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7.28 KB
- 文档页数:15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一、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另外,Spath (1994)定义是:CP是医疗小组共同合作,提供最好的患者管理方法。
CP 横轴为时间,纵轴是设计的护理项目。
(护士单独搞临床路径或大夫单独搞临床路径都不行,必须是医护及辅助人员共同来搞)二、CP的国际背景与起源路径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与工程工业(如人造卫星、火箭的发射)。
8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了缩减医疗费用、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考虑在医院开展路径管理。
1985年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率先开始实行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三、CP的现状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由于实行临床路径能确实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被应用于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诸国中临床路径还只是零星开展。
台湾在几年前推行了健康保险制度,住院费用是案例计酬,医疗机构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就需要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维持优秀的照顾品质。
因此临床路径模式在台湾已开展起来,有3-4的时间了;日本已经开展了2-3年,新加坡也开使运用了这个服务模式,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CP的内容临床路径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手术、不同医院、病房、医生和不同的专业人员而有不同的服务项目内容。
但一般应包括预期效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较先进的临床路径里都包括了“预期结果”这项目。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一、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另外,Spath(1994)定义是:CP是医疗小组共同合作,提供最好的患者管理方法。
CP横轴为时间,纵轴是设计的护理项目。
(护士单独搞临床路径或大夫单独搞临床路径都不行,必须是医护及辅助人员共同来搞)二、CP的国际背景与起源路径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与工程工业(如人造卫星、火箭的发射)。
8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了缩减医疗费用、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考虑在医院开展路径管理。
1985年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率先开始实行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三、CP的现状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由于实行临床路径能确实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被应用于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诸国中临床路径还只是零星开展。
台湾在几年前推行了健康保险制度,住院费用是案例计酬,医疗机构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就需要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维持优秀的照顾品质。
因此临床路径模式在台湾已开展起来,有3-4的时间了;日本已经开展了2-3年,新加坡也开使运用了这个服务模式,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CP的内容临床路径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手术、不同医院、病房、医生和不同的专业人员而有不同的服务项目内容。
但一般应包括预期效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较先进的临床路径里都包括了“预期结果”这项目。
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又称为临床指导路径或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在特定的疾病或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根据社会经济、医学证据及专家共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标准的不断发展,临床路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
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与意义临床路径是对疾病或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需关键性医疗活动(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进行规划、实施和评估的一种管理工具,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临床路径的制定可标准化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干预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二、临床路径的分类和应用临床路径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科室进行分类,例如,外科科室的临床路径主要涉及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诊治流程,内科科室的临床路径则更关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不同的临床科室中,临床路径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或手术过程,例如,心脏科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骨科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路径等。
三、临床路径的优势和挑战临床路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临床路径明确了治疗流程和标准,减少了医疗决策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医疗质量;其次,临床路径可以统一医疗资源的分配,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治疗;再次,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医患沟通和协作,增强患者对治疗计划的理解和依从性。
然而,临床路径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医疗团队可能对临床路径的接受程度不一,患者对标准化治疗的认可有差异等。
四、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提升的策略各临床科室的临床路径入径率(临床路径实施的比例)是衡量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重要指标,较高的入径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医疗质量水平。
为了提升各临床科室的临床路径入径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普及临床路径的意义和好处;二是优化临床路径的设计,确保临床路径能够贴近实际临床工作和医患需求;三是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四是加强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第一章临床路径基本知识一、临床路径概念临床路径(Critical pathway, 简称CP),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询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所指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最佳程序化、标准化医疗检查和处置流程,并把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性质量提高作为监控手段整合到其中,用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它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二、临床路径的制定1. 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1)常见病、多发病;(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3)结合医疗结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 确定标准诊疗项目本着循证的原则,对现有病历进行回顾,评价目前医疗过程,识别最常用的医嘱内容。
基本步骤包括:(1)随机抽取部分病例,对其医嘱信息进行调查;(2)诊疗项目整理:在对医嘱进行标准化后,以手术日为分界线进行重新命名和分类整理;(3)诊疗项目频数统计:将所选病例医嘱项目逐一进行频数统计,计算使用比率;(4)诊疗项目选择:“帕雷托法则”(2-8法则),即临床路径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应大约涵盖80%左右的病例。
选择出现比率大于80%的项目作为入选对象;(5)临床专家论证。
三、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的文件体系临床路径管理的文件体系包括:1. 标准住院流程:进入路径标准、出院标准;2. 临床路径表单;3. 标准化医嘱单;4. 个体变异记录单;5. 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单;6. 医护人员交班记录本;7. 术后康复状况评价表;8. 病例个案评价登记表;9. 变异分析报告;10. 各种知情同意书。
临床路径知识一、临床路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临床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医疗质量实时控制,并不断改进医疗质量,主要作用是规范“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减少无效支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关系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关系:二者都起源于规定一个病种,但作用不同。
临床路径起教练员的作用,单病种质量管理发挥裁判员的作用。
临床路径是采用简单明了的计划方式,将常见的诊疗与护理工作标准化,既可以保证医疗质量,又能降低医疗成本,病人也可得到“人性化服务”。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医疗质量指征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横向(医院之间)比较。
也就是说,临床路径是一个标准化的住院流程和临床路径的核对表,规范医生如何去做;单病种质量管理有一个监测指标及其相应的评价结果,判定医疗行为是否规范、诊疗质量是否适宜。
三、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成员组成和职责。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
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意义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执行流程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时间、流程;治疗目标;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临床路径总结临床路径阶段总结临床路径阶段总结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 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病患住院时因医护人员处理程序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加强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促使患者满意率上升。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调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临床路径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使患者获得最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临床路径在我院正式执行半年来,对其流程作了认真、仔细的阅读分析,临床试点各科室的医师在诊疗思维上已经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在执行,住院天数较短,药品所占医疗费用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达到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
半年的数据统计如下表,在这半年以来的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做以下工作总结: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临床路径入径情况1. 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多种专业人员合作的工作模式。
临床路径总结临床路径是指将医学和管理知识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循证医学的证据,制定出一种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方法。
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果,对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路径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临床路径能够规范化医疗流程,标准化诊疗方法,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可以使医生和护士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医疗水平。
其次,临床路径能够减少医疗费用,加快床位周转率。
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床位的利用率。
另外,临床路径还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临床路径中明确规定了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及时限,可以有效避免任务重叠和延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临床路径的实施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持,需要医疗机构具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但目前仍有不少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有广泛的专家参与,但是专家的参与度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可能造成制定出的临床路径无法适用于所有患者,影响了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此外,临床路径的实施还需要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改变工作习惯,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不同,可能造成实施效果不一。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实施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
医疗机构应建立起跨科室、跨专业的团队,共同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协同工作的氛围。
其次,加强培训和宣传。
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另外,医院还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最后,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
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
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作用
临床路径是针对特定疾病或医疗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它由医务人员、医疗
学者和专家经过系统研究和实践,制定出一套包含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标准流程。
临床路径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统一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通过制定一套
科学、规范的治疗流程,可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医务人员之间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其次,临床路径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明确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时间节点,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
避免了抢占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
此外,临床路径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检查和治疗,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
同时,通过规范了的医疗服务,可以减少因病情变化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降低了患者的医疗开支负担。
最后,临床路径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
临床路径可以提供患者更加统一和专业的医疗服务,减少了医疗误差和风险。
此外,临床路径还注重患者的康复需求,通过多学科协同工作和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在提高医疗质量、优化
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具有指导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高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理论与方法概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陶红兵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者针对某个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
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
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患者,患者生了病要去找医生医治,期望能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而恢复健康;第二是医生,医生要正确地诊疗患者,首先要正确、完善地了解与掌握病史和体征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应用于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已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卓有成效地解决患者的若干疑难问题,还必须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新技能;第三,要去发掘和掌握当前研究的最佳证据。
循证医学实际上是临床医生诊治患者的一个实践过程,精益求精的认识病人及其所患疾病的本质,从疑难的临床问题中去求知和理解新知,然后应用真知去联系病人的实际并卓有成效地解决病人的问题,并期望取得最佳效果。
三、诊断相关组(DRG)概述1976年,美国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的Robert Fetter 和John Thompson 等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研究出一种新型的住院病人方案,并首次定名为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system ,DRGs)。
疾病诊断相关组是一种病例组合方式,设计病组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了反映病例特征的一些因素,如病人的主要诊断、次要诊断、主要手术、重要的并发症或伴随病、年龄、新生儿体重、昏迷时间、是否死亡等。
每个DRG组内的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特点,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服务资源的消耗程度对每个DRG分别指定价格,病人在诊疗全过程中按比例一次性向医院支付该制定价格的费用。
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本钱,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80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每年1710美元,增加了21倍。
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1983年10月1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根底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用于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贫困医疗补助(Medicaid)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的支付。
即:同一种诊断相关分类(DRGs)病人均按同样的标准付费,与医院实际的效劳本钱无关。
这样,医院只有在所提供效劳花费的本钱低于DRGs—PPS的标准时,医院才能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NEMC)的护士Karen 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护理费用,又可以到达预期的治疗效果。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公认的美国最早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在临床上应用的医院。
此后,该模式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重视,许多机构纷纷效仿,并不断开展,逐渐成为即能贯彻质量保证法以及持续质量改良法(CQI),又能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较为普遍地被称为临床路径。
[1]重要意义编辑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和子路径一、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又称为临床工作路径,是指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通过明确的时间表、治疗计划和评估指标,指导医护人员实施全程管理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通过标准化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医疗成本。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专业人员。
制定临床路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的使用、护理的实施等多个方面。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或手术类型进行个性化调整,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路径的优点是明确了治疗流程,减少了医疗差异化,提高了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临床路径还可以促进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医疗效率。
二、临床路径的子路径1. 住院病人临床路径住院病人临床路径是指在患者入院后,全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路径。
该路径包括了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监测、药物治疗、饮食护理、病情评估等多个方面。
通过住院病人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地管理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术前临床路径术前临床路径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全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路径。
该路径包括了患者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病情评估、化验检查、术前指导等。
通过术前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确保患者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 术后临床路径术后临床路径是指在患者手术后,全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路径。
该路径包括了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期和康复期的管理,如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康复训练等。
通过术后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4. 门诊病人临床路径门诊病人临床路径是指在患者进行门诊治疗时,全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路径。
该路径包括了患者门诊就诊的各个环节,如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药物处方等。
张继红主任谈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一、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
另外,Spath(1994)定义是:CP是医疗小组共同合作,提供最好的患者管理方法。
CP横轴为时间,纵轴是设计的护理项目。
(护士单独搞临床路径或大夫单独搞临床路径都不行,必须是医护及辅助人员共同来搞)二、CP的国际背景与起源路径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与工程工业(如人造卫星、火箭的发射)。
8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了缩减医疗费用、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考虑在医院开展路径管理。
1985年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率先开始实行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三、CP的现状在美国,临床路径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由于实行临床路径能确实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及改善医疗品质,所以在最近的5年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被应用于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诸国中临床路径还只是零星开展。
台湾在几年前推行了健康保险制度,住院费用是案例计酬,医疗机构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就需要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维持优秀的照顾品质。
因此临床路径模式在台湾已开展起来,有3-4的时间了;日本已经开展了2—3年,新加坡也开使运用了这个服务模式,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CP的内容临床路径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手术、不同医院、病房、医生和不同的专业人员而有不同的服务项目内容.但一般应包括预期效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在医疗领域,临床路径是指为了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并降低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经过专业团队协作制定出的一种治疗计划。
临床路径的目标是通过对疾病的全程管理,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接下来将从临床路径的产生背景、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临床路径的产生背景临床路径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费用逐年增长的压力,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诊疗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患者需要,并且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临床路径的概念应运而生。
临床路径的初衷是通过明确的疗效指标、治疗流程以及评估标准,将医疗服务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费用,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临床路径的特点临床路径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医疗模式不同,临床路径更加注重全程的治疗管理,强调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并以患者为中心,将不同的医疗科室、医护人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另外,临床路径还具有规范化、实证化和多学科协作等特点。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计划和规范化的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率。
临床路径的应用临床路径的应用范围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临床科室。
在手术科室中,临床路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急诊科室中,通过引入临床路径,可以加快患者的就诊速度,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并提高急诊科室的工作效率;在慢性病科室中,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提供有效的疾病控制方案等。
同时,临床路径也可以在疾病管理、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流程和评估指标,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院和医生了解患者的治疗进程,判断治疗效果,并提供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依据。
此外,借助临床路径,医院还可以掌握医疗服务的质量状况,对医疗过程进行管理和改进,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什么是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s)
2010-01-22 作者:泌尿科张慧朗医师来源:长庚纪念医院浏览字体:【大、中、小】
一. 前言
为了避免医疗费用的浪费,并且能够提升照顾病人的品质,医院通常都会有很多组织及措施来达成医院管理的目标。
例如:整体品质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各案管理( case management ),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单位( patient-centered care units ),成果管理( outcomes management ) 和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 )等,虽然各种组织及措施各有不同的特色,但其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要做到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同时在照顾病人方面能够维持一定的水准。
临床路径的施行就是在病人住院后依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治疗病人,然后由专科护理师每天对照实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路径的差异,直到病人出院。
最后再由特定的组织人员分析及评估差异的原因,作为以后修改临床路径的参考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二. 起源
早在1971年美国就巳成立SITO( The Services Interaction Targets for Opportunities ) 基金会,致力于医疗品质的改善及医疗费用的
控制。
在1981年更通过以DRG ( diagnosis related group ) 为基础的付费方式,很明显的降低了病人的住院日数。
因此,减少医疗费用及提高医疗品质就成为大家一齐努力的方向。
在1990年美国波斯顿( Boston )的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 NEMC ) 就报告施行临床路径的经验,她们是以护理部为发展中心,参加人员为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当时称为临床要径( Critical Path ),用来代替护理计划( nursing care plan )及作为护理人员照顾病人的参考。
另一早期发展临床路径的医院,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州( Oklahoma ) 土耳沙市( Tulsa) 的Hillcrest Medical Center,她们也是以护理管理为中心来发展。
发展临床路径的委员会包括医师、护理人员及各单位的有关人员,其目的是用临床路径来做为照顾病人的指针。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在早期就成立了医疗品质审议委员会,设有一名主席、一名执行秘书及22 名成员,其中包括15位临床医师、1 位护理干部、5位诊断部门人员及2位治疗部门人员。
在1995年1月以后,医院的管理部门又成立了临床路径发展小组( Clinical Path Development Team - CPDT ) 专门发展临床路径。
成员共8名,包括1 名临床医师、2名管理中心人员和5名专科护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