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m以上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5
高层与超高层成本分析与对比超高层与高层成本分析1. 超高层结构的选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决定了总体造价的高低。
建筑高度不同,适用的基本的结构型也不同,以下是7度抗震设防区不同结构类型限高表:本项目预计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造价较低,和普通高层造价相仿2. 结构设计差异结合本项目,框架核心筒体系能够适应基本需求。
在这种体系下,不同高度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主要差异如下表:3. 建筑(1)高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50m (故超过100m的建筑最少增加2个避难层)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4)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5)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卅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这项一般可不做)(2)由于高处的湿度和风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外墙材料,铝合金窗,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会格外严格,会较大成都的增加建筑成本。
(3)消防电梯要在3台或以上。
(4)电梯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电梯数量有所增加。
(5)超高层建筑的配套人防面积也较大。
4•给排水(1)给水同普通高层无太大变化;(2)排水在150米之间无变化;(3)消防-避难层增加设备间,设备间内增设消防接力泵(消火栓两台、喷淋两台)。
5. 暖通(1)中央空调需分区;(2)避难层需设至机械防排烟系统。
6. 强弱电(1)消防报警系统要求严格,除卫生间以外所有房间都要有报警探测器;(2)需增设转输消防水泵房,防火系统需分区。
(3)供电系统:随着高度的增加,供电安全等级相应提高。
高层建筑的定义及分类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拔地而起,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
然而,对于什么是高层建筑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清晰的概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要理解高层建筑,首先得明确其定义。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较高、层数较多的建筑物。
但具体多高、多少层才算高层建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
在国际上,通常将层数超过一定数量或者高度达到一定数值的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
例如,在美国,7 层及以上或者高度超过 246 米的建筑被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 米或 10 层及以上的建筑被认定为高层建筑。
在我国,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建筑高度大于 27 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24 米的非单层公共建筑,且高度不大于 100米的,被称为高层民用建筑。
而建筑高度大于 100 米的民用建筑则被称为超高层建筑。
明确了高层建筑的定义后,我们来看看它的分类。
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住宅建筑: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高层建筑类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住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空间。
它们通常设计有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办公建筑:在城市的商业中心,高层办公建筑比比皆是。
这些建筑内部通常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如高速电梯、中央空调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商业建筑:包括购物中心、酒店、餐饮场所等。
高层商业建筑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业服务。
综合建筑:有些高层建筑集合了多种功能,如住宅、办公、商业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建筑群。
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从结构形式的角度,高层建筑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形式较为常见,施工相对简单,但在高度较高时,可能需要增加剪力墙等结构来提高抗侧力性能。
超高层与普通高层的区别一、超高层建筑的界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1.2: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二、设计规范的详查及详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6.4。
2: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6。
1。
13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13.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6.1。
13.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6。
1。
13。
3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
00人/m2计算。
6.1.13.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6.1.13.6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6.1.13。
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
1。
13.8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关于避难层面积要求,只规定了公共建筑的为5。
00人/m2,但对于住宅没有具体规定,计算超高层住宅避难层面积时,可以按公共建筑的要求,设计中可考虑空中花园及设备层(一梯两户的布置,45层的人口计算的话需要大概32 m2的避难空间),由于有避难层(间)、核心筒,加之内部结构条件等因素,同等条件下,公摊一定会比高层的高出一些,相同建筑面积下,使用面积会略低一些。
6。
1.14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
1。
14.1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
高层与超高层成本分析与对比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决定了总体造价的高低,常见的结构如下:超过下表标注的限高即为超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造价较低,和普通高层造价相仿,造价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1.设置避难层(100米以上的建筑,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2.供电系统:双电源+自备电源3.进户门要求为甲级防火门4.消防电梯要在3台或以上5.电梯必须要分层设计6.由于高处的湿度和风力情况较为复杂,在外墙材料,铝合金窗,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会格外严格,会较大成都的增加建筑成本7.超高层建筑设计复杂,项目设计和管理水平要求也较高,设计、工程顾问及监理费用会增加8.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极为严格,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要设置火灾探测器9.超高层建筑的配套人防面积也较大考虑到普通框架-剪力墙建筑的造价大约在2200元/平米,超高层的成本在2555元/平米 - 2765元/平米左右,全部落地剪力墙的成本则会增加大约500-1000元/平米,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成本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相仿。
如果结构为45层左右的(与环球中心类似)框架-核心筒结构,造价细目如下表所示。
总体估计每平米造价在9000元左右筒中筒结构的造价较难以估计,受建筑外立面,高度等影响巨大,下表是别人收集的中国超高建筑的成本表单方造价从4090-15322 元/平米,很好的显示了这一特点。
由于这种高度的建筑,在设计上往往与众不同,其成本预估较为困难,一般来说在上海建一个超高层的建筑,价格至少在13000元/平米以上;在北京则需要10000元/平米以上。
如果建造的不是写字楼,而是住宅或酒店,价格则更高,主要是因为每层的隔断墙的增加和排水系统的增加导致。
下表展示了一个超高层酒店(40层,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的建造成本(含装修)其建造成本大致在13910 – 15655 元/平米,扣除装修费用后,其建设费用为元/平米,远超相似结构的写字楼造价。
(7度区)超高层造价比较单位:元/㎡注:建筑造价主要考虑垂直运输和超高人工费的增加会有所区别。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超高层建筑(100-150m)与普通高层建筑(低于100m)各专业技术特点及对造价的影响分析如下:一、建筑专业1.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审批程序。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3. 电梯利用效率降低,要分高低区设置等原因影响,进一步加大核心筒辅助面积。
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5. 由于高处气候复杂,在外墙材料,玻璃幕墙的选择更为严格,会一定程度增加建筑成本。
6. 超高层建筑的配套地下室埋深和面积会增加较多,对地下室建设成本有一定影响。
7. 建筑造价还要考虑垂直运输和超高人工费的增加,设计和管理费用也有一定的增加。
8. 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一般租金收益会相对增加。
二、结构专业(一)高层与超高层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和相关行业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民用建筑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7度设防,框架-筒体结构的建筑高度超过130米,须进行超限审查。
报建和设计程序稍复杂。
(二)结构成本1.100米以内建筑可以选择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结构较多选择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钢骨构件比例更大,含钢量更高。
结构设计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材料投入,施工成本也随之增加。
2.100米以内建筑: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3.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工程的深度和复杂度提高。
桩基础要求更高,桩径大且埋深更深,同时地基处理更为复杂。
4.超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成本相对较高。
(三)抗震性能1.100米以内建筑:由于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受到的地震波影响较小,因此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较低的建筑高度也有利于逃生和救援。
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优缺点整理不是专业的房产界的人员,听到这些描述楼层的专业术语,还真有点区分不开,比如,多少层算是多层?多高的楼才算是高层?作为一个买房XXX,你是不是急切的想要知道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之间的区别,它们有什么优缺点,从而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楼层。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整理了一下,有用的可以收藏起来了!一、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之间的区别:1.多层多层一般指多层建筑,多层住宅为四层到六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户型上下叠加而成的住宅。
多层住宅不设电梯,楼梯往往作为多层住宅的主要上下楼通道,因此多层公摊面积也相对较小。
2.小高层通常人们理解的小高层住宅是指建筑层数在7-12层的有电梯的住宅,不过现在小高层的范围已经在不断扩大,广义上的小高层是指18层以下(7层以上)的住宅。
小高层融合了多层和高层的优点,将舒适性和经济性结合在一起,因具有楼间距大、得房率高、通风好、采光条件好、建筑结构强度高等优点而受购房者青睐。
3.高层简单的理解,比小高层还高的就称为高层了。
以前的高层是指12层以上,而现在18层以上的高层叫做高层的说法更被大家所认可。
因为高层住宅的楼层高,通常采用电梯来作为住宅内部上下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太方便。
也因为整体建筑楼层高,所以建筑结构强度并没有小高层好,但因其经济性及时代所趋,高层也成为购房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4.超高层超高层住宅指30层以上或高度为100米以上(满足一种即可)的住宅,其它就是你知道的了"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二、它们的优缺点:多层室庐优点1、高层的得房率比多层低,即采办相同建筑面积的住房,高层的套内建筑面积低于多层的套内建筑面积。
在扶植投资上,多层室庐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室庐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2、高层的物业管理费比多层的物业管理费高。
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
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3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2020年5月,中国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并提出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米);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米);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到100米);
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
在我国,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但仍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是"一种自豪而飞翔的东西"。
早先的摩天楼其实并不高,与今天的高度概念相比已非同日语。
究竟多少层以上或多高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世界各国基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及消防装备等具体情况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定义不一致。
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上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并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50米以下);第二类17~25层(75米以下);第三类26~40层(100米以下);第四类40层以上(超过100米)。
对此划分,国外目前持上升趋势。
如近年美国著名结构师查尔斯·汤顿(Charles H. Thornton)认为:40层以下(500英尺或164米以下)为高层建筑(High-rise);40~100层(500~1200英尺或164米~393米)为中高层建筑(Tall Building);100层以上(1200英尺或393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Super Tall Building)。
我国在1995年也修订了原有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J45-82),新的《高规》(GB 50045-95)仍然规定10层及10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但删除了原有防火规范不适用于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的规定,新增加了"当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50米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的内容。
我国第一幢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是1976年建造的广州白云宾馆,33层,高108米,之后除了1983年建筑成了34层的南京金陵饭店高109米以外,直到1985年才有一幢真正高度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深圳的国贸中心大厦,50层,高160米。
目前,我们一般仍习惯于将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但由于防火能力的提高,显然100米早已不是限制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高度界限了。
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重要区
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重要区是那个位置?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重要区应该怎样确定?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重要区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1.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高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
2.超高层建筑无转输消火栓系统最高竖向分区与高层建筑无转输消火栓系统最高竖向分区的工况比较:
由于建筑高度的不同,超高层建筑无转输消火栓系统最高竖向分区的立管总高度比高层建筑的无转输消火栓系统最高竖向分区的立管总高度要高;因此,系统最高区分区的静水柱高度要比高层建筑高,需要的水泵扬程也要比高层建筑高得多;其水泵出口承受的压力也将比高层建筑高得多;
3.由于静水柱和水泵杨程同步升高,超高层建筑内的消火栓系统
最高分区内的受压情况是与高层建筑内的消火栓系统最高分区内的受压情况是不一样的,其水泵出口的压力变化是与两种建筑的高差成正比的,是与建筑高度等比增加的。
OOm以上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区别
————————————————————————————————作者:————————————————————————————————日期:
2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层数划分为:
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我查了有关资料, 1OOm以上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区别主要为:
由于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如框—筒结构体系,分散核心筒设计),会增加一定程度的公摊面积,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户型难布置。
超高建筑物一般每隔50米高度须设一个避难层,5人/㎡,在避难层中不能作设日常办公或生活场所,即其建筑空间仅用于救灾应急,所以可使用面积减少。
有的可能要设计二层地下室,成本要比单层地下室增加一倍。
标准层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层顶要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
供电系统:双电源再加自备电源。
进户门要甲级防火门。
消防电梯一般在3台以上。
住宅电梯要用高速电梯,电梯分层设计,如1到15层一台电梯,
如16到30层一台电梯,电梯垂直爬升的耗能及运转成本也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寿命一般在100年以上(一般高层结构寿命为50年),而其内部的许多设备系统寿命仅为十几年,维修、更换的难度很大,成本过高。
对消防、防震、防风的指标要求很高,对例如外墙铝合金窗、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选择格外严格,同时由于高处的湿度、风力影响,对建筑结构构造方面也有特殊要求,由于这些特殊要求和设计,使整个建筑成本约增加1/4左右。
相对高层住宅而言,超高层住宅设计复杂,对项目设计及管理水平要求严格,因此设计、工程顾问及监理费用会增加;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应立足于建筑内部的消防系统建设,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标准较高,一般建筑的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一般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主管部门往往要求提高标准,例如要求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保护半径从严掌握,超高层中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应设探测器,即使卫生间也不例外。
由于层数多,单体建筑面积大,因此人防面积也同比例增大,成本也增大。
超高层住宅建筑后期维护费用较高,成本的增加势必使得开发物业销售价格上。
超高层建筑增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