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是物质最基本运动形式共2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74 MB
- 文档页数:29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力学分类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科学。
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集团变化,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
力学原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物理学摆脱了机械(力学) 的自然观而获得进一步发展时,力学则在人类生产和工程技术的推动下按自身逻辑进一步演化和发展,而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
它既是探索自然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又是一门为工程服务的技术科学,担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任务。
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的物质机械运动为主。
但由于本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所促成的学科的相互渗透,有时力学也涉及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
机械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还不能脱离其他运动(热、电磁、原子、分子运动及化学运动等) 形式而独立存在,只是在研究力学问题时突出地甚至单独地考虑机械运动形式而已。
如果需要考虑不同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力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力学产生很早,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 —212) 是静力学的奠基人。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人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英国科学家牛顿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到了20 世纪,力学更得到蓬勃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几十个分支学科,诸如一般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流变学、爆炸力学、计算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应用力学、岩土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等。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力学文献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本文拟对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一、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根据力学文献的属性,其分类标准很多,但根据读者(用户) 的检索需求和文献分类法的立类列类原则,主要采用以下9 种标准:1.1 根据研究对象分根据研究各种物体不同的运动,力学就形成了不同的分类。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物质不可分的运动,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辩证唯物主义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把运动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以下五种:(1)机械运动。
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物体。
(2)物理运动。
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分子、电子、基本粒子和场等。
(3)化学运动。
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
(4)生物运动。
是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5)社会运动。
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括无限多样的具体运动形式。
如物理运动形式中包括声、光、热、电、磁、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具体运动形式。
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各以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既有质的区别,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和规律不同,它们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决不能混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质的区别。
社会达尔文主义用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社会的阶级斗争,说阶级斗争就是生物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
表现在:(1)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并且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
(2)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根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传统界限,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因而改变了一种基本形式只同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相对应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内容。
机械运动是什么三种基本形式有哪些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同学对机械运动这一部分的知识不甚了解,机械运动到底是什幺,它的三种基本形式又是什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如我们所知,力的作用效果有: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的运动状态大多会引起物体的位置变化,引起机械运动,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叫是非机械运动中的一种。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的三种形式自然界中,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平动、转动和振动,是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实际上,许多物体都同时参与几种形式的运动。
这可以从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观察到。
一种是汽车上的货物和车厢的运动,叫做平动。
货物无论放在车厢上层还是下层,车厢前面或者后面,都和车厢一起沿汽车前进的方向上作平行移动。
它们不仅通过的距离相等,而且运动快慢和方向也都相同,如在一秒钟内都向前平行移动10 米的距离。
这种形式的运动叫平动。
木工刨木板时刨子的运动,钳工锉工件时锉刀的运动,把抽屉从桌子里拉出来的运动等,都属于平动。
第二种是刨子、锉刀、抽屉的运动是沿直线进行的,这种平动是直线运动。
有些物体的平动也可以沿曲线进行。
当你把一只直立放在地面上的皮箱,直立地提到桌面上来,皮箱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只是沿着曲线运动。
另一种是汽车轮子的运动叫转动。
除车轴外,轮子上各点都绕着车轴作圆周运动:汽车。
2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一般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是任意的,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单位:米/秒(m/s)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2.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比较速度大小的常用方法: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例如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快,例如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
4.注意事项:计算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v 、s 、t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最好参与计算过程。
5.单位换算要掌握。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1.特点:在整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2.图像特征:v-t 图像:时间改变,速度不变。
s-t 图像:时间改变,路程也随之改变,但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
5.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进行粗略描述,公式为例题讲解:1. 例1.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试题难度】:A级【例题分析】:解决这类问题要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选取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后,要根据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因为此时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是否改变,也就无法确定它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如:确定一个人是否在运动,不能选择他的耳朵、手脚等为参照物。
②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为了方便研究问题,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③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但如果是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在研究车厢里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火车为参照物。
③通常我们说,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行人在人行道上散步、站点上的人在等车,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参照物,其实都是以地面或房屋、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因为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以同样快慢的、向同意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就是静止的,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1)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运动还是静止)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看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还是静止)来选择参照物因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则参照物相对于物体也是运动的。
因此,在描述物体是运动的时候,应选择那些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在描述物体是静止的时候,则应选择那些相对于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定义
机械运动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形式:
机械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沿直线运动的,有沿曲线运动的;有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也有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有运动得快的,有运动得慢的······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扩展资料: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轨迹来划分,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并不是看物体的大小。
很小的物体有时候反而是不能当作质点的,如自身旋转着的小球在研究其自转情况时,小球就不能认为是质点。
很大的物体有时候可以简化为质点,如绕太阳公转着的地球。
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
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处于次要地位时,才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转规律时就可以把地球看作是质点,但研究地球的自转规律时则不能把地球看作是质点。
在以上说法基础上还应该加上一条,当物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位置之发生改变的过程也叫做机械运动。
如一辆车在公路上行驶,它相对于地面上固定的物体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可以说车发生了机械运动。
当一个轮子绕着固定轴转动时,轮上的各部分相对于轴在做机械运动。
第二章机械运动【思维导图】【口袋知识】★知识点一:长度与长度测量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单位换算1km=103m=106mm=109μm=1012nm1m=10dm=102cm=103mm。
2.长度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如图(1)所示。
图(1)刻度尺b.正确放置刻度尺。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图所示,上图准确值是3cm,估读值是0.2cm,所以该物体的长度为3.2cm;下图准确值是3.1cm,估读值是0.05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15cm。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长度的估测应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事物作为标准,如:食指的宽度约为1cm,个人身高约为1.65m,课桌的长度大约为80cm等。
常见物体长度如下: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适用于测量无法直接测量的某些微小量。
可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加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
1.2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来找到参照物。
【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知识点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基础扫描】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答案】D【详解】A.南辕北辙,本来应该向南运动,但是却向北运动,描述的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夸父追赶太阳,他相对于地面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顺着水平推船,船相对于水面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是说一个人的品质,与机械运动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机械运动的是()A.汽车过后,尘土飞扬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会全变红了D.苹果从树上落下【详解】A.尘土飞扬,尘土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米粒上下翻滚,米粒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清水变红,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苹果从树上落下,苹果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一章机械运动物理知识点汇总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从大单位换到小单位时10的次方为正数,小单位换到大单位时10的次方为负数。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B、“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C、“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