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女性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与感染问题分析作者:高颖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4年第01期提要: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的治疗原则是:(1)取出IUD后如有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2)严重感染时,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3)发生盆腔脓肿时,先用药物治疗,如无效者应手术切开引流.(4)慢性炎症时,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可配合应用理疗或中药治疗.一、一般资料女性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发生,其中,以生殖器感染最常见。
某女,54岁,身体状况正常,已绝经三年多,二十多年前放置的节育环,需要取出。
一般来说节育环要在绝经后半年左右取出。
绝经后生育能力随之丧失;而子宫会逐渐萎缩,如果节育环不及时取出,就容易嵌顿于子宫肌层,造成感染、阴道流血,腰腹疼痛等。
二、方法要求患者空腹自行排空膀胱,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前列甲酯栓0.5mg1小时,术前行阴道检查,了解有无宫颈粘连,探查宫腔大小及IUD形态等。
检查后未发现异常者和仅尾丝消失者,用普通取环钩取,合并IUD嵌顿或其他异常,行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扩张宫颈后再宫腔镜指导下行取环器钳取。
三、感染的诊断与分析(IUD)取出困难引起的并发症表现为:(1)术后出现腰酸,下腹疼痛、出血、阴道分泌物混浊有臭味,体温升高等征象;(2)严重感染时,子宫增大,附件增厚压痛,盆腔炎时可伴有炎性包块,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3)血白细胞增高,分类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
(一)诊断标准术前无生殖器官炎症,于取器后一周内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附件炎,盆腔炎,腹膜炎或败血症者等并发症。
诊断标准有:(1)阴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有臭味;(2)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甚至有肌紧张;(3)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宫体有压痛或宫旁组织有压痛,有的可扪及附件包块或增厚;(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增高;(5)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6)血液培养有致病菌应诊断败血症;(7)病情严重者面色灰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应诊断感染中毒性休克。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与取出术临床技能操作指南lnsertion and Removal of IUD第一节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一、目的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 放置术是用于育龄妇女节育的手术方法。
二、适应证育龄妇女自愿要求放置而无禁忌者。
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官腔粘连、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腺肌症等的保守治疗(含有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等。
三、禁忌证1.严重全身性疾患,如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
2.急、慢性生殖道炎症,如急慢性盆腔炎是绝对禁忌证;阴道炎、官颈炎、重度官颈糜烂治疗前不宜放置。
3.妊娠或可疑妊娠。
4.生殖器官肿瘤,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引起官腔变形,或月经过多者不宜放置,卵巢肿瘤应于治疗后根据情况考虑可否放置。
5.生殖道畸形、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
6.宫颈内口过松、重度陈旧性官颈裂伤或严重子宫脱垂。
7.月经过多、过频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8.官腔深度不足5.5cm 者。
9.人工流产后出血过多或疑有妊娠组织残留者。
10.顺产或剖宫产胎盘娩出后放置官内节育器,如有潜在感染或出血可能者,胎膜早破12 小时以上、产前出血、羊水过多或双胎等不宜放置。
11.产后42 天恶露未净或会阴伤口未愈者。
12.严重痛经者。
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全面了解其妊娠分娩史,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风险,需要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空膀胱,术前3 天禁止性生活。
注意:一定要讲明操作过程及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材料准备:合适型号和类型的宫内节育器,消毒用品等。
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洗手,准备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等;助手协助患者体位摆放,观察放置节育器过程中患者情况等。
五、操作步骤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1.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行双合诊检查。
2.用窥阴器扩张阴道,消毒阴道穹隆、官颈及颈管。
3.宫颈钳钳夹官颈前唇,轻轻向外牵拉。
宫内节育器放置取出术操作常规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通过将宫内节育器放置于子宫内,来达到长期避孕的效果。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取出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宫内节育器放置取出术的操作常规。
一、准备工作1.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孕产史、宫颈情况和子宫大小等相关情况。
2.术前讨论和充分沟通: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避孕需求和期望,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和风险,商议是否适合放置宫内节育器。
3.选择合适的宫内节育器: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宫内节育器。
常用的宫内节育器有铜宫内节育器和激素宫内节育器。
二、操作过程1.无菌操作:医务人员需要穿戴手术室常规无菌装备,进行无菌操作。
患者需要采取合适的体位(常见的有仰卧位、取胎头位等),并进行局部消毒。
2.宫颈扩张:医生会使用宫颈扩张器逐渐扩张宫颈,以便将宫内节育器放入子宫内。
3.宫腔测量:医生会使用宫腔测量器来测量子宫的深度,以确定合适的宫内节育器的长度。
4.插入宫内节育器:医生会将宫内节育器插入子宫腔内,通常通过阴道和宫颈进行插入。
铜宫内节育器通过宫颈插入,而激素宫内节育器则通过阴道插入。
5.确认位置:医生会使用指或B超等方式来确认宫内节育器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位置不正确,可能需要重新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6.诱发宫缩:为了帮助宫内节育器保持较理想的位置,有时会给予催产素或口服药物来诱发宫缩,使子宫收缩并将宫内节育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7.宫颈扩张器取出:在确认宫内节育器位置稳定后,医生会取出之前放入的宫颈扩张器。
三、术后护理1.观察: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
2.术后康复: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活动和性生活,直到宫内节育器位置稳定。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方法的比较目前有相当部分妇女长期使用宫内节育器(IUD),直到绝经后仍未取出。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器官萎缩,宫颈管粘连造成节育器取出困难,取器时,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取器失败,而且容易导致并发症。
我院采用乙烯雌酚术前外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给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2年5月~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取器困难39例,及我院开展下乡义诊绝经5~20年取器困难21例,院外取器失败而我院取出者2例,总计62例。
年龄为43~72岁,节育器放置时间为9~32年,均为金属节育器。
1.2方法:(1)术前准备:两组术前均外用乙烯雌酚0.25 mg,每晚1次,连用3天,A组手术前静脉点滴异丙芬联合芬太尼,B组不用。
(2)术前准备:A 组和B组均行常规妇科检查,排除盆腔占位性病变,确定环位,显示IUD。
(3)操作方法:受术者术前禁水4h,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辅巾,暴露阴道宫颈并消毒。
静脉点滴芬太尼(0.8 ?滋g/kg)60滴/分,约5分钟受术者出现睡意,再给异丙酚(2.0~2.5 mg/kg)以每10秒注入30~40 ?滋g的速度直接静脉注射,麻醉师观察受术者血压、脉搏、呼吸及刺激反应,受术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缓慢追加药量至手术结束。
1.3取器困难诊断标准:(1)IUD嵌顿无法取出;(2)无法进入宫腔;(3)取器时患者非常痛苦,手术无法进行。
1.4临床效果评价:1.4.1宫口扩张评价:(1)完全扩张,4号扩张棒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2)部分扩张:探针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3)未扩张:探针不能通过宫颈内口。
1.4.2镇痛效果评价:(1)显效:患者在术中呈睡眠状态,安静;(2)有效:患者术中出现烦躁表现,无意识的但不影响手术进行;(3)无效:患者烦躁不安,手术无法进行。
2结果2.1两组术中宫口松弛情况见表1。
3讨论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内生殖器官逐渐萎缩,阴道黏膜失去弹性,宫颈坚硬萎缩,难以扩张,常用器械不能通过宫颈而取环失败,加之绝经妇女子宫萎缩,宫颈狭窄IUD两侧嵌入肌层,也增加取环难度,易致子宫壁损伤,绝经时间较长,子宫萎缩越严重,取之越困难,所以应对围绝经妇女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在绝经半年内取出为佳。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详细步骤及注意要点一、目的取出如适应证所述。
二、适应证1.节育器放置期已到,需要更换者。
2.有生育要求,计划妊娠者。
3.放置后出现较重的副反应,如严重腰腹痛、不规则子宫出血等。
4.出现并发症,如异位、嵌顿、节育器变形、感染等。
5.闭经半年或绝经1 年以上者。
6.更换其他避孕方法者。
7.带器妊娠者,需在行人工流产时同时取出。
注意:详细了解病史,取器原因、月经情况和束次月经日期;辅助检查、明确节育器的类型和位置;检查血常规、白带常规;阴道持续出血者,应服用抗生素3 天;对已经绝经的妇女,如子宫已萎缩,可于术前服用l 周雌激素;对于官口较紧的患者,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0.6mg,2 小时后再行手术,会降低取器难度。
三、禁忌证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暂不能取器,待病情好转后再考虑取出。
四、操作前准备1.患者准备:全面了解其妊娠分娩史,全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行B 超检查或X 线透视确定节育器是否存在,并了解其位置和形状;排除禁忌证,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风险,需要配合的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空膀胱,术前3 天禁止性生活。
2.材料准备:取(官内节育)器包、消毒用品等。
3.操作者准备:操作者洗手,准备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等;助手协助患者体位摆放,观察取器过程中患者情况等。
注意:应介绍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意:取环应在月经干净3—7 天或绝经后;如因阴道流血取器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随时取出,必要时在诊刮同时进行。
五、操作步骤1.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行双合诊检查。
2.用窥阴器扩张阴道,消毒阴道穹隆、宫颈及颈管。
3.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轻轻向外牵拉。
4.不同类型节育器的取出技巧1)带尾丝的节育器:用长弯血管钳钳住尾丝,轻轻牵拉取出节育器。
2)无尾丝的节育器:开始同官内节育器放置手术步骤1-6,之后用探针探测节育器位置,取环钩沿官腔方向进入官腔,触及节育器后转动钩头方向钩住节育器下缘,牵拉取出。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护理常规宫内节育器取出术是为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将宫内节育器取出者。
适应症:1、节育器的放置期限已满需更换者。
2、计划再生育者。
3、因不良反应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者。
4、改用其他避孕措施或绝育者。
5、带器妊娠者。
6、绝经1年者。
禁忌症:生殖道急性、亚急性炎症及全身情况不良或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暂不能取出。
—、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
2、患者对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认知程度。
3、监测生命体征,查阅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白带常规报告,膀胱排空情况。
4、环境舒适、隐蔽程度。
二、护理措施1、以月经干净后3-7天取出为宜,如为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经处理不愈者,随时取出。
2、要求再放置节育器者,宜在下次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
三、健康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术后休息3天,保持外阴清洁。
2、告知患者2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以防感染。
四、注意事项1、操作必须轻柔、稳准。
不能盲目钩取,更应避免向宫内钩取,以免损伤子宫壁。
2、取器困难时,暂停手术,等下次月经干净后,在B超监测下取出,切勿强力牵拉,以免损伤子宫。
3、取出节育器后应落实其他避孕措施。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绝经后妇女IUD的取出宫内节育器(以下均简称为IUD)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可逆、长效的避孕措施,自上个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以来,受到广大育龄妇女的青睐。
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显示,现有一亿妇女使用IUD。
但是,当妇女经历围绝经期进入了老年期后,IUD的避孕使命就随之结束,仅作为宫内异物存在,因此应该及时将其取出。
IUD的取出是指借助于器械,经过阴道及宫颈进入或不进入宫腔将其自宫内取出。
如果IUD发生嵌顿,则需要借助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将其取出。
一、绝经后IUD取出术的手术特点妇女自18岁开始,经历约30年的性成熟期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即进入了绝经过渡期。
绝经过渡期可始于40岁,历时短则1~2年,长则10~20年。
月经永久性停止,称为绝经。
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则被定义为围绝经期。
妇女绝经后的生命时期,为绝经后期,到了60岁以后,妇女机体就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
随着20世纪70年代大批放置IUD的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取器的问题日益增多。
绝经后妇女IUD的取出与绝经前取器相比,难度增大。
目前临床常遇到的困难取器如,取器时遇到阻力大,以致取出的IUD严重变形,或需剪断抽丝取出,甚至发生IUD断裂或部分残留宫腔;由于宫颈容受性下降、宫颈或宫腔粘连,宫颈扩张困难或需要粘连分离术后才能取出;需要在X线或超声波引导下完成手术;需要再次或反复多次手术,个别甚至取器失败等等。
造成绝经后取器困难的因素:1. 生理因素。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开始明显减退,雌、孕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萎缩,表现为子宫体积及宫腔缩小,可能导致IUD嵌顿或程度加重。
绝经后宫颈萎缩、组织坚硬、弹性不佳,容受性下降,宫颈管变狭窄,甚至宫颈粘连,子宫颈萎缩是该阶段妇女取器困难的主要原因。
2. IUD老化。
IUD的使用寿命,是由支架的寿命和活性成份的有效时间决定。
金属环和宫型IUD,根据不锈钢材料的性能、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长期观察,可以放置20年以上。
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护理方法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进入了绝经期。
在这个阶段,一些女性会选择使用宫内节育器来避孕。
然而,在长期使用之后,需要将这些节育器取出。
本文将探讨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护理方法。
一、取出前的准备在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询问最后一次月经时间以及妇科病史。
如果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腹痛、阴道出血或者感染症状,需要在手术前进行治疗。
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确认患者已经充分理解。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消毒、麻醉和定位。
二、手术操作1.取出法医务人员需要使用宫内节育器取出器或牵引线,不断旋转或牵拉节育器,直到取出为止。
在取出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轻轻拉扯宫颈,协助取出。
2.拿出法医务人员通过宫颈口用小镊子夹住节育器住处,同时用宫颈扩张器扩开宫颈口,缓缓拿出。
3.镜下取出法医务人员借助宫腔镜的视野,直视宫内节育器,然后用取出器或夹钳将其取出。
三、术后护理1. 观察术后情况患者在取出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阴道流血、轻微的下腹部疼痛和不适感。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出血状况等,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2. 注意卫生术后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如洗手、更换内裤等。
同时,避免房事和洗澡,防止细菌感染。
3. 饮食注意患者术后需要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4. 充足休息术后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下腹部疼痛和不适感。
5. 随访术后需要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护理方法包括取出前的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取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对术后护理进行及时、全面的指导。
2019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要点2019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要点摘要宫内节育器(又称宫内节育器具)是1种高效、长效、可逆、安全、简便的避孕方法,占我国育龄期妇女常用避孕方法的第1位。
当妇女绝经后,不再具有生育能力,故不再需要继续避孕,应将宫内节育器取出。
由于妇女自最后一次月经至生命终止为一段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特殊时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与绝经前相比,其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
为规范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风险,针对绝经后的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技术管理,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制定了《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
本指南涵盖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的高危因素、施术机构和人员的要求、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准备、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操作步骤、麻醉镇痛、手术注意事项、宫腔镜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等内容,本文仅就前几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年第10期进行全文阅读。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的高危因素1.生理因素: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子宫颈、子宫体逐渐萎缩。
(1)阴道萎缩甚至粘连或者子宫颈萎缩变小,会导致暴露子宫颈困难、甚至无法牵拉子宫颈。
(2)子宫颈萎缩引起子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变差,容受性下降,子宫颈管逐渐狭窄甚至粘连,可能导致扩张子宫颈困难,探查宫腔难度加大,甚至无法进入宫腔。
(3)子宫萎缩引起宫腔缩小,肌壁变薄,可能导致宫内节育器嵌顿或原有的嵌顿程度加重,甚至完全异位到子宫体外;取出手术中发生子宫穿孔的概率增加。
(4)绝经后的生理变化可导致妇女合并内科、外科疾病的机会增多,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
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影响,易造成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操作时间延长;还可能导致受术者发生心脑综合征的概率增加。
因此,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属于计划生育高危手术范畴。
对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受术者,需在麻醉下,借助超声引导或妇科内镜直视下完成手术,有时甚至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
2019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要点
摘要
宫内节育器(又称宫内节育器具)是1种高效、长效、可逆、安全、简便的避孕方法,占我国育龄期妇女常用避孕方法的第1位。
当妇女绝经后,不再具有生育能力,故不再需要继续避孕,应将宫内节育器取出。
由于妇女自最后一次月经至生命终止为一段生理和病理变化的特殊时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与绝经前相比,其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
为规范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风险,针对绝经后的特点以及围手术期技术管理,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制定了《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
本指南涵盖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的高危因素、施术机构和人员的要求、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准备、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操作步骤、麻醉镇痛、手术注意事项、宫腔镜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等内容,本文仅就前几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年第10期进行全文阅读。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
取出的高危因素
1.生理因素: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子宫颈、子宫体逐渐萎缩。
(1)阴道萎缩甚至粘连或者子宫颈萎缩变小,会导致暴露子宫颈困难、甚至无法牵拉子宫颈。
(2)子宫颈萎缩引起子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变差,容受性下降,子宫颈管逐渐狭窄甚至粘连,可能导致扩张子宫颈困难,探查宫腔难度加大,甚至无法进入宫腔。
(3)子宫萎缩引起宫腔缩小,肌壁变薄,可能导致宫内节育器嵌顿或原有的嵌顿程度加重,甚至完全异位到子宫体外;取出手术中发生子宫穿孔的概率增加。
(4)绝经后的生理变化可导致妇女合并内科、外科疾病的机会增多,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
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影响,易造成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操作时间延长;还可能导致受术者发生心脑综合征的概率增加。
因此,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属于计划生育高危手术范畴。
对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受术者,需在麻醉下,借助超声引导或妇科内镜直视下完成手术,有时甚至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
个别受术者因情况复杂而最终无法取出宫内节育器。
2.宫内节育器因素:
(1)宫内节育器老化。
宫内节育器通常可在子宫内放置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宫内节育器所具有的活性材料金属铜(铜丝、铜套、铜块等)可能在体液的作用下逐渐出现部分或全部溶解、
脱落,支架部分的金属、塑料可发生老化、钙化甚至断裂,金属与辅助材料之间、尾丝与宫内节育器之间可能发生断裂、脱节、尾丝脱落等。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宫内节育器取出的难度增加。
(2)宫内节育器嵌顿。
放置于体内的宫内节育器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嵌入子宫的肌层,造成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
常见的原因主要有:
①子宫形态存在个体差异,所放置的宫内节育器型号或形状不适宜。
②瘢痕子宫。
③宫腔粘连,宫内节育器局部大量纤维束覆盖、包裹,形成类似嵌顿的状态。
④宫内节育器断裂、散开等。
妇女绝经后发生嵌顿的可能性增加。
适应证
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且无手术禁忌证者;闭经6个月以上者应建议其取出。
禁忌证
1.全身状况不良无法耐受手术。
2.各种疾病的急性阶段,需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再手术。
3.生殖器官炎症,需要治疗后再行手术。
4.长期服用某类药物,如抗凝药、溶栓药、激素等可增加手术风险,需评估后更换治疗用药或停药至安全状态,方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