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_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徐子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6课,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即“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阐述了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需要发展经济,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全球化”。
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技术条件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比如美国的波音公司就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波音飞机零部件的生产。
到20世纪末,全世界共有六万多家跨国公司,其中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1995年1月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利弊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往来障碍的减少,跨国公司及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因跨国公司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出发点,所以它们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此外,随着外资的进入,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经济风险。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
最后,教材谈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中国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讲授此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如他们的衣食住用行都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这有利于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讲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认识到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听闻,但对其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化这一主题。
在呈现、操练、巩固等环节,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掌握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应对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全球化进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教学难点: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应对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情境创设和辅助教学。
4.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指出全球化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全球化?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2、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三、教学要点1、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改变了世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虽然由于彼此间的扩军备战、争霸,使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但由于势均力敌,避免了人类世界再次爆发战争,尤其是极具毁灭力的核战争;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
可以说,二战后,人类社会经历的几番动荡。
可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七八十年代是一些后起的国家的黄金时代,但全球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又是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展示板书: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内容组织】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生: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其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师:除此之外,世界上很多学者对此还有不同的解释。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起源于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特雷,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注:据称S?奥斯特雷在1990年首先采用全球化的概念,也有观点认为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由T?莱维提出的。
展示:教师:1.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2.小调查:(1)请吃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同学举手;(2)请你说出你父母使用的手机品牌;(3)你喝过可口可乐吗?学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内容和95页蓝字内容第一段思考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分析材料,总结答案。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空前发展。
(根本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展示:材料一:年代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1970年--1974年128亿美元1989年1900亿美元材料二: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
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
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
材料三: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为WTO,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学生思考并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有: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教师:我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的?对于世贸你了解多少?我国还加入了什么经济组织?学生:2001年,世贸是当今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有“经济中的联合国”的美誉。
全球联系的加强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对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的了解,培养学生养成全面、发展和联系的看问题;学会利用文字材料和图片获取有效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今天的历史与社会课堂让我们走进历史法庭。
材料:2009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17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
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58岁,意大利人,在500多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
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该大学法庭发来邀请函聘请同学们为哥伦布做辩护律师,同学们乐意吗?好,开始今天的辩护之旅。
辩护前,请同学们猜一猜农作物的名称。
这些作物的原产地是哪里?它们是怎样对外传播的?美洲、新航路。
相信大家一定能给出你的辩护词了——促进了物种的流动。
(板书)继续我们的辩护之旅:出示:不同时期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后者范围大,多了美洲、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前者看地球是扁平的,四周是茫茫大海,后者看地球是圆的,陆地和海洋已经联为一个整体。
说明了什么?辩护词——扩展了人们的眼界,随着眼界的开拓,欧洲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积累财富。
商品贸易产生哪些变化呢?不同时期的贸易两图比较:贸易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而是亚、非、欧、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海路在拓展辩护词——①贸易范围扩大了比照两幅图:看出了什么变化?辩护词——②商品的种类增加了。
来自各大洲的物品是如何传向不同的地方呢?船。
看来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的活动已由陆地逐渐拓展到海洋,在新领域里哪个国家独占鳌头呢?理由。
荷兰荷兰商船出现在世界各地港口,最多有1万多艘,在几乎整个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马车该是陆路运输的工具,“海上马车夫”称号缘于何因?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当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个国家的造船工业发达,拥有商船的数量和吨位最多,它就能控制东西方贸易,船在当时就象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新人教版234球化》。
二、新课学习(一)概念解析: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师:你知道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吗?生答师讲述: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从新航路开始,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达到高潮。
师问:同学们认识这个品牌吗?生答:认识,是耐克鞋。
师问:对,耐克是闻名世界的美国鞋品牌。
那么,你们知道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5生答:不知道师讲述:全球闻名的“耐克”球鞋年产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一百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
但是,美国“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而生产却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由此可见,耐克鞋是由世界各地的厂家共同完成的,不是由美国的哪个厂子独立完成的,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1、结合教材小组讨论:经济全球化趋向高潮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提示从提示:从生产力、国际环境、交通、科技等方面回答。
生回答2、老师展示图片,提问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回答师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6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国际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这为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3、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说明什么问题?生回答教师讲述:左图是2004年6月28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亮相,世界上航程最远的波音777-200LR。
它被命名为“郑和号”,以纪念伟大的中国航海家、探险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波音777-200LR航程可达17445公里。
右图是1994年5月6日连接英国和法国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通车。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阅读教材,搜集、整理、交流有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明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学习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学习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先学后教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各国_________日益密切。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__________趋势加速发展。
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_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____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________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各国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______________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____________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_________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______________。
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_______,也是严峻的_________。
中国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________和________,学习先进的________经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范文一一、【课标要求】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
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理解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看一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感受经济全球化在我们身边;(2)通过数据材料图片材料对比让学生懂得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白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影响;(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归纳,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树立起关注社会的意识,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充分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基础上,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四、【教法与学法】1.教师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和谈话法相结合。
2.学生学法:分组查阅资料、加工整理收集的资料、调查统计与讨论相结合。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经济全球化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数据、图片资料,制成文稿,整理学生的问题。
2.学生准备:根据16课的内容完成导学案、收集资料。
六、【设计思想】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经济全球化》导学案《经济举世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经济举世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经济举世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
3. 分析经济举世化对世界经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4. 讨论经济举世化对于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导学内容:一、经济举世化的定义和特点1. 经济举世化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领域日益加深的互相联系和依存干系,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2. 经济举世化的特点包括市场的举世化、生产的举世化、资本的举世化和信息的举世化。
二、经济举世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1. 经济举世化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货币举世化阶段、商品举世化阶段、生产举世化阶段和金融举世化阶段。
2. 经济举世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科技进步、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劳动力流动等。
三、经济举世化对世界经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1. 经济举世化增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和资源不均衡。
2. 经济举世化对国家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竞争。
3. 经济举世化改变了个人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
四、经济举世化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 经济举世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贸易珍爱主义、环境污染、劳工权益等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2. 经济举世化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投资的增加等,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经济举世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视频观摩: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世界各国在经济举世化经过中的表现和经验。
3. 专题钻研: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深入钻研其在经济举世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撰写钻研报告。
导学评判:1. 参与讨论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完成专题钻研报告,展示对经济举世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经济全球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影响和挑战,认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一、导入:经济全球化是什么?1. 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所学的全球化概念,了解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全球化如此重要?二、概念解析:什么是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2.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跨国公司的崛起、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等。
3.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如此重要?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文化交流等。
三、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 就业机会:跨国公司的兴起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3. 资源配置:全球化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和利用。
4. 文化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四、挑战分析: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1. 不平等问题:全球化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源被掠夺的问题。
2. 环境问题:全球化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社会问题:全球化导致了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造成一些地区的社会不稳定。
五、总结: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启示1.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适应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 个人可以通过积极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3.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保持文化自信,坚守本土文化,同时积极融入世界文明。
六、课堂讨论:学生就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小结,包括对全球化的理解、对全球化的看法以及个人在全球化时代的定位和规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6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本课通过介绍全球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全球化的正确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全球化,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全球化的正确认识,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2.难点: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全球化。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全球化现象,如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全球化。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全球化的案例,如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4.问题清单:准备一些关于全球化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全球化现象,如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球化。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整体构思1.课标要求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史论结合,分析、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1)通过研读材料,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的具体内容WTO、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2)通过虚拟“大山的一天”,体验全球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3)通过辩论,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教材分析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平与发展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国际分工的加强、跨国公司的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等,是其重要体现。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有利有弊。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面对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趋利避害。
本课分为两目。
第一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阐述了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原因。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以及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处理方法:虚拟一个全球化人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在感知经济“全球化”无处不在、全方位影响我们生活的同时,力求使学生初步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法展示形象直观的图片表格、列举现实案例、补充材料,化解难点法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变生疏为熟悉,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授课时间:2014年6月19日地点:儋州四中新多媒体教室班级:初三(16)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并和同学一起分析有关实例、阅读教材,使同学明确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可以播放有关视频,有关新闻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应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安定奉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学方法:设疑、讨论、点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地点: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
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
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冲突并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二)新课学习请学生介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提问学生)请同学试举例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如:商店里的耐克运动服其实不一定产于美国;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说课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最后一课。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世界正处在向新格局的过渡之中。
本课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将成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因此,本课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可以使他们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因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才能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本身的内涵并为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做准备。
只有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才能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理解我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的原因和意义,才能使学生增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使发达国家成为最大获利者,拉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凸显了它给世界发展带来的弊端。
由于目前对全球化的态度,世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要求初三年级学生从利、弊两方面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师生共同通过对已有材料进行挖掘和广泛地收集资料进行必要的探究。
考点: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及表现应对策略:中国在顺应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也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外国投资和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001年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对表现: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APEC峰会。
例题1面对经济全球化,你认为我国应()①抓住机遇,发展自己②充分认识其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③加强自力更生,不参与全球化④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放在第一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国应参与全球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风险,在经济全球化中,学习外国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A。
例题2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应该是()A. 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坚决反对B.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完全赞同C. 为保护民族工业,坚决反对D. 趋利避害,积极应对答案:D解析: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应对,答案D。
1.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当()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③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④扩大对外开放,与发达国家结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中国主动顺应全球化的表现是()A.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制定“863计划”3.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制定的政策是()A.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B.根据自身需要,组织经济活动C.极力发展本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D.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外国产品4.下列对中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制定防范风险措施B.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经验C.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组织D.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5.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4.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5.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前提示中《海尔大厦》照片,讲述)这张图片讲述的是,中国的海尔公司在美国的工厂,随着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家回忆一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想一想这种局面出现的必然性?(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讲述)中国的公司开到了美国去,而且,这不是一种特殊现象,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大企业都把自己的子公司开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这说明,世界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一种“全球化”的趋势,那么这种趋势是如何形成的呢?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知识。
【讲述新课】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讲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这时的世界上的主要两大主题是什么?(回答)(讲述)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情况?(回答)(讲述)那么你们认为“全球化”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内涵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讲述)这就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2、了解亚洲金融危机,认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竞争的复杂性
[自主学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______ ___日益密切。
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__________趋势加速发展。
具体表现是:____ ______和______ 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_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____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_______ ____和______ _____,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________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各国经济______ ___、_____ ______。
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 ___和________
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_____________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______ ______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_________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______________。
7、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_______,也是严峻的_________。
中国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________和________,学习先进的____ __经验。
8、2001年,中国_______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_______ __________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_______ _____组织的一员。
[巩固练习]
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 B.反帝和争霸C.独立与民主 D.合作和交流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各国资源、资金、技术不平衡 B.科技发展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条件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一些国家想改变国内经济结构
3、中国为美国波音737飞机制造机翼,这最能说明A.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B.中国吸引外资C.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D.中国科技实力雄厚
4、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①国际投资增长②国际贸易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④慈善事业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经济的运作 B.生产力的发展 C.跨国公司的影响D.国际金融发展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①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②既有利也有弊③提供了机遇
④面临压力和挑战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的时间和倡议国分别是
A.1945年英国 B.1947年美国 C.1995年美国 D.1999年中国
8、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我国加入WTO后最有利的是A.提高对外贸易价格 B.改善对外贸易环境C.保证出口大于进口 D.降低进口货物价格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深刻的影响。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1992年2月)
材料二: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组装地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①材料一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几次
科技革命的成果?
②材料二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
2001年中国进行了哪两项重大活动?
③纵观上述材料,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对此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