莫衷一是。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的“合成”现象。
如果片面认识,难以得出理性结论。
“适龄人口减少”是事实。
教育部门给出的数据说,去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49万,今年则减少为834万,明年更锐减到803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与“课改压力”“观念转变”没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据此说“现在的高考没有问题”,也是不能成立的,特别是由教育部门出面强调“适龄人口减少”是主因,让人感觉有回避问题之嫌。
同样是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些“适龄人口”为什么弃考呢?当然值得探讨,更值得教育部门分析。
“课改压力”可能为部分学生弃考作出解释。
因为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大,难有好成绩,转而他求。
但是,这同样不能成为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充足理由。
至于因为大学费用高,贫困家庭无力负担而被迫弃考、某些地方为保升学率“动员”学生弃考,就更是另外的问题,不仅与“高考降温”无关,而且与“转变观念”更不沾边。
“就业困难”也是事实,但不独今年有,去年、前年同样存在,而前两年高考报名人数是增加的,因此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如果把就业难作为一个因素,那么,就教育而言,更需要探讨的是高校专业设置、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而不能简单归结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否则,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考改革问题还会被各种现实或非现实的“原因”搁置。
“转变观念”可能是唯一比较“靠谱”的说法,但却未必都是积极的。
如果说,学生和家长们都想明白了,不再挤大学的“独木桥”,当然是好事,但现实中,主动或被动弃考的、及早出国留学的,其观念的“转变”能够令人乐观吗?要转变观念,恐怕更需要的是教育部门,是学校,是教师,是家长,而不是学生。
为什么2024年高考生会减少_高考人数会变少吗2024年高考生减少2024年高考生预测不会减少,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其实已经大幅上升。
以高一招生人数为例,2019年为839万人,2020年为876万人,2021年为905万人,也就是说,2024的高考人数同比2022年增加66万人(不包括复读生高考),目前测算2022年高考人数为1120人,到2024年预计将超过1200万人,高考的竞争压力或更大。
高考人数在增加还是减少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在几十年间并不是一直增多的。
由于我国近几年人口出生人数在降低,虽然这几年高考人数一直在增多,但过几年以后总会有达到峰值开始下降的时候。
在1977年刚恢复高考近10年时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大趋势是减少的。
因为从1966年~1976年废弃高考的这段时间,国内积压了很多原本适龄考生。
刚恢复高考的时候,这些被积压的不同年龄段考生很多都报名参加高考,且第一年考不上的还有很多会复读,所以刚开始恢复高考那几年高考人数很多。
但随着积压考生逐渐减少,随后的5~6年时间高考报名人数不断减少。
而后来我国基础教育水平提高,适龄孩子上学率逐渐提升,我国人口出生人数在恢复高考后的近20年也是一直在增长的,所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增长迅速。
后来有了计划生育,人口出生减少,2008年以后高考人数开始减少。
再后来学生高中入学率提高,全国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提升,又导致了近几年的高考报名人数逐渐增加。
但自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那年人口出生人数提升了一下达到1785万人后,近5年时间我国人口出生人数经历了5连降。
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人数1723万人,2021出生人口仅1062万人。
无论这几年如何增长,10多年以后高考报名人数肯定大量降低(预计在2035年前后)。
高考加分项目有哪些教育部出台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某市今年⾼考总分750分,⾼职录取线150分,较2010年下降140分,缺⼝仍然很⼤。
”近⽇,⾼考招⽣⼯作刚结束,⼀所三本⾼校分管招⽣的副校长王平(化名)就忍不住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抱怨:“三批次录取的⾼校(即独⽴学院——记者注)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 王平回忆,2008年和2009年,他们学校第⼀志愿的录取率还是100%;从2010年开始情况逆转,当年录取率下降为80%;2011年更是猛然降⾄50%,最后是通过不少“技术处理⼿段”才勉强完成招⽣计划。
“这种下降趋势不知何年是尽头?”王平说,全国⾼校⽣源危机中,323所三本⾼校⾸当其冲,他们不仅要应对第⼀志愿录取率直线下降的局⾯,还要⾯临专业稳定率不⾼,学⽣学习动⼒先天不⾜等考验。
于是,请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吃饭保住⽣源,到教育部门退掉剩余的招⽣计划,举办周六补习班与本科预科班……为应对危机,各三本⾼校⼋仙过海,各显神通。
清华、北⼤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更失落 2008年,全国⾼考⼈数达到1050万的顶峰,随后开始下降。
2011年,下降⾄933万,⽐2010年减少24万左右,资料显⽰这种下降趋势将持续⾄2018年。
中国⼈民⼤学⼈⼝学教授姚远说,导致⾼考⼈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出⽣⾼峰期已过,⼈⼝⾃然增长率降低。
以⼈⼝出⽣率低于全国平均⽔平的北京市为例,2006年⾼考考⽣11.3万⼈,2011年下降⾄7.65万⼈,2013年⼤概6万⼈,其中还有约20%的考⽣会弃考店铺,实际参加⾼考⼈数将只有5万多⼈。
“在这场⾼考⽣源危机中,清华、北⼤等⼀本⽼⼤哥都难‘掐尖’了,三本垫底的⾼校更失落。
只有既不靠前、⼜不垫底的⼆本⾼校最不敏感。
”北京⼀所三本⾼校的校长卢开(化名)说,2011年全国⾼考中有40名省、市状元向⾹港⼤学(微博)递交申请,最后港⼤录取了17名省、市状元,较2010年增长⼀倍。
北京40名可上清华、北⼤的⾼分考⽣被⾹港⼤学录取。
此外,被誉为“美国⾼考”的SAT尚未在中国内地开考,不过2011年内地赴⾹港参加SAT考试的学⽣达6000多⼈次。
2024年高考人数或不足600万是真的吗(最新3篇)2024年高考人数或不足600万是真的吗篇一因为各所院校虽然尚未发布招生简章,但根据往年的招生计划预测,2023年各大院校的招生名额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招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高考人数增多,就会导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高考生的人数每年都是只增不减,但事实上从2023年开始,同年出生的人口和高考报名人数已经形成了“逆差”,这也就意味着,将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必定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预计2040年高考生人数或不足600万高考应该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一场高考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近些年来,高考生人数一直都是只增不减,2023年更是预计将突破1200万。
但是毕竟我国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也就意味着1200万的高考生,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的校门。
而且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改变,高考也似乎在向更为困难的方向发展,高考生们想要考上大学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但是随着我国新生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也就意味着教育生源也会随之减少,目前基础教育受到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渐展现,全国多地的幼儿园出现了“一孩难求”的情况。
而且不仅是基础教育会受到人口变动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辐射也同样让人关注,根据近10年来的高考数据可以发现,这10年来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是稳定在1000万上下。
而新生儿人数在这10年里却下滑了近1000万,更是自2023年起,高考的报名人数就开始低于同年的出生人数了。
2023年高考人数为1078万人,而出生人口则是1062万人,两者之间的“逆差”达到了16万,到了2023年,当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上涨到1193万。
而出生人口是则跌破1000万,来到了956万,两者之间的“逆差”达到了237万,也就是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高考报名人数和新生人口数量的“逆差”,翻了13.8倍。
如果按照2023年出生人口基数956万来算,到了这些孩子能够高考的时候,也就是2040年,那么预计当年的高考生数量只有不到600万了,比2023年整整少了一半。
江苏高考减招事件江苏高考减招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最近,江苏省高考减招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据报道,江苏省高考招生委员会决定在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减少约2000个招生名额,这引起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担忧和不满。
据相关报道,江苏省高考减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省高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以及大学招生政策的调整所导致。
江苏省的高中毕业生人数近年来一直在逐渐下降,而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化也对招生名额产生了影响。
此外,该省高校的录取率也一直较高,造成了高校资源的紧张。
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江苏省高考减招将增加竞争压力,使得考生们的录取机会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一些招生热门专业,考生们的录取难度更大。
此外,还有考生和家长表示担心减招会导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上升,造成宁愿选择非理想专业的情况。
他们认为,减招给考生们的前途和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对于江苏省高考减招事件,招生委员会表示,减招是基于合理的招生需求和高校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决策。
他们强调,减招并不意味着削减教育质量和平等的机会,而是为了更好地配置高校资源,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目前,江苏省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了调查组,对高考减招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将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同时,他们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确保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
对于招生政策的调整和高校资源的配置,他们将会更加注重方案的公示和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江苏省高考减招事件不仅引发了高考制度和高校资源配置的讨论,也凸显了社会对于公平公正教育的关切。
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慎重决策,能够找到更好地平衡考生和高校资源之间的关系,为每一位考生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的未来。
2040年参加高考人数或不到600万原因是什么(最新)2040年参加高考人数或不到600万具体情况梳理近11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同年出生人口发现:从2012年到2022年,每年报名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不过出生人口在11年里下滑了1017万。
从2021年开始,同年出生人口和高考报名人数已形成“逆差”,到2022年,二者“逆差”翻了13.8倍。
据数据推算,按照当前普职率和大学本科招录比,到204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或将降至不到600万,其中本科生或仅200余万。
这一生源数量或将远小于大学的招生需求。
2040年参加高考人数或不到600万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据教育部去年9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
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比上年减少11所。
以365万余名的生源规模,在当前的招录比例之下,或将难以覆盖高校的招生所需。
“从当下的幼儿园,到未来的中小学,乃至高等学校,都将面临生源短缺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指出,按照当前的人口数量发展趋势,如果继续执行当前的招录政策,那么高校将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此前也撰文分析,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的十年,将会经历由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比下降,导致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本科生数量减少的过程。
在青年人口转型过程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生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上述人口专家指出,985大学扩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学校,“有一些院校在未来缩减甚至消失是正常的,最终大浪淘沙,高质量的留下,低质量的淘汰。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也指出,不同类型的高校受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差异很大。
好的大学招生没问题,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高校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
“即便未来参加高考的人数会较当下锐减,有部分学校面临关停压力,但也不会出现‘考大学本科生无竞争,人人上大学’的局面。
高校如何面对高考生源持续减少2013-06-19作者:中国教育报陈志文原文地址:面对生源下降,我们向定位与特色借力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912万,这是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创下最高记录以来,连续第5年下降。
1999年,随着高校扩招,高考报名人数曾大幅度上升,2008年,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1050万人。
但从2009年起,报名人数开始快速下降,2009年全国只有4个省市考生人数上升,总体下降3.8%,为1020万人,2010年全国呈现全面下降,总体下降至957万人。
5年减少138万人,持续的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背后,是全国生源的大幅度下降,目前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已不足两亿生源大省河南,2013年约有考生75.8万人,与2008年最高峰时的98.8万人相比,五年来萎缩了约23%,减少了23万考生。
其中2011年下降10.2%,净减人数远远超过北京、上海高考总人数。
上海是全国生源下降最早的地区之一。
2007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就出现下降,截至今年,仍然在持续下降,已经减少了近50%,报名人数已经不足6万人。
让我们欣慰的是,和以前相比,今年这一下降势头明显趋缓。
2012年报名人数为915万人,2013年仅下降3万人。
与最多63万的下降量相比,应该说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基本稳定,进入一个平台期。
但和1050万人相比,总人数已经下降了138万。
从全国来看,绝大多数地区报名人数仍然在持续下降,但个别考生大省已经止跌回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生源下降趋势有所缓和。
山东在连续下降4年后,报名人数2013年首次出现增加,比2012年增长9000多人。
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并非今天才出现。
纵观高考恢复30年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78年到1982年间,高考报名人数也有一个快速减少的4年,其主要原因是恢复高考后带来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后来的自然回落,逐渐进入常态。
但最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与30年前有着本质的区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适龄人口的快速下降。
高考人数速降已成定局生源危机凸显2011-01-17
近日,“麦可思-高考生源变化趋势的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
据调查,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
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因此,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
下降的适龄高中毕业生,加上因出国留学或就业原因放弃高考的因素后,高校生源更加短缺。
调查显示,生源危机下,2011年高校录取的校际、省际乃至国际竞争将愈演愈烈。
其中,一本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而部分二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
在省际生源竞争中,中西部省份可能会效仿2010年的湖南省,拒绝外省市部分高校的.招生计划。
能否突破现有计划招生体制下的生源封锁,是发达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面临的又一挑战。
图2006至2010年高考生源变化趋势
随着2011年高考报名工作进入尾声,北京、山东、江苏、江西、福建等地纷纷传来高考人数下降的消息,“创新低”等字眼也成为相关新闻标题的关键词。
“考生生源持续减少,这将使中国大学的‘生态圈’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教育专家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拐点在即,持续10年的高等教育“野蛮生长”或将终结。
北京
今年高考北京市考生为8万余人,已比去年锐减两成。
而据市高招办的初步统计,明年北京市高考考生仅有7.65万余人,比今年又少4000余人,再创历史新低。
预计到2015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降至5万人。
(《北京日报》2010-12-20)
河北
2011年河北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48.5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8万人,这是自2009年以来,河北省连续第3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
(燕赵都市网2010-12-24)
江西
据省考试院统计,全省共有288616名考生报名,比上年311651人减少23035人,同比减少7.39%。
(《南昌日报》,2010-12-23)
福建
高招办日前发布信息,福建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单招类招生网上共报名267082人,继续呈递减趋势,比上年减少2万多人。
据了解,这是福建省自2009年以来,连续3年出现高考报名人数下降。
(新华社2010-12-22)
山东
2011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但同上年相比,济南市2011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再次大幅下降,仅为35000余人,比2010年减少2000余人;青岛市2011年高考网上报名的考生不足39000人,近年来首次不足4万人,是青岛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5年出现下降。
(《大众日报》2010-12-16;《济南日报》2010-12-02)
江苏
2011年无锡高考生的报名人数为27244人,比今年参加高考人数少千余人,这是无锡自2007年来参考人数持续下跌的第5年。
(《江南晚报》201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