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微博研究现状综述_王莹莉
- 格式:pdf
- 大小:509.55 KB
- 文档页数:8
微博研究报告微博研究报告一、引言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在中国日渐流行并发展壮大。
本研究旨在分析微博的特点、使用情况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微博的特点1. 即时性:微博是一种及时发布和传播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
2. 简洁性: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为特色,用户需要用简洁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融合性:微博上可以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三、微博的使用情况1. 用户数量: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已经突破4亿,覆盖了广大的网络用户群体。
2. 用户特征:微博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中,尤其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群体。
3. 使用频率:大部分用户每天都会登录微博,并且频繁地发布和浏览内容,平均使用时长为2-3小时。
四、微博对社会的影响1. 信息传播:微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及时了解到重要事件和社会动态。
2. 舆论引导: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和大V们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和言论能够对舆论产生重要影响。
3. 公众监督:微博上的用户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监督,推动一些事件的进展和解决。
4. 商业价值:微博也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宣传和推广的重要平台,通过微博可以扩大影响力和用户群体。
五、结论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即时性、简洁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并且在中国普及程度较高。
微博的使用情况显示出用户数量庞大,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中,使用频率较高。
微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公众监督和商业价值等方面。
这些影响使得微博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和新闻传播平台。
六、建议1. 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引导用户正确使用微博。
2. 引导积极向上内容:鼓励用户分享正能量、有价值的内容,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3.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微博平台的监管力度,防止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的传播。
《我国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其中,微博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媒体之一,凭借其短小精悍的信息内容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吸引了大量明星的入驻。
明星微博不仅为粉丝提供了一个与偶像互动的窗口,同时也成为了传播信息、推广品牌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我国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明星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传播效果不仅体现在粉丝数量的增长,更体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上。
对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为明星及企业提供有效的营销策略和传播策略。
同时,也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对明星微博的传播特点进行梳理。
其次,运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明星微博的传播特点1. 信息传播速度快:明星微博发布的信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和评论,迅速传播开来。
2. 互动性强:粉丝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私信等方式与明星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内容丰富多样:明星微博内容涉及生活、工作、情感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五、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分析1. 粉丝数量与传播效果:粉丝数量是衡量明星微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粉丝数量越多,说明其影响力越大,传播效果越好。
2. 转发量与评论量:转发量和评论量是衡量信息传播广度和互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转发量和评论量说明信息传播广泛,互动程度高,传播效果好。
3. 传播路径与影响力扩散:明星微博的传播路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主要通过粉丝与明星的互动实现,间接传播则通过粉丝的转发、评论等行为扩散。
影响力扩散是指明星微博对其他用户和社会的影响程度。
微博研究报告微博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微博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获取新闻、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1.了解微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2.分析微博在新闻传播、社交交流、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作用。
3.探讨微博的优势和局限性。
4.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微博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微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一定数量的微博用户进行调查,以收集信息和意见。
四、研究结果1.微博的发展历程:微博起源于2009年,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
2.微博的基本特点:微博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内容形式,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
3.微博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作用:微博成为重要的新闻源,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和分享新闻信息。
同时,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等互动形式参与并影响新闻报道。
4.微博在社交交流方面的作用:微博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私信、评论等方式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5.微博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发布观点、表达意见等方式参与公共舆论,并对社会事件、政治议题产生影响。
6.微博的优势和局限性: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但也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隐私泄露等局限性。
7.对微博发展的建议:微博应加强信息监管,提高信息发布的真实性;用户应增强信息辨识能力,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和判断。
五、结论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体形式,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传递、社交交流和舆论引导等作用。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隐私泄露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加强微博的信息监管,提高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同时,用户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和判断。
微博用户影响力问题的国内研究述评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发布信息、交流观点、分享生活,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微博用户。
在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中,一些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用户甚至可以影响到社会舆论和消费行为。
微博用户影响力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国内研究的角度对微博用户影响力问题进行述评,分析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微博用户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微博用户影响力的现状和趋势目前,国内对于微博用户影响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来评估和识别具有影响力的微博用户;二是探讨微博用户对于社会舆论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三是研究影响力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力机制。
针对第一个方面,国内研究者通过挖掘微博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内容特征,构建了一系列的影响力评估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对微博用户进行影响力排名,还可以预测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效果。
通过分析用户的关注数、粉丝数、转发数等指标,可以建立影响力评估模型来辨识具有影响力的微博用户。
还有研究者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微博用户的发帖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具有影响力的用户。
在第二个方面,近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关于微博用户影响力对社会舆论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微博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甚至对于一些公共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他们还会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推动某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这表明,微博用户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对于第三个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影响力用户的行为特征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逐渐揭示了微博用户影响力形成的内在原理。
他们发现,与普通用户相比,影响力用户更加活跃、更加有影响力。
他们的发帖内容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热点性,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转发。
他们通常都拥有较大的粉丝群体,这也使得他们的影响力得以放大。
weibo研究报告
经过对微博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的报告:
一、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1. 微博的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2. 活跃用户数量逐年增加,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较长。
二、内容类型和特点
1. 微博上的内容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 用户关注的内容以明星八卦、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为主。
3. 微博上普遍存在娱乐追星、吐槽社会现象等特点。
三、用户行为和互动
1. 微博用户广泛参与互动,包括评论、转发、点赞等。
2. 用户之间的互动频率较高,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紧密。
四、营销价值和商业模式
1. 微博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交媒体平台,具有较强的营销价值。
2. 微博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广告、品牌合作和账号运营等。
五、风险和挑战
1. 微博上存在着信息真实性和传播速度的问题。
2. 微博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
3. 微博面临来自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竞争压力。
六、未来发展趋势
1. 微博将继续注重内容的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2. 微博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其商业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
3. 微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监管和政策限制。
以上是对微博研究的一些主要结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微博情感分析研究综述本文阐述了国内微博及国外微博情感分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博情感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研究方法的改进方向。
认为,目前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研究缺乏完善的情感词典,缺乏针对话题型做特定的分析,同时也缺乏适用于特定话题的领域情感词典。
因此,今后微博情感分析的改进思路是:针对话题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完善情感词典并丰富情感词的情感强度;考虑更多的情感特征项,将更多的语法规则和短语加入到情感词典中。
标签:微博;微博情感;分类;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发布信息。
众多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开始诞生,例如博客、微博、社交网络等。
在Web2.0时代的主流网络社交平台中,由于微博拥有快速传播、及时、自由、灵活、简短特点,广大互联网用户开始在微博上传播政治话题、体育话题、娱乐话题。
每天都有大量的具有分析价值的微博评论产生,这些评论信息包含大量情感信息和观点。
大量针对微博的研究随之而来,目前微博情感分析的研究主要针对英文微博文本,面向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对微博情感分析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的微博情感分析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国内外微博情感分析采用的方法,并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一、国内微博研究综述综合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的研究文献,中文微博情感分类主要有两类方法: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类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类。
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类。
文献[1]考虑到感叹词对情感强度的增加,中文否定词、多重否定对情感极性的影响,通过定义态度词典、权重词典、否定词典、程度词典以及感叹词词典来计算每条微博的情感指数。
考虑到微博内容的丰富和复杂,文献[2]提出基于语义的词典加规则的方法,构建短语的情感词典,更进一步将具有情感极性的短语和短语规则加入其中,提高微博文本情感极性分类的效果。
文献[3]提出词典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动词、形容词作为特征,用情感词典计算特征的极性值,最后用SVM对微博文本进行三元情感分类。
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现状探究及其未来构建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现状及其未来构建的研究。
通过对微博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微博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重要性。
同时探讨了微博的社会公信力构建路径,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促进微博在社会中的更好发展和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博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微博、社会公信力、现状、构建、研究、发展趋势、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影响力、展望、研究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扮演着重要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角色。
随着虚假信息、谣言和低俗内容的泛滥,微博的社会公信力面临着挑战和疑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构建微博的社会公信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微博的社会公信力,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认知和看法。
有些人认为微博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传播平台,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但也有人担忧微博上的信息质量和真实性,怀疑其社会影响力。
对于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以及探讨未来如何构建微博的社会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现状,分析其构建路径,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研究微博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通过对微博的社会公信力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于提升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信息传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其社会公信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微博的社会公信力现状及其未来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博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角色,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更科学的决策参考。
通过探讨微博的社会公信力构建路径,可以帮助平台更好地保护用户权益,提升信息传播的质量和准确性,建立更加健康和稳定的网络生态。
微博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摘要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如今的微博已经成为广大网民分享信息、扩展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扩大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还成为了政府了解民意的有效渠道。
但是,当前微博新闻具有其优势也在其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播媒介优势、传播速度和途径优势等,但是其不可避免的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虚假信息滋生,损害新闻真实性;信息浅表话,新闻深度搁浅;娱乐化倾向,严肃新闻缺乏;信息马太校园,“草根”话语边缘化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进行纠正。
本文以微博新闻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优势以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分析微博新闻的发展趋势,得出微博新闻的发展之路,对微博新闻的传播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议性意义。
关键词:微博新闻;现状;发展趋势目录引言 (3)一、相关概述 (3)(一)微博客的定义 (3)(二)公民新闻的定义 (3)二、微博新闻的发展现状 (4)(一)微博新闻的技术优势 (4)1.传播媒介优势 (4)2.传播速度和途径优势 (4)(二)微博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4)1.虚假信息滋生,损害新闻真实性 (4)2.信息浅表化,新闻深度搁浅 (5)3.娱乐化倾向,严肃新闻缺乏 (5)4.信息马太效应,“草根”话语边缘化 (5)三、微博新闻的发展趋势分析 (6)(一)微博将成为公民发展公益的新平台 (6)(二)微博将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 (7)(三)微博实名制将彰显新的社交网络价值 (7)(四)微博将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完善新闻报道 (7)(五)手机微博将逐步成为主流 (8)(六)有效利用微博,克服用语不文明现象 (8)结论 (8)参考文献 (9)引言微博在兴起初期,人们只是将它看做一个社交网站,或是传统博客服务的变体。
但事实上,从微博具备的所有属性,如手机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传播方式、快速跟踪信息的功能,就可以看出它与博客的不同。
微博客不仅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使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快捷和立体。
试论微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日益繁荣,微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微博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质量低下、诚信度不足、内容重复乏味等。
本文通过对微博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微博;社交媒体;信息质量;诚信度;内容创新正文:一、微博发展现状微博是一种新型社交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用户在平台上分享信息、交流观点、互动反馈。
自2009年起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交媒体的主流之一,涉及领域广泛,用户数量众多。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微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其可持续发展。
二、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质量低下微博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其信息质量是影响用户体验和平台声誉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由于信息发布门槛低,大量个人和机构发布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虚假信息、恶意信息等,给用户造成了不良影响。
2.诚信度不足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任是基础。
然而,部分微博用户未能遵循诚信原则,在发布信息、关注粉丝、转发评论等方面存在着欺诈行为,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平台声誉受损。
3.内容重复乏味由于微博的消息传播速度很快,很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这导致用户审美疲劳,失去了对内容的兴趣和信任,也给平台和用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问题原因分析1. 发布门槛过低微博是一个自由的信息发布平台,其门槛太低,没有完善的审核机制,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2.缺乏有效的管理微博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滥用微博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信息等。
3.内容创新不足在微博中,内容创新困难重重,给用户实时推送有质量的内容不容易,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粘性和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四、问题解决方案1.加强审核机制对于微博发布的信息,应加强审核和管理力度,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收稿日期:2011-03-30修回日期:2011-04-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NS 环境下交互行为对消费决策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比较的视角”(编号:71072032)。
作者简介:闫幸(1978-),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常亚平(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销管理、战略管理。
微博研究综述*闫幸常亚平(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摘要近3年来微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归纳了以往研究所涉及到的3个主要方面:微博的基础性研究、微博环境下的沟通研究和微博沟通价值的相关进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述,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微博沟通风险营销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965(2011)09-0061-05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MicroblogYAN XingCHANG Yaping(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AbstractMicroblog is an emerging area in the last three years.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tant studies on microblog ,focusing on the fun-damental studies ,communication in microblog and the value of communication in microblog ,generalizes the extant studies and points out the trend of future study.Key wordsmicroblogcommunicationriskmarketing近3年来,互联网上4种主要的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微博、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和开放式百科全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1]。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一、微博概述 (1)(一)微博定义 (1)(二)微博发展历程 (2)二、微博发展现状 (3)(一)微博给社会带来的丰富多彩 (3)(二)微博发展数据初探 (5)三、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一)消极言论带来负面社会情绪 (6)(二)错误言论影响社会稳定 (7)四、微博问题解决策略思考 (8)(一)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功能 (8)(二)推进微博平台开放更多功能 (8)参考文献 (9)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互联网时代,微博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互动的工具。
微博以其传播信息快、不受约束的碎片化形式吸引着更多的参与其中。
但是微博在发展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舆论引导规范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micro-blogAbstract:Internet era, micro-blog becam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interact with the tool.Micro-blog to its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quickly, without restraint in the form of fragmentation to attract more involved. But micro-blog is also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Keywords:Micro-blog information public opinion guide一、微博概述(一)微博定义说到微博发展现状,我们不得不首先介绍一下微博的定义及起源,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①。
《我国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在中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吸引了众多明星的入驻。
这些明星通过微博与粉丝进行互动,传播信息,形成了独特的传播现象。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探讨我国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
二、明星微博的传播特点1. 粉丝基础庞大:明星微博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这使得其信息传播具有广泛性。
2. 互动性强:明星通过微博与粉丝进行互动,增强粉丝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3. 信息更新快:明星微博的信息更新速度快,能够及时传递最新动态。
4. 多元传播途径:除了文字,明星微博还通过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明星微博的发布内容、互动情况等进行分析;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数据,分析粉丝的行为特征、对明星微博的认知和态度等。
四、研究结果1. 明星微博的内容分析通过对明星微博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分享、工作宣传、互动回复等。
其中,生活分享类内容更易引起粉丝的共鸣,工作宣传类内容则更具有传播价值。
此外,明星通过互动回复,增强与粉丝的粘性,提高粉丝的参与度。
2. 粉丝行为特征及认知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粉丝主要通过手机端浏览和互动,对明星微博的关注度较高。
粉丝对明星微博的认知和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明星的个人魅力、微博内容的趣味性、互动性等。
大多数粉丝表示,通过关注明星微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偶像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与偶像的情感联系。
3. 传播效果分析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使更多人了解明星的最新动态;二是增强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提高粉丝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三是通过粉丝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具体数据表明,明星微博的转发量、点赞量、评论量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其传播效果显著。
《我国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吸引了众多明星的入驻。
明星微博不仅成为了他们与粉丝互动的桥梁,更是一个具有极高传播效果的信息传播平台。
本文旨在以新浪微博为例,深入探讨我国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为理解明星社交媒体影响力及其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明星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仅在娱乐产业内产生深远影响,也在社会文化、商业经济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星通过微博与粉丝互动,发布生活动态、宣传作品等,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内容。
新浪微博以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功能为明星提供了良好的传播环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明星微博的发布内容、互动形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挖掘法分析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个案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明星微博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四、明星微博的传播效果分析1. 传播速度与广度明星微博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惊人的。
一条微博经过粉丝的转发、评论和点赞,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覆盖大量的用户。
此外,明星的粉丝群体庞大,粉丝之间的互动和传播也进一步扩大了微博的传播范围。
2. 互动性与影响力明星微博具有较高的互动性。
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明星能够及时了解粉丝的需求和反馈,增强与粉丝的情感联系。
此外,明星的微博往往能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对社会热点事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3. 商业价值与经济效益明星微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通过微博宣传作品、推广产品,可以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明星微博还为品牌合作、广告代言等商业活动提供了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明星的商业影响力。
五、影响因素分析1. 明星个人魅力与影响力明星的个人魅力与影响力是影响其微博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中国2009—2012年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综述摘要:微博这一技术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2010-2012年国内关于微博的教育应用成果不在少数,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微博教育应用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微博;教育技术;教育应用0引言微博(英文名为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是随着Web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
其中手机微博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
报告显示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微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精简短小,图文并茂,操作方式多样,即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别人的博文,还可以转发或评论,另外微博的微群,微盘功能更是为主题社群的创建与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何将微博更好地应用于教育,近几年已经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将微博引入教育,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进步,国内教育领域的学者也积极地研究微博的教育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对过去进行反思是对展望未来的先决条件,本文回顾总结了至今为止微博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情况。
1研究过程1.1研究样本选取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近3年微博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而选择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能比较好地反映专家学者的关注热点和研究所取得的比较有价值的成果,因此,本文在选择样本时选取国内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内近3年CSSCI能检索到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
以“微博”为主题词进行搜索,人工判读去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共得样本25篇。
国内微博研究现状综述*王莹莉 张 敏【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对微博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
目前,微博研究在传播特征及运作机制上已有一定基础,但对于微博发展至关重要的用户交互行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组织和聚合共享,以及如何引导和规范集体智慧方面,还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微博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 统计分析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bibliometric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the article makes a statistical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icroblogs from the aspects of time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author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topics.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microblog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municationfeature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rather than on users interactions,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ndaggregation sharing,and guidance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ollective wisdoms.Key words:microblog research status bibliometrics statistical analysis1 前言作为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类开放式互联网应用,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在维基百科中,它被描述为“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
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1]自2007年以来,微博以便捷的发布方式,即时、畅通的交流模式以及低门槛的平台设计等优势在全球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底,微博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半年增幅高达208.9%,从2010年底的6 311万增至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2]。
随着微博用户的迅猛增长,微博研究日益受到学者关注。
本文基于2007~2011年有关微博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从文献增长、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以及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揭示当前微博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2 数据选取与处理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微博”为检索词,限定关键词字段,检索出关于微博研究的论文共532篇(截至2011年8月25日),剔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献后,最后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文献为487篇。
笔者利用Excel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汇总,转化为规范化的易处理格式,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然后结合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检索论文的年代、期刊、作者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利用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得出相关结论。
3 统计结果分析3.1 论文的年代分布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论文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或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度,揭示研究的纵向规律[3]。
近年来我国微博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如表1所示。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学术社区的信息聚合与共享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CTQ038),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面向一体化虚拟学习环境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协同服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WU0909507)的研究成果。
表1 2007~2011年微博发文量统计年代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合计论文数量(篇)0 0 6 159 322 487比例(%)0 0 1.23 32.65 66.12 100图1 微博发文量年增长图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我国没有关于微博的研究论文出现,这是由于2007年微博产品刚刚进入我国,出现了饭否、叽歪等第一批中文微博,微博应用开发处于摸索阶段,几经周折,第一批中文原生微博纷纷关闭。
我国学者关于微博的最早研究成果出现于2009年,发文量仅为6篇,占发文总数的1.23%。
而到了2010年相关论文便增至159篇,占发文总数的32.65%,2011年仅前8个月发文数已经达到322篇,占发文总数的66.12%,是2010年发文总量的两倍多。
说明伴随着微博应用的蓬勃发展,微博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从图1显示的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微博的研究热潮仍将持续。
3.2 论文的来源期刊分布论文的来源期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了其核心期刊群,有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群体[4]。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487篇文献,分别发表在涉及各个领域的223种期刊上,平均每个期刊载文量是2.18篇,分布比较分散。
各期刊分布不均衡,载文量最多的可达50篇,大多数期刊的载文量仅为1篇。
载文量在前10名的期刊发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微博来源期刊统计排名期刊名称载文量(篇)占总载文量百分比(%)累计载文百分比(%)1新闻世界50 9.88 9.882东南传播30 5.93 15.813今传媒22 4.35 20.164新闻爱好者19 3.75 23.915新闻传播15 2.96 26.886新闻界7 1.38 28.267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7 1.38 29.648现代视听6 1.19 30.839科技信息6 1.19 32.0210图书馆学研究(CSSCI)6 1.19 33.20 从表2可以看出,列表中前10种期刊的累计载文百分比(累计载文百分比=A1+A2+…+An,其中An指排名第n位的期刊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百分比)为33.20%,超过论文总数的1/3,根据布拉德福定律,这10种期刊处于第一区(即核心区),是研究微博的核心期刊群,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核心期刊群中大多数属于新闻传媒领域,其中《新闻世界》发文量最多50篇,占总发文量的10.3%。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微博的发展给传播领域带来了颠覆式的变化,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其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受到该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微博研究高载文量期刊中,除了《新闻爱好者》、《新闻界》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图书馆学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其余均为一般期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微博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待提高。
图书情报领域也表现出对微博研究的关注。
经统计,图书情报界的专业期刊收录的微博研究文献总计48篇,分布在18个期刊上。
其中《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排在该领域载文量前列。
此外,其他研究领域的期刊对微博的研究虽然也有涉及,但是还缺乏深入、充分的探讨。
3.3 论文的作者统计3.3.1 核心作者核心作者是在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科研成果较多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水平和思想观点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5]。
本研究中对检索出的487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共有459位作者。
其中最大发文量仅为3篇,共有2位作者,发文数为2篇的作者有20位,其余437位作者都仅有1篇的发文量,占总人数的95.21%。
可见,关于微博的研究学者众多,而且比较分散,目前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作者群体。
表3 微博作者统计第一作者作者单位发文数(篇)王晓光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3刘乙坐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系33.3.2 论文的合作率合作率是人们研究论文合作问题的计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学科领域内或关于某一主题合作论文数目与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它反映了一种期刊论文作者合作智能发挥程度,数值越高,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该研究领域的合作化趋势越强[6]。
表4 微博论文合作率统计年份(年)发表论文数(篇)合作论文数(篇)论文合作率2007 0 0 02008 0 0 02009 6 2 33.33%2010 159 48 30.19%2011 322 92 28.57%合计487 142 29.16% 由表4可以看出,在本文统计时间段内,微博论文总数为487篇,其中合作论文数为142篇,论文合作率为29.16%,高于社会科学的合作率16.7%,这说明微博涉足的领域较广,合作研究较多。
表4中所显示的论文合作率随年份的变化呈减小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数据样本本身的限制,2009年研究刚刚开始,样本数据较少,而2011年的样本数据仅取了8月份以前的数据,数据不完整。
微博是一个作用于多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形式,具有学科交叉性。
随着微博应用的不断扩展,多个学科学者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
3.4 研究主题关键词是从论文中精选出来的能够反映论文主题内容和关注点的词或词组,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7]。
而对某一研究主题的相关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该领域所关注的焦点以及今后关注点的发展趋势。
3.4.1 微博论文高频关键词统计本研究对检索到的有效题录信息进行计量统计,共得到761个关键词,共出现1 705次,平均每篇3.5个关键词,其中关键词数量从2~5个均有涉及,3~4个关键词的文章最多,占总数的87.89%。
为了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对关键词进行了处理,去除了研究、影响、发展、应用等非实质性词语,对所抽取的关键词进行同义词、上下位词处理合并后,将这些词按照其出现的频次由高到底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出词频不小于5次的关键词,从而确定了33个高频关键词作为关键词分析的基础,通过Excel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处理,形成交叉列联表,并运用数据透视表构建33*33的共词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高频关键词矩阵(部分)关键词把关人博客传播大学生高校公安公共领域互联网话语权把关人博客1 1传播1 5 1 2大学生2高校1公安公共领域1 1互联网5 1 1 1话语权2 1教育1 4 2 1两会1 2媒体1 15 1 5 4 1门户网站4 1 1 5 2民主企业3社会网络1 1手机碎片化信息1突发事件3图书馆1 4网络文化1 1微博5 6 91 19 12 5 13 34 11微博议事1 1 1新闻5 1 在构建高频关键词矩阵的基础上,将关键词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中,生成关键词共现的可视化图形(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