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倒虹管工程设计_曹晶
- 格式:pdf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6
深汕特别合作区某过河污水倒虹管设计实例分析【摘要】在总结传统倒虹管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某过河倒虹管为例,提出合理的设计优化,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过河污水管;倒虹吸;设计实例1 工程概况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处于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汕铁路交汇点。
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为深圳第“10+1”区。
该工程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某高新产业小镇内,属于市政道路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污水管正常情况下沿道路敷设,过河时需采用倒虹吸形式从河底穿越,河道水面宽度40m,河道红线宽度90m,河底高程4.2m,该河道为新开挖河道,河道规划不通航。
本次设计污水管上下游管径DN700,设计坡度3‰,设计充满度0.7,设计污水流量424.4L/s,设计流速1.48m/s。
2 过河污水倒虹管设计2.1 倒虹管的形式倒虹管通常有直管型(凹字型)与多折型两种形式,见图1与图2。
直管型适用于河面与河滩较窄,或障碍物面积与深度较小的情况;多折型适用于河面与河滩较宽阔,河床深度较大的情况[1]。
本工程倒虹管采用直管型与多折型相结合的形式(见图3),过河管前半段采用折线型,过河管后半段采用直管型,这样既可以减少进水井深度,管道中的沉积物又可以被冲刷至出水井中,避免污染物在过河管段中间沉积,便于后期清淤维护。
图1 直管型倒虹管图2 多折型倒虹管图3 直管型与多折型相结合倒虹管2.2 管道定线及选址倒虹管进出水井及管道应布置于道路及河道红线内,且管道线位尽可能与河道中线垂直,以期缩短倒虹管距离。
管道在过河处往往会碰到桥梁基础等障碍物,桥梁规范并未规定其他建(构)筑物与其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2]》规定了排水管线与其他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为2.5m,建议污水管线在过河时与桥梁基础的最小净距控制在5m以上。
【城市滨水】上海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设计上海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设计2017-05-05 作者:来源:archdaily 分享上海虹口北外滩滨江公共空间贯通设计位于上海脉搏黄浦江沿岸的北外滩滨水区是最受上海市民和游客喜爱的目的地之一。
北外滩位于虹口区,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近年来正在转型成为市民的生活中心,规划的逾七百万方的办公大楼、餐饮及商场或在建中或已完工。
上海市市委市府提出的贯通浦江两岸、联结其它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成为全市人民共享公共空间的整体愿景也正在同时推进。
虹口规土局委托 HASSELL 为北外滩滨江进行总体规划,旨在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打开亲水景观廊道。
规土局要求联通滨水水岸各区域的同时,还需将虹口区正在进行的多个城市更新项目与滨江相连,并通过公共项目激活重点区域。
恢复黄浦江的历史面貌HASSELL的项目愿景是“虹观浦江”,用花园式的滨江绿地缝合基地各个地块,重塑其历史上独特的公共绿地身份,释放虹口北外滩滨江潜力。
当地居民能够从中找回与母亲河的联系,进一步认可虹口区浓厚的人文气息。
为此,基于不同的景观规模,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核心策略来解决阻碍基地释放未来潜能的几大现状问题。
北外滩拥有多处历史保护建筑,我们希望利用虹口区现存的历史保护建筑资源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场所,包括前日本驻上海领事馆。
绿色,活跃的滨河空间实现上述愿景的关键举措是规划设置了三条活跃的路线形成连贯的滨江空间,打通之前被切断的区域,以供人们在2.5公里长的黄浦江沿岸散步、骑行或慢跑。
我们在绿化腹地内还提出了“流光步道”的概念,一路清辉、绿茵遍地,串联北外滩区域的多家酒店,形成游客可一览城市及滨江风光的观光步道。
HASSELL在各个层面为基地制定了完整的功能策略,水岸区侧重设置丰富的活动场地功能,布置一系列绿色水岸空间供全年举办各类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小清河菜园桥倒虹跨河顶管施工质量控制【摘要】结合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菜园桥倒虹跨河顶管施工经验,阐述了沉井及跨河顶管施工中控制质量的一些措施,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中提高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沉井;跨河顶管;质量控制1.工程概况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在菜园桥以西设倒虹一座,将滨河北路的污水接入滨河南路污水干管。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进水井1座、出水井1座,深度分别为12.458m、13.97m,d800钢筋砼管(ⅲ级管)2×132.56米。
根据勘察报告,结合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因素,采用沉井、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式,顶管施工跨越小清河河底。
胜建集团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部参照以往施工经验,不断优化施工工艺,严格实行过程控制,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2.沉井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沉井具体施工工艺为:基坑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刃脚垫层施工→首节沉井立内模和支架→首节沉井绑扎钢筋→首节沉井立外模和支架→首节沉井浇筑混凝土→首节沉井养护及拆模→封砌预留孔→首节沉井凿除垫层、挖土下沉→二节沉井立内模和支架→二节沉井绑扎钢筋→二节沉井立外模和支架→二节沉井浇筑混凝土→二节沉井养护及拆模→封砌预留孔→二节沉井挖土下沉→三节→井底清理→沉降观察→铺筑封底混凝土→绑扎底板钢筋、浇捣底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2.1沉井制作的质量控制由于沉井高度达13~15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节浇筑完成。
(1)钢筋绑扎立模,浇注砼均要求严格按设计文件、规范等进行施工。
(2)要求对角线距离相等,沉井尺寸准确。
(3)要求模板拼装整齐、平直、漏缝嵌密实,防止漏浆。
(4)要求模板内清洗干净,才允许浇灌砼。
(5)串筒相距3-4米,分层浇灌砼用振捣器振捣密实。
2.2沉井下沉过程的质量控制(1)刃脚高差控制:排水下沉时,由于不带水作业,故刃脚高差锅底的形成和移动都比较直观,根据高差的大小可以有效地改变锅底的大小、深浅和平面位置,以此来达到对刃脚高差的控制。
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沉井施工的监督管理
顾俐格;苏宇
【期刊名称】《建筑施工》
【年(卷),期】2016(038)007
【摘要】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全线采用钢管顶管,其工作井、接收井均为沉井法施工.通过对各井位不同地质特点的分析,结合理论计算,提出了该工程沉井施工的监督管理重点,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其经验对该地区今后的沉井施工也具有借鉴作用.
【总页数】3页(P957-958,965)
【作者】顾俐格;苏宇
【作者单位】上海市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心站上海200232;上海市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心站上海2002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3
【相关文献】
1.亭角大桥连通管线工程北围涌段顶管施工中的沉井施工工艺 [J], 何智斌
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的BIM技术应用 [J], 钟俊彬;周文斌
3.亭角大桥连通管线工程北围涌段顶管施工的沉井施工工艺 [J], 何智斌
4.亭角大桥连通管线工程北围涌段顶管施工中的沉井施工工艺 [J], 何智斌
5.大口径长距离钢顶管注浆减阻技术: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为例 [J], 冯锐;张鹏;苏树尧;马保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沪浦江办〔2017〕1号签发人:顾金山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的通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单位):经领导小组同意,现将《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2017年3月28 日联系人:陈丽红电话:23113146附件: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2017年版)2017年3月本导则由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浦江办”)组织制定并负责管理,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书面联系市浦江办(地址:黄浦区大沽路100号2616,邮编:200003)。
市浦江办将根据导则实际使用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及时增补和完善导则内容。
顾问:陈寅、黄融、孙继伟主编:顾金山、王扣柱、徐毅松、朱剑豪执行编委(排名不分先后):任福明、徐子瑛、张林、李俊豪、夏颖彪、周建国、张玉鑫、王桢、周嵘、胡广杰、徐建、叶梅唐、苏功洲、赵宝静、高岳、夏丽萍、熊鲁霞、杨明、宋凌、刘伟杰、董藩宗、李轶伦、齐峰、吴嘉飞、赵炅、陈丽红、王健、南洋、李萱、张乐彦、李琳、王其楼、沈忆程、金一、管群飞、王铁飞、孙强、陈超。
主要编制单位: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编制单位: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盖尔建筑事务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起草人员:赵炅、钱欣、蒋应红、周广坤、何静、李雨婷、胡海洋、归云斐、刘晓倩、曾天铎、唐凌超、陈丽红、王健;参编单位起草人员:Ola Gustafsson、Kristian Villadesen、王悦、Lisa Müller、张元龄、王赫、王志高、林微微、常沛纹、杜鹏程。
污水倒虹管闸槽井设计浅议目前对于污水倒虹管设计中闸槽井的做法,在相关国家规范、标准和手册中,仅《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1年版)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中相应倒虹管章节有提及,但也只是一笔带过,具体做法没有详述。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1年版) 4.11倒虹管章节中提及:其条文说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1.5.6倒虹管章节1.5.6.1一般规定中提及:进出水井,井内应设闸槽闸板或闸门。
除此之外,给水排水专业图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第116、117页有污水砖砌(混凝土)闸槽井D=200-1000mm的相关做法,见附图一。
但笔者认为此做法仅广泛应用于污水管道中,为检修而设置,对于倒虹管设计中的应用没有针对性。
根据福州本地工程的实践和多年排水管网设计的些许心得,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笔者提出污水倒虹管设计中,采用插槽和挡板固定玻璃钢闸板的ZC系列钢筋混凝土闸槽井的通用做法。
此文及相关做法主要针对小口径凹字型倒虹管(俗称井倒虹)形式,且过小河采用一条倒虹管的情况进行探讨,两条工作通道及多折型倒虹管(俗称管倒虹)形式可进行参照。
现有做法的探讨1. 国标图集-木(塑料)闸板给水排水专业图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第116、117页有污水砖砌(混凝土)闸槽井D=200-1000mm 的相关做法,见附图一。
其主要使用于200≤D≤1000mm的普通污水管道的直線段上,为检修而设置。
笔者认为其未完全针对倒虹管而设计,井深等未必可以满足倒虹管的要求。
2. 启闭机和闸门在我院之前给排水专业的污水倒虹管设计中,通常采用此形式设计闸门1)井。
利用铸铁方闸门进行管道的封堵,采用手轮式启闭机进行闸门升降,启闭机又分为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见附图二。
ciPP翻转法在穿越浦东运河污水倒虹总管修复中的应用1凌卫卫1 杨后军21.上海南汇排水有限公司,上海浦东, 2013992.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闵行, 201108摘要:本文对采用CIPP翻转法技术修复倒虹式穿越浦东运河污水总管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要点、主要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方法,针对埋深较深的大型倒虹管如何选择和采用非开挖修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开挖修复;倒虹管;CIPP翻转法;半结构修复;质量控制1 工程概况上海南汇排水有限公司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浦东运河在海燕路迎薰路口附近的河面上有气泡冒出现象。
经查,冒泡点水面下方河底敷设的是南汇污水排放系统中的沪南公路污水总管,该段管道采用下倒虹形式穿越浦东运河,顶管施工,管径DN1350,钢筋混凝土管材。
管道投入使用至今20余年,已逐渐老化。
为查明该段管道的内部结构情况实施了CCTV检测,发现管道内沉积、腐蚀严重,局部接口有渗漏病害,两侧检查井水位较高时导致管内污水外溢,对河道水质、周边环境及管道安全运行造成了影响。
2 工程建设必要性管道随着使用年数的增加会引起承载能力的下降,而管道内部的腐蚀及渗漏等现象会造成管道本身承受荷载能力的进一步降低。
同时,伴随污水从缺陷处的渗漏,会造成管体周围土体流失,空洞。
本工程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管经CCTV检测发现,管道内部存在3处2级滴漏、1处2级胶圈脱落、整段3级腐蚀等现象,管道顶部腐蚀处钢筋完全显露,混凝土材质内部的卵石脱落;严重处腐蚀宽度约为70cm,深度约为8cm,管道结构性状况较差。
经过评估,管道的修复指数等级达到了严重的三级,当管道内运行水位较低时,河道水会渗漏到管道内部,而当水位较高时出现污水外溢影响河道水质的现象。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结构性情况进一步恶化,可能造成管道破裂,倒虹管内大量污水外溢将对河道水质造成严重危害。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杜绝危害水环境的情况出现,需及时对该段存在结构性缺陷的倒虹管实施必要的修复。
专利名称:一种双管三井室倒虹井装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郭晓涛,罗佳文,赖杜锋,童洁,钟良生,何姜姜,赵凯舟申请号:CN202021909542.8
申请日:20200903
公开号:CN212295005U
公开日:
202101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管三井室倒虹井装置,涉及市政排水技术领域。
双管三井室倒虹井装置,包括进水井、出水井和倒虹管,进水井和出水井之间位置的下方并列设置有两个倒虹管;进水井中固定套合有第一护壁,第一护壁的内部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拦截板,第一拦截板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两侧的第一拦截板上端位置对称设置有第一叠梁闸。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拦截板、第二拦截板、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一叠梁闸、第二叠梁闸、提篮格栅、第一清淤挂篮和第二清淤挂篮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倒虹管中淤泥的堆积堵塞,且本装置使井中清淤更加便捷,提高清淤的安全性。
申请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16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汤东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1标沉井制作及下沉方案编制:校对:审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1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五年九月目录1编制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适用范围 (1)2工程概况 (2)2.1工程简介 (2)2.2沉井简介 (2)2.3地质条件 (5)2.4水文条件 (8)2.5工程管理目标 (9)2.6工程参建单位情况 (9)3工程特点、难点及针对性措施 (10)3.1沉井制作开展工作面较多,工期紧张 (10)3.2沉井下沉穿越⑥1-1粉质粘土等硬性土层,下沉系数较小 (10)3.3干封底施工的承压水治理 (11)4施工总体部署 (11)4.1施工前期准备 (11)4.2施工现场布置 (14)4.3进场道路交通规划 (14)4.4施工进度计划 (14)4.5拟投入主要施工设备及劳动力 (15)5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6)5.1沉井施工概述 (16)5.2沉井结构制作方案 (17)5.3沉井下沉施工 (38)5.4沉井降水 (59)5.5触变泥浆助沉 (62)5.6沉井监测 (62)6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3)6.1工程质量目标 (63)6.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65)6.3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6)6.4施工工序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 (68)7施工安全措施计划 (72)7.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72)7.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4)7.3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 (76)7.4施工用电安全 (78)7.5消防措施 (81)7.6关键工序的安全保障措施 (82)7.7安全监护措施 (84)8应急预案 (85)8.1目的 (85)8.2基本原则 (85)8.3组织机构 (85)8.4主要设备物资准备 (87)8.5应急救援程序 (87)8.6现场抢险应急方案 (88)9附图附表 (89)1 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1标施工工程招标文件;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1标施工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答疑;3、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工程勘察Ⅰ标(施工Ⅰ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HK2014022-1);4、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原水工程连通工程初步物探报告(编号:2014-物-10-3);5、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工程C1标施工图。
上海地区市政排水管道倒虹管设计探讨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市政排水工程中倒虹管设置的原因、形式,以及相关规范对倒虹管的要求,然后结合个人设计经验,详细总结上海地区排水管道倒虹管的设计,并着重分析其原因及利弊。
对于类似地区排水管道倒虹管的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排水管道倒虹管工程设计概述在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中,排水管道(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以及雨污水合流管道)遇到河道、谷地、以及其他公用管线等障碍物时,经常采用倒虹管的形式避让、穿越,因此,倒虹管的设计成为市政排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倒虹管的型式主要有两种:“多折型”(见图1)和“凹字型”(见图2)【2】。
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4.11节倒虹管中,专门对倒虹管的设计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同地区客观条件不同,而不同工程师对规范的理解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具体工程设计上就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结合实际设计经验,对倒虹管的设计进行总结和剖析。
上海地区倒虹管的设计上海地区河道较多,排水管道设置倒虹管的情况非常常见。
对比以上规范条文,在上海地区倒虹管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倒虹管一般采用一根。
在上海地区倒虹管一般采用“凹字型”,或者多折型和凹字型结合的“混合型”(见图3)。
与“多折型”相比,以上两种型式的倒虹管管道平接于出水检查井,较易于清通,且在管道正常运行时亦可完成清通,因此可以采用一根。
与“多折型”相比,在工程造价方面,“凹字型”和“混合型”进出水井较深,但是可以减少一根管道,同时又易于清通,因此,采用一根“凹字型”或“混合型”的倒虹管并无不妥之处。
倒虹管管径一般与上游管径相同。
倒虹管采用与上游管道相同的管径意味着倒虹管流速不大于上游管道的流速。
尤其污水管道,因为一般管道采用非满流设计,而倒虹管为满流,因此理论上,倒虹管段流速远小于上游管道流速。
尤其上海地区,因为地势平坦,污水管道坡度一般较缓,流速较低,相应倒虹管流速更低。
城市管线综合设计中的节点工程设计及相关问题探讨
陈秀成;曹晶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8(034)007
【摘要】结合工程设计经验,介绍了城市管线综合中部分节点工程的设计方法,结合实例介绍了过河节点的管线综合设计方法,包括随交通桥梁过河、从河底敷设过河以及通过专门的管线桥过河,分析了其各自优缺点.总结了综合管沟内管线布置要点.【总页数】4页(P120-123)
【作者】陈秀成;曹晶
【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三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三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
【相关文献】
1.修建性规划设计中管线综合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以大庆乘新二区管线综合设计为例 [J], 吴风华;万国林;宁得峰;李晓静
2.多高层钢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设计相关问题探讨 [J], 刘彩虹
3.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J], 刘江
4.灌区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J], 贾钦
5.城市管线设备系统中的无沟技术及其相关影响 [J], 刘念;夏慧民;陈志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