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10
院感知识培训重点一、院感概述院感是指医疗机构中的医院感染,也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
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护人员或者其他患者接触,导致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机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感知识培训重点1. 院感基础知识- 了解院感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等。
- 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 了解院感的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
2. 手卫生- 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消毒和戴手套。
- 了解手卫生的时机和要求,包括接触患者先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污物后等。
- 熟悉手卫生的操作步骤,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搓手指、搓手背等。
3. 防护措施- 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方法,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 了解不同病种的传播途径和相应的防护要求,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液传播等。
- 掌握正确的穿脱防护装备的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环境清洁与消毒灭菌- 了解医疗环境的清洁要求和消毒灭菌的方法。
- 掌握正确的清洁消毒步骤,包括清洁前的准备、清洁过程、清洁后的处理等。
- 了解不同物品和设备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5. 医疗废物管理- 了解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 掌握正确的医疗废物分类和包装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了解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6. 感染监测与报告- 了解院感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 掌握正确的感染报告流程和要求,包括感染报告的时限和内容等。
- 了解感染报告的重要性和作用,为院感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7. 职业暴露与感染处理- 了解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包括针刺伤、粘膜暴露等。
- 掌握正确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包括伤口处理、暴露源评估等。
- 了解职业暴露后的感染处理方法,包括接种疫苗、药物预防等。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篇一】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有何不同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在早期,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这两个术语一直被使用,由于医疗保健和医疗保健流行病学的服务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因此医院感染定义也在扩大。
美国CDC将患者因其他状况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或医务人员在医疗环境中履行职责时获得的感染定义为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
2、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与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的是什么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感染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是怎么分类的分两类,即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5、你知道内源性感染是怎么一回事吗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体内和体表,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当它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成为条件致病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
如细菌的移位、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
6、你知道什么是外源性感染吗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的环境和人员,如由其他病人、工作人员、物品以及医院环境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
7、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环节,你不能不知道医院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过一定的传播途经,进入易感宿主体内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又称感染链,只有当三个环节都存在时,才能构成医院感染8、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患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病人,如各种造血系统疾病、淋巴组织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各种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
院感培训内容一、院感基础知识1、院感的定义与范畴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常见的院感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3、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以及生物媒介传播等。
二、手卫生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步骤至少揉搓 15 秒。
3、洗手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都需要洗手。
4、手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如含醇手消毒剂、含氯己定手消毒剂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1、口罩了解不同类型口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并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确保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和颗粒物。
2、手套根据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丁腈手套等,注意手套的正确佩戴和脱卸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服在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或接触大量血液/体液的操作时,需要穿着防护服,确保防护服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4、护目镜和面罩在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的操作中,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四、清洁与消毒1、环境清洁与消毒掌握不同区域(如病房、诊室、手术室、走廊等)的清洁消毒频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
2、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了解各类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内镜、输液器具等)的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3、医疗废物的处理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掌握正确的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方法,防止医疗废物造成二次污染。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或与医院有关的活动中,患者或工作人员因病原体的存在而感染的现象。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院感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知识培训的内容。
二、1. 院感基础知识1.1 院感定义和分类:介绍院感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院感类型,如呼吸道感染、血源性感染等。
1.2 院感病原体:介绍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并重点强调多重耐药菌的防控。
1.3 院感传播途径:详细介绍院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并阐述相应的预防措施。
2. 院感预防措施2.1 洗手卫生: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液的选择。
2.2 隔离措施:介绍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滴入隔离等,并指导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2.3 消毒灭菌: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包括物品消毒和环境消毒。
2.4 医疗废物管理:详细介绍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方法,确保废物不会成为院感的传播源。
2.5 环境清洁与消毒:介绍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定期清洁、终末清洁和消毒操作等。
3. 院感监测与报告3.1 院感监测指标:介绍常用的院感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手术部位感染率等,并解释其计算方法。
3.2 院感报告系统:介绍院感报告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包括数据录入、报告流程和数据分析等。
3.3 院感事件报告:强调院感事件报告的重要性,介绍院感事件的定义、分类和报告流程,并指导如何填写院感事件报告表。
4. 院感培训与教育4.1 院感培训计划:制定院感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的时间、对象和内容,并安排相应的培训人员。
4.2 培训材料准备:准备相关的培训材料,包括PPT、视频、手册等,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传达。
4.3 培训形式与方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和方式,如集中培训、分组培训、在线培训等。
医院感染培训内容一、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或者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2.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二、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菌库,皮肤、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繁殖道等的常居菌或者暂居菌。
2.外源性:① 交叉感染: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探视者、陪护之间;② 环境感染:病人与污染的医院环境,污染的医疗器械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发生感染,也可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或者飞沫发生呼吸道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1、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大量抗菌药物使用、各种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易感病人增加、环境污染等。
2、感染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医源性感染(因各种诊疗活动所知的医院感染)、经动物、昆虫传播。
3.什么是接触感染?接触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3.1 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3.2 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者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
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
四、医院感染暴发定义: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短期内浮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怀疑有共同感染院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者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清洁消毒、环境卫⽣1、普通病房(⾮感染⾼风险部门):⽆可见污染每⽇常规清洁,每⽇2次。
2、感染⾼风险部门包括:⼿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室、⾎透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腔科、检验科、急诊等。
⽆可见污染每⽇常规清洁、消毒,每⽇≥2次。
3、拖把:专⽤,每⽇消毒并记录。
污染区(病房、污洗室、处置室、卫⽣间)为红⾊标记。
半污染区(⾛廊、诊疗室)为蓝⾊标记。
清洁区(值班室、更⾐室、配药室)为绿⾊标记。
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由上⽽下,由⾥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清洁单元是将临近患者区域内所有环境物视为⼀个独⽴统⼀的区域,如该患者使⽤的床位、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个清洁单元。
⼀个清洁单元结束后,再进⾏下⼀个清洁单元的清洁⼯作。
)5、⽆明显污染时,采⽤清⽔湿式清洗。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单元⼀抹布。
6、⾼频接触表⾯应每天清洁擦拭,如门把⼿、呼叫按钮、空调开关、床架、床头柜等:⽆明显污染时,采⽤清⽔湿式清洗。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桌⼀抹布。
隐私帘宜1-3⽉清洗⼀次。
7、椅⼦、暖⽔瓶:每周⼀次⽤肥皂⽔清洁。
地⾯:每⽇湿式清洁,遇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红⾊标记拖把。
8、⾎液、体液溅出物的清洁可先采⽤可吸附的材料如布类、纸类、棉球等将其清除,然后使⽤1000mg/L 含氯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作⽤30分钟。
9、床单元终末消毒病⼈出院、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终末消毒处理。
⽤500mg/L有效氯消毒液彻底擦拭床、床头柜,更换床单元,铺备⽤床。
臭氧床单元消毒器⽤于终末消毒,⽅法是⽤塑料纸将整个床单元包裹,臭氧消毒30min,密闭15min,共计45min,并记录臭氧消毒时间。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11篇)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20xx年6月15日发布,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2、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100张以上。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哪些?⑴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⑵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⑶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⑷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⑸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⑹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⑻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⑽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⑾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⑿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什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主要职责是:⑴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⑵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及造成严重后果,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⑶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⑷监督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情况;⑸组织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⑹做好对保洁员、配膳员、陪住及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⑺完成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本医疗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