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金色花》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如下:原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原文赏析:《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
“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
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课文笔记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他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母亲的热爱。
一、背景介绍
《金色花》是泰戈尔的一首经典散文诗,创作于1913年,发表于1914年的《印度哲学和社会科学》杂志。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的作品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人类的各种情感和生活场景。
二、深入分析
《金色花》以一个孩子的视角,通过儿童的纯真和自然,展现了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孩子对母亲的深深热爱。
诗中的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爬到母亲的头发上,让母亲闻到了花香,这种想象力的发挥,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又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三、个人观点
我认为,《金色花》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感性的散文诗。
泰戈尔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母子之间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生活场景。
四、对比和参照
《金色花》与其他描写母爱的诗歌有所不同。
它没有直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是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母子之间的默契和亲密。
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更加清新、自然,同时也更加深入人心。
五、总结和扩展
《金色花》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感性的散文诗,它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母亲的热爱。
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
“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
“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
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
《金色花》赏析(一)
《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
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备这种才能,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
他不采用别的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
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
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的面前,缠着要讲故事听。
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
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
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选自《泰戈尔名作欣赏》,中国和平社1996年版)
1/1。
《金色花》之“四美”作者:马秀玲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8期《金色花》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是诗化的经典。
文中蕴含了想象美、画面美、童趣美和人性美。
一、想象美想象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丰富的想象能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活跃。
一切美好的创作和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使我们的思维获得了新生。
《金色花》就成功地采用了浪漫的想象,以拟物为表现形式,使文章情文并茂,意境优美。
全文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三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人世间普遍存在的亲子之爱。
诗歌里的孩子和母亲是没有姓名的,也没有具体的地点,形象、时间、空间都是概括性的,是想象化、情感化了的人的表现。
文章采用了想象手法,表现了家庭天伦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如果没有采用这种离奇的想象手法,文章中的童话世界就没有了趣味。
泰戈尔正是在《金色花》中充分发挥了新奇而美妙的想象,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让读者感受到了想象之美。
二、画面美课文以文字的形式在我们面前描绘出三幅儿童嬉戏的温馨优美的画面。
第一幅是第一次嬉戏的画面,在母亲祷告时,一片繁茂的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在弥漫花香的小庭院里,一位两肩披着湿发的母亲正在虔诚地做着祷告。
第二幅是第二次嬉戏的画面,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美丽的金色花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为母亲保护眼睛,和母亲捉迷藏。
第三幅是第三次嬉戏的画面,在黄昏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又突然跳到母亲跟前,又成了母亲的孩子并央求母亲讲故事。
三幅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儿童,“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泰戈尔诗三首赏析《金色花》《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歌开篇扣题,以一个“假如”搧动想象的翅膀,总领全篇。
然后,诗人精心描绘了两幅图画。
第一幅,母子逗乐图。
诗人假想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金色花,长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当妈妈呼喊时,“我”不回答,却有意与妈妈逗乐,“暗暗地在那里匿笑”,“一声不响”,这是一幅怎样的母子情深图啊!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一幅慈母生活图,展示母亲迷人的风采。
诗人想像自己“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母亲工作。
这时诗人精选几个特写镜头:母亲沐浴后,长发披肩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动人的芳容;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诗,酷爱学习的英姿;黄昏时拿灯到牛棚去辛苦写作的倩影――极力渲染和歌颂了母亲美丽动人、外秀内美、朴实勤劳的形象和美德。
最后,诗人用母子对话来结束全诗,更是别具匠心。
整首诗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讴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和顽皮无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像,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浓厚感情。
《告别》《告别》是以一个孩子的语气写成,通过孩子与母亲所说的稚气的话语、天真的想象,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孩子想象着,他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趁着微明的天光,偷偷地溜走,当妈妈清早伸出双臂要抱他的时候,却惊诧地发现孩子不见了。
调皮的孩子到哪里去了呢?他得意地告诉妈妈:“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哦,原来他化为了一股清风,一朵涟漪,仍然陪伴在母亲身边。
不仅如此,作者接着又借助于具体的听觉、视觉、通过具体的场面、生动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孩子与母亲之间扯不断的深情。
你看:“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The Champa Flower金色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目录一.《金色花》内容简介二.《金色花》创作背景三.《金色花》中英文对照四.《金色花》作品赏析五.泰戈尔简介及作品介绍六.泰戈尔作品的创作特点《金色花》是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作品。
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孩提的世界,空灵而纯净,或许有几分顽皮,但对母亲深深的爱与依恋却与生俱来。
泰戈尔在这首《金色花》中就化作了这样一个小孩子,以独特的方式与母亲嬉戏,天真无邪又有一丝狡黠。
创作背景《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金色花》描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金色花》的英文原文及中文翻译。
1.The Champa Flower金色花金色花音频.mp3Supposing I became a champa flower, just for fun, and grew on a branch high up that tree.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and shook in the wind with laughter and danced upon the newly budded leaves,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would you know me, mother?妈妈,你会认识我么?You would call, "Baby, where are you?" and I should laugh to myself and keep quite quite.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金色花泰戈尔句子赏析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泰戈尔的!你知道吗,这首诗就像一个神秘又迷人的小世界。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哇塞,这开头就一下子把人拉进了一个奇妙的想象空间里。
这就好像你突然有了超能力,可以变成任何你想变的东西。
比如说,你要是能变成一只小鸟,那你就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啦,多棒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瞧瞧,这写得多生动啊!就好像那朵金色花是个调皮的小孩子,在那里欢快地玩耍呢。
这不就跟咱们小时候在公园里撒欢一样嘛,蹦蹦跳跳的,多开心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哎呀呀,这感觉好有趣呀!就像你偷偷做了个恶作剧,然后躲起来偷笑,还不让别人发现,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是多么温柔的情感呀!就好像你默默地在一旁守护着你在乎的人,静静地看着他们做事,心里充满了关爱。
这就像妈妈看着孩子做作业一样,眼神里都是满满的爱呢。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哇哦,这画面感也太强了吧!你能想象到那种美好而温馨的场景吗?就像你走在路上,突然闻到一阵花香,却不知道是从哪里飘来的,多神奇呀!“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这真的太有爱了吧!就好像你在陪着你喜欢的人做他们喜欢的事情,那种默默的陪伴,真的很让人感动呢。
整首诗读下来,你会发现泰戈尔用了那么简单又美好的语言,却表达出了如此深刻的情感。
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爱意。
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是太棒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爱的力量。
这就是泰戈尔的厉害之处,能把最普通的情感写得如此动人心弦。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欣赏这样的好作品,从中汲取那些美好的情感和力量呢!。
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的美学意义作者:龙虹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1期无论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花”都是一个具有丰富意象的载体,尤其花对于诗人来说,是最能激活诗人的灵感,于是在诗人的笔下,花的意蕴也就丰富了起来。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是这样一首与花有关的诗。
该诗被编入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课本中,从而给七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给教师解读这首诗带来了新的契机。
从表层的文字内容来看,《金色花》描写了诗人将自己想象成金色花的孩子,孩子和母亲嬉戏玩闹的场景。
结合这种场景,大多教师在对该文进行解读时,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想象出发,分析孩子与母亲的形象以及母子之间融洽的关系与动人的爱,还有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1]应当说这样的解读是必然的,由于这种必然性的存在,当前關于《金色花》的解读结果也就相对趋于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金色花》还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吗?笔者以为是有的,因为在《金色花》当中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这种细腻的情感,无论怎么解读,都能出现新意。
尤其是当解读的过程当中,能够赋予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时,所出现的新意可以丰富原来的理解,从而让“金色花”绽放为“幸福花”。
一、金色花的母爱表达在教材中,这一课的导语是: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下面这两首散文诗(另一首是《荷叶母亲》),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2]从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话语实际上奠定了课文解读的基础,定下了课文解读的基调。
所以解读金色花,首先应当解读其中的母爱表达。
为什么金色花能够代表着母爱?这是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所获得的认识,有可能只是教师灌输进去的。
而当下的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应当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
金色花是印度的一种花,长着金色花的树,在印度常常被称之为圣树,因此结在圣树上的金色花,在印度广受人们的尊敬。
《金色花》读后感《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著名诗作,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思考与追求。
这首诗以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首先,诗中的“金色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独特。
泰戈尔通过描绘花朵的绚丽色彩和娇艳姿态,表达了对生命之美的赞叹。
他用“金色”来形容花朵,不仅仅是为了强调其珍贵与珠光宝气,更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特而宝贵的生命。
正如诗中所言:“金色花绽放在我心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在这片广袤而多彩的大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
泰戈尔通过描绘花朵在风中摇曳舞动、随风自由舒展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诗中写道:“我想要把你的花瓣系在我的心上,让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美丽。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由的渴望。
泰戈尔希望能够拥有自由的爱情,让爱情如同花朵一样,在自由中绽放。
最后,诗中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泰戈尔通过描绘花朵在风中摇曳舞动、随风自由舒展的形象,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何种困境或挫折,我们都应该像花朵一样坚持自己的美丽与独特。
正如诗中所言:“我要像金色花一样,在风中跳舞”,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用坚强和乐观去面对。
总之,《金色花》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悟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意象化,泰戈尔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思考与追求。
这首诗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让人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独特而宝贵的生命,应该勇敢地追求爱情和自由,并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首诗给予我们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与独特,勇敢地去追寻自己心中的金色花。
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金色花》赏析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在读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我看到的是:诗人用他那清新恬淡的诗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寄托了他对理想的母爱的思考,能够说,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成人童话。
母爱,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这首诗却别出心裁。
首先,它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它是天真烂漫的稚童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对母亲的静静的诉说。
诗的一开头就说:“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结尾写到:“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可见,通篇都是孩子活泼、浪漫的想象。
这样,不但巧妙地表现孩子们的心理,它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在于,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更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中,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显得浪漫而美好。
这首诗,诗人将它收入《新月集》,这本诗集与其说是儿童文学,还不如说是诗人借助于儿童形象,为我们成人织起来的美妙的童话。
说它是童话,是因为诗人所描写的新月王国,在成人世界里,可望不可即,可想而不可得。
犹如我们头上的一弯新月,她柔柔的朦朦的清辉,笼罩着大地,但我们伸手触碰时,却又远在天边,这些童话,注定一时半会不能实现,但正如诗人所说:“点燃起人类未来时代的火炬,未来时代的万家灯火”,是人类永远的渴念,追求的目标。
所以,这首诗,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诗人的灵魂,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其次,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一个完美的母亲的形象呼之欲出。
他主要是从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去观察母亲“一天的工作”,表现对母亲的欣赏与依恋,寄托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形象。
如果平铺直叙地直接写,就不是诗了。
所以,诗人使用了他无与伦比的天才的想象,一开始就让这个孩子纯粹是为了“好玩”,想象自己变成一朵美丽、快乐、自由的“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然后,“悄悄地舒展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样一来诗的意境就出来了,既符合孩子好奇、天真的天性,又为诗的主体部分的铺陈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金色花》课文笔记
《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所写的一首散文诗,以下是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
1. 主题:这首散文诗通过描写孩子与母亲的互动,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及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象征意义:“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和美好,也代表着母爱的光辉和温暖。
3. 对比手法: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孩子的天真活泼与母亲的沉稳庄重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4. 语言特点:泰戈尔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清新、富有诗意,这首诗也不例外。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童真和温情。
5. 情感表达:整首诗以孩子的视角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6. 艺术特色:这首散文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将孩子的天真与母爱的深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同时,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
“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
“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
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
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漫溯,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又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
泰戈尔《金色花》的原文阅读及赏析泰戈尔《金色花》的原文阅读及赏析金色花[印度] 泰戈尔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刘谷诚活泼天真的孩子跟美丽慈祥的妈妈做着捉迷藏的游戏:她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一朵圣树上的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暗暗地躲着,让妈妈寻找;她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做祷告时,嗅到这花儿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孩子身上飘来的;她还要在妈妈读古诗的时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地方,让妈妈猜猜这影子是不是她的可爱的孩子……一天快要结束了,黄昏来临了,众鸟也归巢了,妈妈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孩子不再做捉迷藏的游戏了,她又成了一个孩子来到妈妈跟前,缠着要妈妈讲故事,妈妈则装着生气的样子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孩子顽皮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是幅乐天图,充满童趣,充满人生欢爱之情,那金色花不就是这天真可爱的孩子么?她有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她心灵圣洁,高尚无邪。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yǎn),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
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
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
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
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
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那孩子还不懂得区别别人和自然,他的种种计划是不受可能性的制约的。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接着,写变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
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
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
泰戈尔《金色花》读后感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给我听。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整首诗歌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而写,富有童趣。
它是一首清新隽永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
在平淡的语言中将家庭之爱、母子之情表现得真挚动人。
没有什么比儿童世界更可爱的,没有谁比泰戈尔更透彻了解童心,这就是泰戈尔的高明之处。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泰戈尔就是这样的大师。
诗人依据儿童善于幻想的心理,让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的圣花,人花合一,不但使孩子有一副稚嫩、娇美,花一般美丽的外表,而且还有高尚圣洁天使般的心灵,使孩子在诗中的形象得到升华。
再由这个带有童话幻想色彩的金色花与现实中的母亲做游戏,最后又让花还原为人,使本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一幅充满温馨、和谐、欢乐的母子的真情图画,图中洋溢着真、善、美。
诗人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开篇,展开了奇特而巧妙的幻想,诗的意境也由此得到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