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腐蚀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不锈钢腐蚀机理发生原因和维护处理方法不锈钢是一种抗腐蚀性能极好的金属材料,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可能发生腐蚀。
不锈钢腐蚀的机理主要有三种:点蚀腐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种腐蚀机理的发生原因和相应的维护处理方法。
1.点蚀腐蚀:点蚀腐蚀是不锈钢上出现的小孔洞或凹陷的形式,通常是由于材料表面的保护层被部分破坏或被去除所导致的。
(1)发生原因:点蚀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氧化铁皮:不锈钢焊接时,焊缝周围容易形成氧化铁皮,这些铁皮上的离子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
b.离子污染:不锈钢表面被有机物、污垢或液滴等污染,这些污染物中的离子会引发腐蚀。
c.金属离子:铁、铜、镍等金属元素的离子会导致点蚀腐蚀。
(2)维护处理方法:a.避免过度热处理:过度热处理会破坏不锈钢的表面保护层,因此应避免过度热处理。
b.清洁不锈钢表面:定期清洗不锈钢表面的有机物、污垢和液滴等污染物,尽量保持表面清洁。
c.选用合适的不锈钢材料: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点蚀腐蚀。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在不锈钢材料的晶界处发生的腐蚀,会导致不锈钢的结构性能下降。
(1)发生原因:晶间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焊接热影响区域:焊接过程中,不锈钢的热影响区域容易出现晶间腐蚀。
b.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中,不锈钢的晶界会因为积累了一定的铬碳化物而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晶间腐蚀。
(2)维护处理方法:a.控制焊接参数:合理控制焊接参数,避免焊接热影响区域出现晶间腐蚀。
b.降低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尽量降低不锈钢的工作温度,以减少晶间腐蚀的可能性。
c.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应选择具有良好抗晶间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
3.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由于不锈钢在受到应力力学作用时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腐蚀,会导致不锈钢的断裂。
(1)发生原因:应力腐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a.应力作用:不锈钢在受到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应力腐蚀。
b.腐蚀介质:特定的腐蚀介质会加剧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不锈钢的适用条件及腐蚀原因1、304型不锈钢这是最廉价、最广泛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如食品、化工、原子能等工业设备)。
适用于一般的有机和无机介质。
例如,浓度<30%、温度≤100℃或浓度≥30%、温度<50℃的硝酸;温度≤100℃的各种浓度的碳酸、氨水和醇类。
在硫酸和盐酸中的耐蚀性差;尤其对含氯介质(如冷却水)引起的缝隙腐蚀最敏感。
2、304L 型不锈钢.耐蚀性和用途与304 型基本相同。
由于含碳量更低(≤0.03%),故耐蚀性(尤其耐晶间腐蚀, 包括焊缝区)和可焊性更好,可用于半焊式或全焊式PHE。
3、316 型不锈钢适用于一般的有机和无机介质。
例如,天然冷却水、冷却塔水、软化水;碳酸;浓度<50%的醋酸和苛性碱液;醇类和丙酮等溶剂;温度≤100℃的稀硝酸(浓度<20%=、稀磷酸(浓度<30%=等。
但是,不宜用于硫酸。
由于约含2%的Mo,故在海水和其他含氯介质中的耐蚀性比304 型好,完全可以替代304 型。
4、316L型不锈钢耐蚀性和用途与316L型基本相同。
由于含碳量更低(≤0.03%),故可焊性和焊后的耐蚀性也更好,可用于半焊式或全焊式PHE。
5、317 型不锈钢适合要求比316 型使用寿命更长的工况。
由于Cr、Mo、Ni元素的含量比316 型稍高,故耐缝隙腐蚀、点蚀和应力腐蚀的性能更好。
6、AISI 904L或 SUS 890L 型不锈钢这是一种兼顾了价格与耐蚀性的高性价比的奥氏体不锈钢,其耐蚀性比以上几种材料好,特别适合一般的硫酸、磷酸等酸类和卤化物(含Cl—、F—)。
由于Cr、Ni、Mo含量较高,故具有良好的耐应力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
7、Avesta 254 SMO高级不锈钢这是一种通过提高Mo含量对316 型进行了改进的超低碳高级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氯化物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适用于不能用316 型的含盐水、无机酸等介质。
8、Avesta 654 SMO高级不锈钢这是一种Cr、Ni、Mo、N含量均高于254 SMO 的超低碳高级不锈钢,耐氯化物腐蚀的性能比254 SMO更好,可用于冷的海水。
不锈钢的腐蚀汇总不锈钢是一种具有抗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但并不意味着它永远不会受到腐蚀。
不锈钢的腐蚀主要分为表面腐蚀和晶间腐蚀两种类型。
下面将对不锈钢的腐蚀进行汇总。
1.表面腐蚀:表面腐蚀是指不锈钢表面出现的腐蚀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点蚀腐蚀:在不锈钢表面出现点状或局部蚀坑,造成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
(2)划痕腐蚀:在不锈钢表面被金属或硬物划伤后,形成划痕,并容易导致腐蚀。
(3)斑点腐蚀:不锈钢表面产生颜色斑点,造成局部腐蚀。
(4)锈斑:不锈钢表面出现红褐色污渍,这是由于钢材表面被污染或长期接触含酸性物质而引起的。
(5)晕渍:不锈钢表面出现黄褐色晕渍,主要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含铁、含锰或含硅物质中引起。
2.晶间腐蚀:晶间腐蚀是指不锈钢在特定条件下,沿晶界产生的腐蚀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焊缝腐蚀:在焊接不锈钢时,由于热影响区结构的变化,易发生晶间腐蚀。
(2)沉淀物腐蚀:不锈钢在低温高温交替作用下,沉淀物会析出并导致晶间腐蚀。
(3)碳化物腐蚀:不锈钢在高温下,碳元素容易与铬结合形成铬碳化物,导致晶间腐蚀加剧。
(4)硝化物腐蚀:不锈钢在含有硝酸盐的环境中易引起晶间腐蚀。
为了预防不锈钢的腐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清洗:定期清洗不锈钢表面,防止污染物长时间附着在表面。
(2)防止划伤:避免使用金属或硬物直接刮伤不锈钢表面,以免导致腐蚀。
(3)控制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含酸性、含碱性或含盐性物质的环境中。
(4)注意焊接:焊接不锈钢时,应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材料,防止产生焊缝腐蚀。
(5)注意使用温度:避免不锈钢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以免加剧晶间腐蚀。
总之,虽然不锈钢具有抗腐蚀性能,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可能发生腐蚀,因此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腐蚀的措施。
不锈钢生锈原因介绍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生锈的问题。
下文将详细介绍不锈钢生锈的原因。
1.氧化反应:不锈钢主要是通过含有铬元素形成的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膜来抵抗腐蚀。
然而,当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破坏或者被物质侵蚀时,表面的铁原子就会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铁氧化物,即生锈。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不锈钢表面存在划痕、擦伤、切割等情况下。
2.化学反应:不锈钢在一些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质的作用下,也会出现生锈的现象。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使得钢材处于失去保护的状态,从而容易受到氧化反应侵蚀。
3.离子腐蚀:当不锈钢表面受到一些金属离子的污染时,就会引起离子腐蚀,导致不锈钢生锈。
常见的金属离子有铁离子、铜离子、钴离子等,它们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微电池,使得金属离子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引起不锈钢表面的生锈。
4.氯化物腐蚀:当不锈钢表面受到氯离子污染时,容易引发氯化物腐蚀。
氯化物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不锈钢表面的铬形成氯化铬,破坏不锈钢的保护性氧化膜,导致钢材生锈。
5.碳析出:不锈钢中的碳元素与铬结合形成碳化铬时,会降低钢材的抗腐蚀性能。
碳析出通常在高温下发生,如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
当钢材表面的铬含量不足时,就容易发生碳析出,导致不锈钢生锈。
6.水腐蚀:当不锈钢长期接触含有大量氧气和水的环境时,容易发生水腐蚀。
水中的氧气和一些杂质会使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破坏,从而导致钢材生锈。
水腐蚀的程度与水的性质、温度、流速、氧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以上是不锈钢生锈的一些常见原因的介绍。
为了保护不锈钢不生锈,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定期清洁不锈钢表面,避免使用带有腐蚀性的清洁剂;避免不锈钢表面长时间接触湿气;定期检查不锈钢表面是否存在划痕、擦伤等损伤情况,及时修复;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质和型号,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延长不锈钢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抗腐蚀性能。
不锈钢金相电解腐蚀黑点
不锈钢金相中的电解腐蚀黑点问题涉及到材料科学和金相分析等领域。
首先,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的金属材料,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可能发生腐蚀现象。
电解腐蚀是一种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金属表面发生的腐蚀现象,通常表现为局部的黑点或黑斑。
这种现象可能会对不锈钢的性能和外观造成影响。
造成不锈钢金相中电解腐蚀黑点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首先,不锈钢材料本身的质量和组织结构可能会影响其抗腐蚀性能,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加工工艺不当,都可能导致腐蚀问题。
其次,使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和温度等因素也会对不锈钢的腐蚀产生影响。
例如,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不锈钢容易发生腐蚀,形成黑点。
另外,不锈钢表面的缺陷或者受到机械损伤的区域也容易成为电解腐蚀的起点。
针对不锈钢金相中的电解腐蚀黑点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预防和解决。
首先,选择合适质量的不锈钢材料,并严格控制加工工艺,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其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不锈钢与含有氯离子的介质接触,或者及时清洁不锈钢表面的污垢和杂质,以减少腐蚀的可能性。
此外,定期对不锈钢材
料进行表面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表面缺陷,也是预防电解腐蚀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不锈钢金相中的电解腐蚀黑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本身的性能、使用环境和加工工艺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锈钢电解腐蚀黑点问题的发生率,保障不锈钢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不锈钢材料的腐蚀与耐久性研究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蚀性的金属材料。
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制药、食品加工、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众多领域。
其中,耐腐蚀性是不锈钢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在实际运用中,不锈钢材料是否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对其使用寿命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不锈钢腐蚀的原因不锈钢腐蚀是由于所处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在不锈钢材料的自蚀电位和保护电位之间,导致材料发生失去金属的过程。
因此,改善不锈钢耐蚀性的策略通常是通过加强阳极保护以及制造更具均匀和更加致密的钢材来实现。
不锈钢材料的耐久性1.物理和化学制造方法:不锈钢的耐久性与其有效的制造流程有很大的关系。
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化学和物理工艺来生产更高质量的不锈钢材料。
例如,在制造过程中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来增强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生产耐久性更好的产品。
2.环境因素:不锈钢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也有显著差异。
例如,在地震、腐蚀、化学浸泡和其他条件下,不锈钢材料的耐久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关注这些环境条件,并采取措施来增强不锈钢材料的抗蚀性。
3.材料设计:不锈钢材料的设计是影响其耐久性的另一个因素。
材料生产商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设计来改善不锈钢的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例如,通过降低不锈钢的晶粒大小来增强其强度和硬度,同时提高材料的耐蚀性。
4.维护和保养:在使用不锈钢材料时,定期维护和保养很重要,以确保其长期的耐久性。
例如,要在使用不锈钢产品后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干燥工作,以避免材料表面上的腐蚀物聚集和凝结。
不锈钢材料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1.建筑业:不锈钢材料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制造扶手、阳台、门窗等。
这些产品需要具有耐腐蚀性和美观性,以便提供长期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2.医药行业:在医药生产行业,不锈钢承担很重要的生产任务,例如制造压缩机、反应器等设备。
这些产品需要耐腐蚀性和质量可靠,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3.食品加工行业:在食品加工行业,不锈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储存和加工食品。
中国不锈钢腐蚀手册中国不锈钢腐蚀手册第一章:引言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等优良性能,因此在化工、石油、能源、建筑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不锈钢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腐蚀,因此对不锈钢的腐蚀进行研究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不锈钢的腐蚀机理不锈钢的腐蚀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中存在的氧、水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其表面的侵蚀作用。
当不锈钢表面的保护层被破坏或者不完整时,这些侵蚀物质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导致不锈钢发生腐蚀。
不锈钢的腐蚀主要有普通腐蚀、点蚀、应力腐蚀等形式。
第三章:不锈钢的分类和性能根据不锈钢中含有的合金元素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等。
每种类型的不锈钢具有不同的耐腐蚀性能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
第四章:不锈钢的防腐措施为了延长不锈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腐蚀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腐措施。
首先,要保证不锈钢表面的清洁和光洁度,避免表面附着物和污染物对其产生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进行保护,如阳极保护、阴极保护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涂层、包覆等方式来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第五章: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不锈钢表面出现斑点、起皮、变色等现象。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不锈钢材料本身存在缺陷或者使用条件不当所导致的。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使用条件、更换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解决。
第六章: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不锈钢腐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和防护措施。
第七章:结论通过对中国不锈钢腐蚀手册的编写,我们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和防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本手册能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不锈钢腐蚀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不锈钢生锈原因范文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其在湿润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抵抗氧化、腐蚀和生锈。
然而,尽管不锈钢具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会出现腐蚀和生锈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锈钢生锈原因:1.缺乏保养:不锈钢表面的铬氧化层能够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但如果长期不进行保养和清洁,例如不定期清理表面的污垢和油脂,这些污垢和油脂会吸附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污垢层,导致氧化层失去保护功能,降低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
2.高氯离子环境:在含有氯离子的潮湿环境中,例如海洋环境、游泳池环境等,氯离子会对不锈钢进行腐蚀,从而导致不锈钢生锈。
氯离子能够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层,使其失去保护作用。
此外,氯离子还能与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结合形成易溶性的氯化铬,进一步恶化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3.酸性环境:一些酸性环境中,例如酸雨、酸性洗涤剂等,酸性物质会直接侵蚀不锈钢表面,破坏其氧化层,导致不锈钢生锈。
4.缺乏氧化层修复:不锈钢表面的铬氧化层可以通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再生长和修复。
然而,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例如低氧环境、高温环境、湿润而没有空气流通的环境等,铬氧化层的修复速度较慢,导致不锈钢生锈。
5.铁离子污染:一些不锈钢制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与带有铁离子的不锈钢刀具、铁制容器等接触,从而产生铁离子的污染。
铁离子与不锈钢表面的铬元素结合形成易溶性的铬酸盐,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层,导致不锈钢生锈。
6.动电位差异:当不同材料的金属接触时,可能会形成一个小电池,即电偶。
当这些金属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时,会导致电偶中的一个金属比另一个金属更容易被腐蚀,从而导致不锈钢生锈。
这种现象被称为电化学腐蚀,常见于不锈钢与碳钢、铁等金属结合的接头处。
综上所述,不锈钢生锈的原因包括缺乏保养、高氯离子和酸性环境、缺乏氧化层修复、铁离子污染以及动电位差异等。
为了有效防止不锈钢生锈,需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提高保养和清洁意识,避免不锈钢表面长时间接触酸性物质、氯离子等腐蚀性物质,并定期对不锈钢进行维护和修复。
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的金属材料,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仍然可能发生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在存在应力的情况下,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中发生腐蚀的现象。
以下是关于不锈钢应力腐蚀影响因素的详细解释。
1. 环境因素:- 氯离子:氯离子是导致不锈钢应力腐蚀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含有氯离子的环境中,不锈钢容易发生晶间腐蚀。
氯离子的浓度越高,应力腐蚀的风险就越大。
- 酸性环境:酸性环境也容易引起不锈钢应力腐蚀。
酸性溶液可以破坏不锈钢表面的保护膜,使其更容易受到腐蚀。
- 温度:高温环境下的不锈钢更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高温会加速腐蚀反应的速率,增加不锈钢的腐蚀风险。
2. 材料因素:- 合金成分:不同成分的不锈钢具有不同的耐腐蚀性能。
一般来说,镍含量越高的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 冷处理:冷处理可以增加不锈钢的强度,但也会增加应力腐蚀的风险。
冷处理后的不锈钢容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
3. 应力因素:- 拉应力:拉应力是引起不锈钢应力腐蚀的主要应力形式。
拉应力会导致不锈钢晶粒的晶间腐蚀,从而降低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 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焊接或冷加工等引起的。
残余应力会削弱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增加应力腐蚀的风险。
为了减少不锈钢的应力腐蚀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环境条件,尽量避免不锈钢暴露在含有氯离子或酸性溶液的环境中。
- 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特别是具有高镍含量的不锈钢。
- 避免过度冷处理,以减少应力腐蚀的风险。
- 控制应力,尽量避免不锈钢受到拉应力或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之,不锈钢应力腐蚀受到环境、材料和应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锈钢应力腐蚀的风险。
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
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强酸腐蚀:强酸(如浓硫酸、浓盐酸等)对不锈钢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会导致不锈钢表面出现腐蚀坑、大量氢气释放等现象。
2. 高温氧化腐蚀:在高温下,不锈钢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层。
但当温度过高或气氛中存在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氯化物等)时,氧化层可能被破坏,导致不锈钢表面产生腐蚀。
3. 氧化性酸性氯化腐蚀:氧化性酸性氯化物(如氯离子、次氯酸等)是不锈钢的一种显著腐蚀介质,会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点蚀、晶间腐蚀等。
4. 碱性腐蚀: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能引起不锈钢表面出现腐蚀斑点,使其失去抗腐蚀性能。
5. 氯化物介质腐蚀:氯化物是不锈钢的腐蚀介质之一,当不锈钢表面存在氯化物离子(如氯离子、氯化钠等)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腐蚀。
6. 微生物腐蚀:当不锈钢暴露在特定微生物介质中时,一些微生物会产生氧化物、酸性物质等,从而引发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
不锈钢的焊接腐蚀和强度
一、腐蚀问题
•不锈钢不是一个不会生锈的钢,是一个不容易生锈的钢。
•不锈钢在一些条件下也会产生腐蚀:
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缝隙腐蚀等等。
•规范加工和规范使用是防止不锈钢被腐蚀的关键。
不锈钢的腐蚀源
•氯离子超标:水中夹带的氯离子
•铁离子超标:加工或安装中的铁污染物
•水中Cl-的最大含量
1、点腐蚀原理
氯离子是活性阴离子,容易被吸附,挤走氧原子,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物,破坏钝化膜,形成小坑,成点蚀诱因阶段,在该阶段形成闭塞电路,发生电流腐蚀现象。
•在点腐蚀上,和连接方式的区别意义不大,关键在材料的选择
•材料上有原装大厂板、小厂板和压延板的区别,材质都能达到304的检测标准•民乐所用各级板材都是蒲项或宝新大板,杜绝使用小厂板特别是压延板材
2.1晶间腐蚀中的几个含义
•奥氏体晶粒:钢材的细微组织
•固溶度:碳在奥氏体晶粒中的固溶度≤0.03%
•碳化物析出:在450℃--850℃,铬将从饱和的固溶体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在碳化物的周围地区形成贫铬区。
•贫铬区:材料中的铬的含量少于12%。
•碳化铬:一般是Cr23C6
•敏化:对腐蚀的敏感化。
2.2晶间腐蚀原理
•晶界腐蚀定义:沿金属材料的晶粒界面发生腐蚀称为晶间腐蚀。
•腐蚀原理:合金元素的贫铬化是造成晶界腐蚀的主要原因。
如在焊接件的热影响敏化温度范围(450℃~850℃),碳与铬在晶界形成Cr23C6形态的碳化铬,所以在晶界附近发生Cr的贫化,甚至可以使Cr从18%下降到2%左右,这样就形成腐蚀敏化区,发生晶间腐蚀。
2.3避免晶间腐蚀
•管和管件生产过程的流程控制是否合乎规范
•卡压环压管和管件都离不开焊接
•现场焊接施工需要按规程小电流快速焊
•承插焊要焊透而不焊穿可以避免晶间腐蚀的产生
•对接焊管内通氩气可以避免晶间腐蚀
•安装人员的培训上岗是必要的
•附件是民乐公司在工地随机抽样送检的检验报告
3、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定义:机械构件在应力及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出现脆性开裂,称应力腐蚀。
•形成必要条件
1)材料中有拉应力,即残余应力,非施加的工作应力。
2)随着温度的增加容易发生开裂,在60℃以下极少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3)包括氯离子的卤素离子是诱发应力腐蚀开裂的重要元素。
4)卡压环压现场施工属冷加工,会产生机械应力;焊接现场施工具有热应力
5)应力腐蚀在管道中极少发生
6)关键在卷板的质量控制
7)连接处在热胀冷缩下因应力存在有出现渗水的趋向,卡压环压不如焊接的强度高缝隙腐蚀
•在不锈钢连接处有污物堆积的缝隙,造成污物、氯离子富积,形成溃疡状的腐蚀。
•消除腐蚀的外因:消除缝隙。
•消除腐蚀的内因:水管和管件规范加工
•消除缝隙是不现实的,这要求所有连接都要做到对接焊
•卡压环压管与管件的缝隙比焊接的长
•胶圈附近因是死水,污物较多,cl-浓度较高,微生物腐蚀严重
•插焊在焊接之前,焊接部位要用惰性气体(通常是氩气、氮气等)进行吹洗,通过吹冲可使氧的含量降至100ppm以下。
•对接焊可利用实心的或可充气的挡板限制吹洗体积;在焊接完成之后难以进入或无法到达的部位,为方便起见,通常采用可溶性材料制成的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