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6 太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4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
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
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姞民【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 学会快速浏览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
3. 学习说明文方法的运用及其运用效果,学习使用说明方法写话。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太阳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和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太阳的特点三、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运用效果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过程及内容(按导学卡学习内容进行授课)一、【自主预习】1.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2.给下列生字注音: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3.读准以下词语: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地区杀菌治疗寸草不生飘浮4.看拼音写字,把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shè fán zhí tàn shā jūn zhì liáo 氏度煤5.根据释义填写词语①用日光、高温、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②事先防备。
()③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④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
也形容灾情严重。
()6.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先通过《》的传说,引出了说明对象:。
接着依次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告诉我们没有太阳就没有。
7.浏览课文,思考: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边读边思考课文1—3段2.课文开头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觉得介绍传说有什么作用?选择回答(在正确的答案上打“√”)(1)说明太阳本身很多。
()(2)说明太阳很热。
()(3)说明古人的箭法很好。
()(4)增加文章神秘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内容。
()3. 太阳的特点是、、,课文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它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表达作用,填写下列表格内容:4.比较下面两组两个句子,说说加点字否去掉,为什么?(1)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太阳》)人教(部编版)16、太阳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2.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谜语出示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板书:太阳)2.交流太阳师:说说你了解关于太阳的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
师: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
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通过学习课文,去揭开太阳的奥秘。
3.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①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摄氏度差不多生存繁殖估计杀菌治疗蔬菜比较凝成②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太阳》是一篇说明文。
它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太阳与我们密切关系的一些特点,说明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4。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课件出示单元导读)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小结:对了。
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性课文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好吗?板书课题:16太阳2.齐读课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太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本课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和地球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查找相关资料,并且对信息进行选择、归纳、整理;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探究交流,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曾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说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太阳很感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等9个词语。
2.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一)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能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和学生查找的资料,体会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之密切。
(三)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句式,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恰当的补充,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人类登上月球的图片。
师: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了月球,人类迈出了认识宇宙的重要一步,那么人类可以登上太阳吗?为什么?复习旧知,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太阳的特点,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2.课文介绍太阳的这几个特点,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复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主要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教案:《太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人类与太阳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太阳的外貌、温度、光线等特点,以及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4. 人类与太阳的关系:探讨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资源,以及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人类与太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太阳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2)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资源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人类与太阳的关系。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太阳的特点和作用:(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的认识。
5. 人类与太阳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利用太阳资源,以及太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太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太阳这个主题相对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难点: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视频等的多媒体教学PPT。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课文、阅读材料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学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查找资料来寻找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篇目。
课文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太阳系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太阳的特点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太阳的科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互动式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太阳的图片、视频等。
2.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太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停顿,提高朗读质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太阳的了解。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教会学生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4. 合作探究: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生字词。
(2)通过提问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段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讨论如何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太阳的特点和作用1. 太阳离地球非常远。
2. 太阳很大,地球在太阳面前显得很小。
3. 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是地球生命的源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
课文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太阳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太阳,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深入理解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准备课文对应的音频,以便学生在朗读时进行参考。
2.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资料:准备一些关于太阳的图片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太阳的特点和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并让学生进行简要的复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太阳有什么特点?b.太阳对地球有什么重要性?c.你对太阳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第五单元本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题,包括《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整个单元就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教材从单元提示到课后习题,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一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说明文,每篇课文的说明对象特点明晰,使用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对同学们认识说明文、学习使用说明方法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课后习题也是紧扣这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本单元基本的语文要素,紧扣学习重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方法,进而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太阳2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帮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识。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0个字,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太阳和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3.说出两篇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4.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松鼠 2 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松鼠的活动、松鼠的食性、松鼠的搭窝及松鼠的生育等内容,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16 太阳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3.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难点1.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1.字词教学。
本课有4个会认字和9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会写字。
这10个字,有的容易读错,如“摄、殖”;有的容易与形近字混淆,如“炭”与“碳”;有的容易写错,如“区、杀”。
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
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里、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本课要求掌握的11个词语可一边教学课文一边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先用提取关键句和简洁概括的方法理解文章各段落的意思,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利用分类归纳的方法知晓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这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脉络的梳理,属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要感受太阳的特点,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
第三阶段要开展竞赛活动,检查同学们对说明方法及其妙处的掌握情况,试着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学生设定某种句式或提示,学生依据句式或提示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事物。
3.表达运用。
语文是语言艺术,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习本文就要训练学生准确使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能力。
本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恰当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给学生设定句式或提示,让学生课后选择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1.预习提纲(1)读题目,查找后羿射日的故事,查找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初步了解太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且组词形式要丰富;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一、观看视频,导课激趣。
1.同学们,你们平时应该很喜欢看动画故事。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请大家看一下。
(播放“后羿射日”的动画视频。
视频的内容为后羿对着太阳拉弓射箭,口中说道:“可恶的太阳,你让人们无法生活,我要把你们射下来。
”大约1分钟。
)。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谁能来说一说?(同学们畅所欲言)3.那么,后羿到底能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下面请学习科普短文《太阳》,到那里去寻找一下答案。
(教师相机板书:太阳)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趣的动画故事、鲜艳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活跃、开放的课堂,让同学们在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得到了展示和交流。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摄shè、氏shì、殖zhí、粮liánɡ、炭tàn、区qū、去掉拼音读: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组词读: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地区、杀菌、治疗(3)教师指导读写生字:重点强调“殖、菌”的读音,教师要指出读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殖”不能读成“chí”;“菌”的拼音是“jūn”,不是“jǖn”;“疗”不要读成“niáo”)。
重点强调“殖、区”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如下问题:“殖”右边的“直”里边有三横;“区”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轮读。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结合,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想?2.教师引导: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用课件逐次出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2.讲太阳很大。
3.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很高。
4.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资源的关系。
5.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6.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7.讲太阳能杀菌、预防和治疗疾病。
8.讲有了太阳才有美丽的地球。
4.归纳分类,理清全文的脉络和结构:根据前面概括的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教师引导: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要看各个自然段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的属于并列的,有的属于因果的,有的属于递进的……请同学们先分析各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第1~3自然段之间是并列关系,第4~7自然段之间也是并列关系,第8自然段是对第4~7自然段的总结。
课件出示小结:第1~3自然段:写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第4~8自然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师相机板书“特点:远、大、热以及与人类关系密切”)5.教师综述: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会概括总结和分类归纳,为以后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说明方法做准备。
四、布置作业。
1.读写词语,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表格的第一列补充完整。
内容重点句子说明方法特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一文主要围绕“太阳”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课文内容表格”),一是太阳的特点:(学生齐答,教师操作课件,把“特点”二字填到表格里)二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齐答,教师操作课件,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填到表格里)2.太阳有哪些特点呢?(生齐答,教师适时操作课件,把“远、大、热”填到表格里)3.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呢?(生齐答,教师适时操作课件,把“动植物、资源,雨、雪,风,医疗”等内容填到表格里)内容重点句子说明方法特点远大热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动植物资源雨、雪医疗总结这样导课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利用媒体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能更好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品细读,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细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把“一亿五千万千米”“走:差不多三千五百年”“飞机:二十几年”填到表格里。
)师:课文在介绍“远”这个特点时,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好不好?为什么?(教师适时操作课件,把“列数字”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生1: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会给人一种很笼统模糊的印象。
用数字说明两者的距离,十分准确。
生2:这些数字精确、清楚,有科学依据,真实可靠。
师: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太遥远了,我们仅从数字上是无从得知的。
但课文又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方法介绍,让我们了解得更具体。
课文假设了两个例子:步行到太阳上去;坐飞机到太阳上去。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把“举例子”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师:这两个例子让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或感叹?生: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