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2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图形运动、坐标系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表示位置时,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表述不清、理解不深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位置概念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位置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师生互动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位置概念和数对表示方法。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型,用于表示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公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数对表示位置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示例讲解公园场景中各个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即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个“找位置”的游戏,让学生在公园场景中,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物体的位置。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数对,让学生在公园场景中找到相应物体的位置。
完成后,让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给予评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知识点归纳总
结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坐标系:介绍了二维坐标系,包括横坐标、纵坐标和原点。
横坐标表示横向的位置,纵坐标表示纵向的位置,原点是坐标轴的交点。
2. 方位词:介绍了方位词的用法,包括上、下、左、右、前、后、左前、右前等。
通过了解方位词,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直线运动:学习了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的概念。
可以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
4. 距离和方向:介绍了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概念。
距离可以用长度单位来表示,方向可以用角度来表示。
5. 点、线段、直线、射线:学习了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点是没有长度和宽度的,线段是由两个点确定的有限部分,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确定的一条直线,射线是由一个起点和一个方向确定的。
6. 平行和垂直:介绍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平行线是在同
一个平面上但不相交的线,垂直线是相交成直角的线。
7. 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学习了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
对称图形是两部分完全相同的图形,轴对称是以某条直线为轴,左右镜像对称的图形。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点,学生可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二维坐标系的运用,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判断线段的位置关系和图形的对称性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精选6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
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
(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
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教案:《位置》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位置的表示方法。
2.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位置概念的深入理解。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位置卡片、坐标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你的位置吗?”2. 学生尝试描述,教师总结并引入位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对表示位置。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4. 讲解位置的相对性,如上、下、左、右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位置卡片,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卡片上的位置。
2. 教师选取几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并验证。
3. 学生互相提问,用数对表示对方的位置。
四、实际应用1. 讲解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停车场等。
2. 出示坐标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指定位置。
3.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中各房间的位置。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位置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这一章节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和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表示物体位置,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原因:学生在表示物体位置时,容易混淆左右和上下,以及坐标的正负方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位置。
2.讲解: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坐标的正负方向。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拓展:引导学生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如找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位置》2.板书内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坐标正负方向的判断。
八. 说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评价学生利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位置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第几组第几排……)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举例……)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概念》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位置术语和位置概念;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2. 学生用于练的题以及实物模型。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位置,并引发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常见的位置术语,如上方、下方、左边、右边、中间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利用教学课件或实物模型,演示不同位置术语的含义,并让学生参与练。
步骤三:练活动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教具,要求学生描述其中物体的位置。
学生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用手势指示位置。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练题,巩固所学的位置概念。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位置术语回答。
步骤四: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并利用位置术语指导其他同学完成迷宫挑战。
步骤五: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位置术语和位置概念,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概念观察周围环境。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口头描述和手势指示的准确性;2. 评价学生在练题和拓展应用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作品,如迷宫设计,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和表现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2. 需要注意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3. 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的参与和进步。
以上是《位置概念》的优质教案内容,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