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无格.描红练习纸A4-随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
临摹字帖的方法一、选帖二、读帖1结字分析2点画与用笔分析三、临摹1摹帖:描红,仿影,单钩,双沟等2临写:格临,对临,背临,意临四、临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选帖:学习书法,应首先从临摹字帖开始,这是人们公认的学习书法的必须途径和有效方法。
选帖,是临帖的第一道门槛,面对中国书法中多如牛毛的字帖,随着当今社会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诸多原因,现在字帖可以说是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珠。
如何选帖,选什么样的帖,那么我们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谨慎的分辩,切不可盲目地随便选一本帖就开始临习,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首先,要选自己喜欢的字体,这样在以后的临习中才会有兴趣,选好了所喜欢的字体以后,进一步了解这种字体有哪些帖。
还可以查一些资料,了解掌握这些帖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去购买。
其次我们在选帖的时候,尽量选古时候的名碑名帖,这些名帖都是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锤炼而得到公认的,而现代书家所书的字帖,其价值不好衡量,也很有争议,所以在选帖的时候,应当以古为好,从古人的入手,追根溯源,吸收其精华。
字帖是学习书法者的老师,字帖选得好学习起点就高,进步自然就快。
书体有篆、隶、楷、行、草,等诸多种类,初学者选择哪种书体为好,历来说法不一。
我主张先学楷书。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楷书点画规范,笔法丰富,结构规整,集中体现了艺术用笔,结体的法则,先学楷书既有利于初学,为以后学习各种书体创造有利条件打好基础。
也适宜我们将来当好小学书法教师。
如果我们想更深入学习书法,我推荐大家学习顺序为楷、行、草、甲骨、篆、隶。
二、读帖字帖选定后,不要急于临摹,先要仔细的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观察,体会字帖中字的笔顺、笔法,结构和章法特点,达到心领神悟,这是临摹的基础和前提。
如何读呢?一是粗读,读它的笔法,读它的结字法,读它的精神、味道,读他的布白。
要读出他的特点来,还要了解这本帖的渊源,是从何而来的(也就是这本帖又是从哪本古帖变化出来的)。
如楷书帖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它主要运用的是篆书笔法,圆笔较多,因为颜真卿是学篆书的。
课题竖的组合单元主题基本笔画教学目标运用已学习的方法,用形态不同的写出竖的组合。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竖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要领,练习当两个以上的竖画组合在一起时,有垂露、悬针、长短、粗细、曲直等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竖画组合时的变化技巧。
课前准备笔、墨、纸、砚、字帖教学过程复备一、课程导入请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学过的竖画都有哪些?再请同学们想一下,如果同一个字中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竖画,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哪些方面?二、探究新知1、介绍笔画。
本节课我们学习竖画组合的写法。
板书竖画组合是在学习不同的竖画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组合。
一个字中,当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画时,除了垂露、悬针、尖头、曲头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外,还要有粗细、长短的变化。
2、观察笔画形态。
我们以“其”字为例,来学习竖画组合的写法。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
“其”字中的两竖都有哪些特点?其字有两个竖画,形态略有不同。
左边的竖画短,挺直,略细;右边的竖画长,略微弯曲,稍粗。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其”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1、分析笔画形态。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两竖的组合?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其”字的两竖怎样起笔?(2)怎样毛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教师示范。
示范“其”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两个竖画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其”“州”“德”三个例字中竖画组合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2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页继续临摹。
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
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
书法练习基本方法(初学者)一.关于选帖书法练习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继之练南行、北碑、汉隶、秦篆等。
把喜欢的风格书体,是欧体还是颜体还是褚体赵体,确定下来作为临习的范本。
楷书是基础,是架子,架子不好写其他书体都很难看。
因楷书比较工整、规矩,所以容易生硬呆板,缺少行气,而行楷比较灵动,可以弥补楷书的生硬,而但练行楷,容易轻飘,笔力不能入纸。
楷书代表作有颜真卿的《多宝塔》、《东方画赞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旭《九成宫》等。
行书代表作中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楷中着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草书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怀素《千字文》等。
二.文房四宝初学,一帖,一笔,一瓷杯,一钟墨汁,数张黄纸足用。
工具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趣。
笔: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
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
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
买回来笔头都是有胶的,取温开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开。
初学的话宜用笔锋三四厘米的。
有人主张初学用羊毫长锋,但我觉得太难驾驭,推荐兼毫。
每次用笔前用水润一下笔,然后用纸巾吸至九分干,然后沾墨。
每次练完,笔最好要洗干净。
因墨汁具有腐蚀性。
然后悬挂风干。
墨:墨以质地细致,含胶轻的为佳,最好用轻松烟,墨色黑而有光泽,微带清香。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横》是北师大版《书法指导练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教材选择欧阳询《九成宫》楷书字体为范本,本课教学内容是学习和认识欧体横画的基本形态特点,初步掌握横画的书写方法。
了解枕腕、悬腕和悬肘的三种不同的书写姿势。
教材借助书法练习歌和书法学习小伙伴提示等方式,帮助师生更好地进行教和学的活动。
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毛笔的使用,墨汁的使用,蘸墨的方法,五字执笔法以及练习中锋线条等内容。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次接触毛笔这一书写工具,对毛笔的性能,执笔的方式,书写的方法,笔画线条的表现等等都处于陌生的阶段,同时书写习惯的养成也刚刚开始。
教学目标:1、认识欧体楷书长横的一般形态,初步感知“工”“非”中短横的不同笔画形态。
2、学习长横的起笔、行笔与收笔方法。
3、了解枕腕、悬腕与悬肘等书写姿势,初步掌握用枕腕法书写。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在习字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横的形态,掌握长横的书写方法。
2、掌握枕腕法的书写姿势。
教学活动准备:师:相关课件,笔、墨等书写示范工具材料;生:笔、墨、纸、墨碟、毛毡等书法工具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组织教学我们在这样漂亮的教室上书法课,想一想,咱们每个同学应该要注意些什么?是的,教室里的地面和墙壁,一桌一椅,都需要同学们去细心地呵护它。
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把书画毛毡和纸铺好了。
第二步,倒墨。
同桌有一位同学倒墨就可以了,墨的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请同学们小心地倒墨,倒完墨之后,要把墨瓶拧紧,再把它收起来。
第三步,我们来蘸墨、掭墨。
古人是这样拿毛笔的,把毛笔捧在手心,以表示对毛笔的尊重,对文字的敬畏。
好,现在开始来蘸墨,手心向上,在墨碟里蘸一下。
手心对着天,这是拜天。
好,转过来,手心朝下,再蘸一下。
手心对着地,这叫拜地。
我们会发现毛笔提起来的时候可能还有墨水下滴,不要紧,我们来把笔管放平,从笔腹到笔尖慢慢地把多余的墨掭掉。
书法练习基本要义(初学者)(总1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书法练习基本要义(初学者)一.关于选帖书法练习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继之练南行、北碑、汉隶、秦篆等。
把喜欢的风格书体,是欧体还是颜体还是褚体赵体,确定下来作为临习的范本。
楷书是基础,是架子,架子不好写其他书体都很难看。
因楷书比较工整、规矩,所以容易生硬呆板,缺少行气,而行楷比较灵动,可以弥补楷书的生硬,而但练行楷,容易轻飘,笔力不能入纸。
楷书代表作有颜真卿的《多宝塔》、《东方画赞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旭《九成宫》等。
行书代表作中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草书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怀素《千字文》等。
二.文房四宝初学,一帖,一笔,一瓷杯,一钟墨汁,数张黄纸足用。
工具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趣。
笔: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
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
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
买回来笔头都是有胶的,取温开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开。
初学的话宜用笔锋三四厘米的。
有人主张初学用羊毫长锋,但我觉得太难驾驭,推荐兼毫。
每次用笔前用水润一下笔,然后用纸巾吸至九分干,然后沾墨。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午好!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曲靖市2015年小学书法教师教材培训,下面我和您们交流一下我培训的内容,在交流中存在许多不足,还请您们批评指正.西泠印社出版社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验)是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编写思路体现了整套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务求使小学生在书写规范汉字,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同时,了解书法基本常识,初步掌握书写楷书的基本技法,感受书法字体的线条美和结构美。
强调在“寓教于乐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汲取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在编写过程中,该教材选取唐代法度严谨、保存相对完好的颜真卿《多宝塔碑》为主要临习范本,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4“基本字表”和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力避书法用字的异体字.以书法“双钩"、“描红"法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代技术手段,针对《纲要》的有关要求及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系统地编排教学内容。
教材基本结构本套教材按《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的要求,每学期安排16课时,共128课时。
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选取法度严谨的楷书名碑颜真卿《多宝塔碑》为教学范本,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书写工具,学习书法文化,掌握书写姿势、运笔方法、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体结构等。
在六年级下册学习另一种楷书名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兼与其他经典碑帖对照学习,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审美水平。
同时安排了部分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书法,提升学生书法水平,激发学生对学习书法的热情。
教材的主要特点1。
碑帖选择考究,附高清原拓图。
编者从唐四家入手,考虑到历史基础、碑帖的风格特征、保存程度、学生认知水平等,确定本套教材前7册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为教学范本,第8册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教学范本.并在每册教材的封二、封三及插页部分连续编录了高清不失真的颜真卿《多宝塔碑》原拓共35页。
书法练习基本方法(初学者)一.关于选帖书法练习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继之练南行、北碑、汉隶、秦篆等.把喜欢的风格书体,是欧体还是颜体还是褚体赵体,确定下来作为临习的范本。
楷书是基础,是架子,架子不好写其他书体都很难看。
因楷书比较工整、规矩,所以容易生硬呆板,缺少行气,而行楷比较灵动,可以弥补楷书的生硬,而但练行楷,容易轻飘,笔力不能入纸.楷书代表作有颜真卿的《多宝塔》、《东方画赞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欧阳旭《九成宫》等。
行书代表作中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草书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怀素《千字文》等。
二.文房四宝初学,一帖,一笔,一瓷杯,一钟墨汁,数张黄纸足用.工具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趣。
笔: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
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
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买回来笔头都是有胶的,取温开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开。
初学的话宜用笔锋三四厘米的。
有人主张初学用羊毫长锋,但我觉得太难驾驭,推荐兼毫.每次用笔前用水润一下笔,然后用纸巾吸至九分干,然后沾墨。
每次练完,笔最好要洗干净。
因墨汁具有腐蚀性。
然后悬挂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