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新时代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分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社会的信息传递者和监督者,新闻媒体的责任也变得更加重大。
对于新时代的新闻媒体来说,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新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新时代新闻媒体首先应承担起守正创新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应当在报道新闻时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添油加醋,不混淆是非,不制造谣言,不歪曲事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更应当以客观的态度去传递信息,避免片面的报道和误导性的内容。
在创新方面,新闻媒体也应当积极地推动传媒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报道技术和传播手段,以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
新时代新闻媒体还应承担起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作为舆论引导者,新闻媒体应当通过自身的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正确理性地看待事物,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汇聚,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注重挖掘正面事物和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着力推动社会向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作为社会监督者,新时代新闻媒体还应当承担起对社会的监督责任。
新闻媒体应当敢于揭露不良现象和问题,勇敢地向社会传递真相。
在社会事件中,新闻媒体应当敢于发声、勇于挑战,以公正的态度向社会传递事件的真相,揭露腐败、批判不良现象,发出对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现象的声音。
也应当不断地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使权力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新时代新闻媒体还应当承担起对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的担当。
新闻媒体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在报道时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积极关注公共福祉,关注弱势群体,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共福祉。
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新闻媒体也应当积极发声,关注并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并努力促进解决问题的行动。
新时代新闻媒体还应当承担起对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
新闻媒体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保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工作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社会的瞭望者、信息的传递者,其言行和报道对社会舆论、公众认知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其在从事新闻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首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每一篇报道、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基于确凿的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歪曲。
这意味着新闻工作者要深入调查、多方核实,确保所呈现的信息准确无误。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点击率而制造假新闻的现象,这无疑是对职业道德的严重践踏。
其次,新闻工作者应保持客观公正。
在报道中,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情感倾向或利益诉求,要平等对待各方观点和利益。
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外部压力而偏袒某一方,而是要以中立的立场呈现事件的全貌,让公众能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思考。
另外,新闻工作者还需遵守保密原则。
在采访过程中获取的机密信息、个人隐私等,必须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这不仅是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是维护新闻行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社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更高层次的使命和担当。
新闻工作者应当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积极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新闻工作者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报道,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违法违规行为,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比如,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的曝光,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同时,新闻工作者还应当关注民生问题,反映民众的呼声和诉求。
为弱势群体发声,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报道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此外,新闻工作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还有责任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一、本文概述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记录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采访、报道,将世界各地的事件、现象、观点传递给广大公众,帮助人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冲突和道德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现象,并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本文将首先分析新闻记者面临的角色冲突,包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要求与个人立场、情感之间的冲突,新闻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如利益驱动下的不实报道、有偿新闻、过度渲染等。
本文还将强调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要求他们保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而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则要求他们在传播信息的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如何解决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和道德失范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新闻伦理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期望新闻记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是新闻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需要在专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这导致了角色冲突的频繁出现。
新闻记者的专业角色要求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他们需要通过调查、采访、研究等手段,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向公众传递真实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和压力,如广告收入、政治干预、社会舆论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报道立场和公正性。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角色,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制度保障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制度保障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监督者和舆论引导者。
然而,伴随着新闻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新闻学概论出发,探讨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制度保障。
二、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1.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在新闻学的研究中,社会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它包括了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向公众负责、监督权力、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等。
2.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对权力的监督、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解释等方面。
新闻媒体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报道事件,更要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原因,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三、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1.政策法规的完善政策法规是保障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
国家应当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保障新闻媒体报道的自由和客观性,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保护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2.行业自律的建立除了政策法规的保障外,新闻媒体行业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行业自律的机制,制定行业规范和准则,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总结和回顾在新闻学概论的指导下,我们对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制度保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权力的监督,更需要有政策法规和行业自律的制度保障。
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利益发声。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我深切理解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只有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下,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于公众,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希望未来,在政策法规和行业自律的双重保障下,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众的利益不断努力。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摘要纵观历史,新闻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不但是党的代言人,宣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充当着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能够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政府部门,同时又将政府对于群众的惠民政策反馈给群众。
新闻媒体是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那么新闻工作者就是维系这架桥梁畅通无阻的辛勤工作者。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各阶层在权力、地位、财富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也频繁发生,社会弱势群体在面对一些有权力地位的人对他们造成的不公正待遇,他们无力对抗,或许只能选择沉默。
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向社会公众揭露事件的原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这样才能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新闻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公正;公信力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02-021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
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
在采访和写作时,很多情况下,报道本身的技巧并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才会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跳出就事论事的藩篱,站在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
2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2.1 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3方面内容: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浅谈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新闻事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和传播价值观念的媒介,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时期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仅是新闻报道者,更是社会意识的代表和引领者。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递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新闻记者扮演着观察者、记录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他们应该及时、准确、客观地传递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信息。
面对众多的信息来源,新闻记者需要通过深入挖掘、理性的分析以及准确的报导,满足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同时避免造谣、传谣等错误行为。
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新闻记者需要始终保持警惕的眼光,发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潜在的危机,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引导公共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作为社会的守护者,新闻工作者需要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避免巨头垄断、商业利益驱动和舆情煽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与新闻媒体的独立性。
三、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新闻不仅仅是对当下事件的报道,更重要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铭记和文化传承。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需要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不仅要追踪事件发展的历程,还要把握撰写角度和方式,让它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同时,寻找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根源,努力传承中华文化遗产,让新闻文化有更大的社会效应。
四、敬畏生命,关爱社会新闻事业是一项人性工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还包括敬畏生命和关爱社会。
在面对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时,新闻人应当感同身受,把关注点放在遇难者及其家庭上,并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外,新闻人也要把握社会情感的脉络,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及时报道和传递信息。
总之,新时期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忠实于事实,而且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社会、为民族作出贡献。
唯有坚守媒体伦理,推崇新闻价值,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才能做到新闻传播和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作者:詹江涛来源:《科技传播》2011年第12期摘要纵观历史,新闻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不但是党的代言人,宣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充当着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能够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政府部门,同时又将政府对于群众的惠民政策反馈给群众。
新闻媒体是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那么新闻工作者就是维系这架桥梁畅通无阻的辛勤工作者。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各阶层在权力、地位、财富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也频繁发生,社会弱势群体在面对一些有权力地位的人对他们造成的不公正待遇,他们无力对抗,或许只能选择沉默。
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向社会公众揭露事件的原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这样才能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新闻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公正;公信力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02-021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
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
在采访和写作时,很多情况下,报道本身的技巧并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才会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跳出就事论事的藩篱,站在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
2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2.1 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3方面内容: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摘要纵观历史,新闻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不但是党的代言人,宣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充当着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能够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政府部门,同时又将政府对于群众的惠民政策反馈给群众。
新闻媒体是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那么新闻工作者就是维系这架桥梁畅通无阻的辛勤工作者。
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各阶层在权力、地位、财富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也频繁发生,社会弱势群体在面对一些有权力地位的人对他们造成的不公正待遇,他们无力对抗,或许只能选择沉默。
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向社会公众揭露事件的原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这样才能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新闻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公正;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002-02
1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
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
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
在采访和写作时,很多情况下,报道本身的技巧并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才会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跳出就事论事的藩篱,站在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时代精神。
2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2.1 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3方面内容: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的技术日益先进,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2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和
工作态度,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就是将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真实的还原给广大人民群众,使群众能够准确及时的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从而对事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新闻一旦脱离了实事求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新闻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真实性,如果抛开实际情况而进行报道那都是毫无意义的,就是虚假新闻,这是违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的。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很重要,社会各界人士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来了解社会和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因此,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工作者就更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这样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报道。
2.3在报道中要加强职业道德
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
“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而这种信任的主体是受众,媒介公信力建立在受众对媒体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上。
受众是传媒的基本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没有受众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尤其在今天受众选择的时代,媒介的竞争就是争夺受众的战争。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是媒介效果的评价主体,是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主体。
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一个媒体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
征。
没有公信力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命力,被受众鄙弃。
新闻媒体要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取得受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将新闻事业继续下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在对新闻报道时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受众,用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来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3李刚案中析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2010年10月16日晚,在河北大学发生了一起恶劣的肇事逃逸案。
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肇事司机在撞人之后不仅没有停下车来关心伤者的情况,反而继续向校园内开去接女友,经保安拦截下后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
高喊:“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
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这一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人们对这个官二代的嚣张行为极度愤怒,使这一案件迅速升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李启铭撞人,这种罪过当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李启铭以及他的家庭所承担的已经远非一个车祸肇事者所应承担的压力,不仅波及李刚,也波及了河北大学校长等本来不相干的人。
舆论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司法审判。
对于这一起事件,因为它有很多有待我们去证实和继续深入调查的疑问,因此,我们必须对与这一案件有关的人和事进行报道,
以调查出事件背后的真相。
但是,如果为了查出真相便把任何自己认为和案件有关的人和事都牵扯出来,那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要在调查确定后,再将报道发布出去。
在这过程中,不能听信网上流言进行添油加醋,以顺应群众的思想趋势来进行报道,那会使受众迷惑,也不利于真相浮出水面。
李启铭肇事逃逸,是违反了我国法律,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应该判处7~10年的有期徒刑,然而网友及广大群众却强烈要求应该将其枪决,如果任由舆论高涨,受舆论审判影响,势必会影响我国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因此,媒介应该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不至于群众因为愤怒而影响社会的公平。
在作为这个案件当事人李启铭的父亲李刚,首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对这一事件进行回应。
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我们看到,李刚一直痛哭流泪,表现出自己对公众的歉意和悔意,媒体只是对这一新闻进行报道,而并未作出评价。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应该先保留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而客观的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然后再关注社会公众对其的看法,也可邀请专业人士对案件进行分析评价,而不能将某一个人的个人言论代替整个新闻媒体的看法。
新闻媒介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更要对自己的受众负责,因此,在进行报道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
4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4.1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更好为人民服务
提高每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关键所在,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才能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更好地为我们新闻事业做出贡献。
4.2 实际应用中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要知道该怎么履行记者的社会责任,首先要知道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缘由。
作为一个人,按一般的常理讲,只要遵纪守法、很好地在社会里谋生、做好自己分内的差事或者营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但是作为一个新闻人,尤其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新闻人,他应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为这个社会的公平负责任,要不畏强权和黑恶势力打击,用手中的笔杆揭示社会问题,为老百姓说话,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多报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华.检察机关刑事案件报道原则[r].湖北:湖北省人民检察院,2010.
[2]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中的媒体责任和受众责任[j].青年记者,2010,8.
[3]范敬宜.范敬宜谈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r].浙江在线,2011.
[4]郭站麟,陈占树.浅析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n].河北工人报,2008-3-1.
[5]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0-1(1).
[6]田源.强化党报服务性,提升引导公信力[j].青年记者,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