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五讲第一节意大利的统一
- 格式:ppt
- 大小:327.50 KB
- 文档页数:41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1、《乌德勒支和约》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
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
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
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
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
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
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意大利的统一与军国主义在19世纪时,意大利是一个分裂的国家,由许多小而独立的国家组成。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努力,意大利终于于1861年实现了统一。
然而,统一后的意大利不得不面对军国主义的挑战。
一、意大利的统一1. 统一的背景在19世纪初期,意大利分为许多小国家,包括薄饼派、奥地利帝国、那不勒斯王国和教皇国。
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斗,限制着意大利国家的发展。
因此,统一成为了许多意大利人的共同愿望。
2. 统一的领导者几位杰出的意大利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如加里波第、曼佐尼和卡维尔,为意大利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领导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运动,最终将意大利各个国家统一起来。
3. 统一后的挑战统一后的意大利面临着许多难题,包括地理分歧、经济落后以及政治不稳定。
这些问题对于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的国家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军国主义的出现1. 军国主义的定义军国主义指的是一种国家政策和社会观念,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利益和国家荣耀的象征。
军国主义倾向于扩大军备,并将军事优先于其他社会需求。
2. 意大利的军国主义倾向统一之后,意大利的政治氛围逐渐向军国主义倾斜。
政府开始大量投资于军备建设,并将军队视为解决国内问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工具。
3. 军国主义对意大利的影响军国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意大利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动荡。
大量资金被用于发展军事力量,而不是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重要领域。
此外,军国主义也加剧了国内外矛盾和冲突,对意大利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统一与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1. 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军国主义的出现意大利统一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保护国家利益,政府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和扩张。
这为军国主义的滋长提供了条件。
2. 军国主义对统一的影响然而,军国主义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意大利统一国家的发展。
军国主义导致了国内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加剧了地方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同时,军国主义也增加了国际上对意大利的不信任和敌对。
意大利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意大利是欧洲著名的历史文化之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历史课程中,高三学生需要学习关于意大利历史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意大利高三历史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
一、古罗马时期1. 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起源于公元前753年的罗马城。
通过扩张和军事征服,古罗马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帝国。
2. 共和政体与帝制的建立:古罗马在前5世纪末实行了共和政体,随后转变为帝制,成为了君主专制的国家。
3. 古罗马法律体系:古罗马为后来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罗马法对欧洲法律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4. 基督教的传播:在古罗马时期,基督教开始传播并逐渐取得了影响力,最终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宗教。
二、中世纪时期1. 神圣罗马帝国:中世纪时期,意大利地区形成了一系列争夺权力的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神圣罗马帝国。
该帝国在欧洲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2. 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5至16世纪意大利各城邦兴起的一场思想和文化运动。
它强调人文主义、古典艺术和学术。
3. 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并影响到意大利。
这场运动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分裂和新教派的建立。
4. 意大利的海上霸主地位:意大利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在中世纪时期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中心,拥有强大的海上霸主地位。
三、现代化时期1. 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中叶,意大利经历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最终在1861年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2. 法西斯主义兴起:在20世纪初,本托·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崛起,并于1922年掌握政权。
法西斯主义对意大利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选择了与纳粹德国结盟。
然而,由于战败,意大利最终成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部分。
4. 欧洲一体化与意大利的角色:意大利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欧盟的创始成员之一。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
撒丁王国是意大利唯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开明,经济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撒丁王国来领导意大利的统一大业。
1852年加富尔出任萨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1860年加富尔领导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了统一,同年,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占领首府那不勒斯。
不久,加里波第将政权移交给萨丁王国。
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
后来意大利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把奥地利势力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
70年代初,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统一后,意大利结束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意大利封建残余势力很顽固,自然资源很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运动比较:19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期分裂的德意志、意大利先后实现了统一,排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
从此,两国迅速进入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行列。
一、相同点:1.背景相同。
19世纪中期,德意志、意大利还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
德意志在形式上是34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的松散联合,其中最强大的是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普鲁士。
意大利不仅处在分裂中,而且大部分地区和邦国受外国控制。
19世纪,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德、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是,国家的分裂状况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
2.都有一个中坚力量。
有可能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但是普鲁士具有更大的优势,如: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最后,统一的旗帜终于落到了普鲁士手中。
撒丁王国是意大利惟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从19世纪初兴起,至70年代结束。
这一运动不仅是意大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欧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统一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自由派各自坚持不同的路线,并力争成为运动的领导者。
由一地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软弱,因此资产阶级民主派所领导的自下次而上的革命没有成功,最后,自由派大资产阶级和开明贵族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
本章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统一前的意大利社会;两条统一的道路;统一大业的完成,结语。
一、统一前的意大利社会意大利曾世界文明的摇蓝之一,具有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古代罗马大帝国的本土,文艺复兴运动的故乡,又是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
在意大利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史剧,出现过不少举世知钷的人物。
他们的活动曾对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统一前,意大利却是一个封建都国林立,外国肆意侵略的弱国,内忧外患相互交织,民族灾难深重。
(一)外族压迫与封建割据公元951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多次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北部,占领伦巴底,夺得意大利王冠,于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北部从此成为神圣罗帝国的一部分,公元11世纪,意大利中部成为罗马教室的辖区,12世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被诸曼人强占,建立了两西西里王国,13世纪,比利牛斯半岛上的阿拉冈王朝占领了西西里岛,法兰西人趁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那不勒斯王国,15世纪到18世纪,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竞相在意大利争霸争雄,意大利成为任人宰割和肢解的对象。
1796年,拿破仑率军入侵意大利,独占这个国家近20年,1815年拿破仑垮台后,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意大利被分为8个封建小部。
奥地利的决督统治着伦巴底一咸君斯,并且控制着托斯卡纳,帕尔马,英登纳,卢卡等公国。
西班牙的波帝王朝恢复了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
法国军队驻扎罗马。
只有撒于王国是个涅在主持了这次瓜分之后得意忘形的宣称:“现在的意大利只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
意大利的统一(一)作者:李锡海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06期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但近代以来却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和外族割据的状态。
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仍四分五裂:奥地利控制着北部和中部各邦国;中部其他地区是教皇国辖区,法国派军保护;西班牙波旁王朝则统治着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
意大利境内只有西北部的撒丁王国不受异族压迫。
这些外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极力保持意大利的现状。
19世纪中叶,意大利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
1852年,卡米洛·加富尔(1810-1861)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财政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极大地加强了撒丁王国的实力。
面对外族压迫、国家分裂的局面,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统一市场的呼声愈发高涨。
在加富尔的领导下,1859年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击败了奥地利。
对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中部的革命热情,托斯坎纳、帕尔马等公国相继推翻奥地利的封建统治。
1860年3月,中部各公国与撒丁王国合并,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基本统一。
4月,西西里爆发农民起义,但惨遭镇压。
加里波第闻讯,立即率领“红衫军”驰援起义军。
9月,加里波第解放那不勒斯,推翻波旁王朝,以撒丁国王的名义建立了临时政府。
10月,南意大利并入撒丁王国。
次年3月,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1820-1878)成为首任国王。
但此时,奥地利仍占据威尼斯,罗马也处于教皇国范围,意大利并未完全统一。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失败,意大利收回威尼斯;1870年普法交战,加里波第趁机进占罗马,教皇避居梵蒂冈。
至此,意大利完成统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意大利长期分裂的局面,为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图1:图为加里波第(1807-1882),纪念加里波第1860年率领“红衫军”解放南意大利100周年。
[匈牙利1960]图2:图为加里波第,纪念加里波利诞生200周年。
论意大利统一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学号:08043416 姓名:张新媛摘要:意大利这个政治上分裂,又饱受外族压迫的民族,在渴望迈进现代文明中遇到了这两个巨大的障碍。
但是这个民族没有放弃,带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抓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这个契机,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思想对统一产生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为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法国的大革命给意大利树立了榜样,为统一奠定了现实动力。
关键词:意大利经济启蒙运动大革命意大利是现在欧洲的一个发达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中也曾经历过分裂和衰落,但是意大利的人民懂得利用机会和把握机会,抓住了一切可能统一的条件,在和平的时间段努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的高峰期,宣传启蒙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时,更是效法和模仿。
也正是这样的历史条件为意大利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意大利最后能在世界这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舞台上站住脚。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在经历了18世纪上半期的战争灾难与经济衰落之后,意大利开始逐步从麻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首先表现在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上。
四十多年和平时期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劳动群众的贫困.破产,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自由的”劳动力;货币资本的逐步集中,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金;各邦国政府全力扶植资产阶级和部分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贵族,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条件。
资产阶级和一些贵族先投资于工业,日渐显现出较大成效。
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在意大利的北部其次是中部得到了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1792年,北部地区已有40家丝织场,15家呢绒制作场,27家造纸场。
同时还出现了生产袜子、印花布、围巾、蜡烛、镜子和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
”①这对战后以及衰落期的意大利来说是多么大的恢复和具有的历史意义也是重大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恢复和发展才给意大利的资产阶级奠定了一种信心,才会有了持续的发展,为意大利的往后的发展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统一序言:学术界对意大利统一史的研究[1](意)路易吉·萨尔瓦托雷利著:《意大利简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论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夭折》,刘景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3]《加富尔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作用》,赵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4]《论普鲁士向资本主义过度的道路》,王亚平,《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5]《普鲁士式的道路再评论》,王志乐,《史学月刊》1983年第3期。
第五章第一节意大利统一序言:学术界对意大利统一史的研究一、统一前的意大利二、统一运动中的两条路线三、统一运动的过程四、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特点五、试分析德国、意大利两国统一运动的异同一、统一前的意大利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仍然四分五裂。
伦巴底和威尼斯仍处在奥地利统治下,奥军驻扎在托斯坎尼等国;在罗马教皇国的法军不肯撤走。
大多数国家又恢复了专制制度。
只有撒丁王国保留了1848年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国家。
而且,也只有撒丁王国是不受外国奴役的独立国家。
撒丁王国1859年的意大利北部二、统一运动中的两条路线民主派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
其领袖是马志尼。
他多次组织武装暴动,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斗争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但他走上了靠少数人暴动、暗杀等活动来实现统一的道路。
遭到残酷镇压。
马志尼(1805—1872)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民主派领袖和思想家,青年意大利党的创始人。
出身于热那亚医生家庭,学过法律。
1827年加入烧炭党。
1830年被捕并被驱逐出国。
1831年在法国马赛创立青年意大利党。
在30至40年代多次发动起义,均因缺乏群众支持而告失败。
1860年支持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
他一贯同情工人处境,但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持否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