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25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
2.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受任”指的是__________。
3. 《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是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徐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
5.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范仲淹所作?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渔家傲》D. 《苏幕遮》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滕王阁序》B. 《出师表》C. 《岳阳楼记》D. 《醉翁亭记》3.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A. 误入B. 寻找C. 被引导D. 偶然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赤壁赋》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水调歌头》5. 下列哪句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2. 《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醉翁”这一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于之)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整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四十岁2.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里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____。
答案: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怀忧虑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里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4.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岳阳楼记》的作者?A. 苏轼B. 范仲淹C. 王安石D. 欧阳修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文章?A. 《醉翁亭记》B. 《岳阳楼记》C. 《赤壁赋》D. 《滕王阁序》答案:B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范仲淹D. 韩愈答案:C二、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时期诸葛亮写给______的表文。
答案:三国;刘禅2.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说明桃花源与外界______。
答案:隔绝3.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莲花的______。
答案:高洁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意味着他愿意在国家和人民之前先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之后享受快乐,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2. 《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通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更愿意在山水之间寻找乐趣,而不是沉迷于酒宴之中。
四、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通透,外表笔直,不蔓延也不分枝,香气远播而更加清新,亭亭玉立,可以远远观赏但不能亵玩。
2. 翻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记了所有的荣辱,手持酒杯面对风,内心充满了喜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u):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张元怪之(责备)“怪”是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处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都是“却”的意思。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父感其言,遂许焉。
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
(4分):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皇帝亲自前往慰问军队。
他先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直接驶入军营,将领们下马迎接和送别。
接着前往XXX,那里的军吏身着铠甲,手持锋利的刀,拉开弓弩,准备就绪。
天子的先驱到了,但不能进入军营。
先驱说:“天子要来了。
”军门都尉说:“将军命令是:‘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
’”不久之后,皇帝到了,但还是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XXX:“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
”XXX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随行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驰。
”于是天子控制马缰绳缓慢前行。
到了营中,XXX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皇帝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
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后就离开了。
XXX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之前的霸上和棘门军,就像是儿戏一样,那里的将领们肯定会被攻占并俘虏。
而XXX,真是个了不起的将领啊!”出了军营门后,XXX和大臣们都感到惊讶。
XXX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之前的霸上、棘门军营就像儿戏一样,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俘获。
至于XXX,难道有人能够侵犯他吗?”XXX向XXX行了军礼,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他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他引用了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XXX和大臣们都惊讶于XXX的表现。
XXX长时间地对XXX赞叹不已,称他为“真将军”。
对比霸上、棘门军营,XXX用一褒一贬的方式评价XXX,展现了他的权威性和艺术效果。
群臣对XXX接待XXX的方式和XXX对XXX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表现了他们对皇帝的敬畏和对XXX行为的不理解。
XXX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XXX的君主,他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但没有发龙威,反而“称善者久之”。
XXX小时候在背诵,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XXX突然中止,然后又继续。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细柳营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皇帝亲自慰问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曹彬二事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1,不可伤其生。
”【注释】1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品德。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二道生毁宅道生廉约1,身为三司2,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3,一熊皮障泥4,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
第宅卑陋,出镇5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
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
【注释】1道生:指北魏名臣长孙道生。
廉约:清廉节俭。
2三司:当时的一种高级官位。
3兼味:同时吃多种菜肴。
4障泥:即马鞯,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
5出镇:指出任做官。
1 .解释加点字(1)数十年不易.()(2)食.不兼味()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A从前霍去病因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法成家。
B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有办法考虑自家的事。
C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尚未消灭,没有必要考虑自家之事。
D当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未消灭,没法成家。
3.长孙道生的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是因为(用自己的话表述)4.长孙道生“令毁宅”的言行中所体现的品德是。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三晏子之御1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2深矣,常有以自下3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4。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初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3篇)初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4分)[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①佚(yì):通“逸”,逃跑。
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________②然犹策之不已策: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__③少痊________④然则何以解忧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一篇:【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记事》【注释】①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
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许)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C.数百步复反.(通“返”,返回)D.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离开)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驻马观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良久而去C.其.真无马邪因宿其旁D.晋索靖所.书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B.【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C.【乙】文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驻”、“观”、“反”、“伫立”等词语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乙】文通过记述欧阳询观古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博采众长,专心致志,刻苦磨炼。
参考答案:1、A 或:有时2、D A的/代词,它;B却/才;C难道/代词;3、B 【甲】文作者认为当时社会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第二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弛入,将以下骑送迎。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同“途”,路上。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一)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班级姓名同步练习命题人:日期:(二)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三)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