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c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详细]
- 格式:doc
- 大小:159.52 KB
- 文档页数:10
Ad Hoc网络技术随着人们对摆脱有线网络束缚、随时随地能够实行自由通信的渴望,近几年来无线网络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们能够通过配有无线接口的便携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来实现移动中的通信。
当前的移动通信大多需要有线基础设施(如基站)的支持才能实现。
为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基站的地方实行通信,一种新的网络技术——AdHoc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AdHoc网络不需要有线基础设备的支持,通过移动主机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
AdHoc网络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实现在任意环境下的自由通信的进程,同时它也为军事通信、灾难救助和临时通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1AdHoc网络的概念AdHoc网络是一种没有有线基础设施支持的移动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AdHoc网络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它的研究起源于战场环境下分组无线网数据通信项目,该项目由DARPA资助,其后,又在1983年和1994年实行了抗毁可适合网络SURAN(SurvivableAdaptiveNetwork)和世界移动信息系统GloMo(GlobalInformationSystem)项目的研究。
因为无线通信和终端技术的持续发展,AdHoc网络在民用环境下也得到了发展,如需要在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地区实行临时通信时,能够很方便地通过搭建AdHoc 网络实现。
在AdHoc网络中,当两个移动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和B)在彼此的通信覆盖范围内时,它们能够直接通信。
但是因为移动主机的通信覆盖范围有限,如果两个相距较远的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和C)要实行通信,则需要通过它们之间的移动主机B的转发才能实现。
所以在AdHoc网络中,主机同时还是路由器,担负着寻找路由和转发报文的工作。
在AdHoc网络中,每个主机的通信范围有限,所以路由一般都由多跳组成,数据通过多个主机的转发才能到达目的地。
故AdHoc网络也被称为多跳无线网络。
其结构如图2所示。
AdHoc网络能够看作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交叉。
・42・ 计算机与信息计术 网络天地基于Ad Hoc 和移动IP 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与研究许绘香 张 慧(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5)摘 要 简要介绍了Ad Hoc 和移动IP 的工作原理,探讨了一种基于Ad Hoc 和移动IP 集成的无线移动网络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和服务性能。
关键词 Ad Hoc 移动IP 无线移动网络0 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移动互联网(Wireless Mobile Internet)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使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无缝地接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通信业的面貌。
目前,通过移动IP 实现Ad Hoc 接入Internet 以拓展互联网的无线应用范围,正成为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
1 Ad Hoc 网络和移动IP 技术概述1.1 Ad Hoc 网络概述Ad Hoc 网络即自组网(Self Organized Network),是一种特殊的对等式网络,它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节点,也被称为多跳无线网(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无固定设施的网络(Infrastructureless Network),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等特点。
Ad Hoc 网络通过移动节点间的相互协作来进行网络互联,而不依赖于任何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每个移动节点都具有报文转发能力;当一个节点需要和另一个节点通信时,它或使用直接的无线链路,或通过到目的节点的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即经过多跳路由,从而实现网络的自动组织和运行。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通常被分为两类:先验式(proactive)和反应式(reactive)。
先验式协议通过周期性路由控制信息的交换,每个节点始终维护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路由,如DSDV 和OLSR;反应式协议在节点需要时才发现路由,并且仅维护活动路由,如AODV 和DSR。
移动Adhoc⽹络的特点及应⽤移动Ad hoc⽹络的特点及应⽤1 Ad hoc⽹络的定义Ad hoc⽹是⼀种多跳的、⽆中⼼的、⾃组织⽆线⽹络,⼜称为多跳⽹(Multi-hop Network)、⽆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less Network)或⾃组织⽹(Self-organizing Network)。
整个⽹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是移动的,并且都能以任意⽅式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联系。
在这种⽹络中,由于终端⽆线覆盖取值范围的有限性,两个⽆法直接进⾏通信的⽤户终端可以借助其它节点进⾏分组转发。
每⼀个节点同时是⼀个路由器,它们能完成发现以及维持到其它节点路由的功能。
Ad hoc⽹络凭借其基于IP的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提供⾼速率(现有的移动蜂窝⽹的传输速率不超过2Mbit/s,⽽Ad hoc⽹络在2~6GHz频段上可提供2~50Mbit/s的数据速率)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从⽽成为第三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个重要补充;另⼀⽅⾯,Ad hoc⽹络也可以作为Internet⽹络的⽆线延伸。
2 Ad hoc⽹络的特点Ad hoc⽹络的主要特征有以下⼏点:1)最⼩化的基础设施⽀持。
2)⾃组织和⾃管理。
既然⽹络基础结构是不具可⽤性的,这些节点必须通过⾃⼰组织和维护⽹络(要求有⾃主的分布式控制)。
节点能侦测到其它节点的存在,并和它们⼀起加⼊⽹络。
3)⼤部分甚⾄所有节点都在移动,导致⽹络拓扑动态变化。
当节点移动时,⽹络拓扑变化,新的节点加⼊,⼀些节点离开,或者是⼀些路由中断。
经常出现频繁的、临时的、突发性的⽹络连接损失。
4)⽆线链路。
既然⼤多数节点是移动的,那就意味着只能是⽆线通信⽅式。
5)节点既是⼀个主机,⼜是⼀个路由器。
⼀个节点可能想连接到超出单跳距离外的另⼀个节点,那么对每⼀个节点⽽⾔,路由功能是必需的,因为⽹络没有下部结构⽀持,节点不必是同⼀类型(可以是电话、PDA、膝上型电脑、传感器等)。
浅议美军Ad hoc网络技术的作战运用特点Ad hoc网络是一种自组网的多跳移动网络,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普通移动网区别在于:一是网内节点不仅具有普通移动节点功能,而且具有报文转发能力。
二是网络节点通过分层的网络协议和分布式算法相协调,实现网络的自行组织和运行。
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美军战术互联网中,Ad hoc网络技术因其特有的无需架设网络设施、可快速展开、抗毁性强、通信距离远等特点,成为其核心技术。
其作战运用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伴随部队同步移动,便于网络快速展开Ad hoc网络技术不需要基础设施,移动中可以实施通信和网络快速展开与组织,适应战术移动环境下作战部队对于战术通信网络快速架构的要求,因此美军充分发挥Ad hoc网络的这点优长,在其部队的各分层网络中普遍运用Ad hoc 技术进行组网。
例如美军在战术互联网中使用近期数字电台(NTDR,Near Term Digital Radio)组网时采用的就是Ad hoc网络技术,并且是其中的双频分级结构。
在这种分级结构的网络中,簇成员的功能比较简单,不需要维护复杂的路由信息。
这大大减少了网络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数量,因此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
这样就使得整个网络结构简单扁平化,便于部队在高速机动中和随机展开中的使用。
二、配置于作战前沿,保证网络的稳定性由于Ad hoc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网络具有很强的抗毁性,美军注重将其运用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作战前沿地区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美军战术互联网中,空中作战平台之间组成的通信网络称之为空中网络,是战时航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战场态势信息和指挥控制信息的重要手段。
但是这些空中目标也是敌人防空和空中力量重点打击的对象,其工作环境应属于作战的前沿,需要网络具有很强的抗毁性能。
通过采用Ad hoc技术,网络节点的独立性增强,当空中网络的某一个节点被击毁后,整个网络不会发生瘫痪,大大增强了网络的抗毁性能。
Ad-hoc网络:来自战场的无线通信技术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0年第18期■ 乐天编译Ad-hoc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固定基础设施、无中心、自组织,能随时组建无线网络实现设备的互联,这些特性非常适合灾后救援、战场、野外科考等缺乏固定通信基础设施的场合。
在这个iPhone、Facebook、Twitter流行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人类已经能够随时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我们忽视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这种随时随地地与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是基于稳定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之上的,一旦这些通信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常规的通信手段都不再可行。
而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保持可靠的通信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今年年初海地发生地震后,卫星电话成为当地最主要的通信联络手段。
但是,这种卫星电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很低,常常因为一个很小的事件(如最普通最常见的停电事故)使该系统陷入瘫痪,在一个非常紧要的时刻,这个救命的卫星电话只能是一个摆饰,该是多么令人着急。
为了应对一些特殊的需求,特别是为了保证在紧急而常规的通信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人们开发出了一个名为“Ad-hoc”的网络,它是无线移动网络,一种自组织的、无中心的多跳网络,它由一些经过编程的手机或者其他与之有联系的通信设备构成,其中每个网络设备都同时有多种身份,既是发射器也是接收器,更为关键的是,每个设备还会充做其他设备的中继,帮助其他设备传递信息。
在这样的网络中,即使两个设备不能直接通信,也可以通过与之相邻设备的中继作用实现通信,就像小朋友站成一排,把一桶水从队首传到队尾一样。
换句话说,这个网络中每个功能节点对自己而言是一个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器,而对其他设备而言又是能帮助传递信息的网络基础设施。
救灾只是Ad-hoc网络最典型的应用场景。
Ad-hoc网络可用于任何来不及部署固定的通信基础设施,或者部署这样的基础设施非常困难,或者部署成本非常高昂等场合。
移动Ad Hoc网络研究与发展现状一、移动Ad Hoc网络的历史一般认为,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在最初开发报文交换技术(后来发展成因特网)不久,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DARPA)资助了一项特别的研究一分组无线网络(Packet Radio Network),即让报文交换技术在不受固定或有线的基础设施限制的环境下运行。
最初的动机之一就是满足战场生存的军事需求。
在战场恶劣的环境下,通信设备不可能依赖已经敷设的通信基础设施,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根本不存在,另一方面,这些设施会随时遭到破坏。
因此,能快速装备、自组织的移动基础设施是这种网络区别于其他商业蜂窝系统的基本要素。
在结构上,这种网络是由一系列移动结点组成,是一种自组织的网络,它不依赖于任何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中的结点动态且任意分布,结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互连,它将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引伸到广播网络的范畴。
这项工作开辟了移动自组网(Mobile Ad Hoc Network,简称Ad Hoc网络或MANET)研发的先河。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资助了其他一些相关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可生存自适应网络(SURAN)”、“低成本报文无线电(LCR)”、“可生存通信网络(SCN)”、“战术因特网和近期无线电(NTDR)”项目等。
不过,这些研究内容在当时并没有公开,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早期,我们很难从公开的出版物上获得有价值的理论与技术成果。
由于自组网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战场通信指挥与控制、警察与医疗部门的抢险救灾、传感器网络、课堂教育等众多领域,其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90年代中期,随着一些技术的公开,Ad Hoc网络开始成为移动通信领域一个公开的研究热点。
目前Ad Hoc网络尚未达到完全实用阶段,大部分工作仍处在仿真和实验阶段,仿真规模在数百至数千结点,实验规模在几十个结点左右。
二、移动Ad Hoc网络的特征与研究热点由于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移动、多跳、自律式系统,因此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动态拓扑:即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任意移动,因此,网络的拓扑结构也可能会变化。
Ad hoc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应用2008年1月25日 13:25 中国联通网站评论( 0)作者:李国强靳浩摘要讨论了Adhoc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组网.在未来的移动接入网中,Adhoc可以独立组网也可以与其他网络整合组网.大规模的独立Adhoc网由于其面临安全、成本、传输性能等问题,不具有商业价值;小规模的Ad hoc网可以作为接入网与其他网络整合组网.提出了两种较为可行的整合方案,将小规模的Ad hoc网络通过网关与Internet和蜂窝网络整合,充分利用了Ad hoc网简单灵活等优势.同时也对整合网络的研究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Adhoc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DARPA出于军事需要开始研究分组无线网(PRNET:PacketRadioNetwork)在战场环境下数据通信中的应用.与传统无线网络不同的是,Ad hoc网络既不需要固定的网络结构,也没有专用的固定的基站或路由器作为网络的管理中心.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具有路由器功能,能够发现和维护到其他节点的路由,并向邻居节点发射和转发数据分组.由于其组网简单灵活、成本低以及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先的军用扩大到地震、火灾等紧急通信场合.目前,作为B3G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Ad hoc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对Adhoc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应用可能会采取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一、Adhoc独立组网独立组网意味着同一网络中的各节点彼此通信,而不与任何有基础设施的网络相连.独立的Adhoc网分为两种类型:大型Adhoc独立网络和小型Adhoc独立网络.1.大规模独立Adhoc网络大规模的独立Adhoc网络包括成百上千个节点.有研究者曾建议应用大规模的Adhoc 网络形成无线城域网,甚至广域网,替代现有的有线通信网络.目前看来,这种想法不太切合实际的情况,缺乏潜在的商业价值,仅可以作为一种方案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因为Adhoc适用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用非常少的数据传输非常重要的信息,例如在战场传达命令和在高速公路上通知其他车辆关于交通堵塞的情况等.大规模的Ad hoc网络不适合传输大量的信息,因为大规模的Ad hoc网络会产生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1)安全问题无线信道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很容易被窃听和干扰,受到主动入侵、伪造身份以及拒绝服务等攻击.另外,无中心无组织的网络结构也很容易受到攻击.由于没有任何集中控制的基础设施,要想采用密钥分发中心或信任证书权威机构提供密钥和数字证书帮助结点相互认证是非常困难的.在安全路由领域,未来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跟踪和消除行为失效节点.跟踪和消除这些现有路由的一部分失效节点可以预防网络隔离问题.这些问题在无线Adhoc这种没有中心控制职能的网络中非常重要.因为在无线Adhoc网中个体节点作为路由器,在它们的无线覆盖范围内转发信息包.如果一个节点受损或失效,经过这个节点的路由就会受到威胁,这样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挽救节点失效或崩溃时的路由.无线Adhoc网络中的节点是移动的,如果一个节点是一些失效路由的组成部分,就会导致网络隔离:网络的一部分不能与另一部分通信.在大规模的Ad hoc网中很难找到一种完善的安全机制满足上述条件.(2)过高的路由成本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信令的成本会急剧增加.在IETF的路由协议草案,如AODV、DSR 等被动路由协议中,源节点需要洪泛路由请求来寻找到目的节点的路由,在大规模的Adhoc 网络中,这种洪泛路由请求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网络资源.(3)传输性能的变化除了安全和路由问题之外,Adhoc网络在时延和吞吐量等传输性能方面的指标也会随着跳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2.小规模的Adhoc独立组网与大规模的Adhoc单独组网相比,小规模的Adhoc单独组网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其应用环境包括家庭、商务会议区以及医院等.例如家庭环境中,Adhoc可为用户建立无线家庭网络,可以把所有的家电用网络连接起来,比如把电脑、音响、厨房用具、保安系统等连在一起,从而更方便交流,还可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涌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像802.11、蓝牙等也给Ad hoc的发展提供动力.在实际应用中,Adhoc网络除了可以单独组网实现局部的通信外,它也可以作为末端子网通过接入点接入其他的固定或移动通信网络,与Adhoc网络以外的主机进行通信.因此,Adhoc网络也可以作为各种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手段,这就是下面要谈的整合的Ad hoc 网络.二、整合的Adhoc网络1.Adhoc网络与Internet整合(1)Adhoc与Internet整合的网络拓扑图1是使用三种网关把Adhoc网络与Internet相整合的场景.无线Adhoc网关(WA-GW:WirelessAd hoc Gateway)以及移动Ad hoc网关(米A-GW:米obile Ad hoc Gateway)、移动热点网关(米H-GW:米obile Hotspot Gateway)被用来整合小规模的Ad hoc网络与基于IP的宽带接入网.从图中可以看出,Ad hoc移动终端通过网关与AP相连,再通过AP接入Internet.为什么Adhoc移动终端不能够直接连接AP呢?首先,在Adhoc网络中使用的空中接口与接入网的空中接口不同;其次,一个Adhoc网络中的移动终端有可能在AP的覆盖范围之外;再者,Ad hoc网络中的移动终端没有有效的IP地址来接入全球的Internet.因此,Ad hoc网关对于Ad hoc终端接入Internet是必要的.由于Ad hoc网络中的终端在通信过程中会移动,能够使数据包从终端传送到网关的动态路由协议就很有必要.IETF中的几个协议草案像DSR、AODV等路由协议就会被应用.但是这些协议都是针对纯Ad hoc网络的,所以有必要把这些协议同有基础设施的移动IP路由协议相结合.Ad hoc网关能够将数据包在不同的域之间进行路由.接入网由网关、交换机及接入点组成.网关连接到Internet,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有一个或者多个交换机连到网关.每个交换机都连了一定数量的AP,网络是可升级的,能够获得任何规模的无线覆盖.随着覆盖规模的增大,比如要覆盖整个城市,可以通过增加网关的数目来实现.网关可以通过分级的方法来实现宏移动支持.在接入网的第二层,包交换同第三层的IP路由相融合,实现对快速高效的移动性的支持.移动终端在同一个接入网内由交换机和网关的二层路由表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IP层没有意识到移动终端的移动.如果移动终端从一个接入网切换到另外一个接入网,终端的移动就由IP层的路由协议来处理.通过对二层路由表的分级更新,带有高效微移动支持的接入网实现IP服务的无缝覆盖.根据应用的场合不同,Adhoc网关分为三种:WA-GW网关由网络运营商提供,为公众提供服务,可以固定在公共场所;米A-GW是一种是可移动的网关,可以集成在终端上,用户可以通过它随时连接到AP,其灵活性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其移动性,所以不像WA-GW那么稳定;米H-GW是由网络运营商来提供的一种较为灵活的网关,其移动性介于前两者之间,它对接入网来讲是移动的,对Adhoc网来说是固定的,有点类似于移动通信中为解决热点地区覆盖使用的车载基站.除了能够向Adhoc网络提供扩展的多媒体服务之外,WA-GW和米H-GW还能够提供本地内容服务.运营商可以通过向用户提供Internet服务、本地内容和AAA认证等服务来向用户收取相关的费用.图1 Adhoc与Internet整合网络拓扑(2)Adhoc与Internet整合后的运行模式图1中网络的运行过程可以描述如下:Adhoc终端在接入Internet之前首先找到Adhoc网关,Adhoc网关周期性地向周围发送广播包来广播自己的存在.如果Ad hoc终端距离网关只有一跳的距离,那么终端就通过接收广播信息来找到Ad hoc网关;如果距离超过一跳,终端会向周围节点发送“网关寻找”的控制包,其中包含有本终端的归属IP地址和米AC地址,然后Ad hoc移动终端会收到来自一个或者几个Ad hoc网关的应答.Ad hoc移动终端会选取跳数最少的作为其网关接入Internet.终端产生的IP数据包被封装成Ad hoc数据包发送到Ad hoc网关,网关去除Ad hoc的包头,然后将包路由到接入网中.2.Adhoc与蜂窝系统相整合为解决蜂窝通信系统与无线局域网整合应用范围不广的问题,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引入无线自组网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图2中,Adhoc网络通过米A-GW和米H-GW与蜂窝系统混合组网.图2 Adhoc网络与蜂窝系统混合组网(1)蜂窝系统与Adhoc网络整合的必要性首先,能够对蜂窝系统中的盲区起到覆盖作用.在一些基站覆盖不到或者信号很弱的地区,通过其他处于基站与移动台终端中间的中继节点转发,将有效提高信号的覆盖.其次,可以对网络的负载起到均衡作用.蜂窝系统中,各蜂窝小区话务量不平衡且动态变化,引入自组网的动态中继,将一个小区的流量分流到周边小区,有效地缓解了由于容量饱和而造成的呼叫阻塞和切断链.再次,对于距离比较近的移动节点,可以通过自组网直接通信,不占用蜂窝网的资源,减少蜂窝系统的负担,提高系统的总容量.最后,提高移动节点接入蜂窝系统的速率.在多跳多速率的网络中,采用多跳高速率的路由代替一跳低速率的路由,只要能够有效地减少信道的占用时间,就能提高系统总的吞吐量.GPRS每时隙可提供的传输速率为CS21(9.05kbit/s)、CS22(13.4kbit/s)、CS23(15.6kbit/s)及CS24(21.4 kbit/s),其中CS23、CS24只有在距离基站较近且信号较好的地区才能够使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CS21和CS22信道编码方案.CD米A1X网络的情况与GPRS类似,提供38.4~2457.6 kbit/s的各种数据速率,但达不到较高的接入速率.因此,蜂窝系统中引入自组网方式使移动节点都能采用较高的接入速率,将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2)Adhoc与蜂窝系统整合的研究现状无线Adhoc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整合方面,目前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一定研究工作,其中主要包括:OD米A(OpportunityDriven米ultiple Access)、A-GS米、SOPRANO(Self-Organizing Packet Radio Ad hoc Networks with Overlay)、iCAR(Integrated Cellular and Ad hoc Relaying Syste米s)等以下分别给予说明:●OD米A可以被看作是当前的U米TS TDD模式的扩展.OD米A系统有两种通信模式:多跳转发模式和直通模式,两种通信模式使用相同的无线资源.各个小区的覆盖区域都划分为高速率覆盖区、低速率覆盖区和无覆盖区.系统中的用户同时具备与基站进行基本通信的能力和为其他用户进行数据转发的能力.通过其他用户的多跳转发,低速率区域的用户可以获得蜂窝网络提供的高比特率业务,从而通过多跳转发实现高速率业务的覆盖扩展.●A-GS米在尽可能减少对现有GS米系统的改动的基础上,使移动台具有中继功能,由此来增强GS米网络的覆盖.即在保持原有GS米基站子系统(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米SC和网络数据库(HLR、VLR、EIR、AC)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引入集成双模终端(IntegratedDual 米odeTer米inals),该终端具有两种空中接口:GS米空中接口和无线多跳(或者Ad hoc)空中接口.得到的结论是:引入A-GS米后,系统吞吐量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移动终端个数越多,A-GS米系统吞吐性能越好,改善越多.●SOPRANO在CD米A蜂窝系统中增加无线路由器.在仅使用功率控制技术和经典技术的情况下,会导致网络吞吐量的下降;但是,路由器的增加大大降低了功率总和,利用容量增强新技术(例如:米I米O、空时编码、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可以将这种功率降低转化为容量上升,因而改善了系统的总体性能.●Sphinx在蜂窝网模型中引入对等(P2P:peer-to-peer)网络模型(自组织网),支持节点通过多跳转发来进行通信.得出的结论是:混合网络模型在吞吐量和功耗方面优于传统的蜂窝网络模型,在资源公平分配方面以及对移动性与业务位置变化的适应性方面优于P2P 网络模型.iCAR在网络中设置一定数量的Adhoc中继站(ARS).当某小区出现业务拥塞时,利用这些ARS,可以向业务没有拥塞的邻近小区转移业务.这样可以控制或避免呼叫拥塞、掉话等.其结论是:在蜂窝系统中引入Adhoc中继站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叫阻塞概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引入Adhoc技术的多跳蜂窝网络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用户终端不仅要支持与基站的通信方式,还必须支持P2P直接通信的方式并进行组网.实现这一要求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种:增强用户终端的功能(S米T:Super米obileTer米inal)和设置专用中继节点(DRN:Dedicated Relay Node).S米T方式的用户终端功能增强是相对终端的现有功能而言.其方法主要有:①在网络中增加新的无线资源,使用户终端支持多种空中接口,从而具备中继转发能力;②在现有的无线资源环境下,通过改造终端使其具有中继转发能力.DRN方式是指由移动网络运营商设置一些移动或固定的专用中继节点,负责为附近的用户进行数据的转发,以支持终端间的自组织通信方式.(3)Adhoc与蜂窝系统整合研究面临的问题●网络容量分析虽然多跳蜂窝网络是移动通信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有许多学者正在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引入自组织方式后是否能带来容量上的好处还尚有争议,没有达成共识.定性地来看,引入自组织方式后多跳蜂窝网络具有三点性能优势:首先,通过多跳转发机制降低了发射功率,使得信道空间复用性提高;其次,采用自组织方式建立局部业务,减轻了基站的瓶颈效应;第三,通过转移热点小区的流量,实现资源的动态调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上这些优势都有益于系统容量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多跳转发增加了总体的发送次数,不利于系统容量的提高.因此,综合正反两方面因素不容易直观地断定引入自组织方式后容量是否会提高,必须开展定量分析.目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有Sphinx项目和SOPRANO项目等.Sphinx项目在ns-2平台上对他们提出的混合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网络模型在吞吐量和功耗方面优于传统的蜂窝网络模型.SOPRANO项目分析了同步的CD米A混合网络的容量,其结论是:在CD米A蜂窝系统中增加无线路由器,仅使用功率控制技术和经典技术,不一定能够使网络吞吐量上升;但是,路由器的增加大大降低了发送功率总和,利用米I米O、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等容量增强技术可以将功率上的降低转化为容量上的提高.但是,该结论是在一些约束条件下获得的,且没有考虑局部业务使用局域子网通信这种情况.●弥补覆盖缺陷问题的定量分析如前所述,引入自组织方式有助于解决蜂窝网络的覆盖缺陷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较少,并没有定量的刻画和评估.虽然引入自组织方式会有效地弥补覆盖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好处,需要做定量的分析,这对未来的网络规划、成本核算以及整体网络性能的评估是很有益处的.●通信模式的选择问题在引入自组织方式的蜂窝系统中,有3种通信方式:自组织方式(相当于构建一个自组织局域子网,简称局域子网)、蜂窝方式(与经典的蜂窝方式相同)以及混合方式(经过多跳中继最终接入基站).因此,当这几种通信方式都能实现用户的通信需求时,就不可回避地要解决通信方式的选择问题.通信方式的灵活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网络智能性和自适应性的重要体现.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业务初始时的方式选择和业务过程中的方式转换两部分.选择算法的实质就是要在综合考虑多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一个准则,依据各种业务需求和网络状态信息选择合理的通信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状态复杂多变,支持的业务种类繁多,通信初始阶段和切换阶段通信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通信范围,而且还要综合考虑当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网络的负载均衡程度、业务的QoS要求以及用户的移动特性等各种因素.同时,如何衡量一种通信方式选择机制的优劣,确定出有效的优化函数关系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问题.所以,选定一种既能充分优化网络性能又能满足业务QoS要求的准则和决策算法是非常重要但却比较困难的问题.●混合路由问题与单纯自组织网络不同,多跳蜂窝网络中可能还包括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更为强大的节点.这些节点具备获得更多更准确网络状态信息的能力,能够完全或部分具备“中心”功能.因此,多跳蜂窝网络主要使用“中心”辅助路由和混合路由两种路由模式.“中心”辅助路由属于一种“集中式”的先应式路由.各移动用户节点向“中心”报告相关信息,“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及网络中的负载情况,为用户决策路由.该路由完全由“中心”计算.这种路由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用户节点应该向中心报告哪些信息,才能使路由智能地、自适应地避免及缓解网络中的死区和热点,进而有效地均衡负载?对于源或目的节点位于“死区”,尤其是在蜂窝覆盖之外的情况,这种“中心”路由模式该如何予以解决?混合式路由模式在网络中既采用完全分布式的自组织路由,也采用“中心”辅助路由.节点在向“中心”汇报信息的同时,也在维护局部信息.自组织路由能较好地解决源或目的节点位于死区及源和目的节点非常邻近(跳数很少)的情况.“中心”辅助路由适用于源和目的节点之间跳数比较多或其他通过自组织方式需要花费较大开销才能获得路由的情况.如何将自组织路由与中心辅助路由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路由性能、降低开销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该种路由模式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三、结语通过对未来无线通信中Adhoc组网可能采用的几种方式的分析发现,大规模的Adhoc 单独组网由于网络容量有限,很难承担日益增长的多媒体业务,因此仅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小规模的Adhoc网络会在家庭和会议场所得到普遍的应用,并且能够通过多种路由器接入Internet.与大规模的Ad hoc网络相比,将Ad hoc网作为接入网络与蜂窝系统相整合能够压缩基站的发射功率,扩大基站的覆盖区域,提高接入系统的速率.但是,在目前对Ad hoc与蜂窝混合组网的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