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兄弟
- 格式:ppt
- 大小:368.00 KB
- 文档页数:22
中国动画的诞生与探索1 、中国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艾尔兄弟开始电影时代。
任庆泰1905年开拍《定军山》,中国电影诞生。
外国动画片1918年左右传入中国(《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揭开了动画电影的秘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拉开中国动画序幕2 、中国特色动画电影的探索阶段万氏兄弟的探索:形式技术探索阶段1922年《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1926年《大闹画室》编剧导演绘画摄影1927年长城画片公司《一封书信寄回来》1930年大中华百合公司《纸人捣乱记》真人动画结合逐渐成型社会功用探索阶段以动画服务抗战宣传片万氏兄弟此时创作概况:直接抗日宣传影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勿忘国耻》等寓言动画片-《龟兔赛跑》《飞来祸》《蝗虫与蚂蚁》等万氏兄弟动画创作实现的突破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1935年《骆驼献舞》编剧、导演、制作、摄影、录音都由万氏兄弟担任,1935年明星影业公司摄制。
影片描写狮子请客,百兽云集,一头自作聪明、自命不凡、又好出风头的骆驼,当众献舞,大出洋相,引起众兽大笑,最后群起把骆驼赶下台。
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动画片《骆驼献舞》的研制成功,揭开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国动画片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从内容到形式向民族化前进了一步。
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服务社会需要: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曾经总结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
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
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
”银幕寓言:万氏兄弟借《铁扇公主》告诉广大的观众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信念、大家一心”。
在影片的结尾,孙悟空师兄弟和众村民齐心协力攻打牛魔王。
‘万氏兄弟”---万籁鸣(1899-1997)万古蟾(1899-1995)万超尘(1906-1992)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为了推销华文打字机,决定摄制宣传动画片。
他们委托万氏兄弟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当年年底,《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制作成功,并在电影院里开始放映。
这部动画广告片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片的雏形。
其后两年里,万氏兄弟制作了《益利汽水》和《味精》两部动画广告片。
这三步共四百余尺长的动画广告片标志着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萌芽,也标志着万氏兄弟把开创中国动画事业从探索阶段推进到试制阶段。
1924年,第一部中国自制的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大闹画室》不久就在长城画片公司诞生了。
这部动画片编剧、导演、绘画、摄影、印片等工序都是万氏兄弟自己担任的。
1930年,万氏兄弟又在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
这三部动画片都是仿效当时欧美动画片的风格和样式,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的,真人都由万籁鸣扮演。
1931年,他们为联华影业公司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国人速醒》、《精诚团结》两部动画短片。
1934年到1937年间,在明星影片公司,万氏兄弟先后制作了《狗侦探》、《新潮》、《抵抗》、《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国货年》、《漏洞》以及《民族痛史》、《血钱》、《航空救国》等多部动画短片。
这些动画短片都洋溢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每次放映时,都会引起观众的共鸣,不仅鼓舞了人民群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热忱,而且为中国时政动画片的制作开掘了先河。
1935年,同年年底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影片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描写了狮子王宴请百兽,宴会上,本来不会跳舞的骆驼自作聪明,上台献舞以便出出风头,结果丑态百出,弄得狼狈收场。
《骆驼献舞》的摄制使中国动画片完成了中国动画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事业做出的又一次巨大的贡献。
万氏兄弟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
包括万古蟾(1899~1995)、万籁鸣(1899~1997)、万超尘(19 06~1992)万涤寰4人。
万古蟾、万籁鸣为孪生兄弟,1899年1月18日生于南京。
万超尘也生于南京。
万氏兄弟自幼喜爱绘画,很早就萌发万泉河之晨创作中国动画片的念头。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6~1940年万氏兄弟合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骆驼献舞》、《抗战标语》等多部动画短片。
1940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极富民族特色。
万超尘在1951年与他人合作,研制了彩色关节木偶,并于1953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
此后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拍摄了《机智的山羊》和《雕龙记》等。
这两部影片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万古蟾1956年开始研究剪纸片,1958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此后他又完成了《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纸片,并先后在国内国际获奖。
剪纸片开拓了美术片的新片种。
万籁鸣于1960年参加《大闹天宫》的绘画设计和编导工作,该片富于民族色彩,场面宏大,色彩缤纷,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万氏兄弟经历:1924年,长城画片公司负责人梅雪俦在美国学过一点“卡通”制作过程,很欣赏万氏兄弟有志于此项事业,就邀请他们加入长城公司,试拍动画片。
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不久就在长城公司诞生了。
影片内容讲一个画家(万籁鸣饰)在画室作画,从墨水瓶里跳出来一个纸人跟他捣乱,在画室里大闹一通。
情节虽很简单,但他们却遇到不少难题:实拍的时候,不是该动的地方不动,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乱动;这里按下了葫芦,那里又漂起了瓢。
他们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才拍成功。
接着他们又绘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内容是小纸人把画家寄出去的信的地址改了,信丈寄了回来,弄得画家哭笑不得。
中国动画电影简史(1)中国动画电影简史中国美术电影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由“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
后因无人继续投资于1942年中断了。
40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摄制了动画短片《农家乐》。
新中国美术电影开始干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
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了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由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负责。
1950年迁至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
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2⒁多人。
前后有一批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参加了这一工作,其中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
此后,上海成为美术电影发展繁荣的基地。
1950年至1956年是美术电影的成长阶段,创作人员的增加,制片工作的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
尤其是《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在技术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就。
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
1955年,成功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1957年至1966年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日臻完美和成熟,拍出了一批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
万先生斯同传万先生斯同字季野,鄞(古地名,春秋时属越,即今浙江省鄞县)人。
高祖表,明都督同知(据《明史·职官五》,明初于中央设大都督府,在大都督和左、右都督之下设同知都督,位从二品。
吴元年改定官制,同知都督升为从一品。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为分散大将事权,便于皇帝集中控制兵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各都督府设置左、右都督,左、右都督之下设置都督同知,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南、北两京各都督府同。
)[1]注释来源:季德源主编:《中华军事职官大典》,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第72页。
)父泰,明崇祯丙子举人,鼎革(改朝换代)后以经史分授诸子,各名一家,先生其少子也。
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
八岁,在客座中背诵扬子《法言》,(《法言》,西汉末扬雄(西元前53年—西元前18年)所撰。
雄为汉代著名学者,“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传《法言》。
”《法言》共十三篇,尊圣人,谈王道,旨在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
与此同时,书中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鬼神图谶予以批判,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法言》认为离开“五经” 而好读“诸子”,那就不能“识道”。
它批评老子“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庄周、杨朱“荡而不法”;墨翟、晏婴“俭而废礼”;申不害、韩非“险而无化”。
但对老子“言道德”,庄周提倡“少欲”,邹衍主张“自持”,持赞赏态度。
法言》重视智,强调知识的重要;肯定“学”的作用,反对老庄“学无益”的观点;在人性论上提出人性有善有恶,即“性善恶混”的观点,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承认历史是进化的,肯定改革的必要;批判关于神仙的迷信观念。
该书在当时起了进步的作用,对桓谭、王充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法言》的注释有晋代李轨《扬子法言注》,宋代司马光《法言集注》清嘉庆聚文堂本,清代汪荣宝《法言义疏》1933年排印本。
)终篇不失一字。
年十四五,取家所藏书徧(同“遍”)读之,皆得其大意。
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实践蓝凡【摘要】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不但在数量上“首屈一指”,还开风气之先地进行了其民族化实践.《铁扇公主》是万氏兄弟在动画电影民族化风格形成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动画电影民族化实践的成功标志.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实践,从中国民间最广泛流传的剪纸、皮影和连环画中寻找创作资源,集中体现在其造型色彩和表演风格的民族性追求上.在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中,这两个方面是互动的,甚至是相互作用、互为表里的.它带来的线条塑形、勾勒特征和侧面表达的造型民族化,平移式的扁平运动、具有特征性的动作冲突和连环画式的画面展开的表演民族化,开辟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探索之路.【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10页(P150-159)【关键词】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民族化实践;中国民间文化资源【作者】蓝凡【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54万氏兄弟①万氏兄弟指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涤寰,原名万嘉综、万嘉琪、万嘉结、万嘉绅。
万籁鸣、万古蟾是一对孪生兄弟。
“本来我和弟弟古蟾,超尘、涤寰四人,人称‘万氏四兄弟’,1937年以后,只有我和古蟾、超尘参加抗战,继续从事动画电影工作,这就是‘万氏四兄弟’后来成为‘万氏三兄弟’的由来。
”见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78页。
被电影史家誉为中国动画片的开拓者,万籁鸣更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之父”。
万氏兄弟的早期动画电影,指的是20世纪20—40年代的动画电影创作,包括1925年绘制成功的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的《大闹画室》,1930年的《纸人捣乱记》,1935年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直至1941年成功创作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
万氏兄弟与《大闹天宫》2001年比尔?盖茨开发XP软件时,曾专门找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表示希望由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动画人物“孙悟空”出任其中的office助手,于是一个与电脑结合的百变孙悟空再次脱颖而出。
这位“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自40多年前随着《大闹天宫》登上银幕,注定了必将为中国动画电影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闹天宫》(上、下集)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分别于1961年、1964年摄制完成,凝聚了编导该片的万籁鸣一生的梦想与创造。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画片开拓者”的著名“万氏兄弟”中的老大。
从一定意义上说,《大闹天宫》的诞生,几乎伴随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进程。
万氏兄弟共四人,即万嘉综、万嘉、万嘉结、万嘉绅,从事动画事业后他们均使用自己的号,即籁鸣、古蟾、超尘、涤寰,真名反而很少为人所知。
四兄弟中以长兄万籁鸣的成就最高,他是首创中国动画的核心人物,和老二古蟾是孪生,相貌酷似,连许多老朋友也会错认。
老四涤寰于1937年后为维持全家生计被迫改营照相业务,其余三人均奔赴内地以动画为武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万氏四兄弟”也就变成了“万氏三兄弟”。
解放后,他们进入上海美影厂,被尊称为大万老、二万老、三万老。
万氏兄弟是南京人,父亲做绸缎生意,略懂一点美术;母亲心灵手巧,会绣花、剪纸。
长大以后,万籁鸣首先凭藉从夫子庙穷画师那里偷来的一手好技法,于上世纪20年代初毛遂自荐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上美工,尔后古蟾、超尘、涤寰也相继经过美专学习,被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录用。
那时,万氏兄弟对动画技术的奥秘一无所知,几个在影戏部工作的弟弟了解到,电影是一格一格地连续拍摄的,通过影片的连续放映,影片中的人物才能活动起来。
这些最基本的电影知识使他们受到很大启发:动画是不是也能这样做出来呢?万氏兄弟收入微薄,不可能购买价格昂贵的摄影机来做试验,于是想到用模拟的办法,即用一张一张的画稿代替一格一格的影片来试验。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中国动漫发展史-黄金时代(1926-1966)这个时代的动画作品也许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好的;也许不是最精美的,但却是制作最认真的;也许不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却是最突出中国传统特色也时常因此获得国际奖项的。
说起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定要说万氏兄弟,因为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出自他们之手,然后是《一封书信寄回来》,在抗战爆发前,他们总计绘制了二十多部动画片,其中包括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但是在1936年以前,万氏兄弟的作品主要是模仿美式动画的手法,他们自己对此也不十分满意,一直在寻找着让动画在中国传统土壤里扎根的办法,到了1940年,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给了他们很大震动,下决心要搞一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在组织100多人参加绘制、前后绘制2万张画稿、用了一年半时间的情况下,1941年他们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80分钟的长度、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名演员白虹等人的配音、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万氏兄弟本想接下来就拍摄《大闹天宫》,但是由于投资商的问题计划没有成功。
万籁鸣:扎根民族传统土壤万籁鸣:扎根民族传统土壤中国电影老前辈夏衍、于伶在上海电视台美术片中心(原上海美影厂)庆贺万氏兄弟从事中国动画事业60周年时说:万氏兄弟是我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先驱者。
万氏兄弟是指中国动画的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
万籁鸣,原名万嘉综,与弟弟万古蟾是孪生兄弟。
万氏四兄弟分别取名为万嘉综、万嘉綨、万嘉结和万嘉绅,籁鸣、古蟾、超尘、涤寰是他们以后所取的号。
由于他们从事美术电影和美术工作使用的都是他们的号,以致大家只知其号不知其名了。
在万氏四兄弟当中,以万籁鸣的成就最高,为四兄弟中的核心力量。
少时的万籁鸣目睹家道不幸,黑暗的社会现象,激励着他的青年血性和社会良知。
青年时期,他经常参加一些漫画家的聚会活动,创作了大量的讽刺漫画来警醒世人,如《驱蚊》《物质的压迫》和《国耻挂图》等。
一般认为,万籁鸣是上个世纪国际知名的动画艺术大师,殊不知他在连环漫画的创作上亦有建树。
建国以后,万籁鸣从香港返回上海,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动画期间,他还创作了多部卡通类连环画,如:《小猫阿咪》《猴子捞月亮》《神笔马良》《三打白骨精》等。
《小猫阿咪》讲述了一只叫阿咪的小猫,它好吃懒做,后在爸妈的帮助下阿咪逐步学会了捕鼠、攀高、钓鱼等本领。
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后来阿咪利用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战胜了饿狼,解救了小公鸡和小白兔。
受到了全村人的表扬。
应该说,在这个说教意味很明显的故事里面,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很深的哲理。
但是当我们打开这部卡通连环画的时候,迎面而来时那种画面清新,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视觉美感,引人入fan【】胜。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将每一个小动物设计成人的样子,并赋予了人的生命表情。
此外,作品的细节也交代得非常准确到位,比如猫妈妈的服饰上点缀着胡萝卜的图案,而小猫阿咪的兜肚上则设计成鱼的纹样,不同的服饰象征着不同的职业和性格,加上传统色彩的烘托与渲染,极具亲和力。
正如万籁鸣所说: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
万氏兄弟早期动画作品《一封书信寄回来》真伪考证打开文本图片集一关于这部影片车载斗量的文字记忆,不但制造且重复着动画短片《一封书信寄回来》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而且以其极高的亮相频率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部影片的真实存在。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一封书信寄回来》(1927,1本,动画片)。
编导:梅雪俦。
摄影:万古蟾。
绘制:万古蟾、万涤寰。
”[1]《中国电影家列传(二)》:“1926年,万古蟾兄弟进入长城画片公司担任美工,业余时间兼为该公司制作艺术性动画短片,就在那个亭子间里,创作出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
……这时,万古蟾还独立完成了另一部滑稽短片《一封书信寄回来》。
这两部动画片1927年8月在上海首映后,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
虽然它们还比较幼稚和粗糙,但这毕竟是我们民族的东西。
从此,艺术性动画片正式成为我国浩瀚文艺之海中一个新品种。
”[2]《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1926~1940,万古蟾除在1927年独立完成滑稽动画短片《一封书信寄回来》外,与其兄弟万籁鸣、万超尘合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骆驼献舞》《抗战歌辑》《抗战标语》等动画短片多部。
”[3]《中国戏剧电影辞典》:“(万古蟾)1925年以后,在国光、长城、明星、联华、中制以及香港长城等电影公司任电影动画设计、美术设计等工作。
此间创作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大闹画室》、《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4]鲍济贵《中国美术电影追踪》:“1926年,万氏兄弟在长城动画片公司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27年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
这两部动画片1928年上映,轰动了整个上海城。
”[5]鲍济贵、梁苹《中国美术电影69周年》:“1926年,万氏兄弟……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27年,万氏兄弟与长城画片公司合作摄制了动画片《一封书信寄回来》。
1930年,万氏兄弟在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