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6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一章绪论走进心理学1.心理学是在()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C】A、简单B、健康C、通约D、一般2.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不要苛求()。
【B】A、正确有效B、有效正确C、真理逻辑D、逻辑真理3.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4.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感觉、()、情绪、意识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B】A、思想B、行为C、外形D、动作2.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多选)【ABC】A、美国人养大狗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C、这是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D、中国人智商较高3.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4.主观是由我们的感知和觉知之间构成的现实。
【√】心理学讨论什么1.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2.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3.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4.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古典心理学1.人只能在与人的关系中发现“永恒的自己。
”这句话出自于()。
【D】A、笛卡尔B、苏格拉底C、弗洛伊德D、马丁·布伯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柏拉图的爱情观。
【B】A、对你与她来说你们彼此是唯一的B、可以同时爱恋几个人C、恋爱中必须男女平等D、最浪漫的爱情是纯精神的,肉体需要是兽性而非人性3.我们理解的事件都需要用言语系统去解析。
【√】4.电影《金刚》中金刚和女主角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5.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唯物学说创始人之一。
【√】古典到现代1.被称为“天使博士”的是()。
【C】A、圣·奥古斯丁B、皮亚杰C、阿奎那D、沃森2.“认识自己的天性,人就超越了自己”这句话出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辅导讲座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卫生运动第二节理解心理健康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任务和方法第一节绪论一、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的心理卫生简史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包括五部分内容: 1、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3、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4、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5、加强领导,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
第二节理解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一)健康的涵义健康不等于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还根据对健康的定义,规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可以界说为个体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应。
――1930年白宫会议的报告“心理健康的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的生活与长久的生命目标。
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的平衡。
他能接受环境的考验,不轻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而困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42 步入大学学会适应——大学生环境适应与职业生涯规划 23 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24 优化个性提升魅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45 人际关系用心经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46 学会学习激发潜能——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27 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大学生的挫折与压力 48 驾驭情绪轻松生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49 绽放青春为爱引航——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 210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大学生生命教育 4合计322课题第1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一)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2)掌握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3)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认识健康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教学难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新课预热(5 min)→问题导入(5 min)→传授新知(23 min)→课堂讨论(10 min)第2节课:互动导入(5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讨论(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5 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学生】聆听、互动【教师】讲一讲学习本课的意义当前,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和评估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挑战2.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三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3.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4.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2 教学内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五章: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5.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六章: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障碍和心理咨询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咨询流程,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7.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掌握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八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8.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角色扮演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九章:职业规划与生涯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十章:心理素质与全面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应强调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心理辅导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a.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b.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挑战c.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2.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a. 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表现b. 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影响c. 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大学长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
3. 推荐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相关书籍,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3. 心理健康促进策略a. 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心理健康b. 自我调适与心理平衡c. 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4. 心理健康服务与咨询a. 心理健康服务的意义与作用b. 心理咨询的类型与方法c. 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与注意事项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心理健康服务与咨询的相关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模拟心理咨询场景,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巧。
3. 视频教学法:播放心理健康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重要性。
2. 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心理健康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心理健康概述1.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能够适应环境,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 讲解心理健康的标准:a. 智力发展正常b. 情绪稳定乐观c.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d. 有幸福感e.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原因1.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焦虑、抑郁、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
2. 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a. 心理发展尚未成熟b. 社会环境变化快,适应能力差c. 学业、就业压力增大d.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 培养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困难和压力,学会自我调节。
3. 改善人际关系:学会沟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心理素质:参加心理培训,学习心理调适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重要性。
2. 回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二、案例分析1. 选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心理健康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心理健康?b. 如何帮助身边的朋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教研室翟成蹊******************前言2012/9/282关于课程•课程简介•课程意义关于成绩•课程要求•考核方法关于教师•自我介绍 •猜猜看课程简介 2012/9/28 3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认识与识别心理问题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学会处理大学生活中各方面的问题教材2012/9/28 4彩蛋 2012/9/28 5 课程要求2012/9/28 6•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积极配合课下实践 •广泛、深入的阅读考核方法2012/9/28 7•出席课程 10% •课堂参与 20% •课程实践 20% •随堂测验 40% •课程论文 10%第一讲 绪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
课程概要2012/9/28 9 健康和心理健康定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修炼1 2 3 4 5 什么是健康?2012/9/28 10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定义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智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动态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2012/9/28 11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8什么是心理健康2012/9/28 12•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2012/9/28 13 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 12012/9/28 14智力正常•浓厚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望心理健康标准 2 2012/9/28 15 情绪健康•心情愉快 •善于控制情绪 •情绪与环境适应心理健康标准 32012/9/28 16意志健全•合理应对挫折 •自制力强心理健康标准 4 2012/9/2817人格完善统一•人格构成要素平衡发展 •人格与个人需要、目标 行为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心理健康的定义1.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3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1.4 心理健康的发展阶段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2.1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2.2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2.3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3.1 压力与应对3.2 焦虑与抑郁3.3 人际关系问题3.4 自我认同问题3.5 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四章: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4.1 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性4.2 自我调节方法4.3 心理疏导技巧4.4 心理健康促进策略第五章: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系统5.1 校园心理健康服务5.2 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5.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5.4 社会支持与援助系统第六章: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6.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6.2 自我认知的常见问题与影响6.3 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6.4 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七章: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7.1 情绪的概念与管理的重要性7.2 常见情绪问题与应对策略7.3 情绪调节技巧与方法7.4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八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8.1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8.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常见问题与影响8.3 人际交往技巧与方法8.4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九章: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9.1 压力的概念与影响9.2 大学生压力来源与应对策略9.3 压力应对技巧与方法9.4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十章: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10.1 心理素质的概念与重要性10.2 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方法10.3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0.4 提升心理素质的实践与应用第十一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11.1 心理危机的概念与识别11.2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11.3 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与方法11.4 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十二章:网络心理与心理健康12.1 网络心理的概念与特点12.2 网络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2.3 网络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12.4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十三章:特殊群体心理健康13.1 特殊群体的定义与特点13.2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13.3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3.4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构建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14.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4.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14.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与技巧14.4 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的评估与改进第十五章:未来展望与心理健康研究15.1 心理健康研究的趋势与方向15.2 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15.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与法规15.4 未来展望与心理健康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方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