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沉淀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一节沉淀反应的特点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第二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验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常见类型有:(一)抗原稀释法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血清反应。
(二)抗体稀释法抗体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原反应。
(三)方阵滴定法方阵滴定法即棋盘滴定法。
二、免疫浊度测定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的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
当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适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2.抗体的质量对免疫比浊测定法的抗体要求(1)特异性强:抗血清最核心的要求是单价特异性,即该抗体只针对某一种抗原,与其他无关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浊度代表真实的试验结果。
(2)效价高:低效价(<1:20)抗体会增加非特异性浊度(伪浊度)的产生。
(3)亲和力强:则抗体的活性高,不仅可以加快抗原抗体反应的速度,而且形成的IC较牢固,不易发生解离。
在速率比浊法中尤为重要。
(4)R型和H型抗体:根据抗血清来源的动物种类不同,分为R型抗体和H型抗体。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附答案解析)一、A1题型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A、中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溶血反应2、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A、ECLB、RIEC、RIAD、IFEE、IEP3、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A、间接凝集试验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B、效价高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E、使用R型抗体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D、抗体特异性强E、抗体亲和力强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抗体分子量C、抗原抗体比例D、反应体系的PH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9、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于抗原抗体定性分析B、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C、可用于抗原纯度分析D、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性分析E、可用于抗体效价的滴定10、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六章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一节沉淀反应的特点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 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第二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验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 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常见类型有: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血清反应。
抗体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原反应。
方阵滴定法即棋盘滴定法。
二、免疫浊度测定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 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1. 抗原抗体的比例 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 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
当抗体过量时,IC 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 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适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2. 抗体的质量 对免疫比浊测定法的抗体要求(1) 特异性强 (2) 效价高(3) 亲和力强:则抗体的活性高,不仅可以加快抗原抗体反应的速度,而且形成的IC 较牢固,不易 发生解离。
在速率比浊法中尤为重要。
(4) R 型和H 型抗体:根据抗血清来源的动物种类不同,分为R 型抗体和H 型抗体。
R 型抗体是指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 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
这类抗血清的特点是 亲和力较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
H 型抗体是指以 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 注射抗原后制备的抗血清, 这类抗血清的 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 后极易解离。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第一节概述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虽然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能用于沉淀滴定法的反应并不多。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 生成的沉淀溶解度必须很小,组成恒定。
(2) 沉淀反应迅速,定量地完成。
(3) 有确定滴定终点的简单方法。
因此许多沉淀反应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性银盐沉淀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 例如Ag+ + Cl-=AgCl↓Ag+ + SCN-=AgSCN↓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反应来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银量法。
银量法可以测定C1-、Br-、I-、Ag+、SCN-等,还可以测定经过处理而能定量地产生这些离子的有机物,如666、二氯酚等有机药物的测定。
根据滴定的方式不同,银量法又可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两类。
一、直接滴定法是用沉淀剂作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例如,在中性溶液中测定C1-或Br-时,用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溶液中的C1-或Br-。
根据AgNO3标准溶液所用的体积及样品的质量,即可计算C1-或Br-的百分含量。
二、返滴定法(或称间接滴定法)在被测定物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过量的沉淀剂标准溶液,再用另外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沉淀剂。
例如,在酸性溶液中测定C1-时,先将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加入到被测-溶液中,再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K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根据AgNO3和KSCN两种标准溶液所用的体积及样品的质量,即可计算氯的百分含量。
银量法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如烧碱厂食盐水的测定,电解液中C1-的测定,以及一些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在环境检测、农药检验、化学工业及冶金工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确定滴定终点采用的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第二节 莫尔法一、基本原理以K 2CrO 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叫莫尔法。
例如,以K 2CrO 4作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 3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滴定Cl -离子。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掌握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了解银量法的特点、滴定方式和测定对象。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虽然沉淀反应很多,但是能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1.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并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
2.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3.有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简单方法。
4.沉淀的吸附现象不影响滴定终点的确定。
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能用于沉淀滴定法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有实用价值的主要是形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例如:Ag++Cl-=AgCl↓(白色)Ag++SCN=AgSCN↓(白色)这种利用生成难溶银盐反应进行沉淀滴定的方法称为银量法。
用银量法主要用于测定Cl-、Br-、I-、Ag+、CN-、SCN-等离子及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
除银量法外,沉淀滴定法中还有利用其它沉淀反应的方法,例如:K4[Fe(CN)6]与Zn2+、四苯硼酸钠与K+形成沉淀的反应。
2K4[Fe(CN)6]+3Zn2+=K2Zn3[[Fe(CN)6]2↓+6K+NaB(C6H5)4+K+=KB(C6H5)4↓+Na+都可用于沉淀滴定法。
本章主要讨论银量法。
根据滴定方式的不同、银量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用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组分的方法。
间接法是先于待测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gN03标准溶液,再用NH4SCN标准溶液来滴定剩余的AgN03溶液的方法。
第二节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学习要点】 理解分级沉淀和沉淀转化的概念;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三种滴定法的终点确定的方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和有关计算。
根据确定滴定终点所采用的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一、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法莫尔法是以K 2CrO 4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用AgNO 3标准溶液测定卤素混合物含量的方法。
1.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以测定Cl -为例,K 2CrO 4作指示剂,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为:Ag ++Cl -=AgCl ↓ 白色2 Ag ++CrO 42-=Ag 2CrO 4↓ 砖红色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多级沉淀原理,由于AgCl 的溶解度比Ag 2CrO 4的溶解度小,因此在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时,AgCl 先析出沉淀,当滴定剂Ag +与Cl -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Ag +与CrO 42-反应析出砖红色的Ag 2CrO 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第六章化学沉淀第六章化学沉淀Chemical Precipitation第一节化学沉淀基本知识1、化学沉淀法定义 (P301)化学沉淀法是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
主要针对废水中的阴、阳离子。
2、化学沉淀法的处理对象(主要针对废水中的阴、阳离子。
)(1)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元素:如Cr3+、Cd3+、Hg2+、Zn2+、Ni2+、Cu2+、Pb2+、Fe3+等。
(2)给水处理中去除钙,镁硬度。
(3)某些非金属元素:如S2-、F-、磷等。
(4)某些有机污染物3、沉淀的条件①水中难溶盐服从溶度积原则,即在一定条件下,在含有难溶盐M n N n(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记为L MnNn:M m N n == mM n+ + nN m-溶度积常数L MmNn=[M n+]m?[N m-]n溶度积常数L MmNn=[M n+]m?[N m-]n=k?[M m N n]=常数其中 [M n+]—表示金属阳离子摩尔浓度(mol/L)[N m-]—表示阴离子摩尔浓度(mol/L)难溶盐的溶度积常数均可在化学手册中查到。
见书P302表16-1,给出的溶度积简表。
L MmNn=[M n+]m?[N m-]n=k?[M m N n]=常数根据溶度积原理,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沉淀产生:A 、离子积[M n+]m?[N m-]n < L MmNn时,溶液未饱和,全溶,无沉淀。
B 、离子积[M n+]m?[N m-]n = L MmNn时,溶液正好饱和,无沉淀。
C 、离子积[M n+]m?[N m-]n > L MmNn时,形成MmNn沉淀。
可见,要降低[M n+]可考虑增大[N m-]的值,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为沉淀剂。
②在饱和溶液中,可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难溶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S MmNn由于 [M n+]= m S MmNn[N m-]=nS MmNn有 L MmNn=[mS MmNn]m?[nSMmNn]n得③分级沉淀: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都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时,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称为分级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