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1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21
中药蛤蚧药用标准
一、性味归经
蛤蚧性平,味咸,归肺、肾经。
二、功效主治
蛤蚧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病症。
三、毒性
蛤蚧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毒性成分是蛤蚧皂苷。
蛤蚧皂苷是一种溶血性皂苷,可引起溶血反应,但口服时其毒性较小。
因此,在临床使用时需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用法用量
中药蛤蚧的用法用量如下:
1.内服:煎汤,蛤蚧一对,加生姜三片,糯米三撮,水煎服。
或研末,每次
1-1.5g,日服一次。
2.外用:适量,研末撒。
以上是中药蛤蚧的药用标准,仅供参考。
在临床使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
蛤蚧,又名蛤蟆,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节肢动物。
由于其营养丰富、味
道鲜美,被人们熟知和采用。
除了食用之外,蛤蚧的药用价值也被人们认可,在中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清热解毒:蛤蚧中含有丰富的钙,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
是针对一些伴有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择期服用蛤蚧,并结合常用的针灸、拔罐、拔火罐等治疗方法,能更
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2、调节免疫功能:蛤蚧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于各种
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免疫力受损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
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3、增强肝脏功能:蛤蚧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能够有效的改善肝
脏功能,可以减少肝硬化症状,对治疗肝炎、黄疸等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促进血液循环:蛤蚧中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铁和钠等,都具
有调节血液循环的功效。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名】蛤蚧【别名】大壁虎、蚧蛇、蛤解、蛤蟹、仙蟾。
【类别】补虚补阳药。
【药用部位】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产地分布】栖息于悬岩石壁洞缝树洞中。
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平,咸。
归肺、肾经。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主治】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成分药理】蛤蚧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过敏、抗应激、降血糖及解痉平喘等作用。
【用法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酒剂。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喘嗽及阳虚火旺者禁服。
①《雷公炮炙论》:"蛤蚧,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②《日华子本草》:"蛤蚧,合药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以酥炙用良。
"【文献】①《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②《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③《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
"④《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⑤《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
蛤蚧尾能治疝。
"【配伍选方】①治产后喘,气血两脱:人参60克,熟地黄60克,麦冬9克,肉桂3克,苏子2克,蛤蚧6克,半夏0.9克,水煎服。
(《辨证录》蛤蚧救喘丹)②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③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
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
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
蛤蚧的性味与功能主治蛤蚧(学名: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又称“蜣螂”,是昆虫纲鳞翅目蠊蠓科的一种昆虫,属于无翅亚目的物种。
蛤蚧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和两广地区。
蛤蚧的体形扁平,表面布满粗糙的鳞片,颜色呈红褐色或黑褐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蛤蚧的性味与功能主治。
性味蛤蚧具有一定的气味,味道较为苦涩。
根据中医药理论,蛤蚧的性味为咸、寒。
咸味有清热化痰,寒性则有凉血解毒的作用。
因此,蛤蚧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用于治疗与热毒有关的疾病。
功能主治蛤蚧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治疗:1.清热解毒:蛤蚧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咽喉肿痛、口疮溃疡等。
蛤蚧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减轻炎症症状,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
2.凉血止血:蛤蚧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出血症状,如崩漏、衄血等。
蛤蚧可以通过凉血止血的作用调节血液循环,减少不正常的出血现象。
3.消肿散结:蛤蚧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等疾病。
蛤蚧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内环境,增强细胞的再生能力,从而缓解肿胀和散结。
4.抗过敏:蛤蚧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适用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蛤蚧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过敏反应,缓解相关症状。
5.改善血液循环:蛤蚧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晕、四肢发麻等症状。
蛤蚧可以通过调节血液黏滞度和血管张力,促进血液的流通,改善相关症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功能主治仅为传统中医药理论认可的作用,具体使用时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使用方法蛤蚧可作为中药材,常用于药饮或煎煮。
一般来说,蛤蚧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药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煎煮:将适量的蛤蚧与其他中药材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煎煮约30分钟,滤去渣滓后即可服用。
煎煮时注意保持火候和时间的掌握,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提取。
蛤蚧的药用功能主治1. 蛤蚧简介蛤蚧,又称金蛤、蛤黄、蛤黄子或黄穗蛤,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属于双壳纲蛤蜊科。
蛤蚧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是一种贝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2. 蛤蚧的药用功能蛤蚧作为一种中药材,有多种药用功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2.1 清热利湿蛤蚧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缓解湿热引起的一些疾病。
例如,蛤蚧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痈疽疮肿等疾病,可以减轻病症,并促进伤口愈合。
2.2 补血养颜蛤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于一些虚血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蛤蚧可以补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皮肤质量,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
2.3 益肝补肾蛤蚧还具有益肝补肾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肾功能,增强肝肾的排毒功能。
蛤蚧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肝肾虚弱引起的疾病,如肝肾不足、贫血等。
同时,蛤蚧还可以帮助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
2.4 抗菌消炎蛤蚧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喉咙炎等。
蛤蚧含有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
2.5 润肺止咳蛤蚧还可以润肺止咳,对一些具有痰湿阻滞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蛤蚧可以清除肺部的痰湿,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3. 蛤蚧的主治应用蛤蚧的药用功能使其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疾病,蛤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应用:•对于湿热引起的一些皮肤疾病,可以将蛤蚧煎汤外洗,或者用鲜蛤蚧研成泥敷患处;•对于血虚引起的一些疾病,可以将蛤蚧煮粥食用,或者与其他补血药材合用;•对于肝肾虚弱引起的一些疾病,可以将蛤蚧用酒煎服;•对于感染性疾病,可以将蛤蚧煮汤饮用,或者用蛤蚧研成粉剂外敷。
4. 注意事项虽然蛤蚧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一般不宜服用蛤蚧;•蛤蚧性寒,有些体质较寒者不宜过多食用;•使用蛤蚧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过量。
蛤蚧的功效和生活习性一、蛤蚧的功效蛤蚧又名仙蝉、石牙、仙蟾、四脚蛇、蚧蛇等。
由于其体比壁虎大,所以也有大壁虎之称。
属爬行纲,蜥蜴目,壁虎科,壁虎属。
在我国,主要产在南方,如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它属我国保护动物。
蛤蚧是一味名贵中药,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明显,是国内外紧缺的中药材之一。
蛤蚧去除内脏晒干或烘干后人药,性温、味甘、微咸,人肺、肾经。
具有补肾、补肺、壮阳、益精血、止咳喘等功效。
《本草纲目》有蛤蚧“补肺气,定喘,止咳,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的记载。
常用于治体虚、肺瘘、咳喘、咯血、消渴、阳痿、神经衰弱等。
蛤蚧酒、蛤蚧糖浆等是老年人的滋补品。
在广东、广西民间,常用鲜蛤蚧与猪肉或其他肉类一道煮食,或将干蛤蚧浸酒,能滋阴补肺。
蛤蚧货源紧缺,长期供不应求。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有人进行将蛤蚧野生为家养的人工饲养。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但在饲养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如繁殖率的问题,从野外捕捉回来的雌性蛤蚧,饲养当年,产卵率和孵化率均在80%以上。
但到第二年,产卵量减少,孵化率降低,孵出的小蛤蚧养大后,产卵率低,只有30%一40%,孵化率不到50%。
对某些疾病如蛤蚧口角炎、口腔炎、夜盲症等,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养殖模式方面,曾采用过笼养、箱养、房养、建假山放养等,但究竟哪种方法既经济、科学,又适应大量饲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二、蛤蚧的生活习性(一)形态蛤蚧形似壁虎,但头部较大,略呈三角形。
体长圆形,长25—30厘米,其中尾长10一15厘米。
体重80—100克,少数个体在100克以上。
眼突出。
口大,有许多细齿。
背部有鳞片,呈灰蓝色,指和趾膨大,有吸盘,起吸附作用,善在石缝或树洞中爬行。
尾较细长,遇敌害时能自断。
脱落的尾在地上能跳跃,以分散敌害的注意力,自身则趁机逃脱。
尾脱落后能再生,但再生的尾不及原有的长。
蛤蚧的体色随栖息环境颜色的不同而不同。
蛤蚧的用法一、什么是蛤蚧?蛤蚧,又称作袋蚧,是一种属于蚧科(Coccidae)的昆虫,是一种益虫。
蛤蚧外形像一颗米粒大小的圆球,因为背部有一个水滴状的凸起,所以被称为蛤蚧。
二、蛤蚧的特点1.良好的抗逆能力:蛤蚧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2.快速繁殖:蛤蚧繁殖能力强,每个蛤蚧雌虫一生可以产千余只蚧卵。
3.不具翅膀:蛤蚧无翅膀,不能主动移动,依靠其他动物、人类等带动进行传播。
三、蛤蚧的用途蛤蚧在农业、医疗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具有各种用途,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重要的用途。
3.1 农业中的蛤蚧蛤蚧在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具体用途如下:3.1.1 生物防治蛤蚧可被用作天敌捕食其他有害昆虫,如蚜虫、白蚁等。
将蛤蚧引入农田中,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环保无公害。
3.1.2 蛤蚧的药用价值蛤蚧体内含有多种有益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
可以将蛤蚧进行提取,制成药物。
蛤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平肝潜阳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等疾病。
3.2 蛤蚧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途蛤蚧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2.1 蛤蚧制作蚧胶蛤蚧体内分泌的一种胶质称为蚧胶,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作为胶凝剂。
蚧胶可用于制作果冻、布丁等甜品,提高口感和可口度。
3.2.2 蛤蚧提取物的应用蛤蚧可以提取其多糖、蛋白质等物质,制作成各种食品添加剂,如天然色素、增稠剂等。
这些蛤蚧提取物可以用于制作果酱、饼干等食品,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3.3 医疗中的蛤蚧蛤蚧在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用途。
3.3.1 蛤蚧药物的应用蛤蚧药物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
蛤蚧可用于制作中药方剂,如石蚧地黄丸等,用于治疗肾虚腰酸、失眠健忘等症状。
3.3.2 蛤蚧的外用价值蛤蚧可以直接外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
将蛤蚧粉末加入药膏中,可以治疗湿疹、痱子等皮肤炎症。
蛤蚧还可以用来制作面膜,具有美容的效果。
四、如何利用蛤蚧蛤蚧的利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蛤蚧(《雷公炮炙论》)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广西。
原动物喜栖息于山岩罅隙或树洞内,怕冷、怕热、怕风雨,昼伏夜出,喜食活饵。
味咸,性平。
归肺、肾经。
功效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
临床用名蛤蚧。
【本草汇言】《海药本草》:无毒。
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
《日华子本草》:无毒。
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开宝本草》:味咸,平,有小毒,主久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有功,治久嗽不愈。
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
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
《本草纲目》: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
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
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
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本草经疏》:蛤蚧得金水之气,故其味咸气平,有小毒。
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其主久肺劳传尸、鬼物邪气、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则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
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邪物鬼气自去矣。
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
简误: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雷公曰: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恣器盛,悬屋东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
《本草蒙筌》:味咸,气平。
有小毒。
一云无毒。
主肺虚声咳无休,治肺痿血咯不已。
传尸劳疰悉逐,着体邪魅咸祛。
仍通月经,更利水道。
《本草备要》:补肺润肾,定喘止嗽。
咸平。
补肺润肾,益精助阳,治渴通淋,定喘止嗽。
肺痿咯血,气虚血竭者宜之。
能补肺,益水源。
李时珍曰:补肺止渴,功同人参;益气扶羸,功同羊肉。
蛤蚧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蛤蚧是鱼类的一种,它的许多有益成分使它成为一种健康食物。
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众多营养补充品中最佳的一种。
蛤蚧对人体的益处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它的主要功效:
1、活血化瘀。
蛤蚧的血液成份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瘀血具有特殊的优势。
它能够在血液循环中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小板的活动性,防止瘀斑的形成,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2、增强免疫力。
蛤蚧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能够有效补充人体的免疫营养,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疾病的发生。
3、补肾固精。
蛤蚧中含有丰富的肾上腺素,能够有效促进肾上腺素的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补充肾虚和固精的症状。
4、防止动脉硬化。
蛤蚧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类,主要包括亚油酸,可以有效抑制高脂肪血症,并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5、促进消化。
蛤蚧中的淀粉类营养物质可以有效促进消化,有助于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促进消化过程,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6、强化心脏功能。
蛤蚧的性味功能主治一、蛤蚧的性味蛤蚧,中药名。
属于简单动物门软体动物纲软体目蛤蚧科蛤蚧属动物。
药用的是干燥的蛤蚧。
蛤蚧的主要性味为咸、寒。
二、蛤蚧的功能主治据中医理论,蛤蚧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蛤蚧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治疗火热症状,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蛤蚧中的成分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对抗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2.消肿排脓:蛤蚧具有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疮疖肿痛等疾病。
蛤蚧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炎症,减轻肿痛。
3.化痰止咳:蛤蚧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蛤蚧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
4.安神止痛:蛤蚧具有安神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蛤蚧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锌、镁等,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
三、蛤蚧的应用根据以上的性味功能主治,蛤蚧可以用于以下方面的治疗:1.感冒发热:蛤蚧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
可以将蛤蚧研磨成粉末,加入水中服用,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
2.口腔溃疡:蛤蚧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将蛤蚧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用来漱口,可以有效缓解口腔溃疡的症状。
3.淋巴结肿大:蛤蚧具有消肿排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
可以将蛤蚧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敷于患部,每天多次更换。
4.咳嗽痰多:蛤蚧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的症状。
可以将蛤蚧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
5.焦虑失眠:蛤蚧具有安神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可以将蛤蚧研磨成粉末,与其他中药配伍煎服。
需要注意的是,蛤蚧是中药材,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四、总结蛤蚧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化痰止咳、安神止痛等功能的中药材。
根据不同的病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应用,如内服、外用等。
然而,对于每一种药物的应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用法用量使用。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蛤蚧,又称馬陸蟲,是一种属于多足类节肢动物的昆虫。
蛤蚧的身体长而扁平,呈条状,通常为灰褐色或黑色,具有硬壳和多节的足,总数约为40至400个。
蛤蚧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是温带和热带地区,它们喜欢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
尽管蛤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认为是害虫,但实际上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蛤蚧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1. 改善土壤质量:蛤蚧在土壤中活动时,通过消化和分解有机物质,使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蛤蚧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氮、磷和钾等元素,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因此,在农业中引入蛤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控制害虫数量:蛤蚧是肉食性昆虫,它们以其他昆虫、腐败物和植物残渣为食。
在农田或果园中引入适量的蛤蚧,可以帮助控制许多常见的害虫,如蚜虫、蛴螬和粉虱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还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 分解有毒物质:蛤蚧在土壤中的活动可以帮助分解和降解许多有毒物质,例如农药、石油和化学废物等。
通过消化和分解这些有毒物质,蛤蚧能够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保护土壤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增强土壤通气性:蛤蚧的活动可以松散土壤,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蛤蚧在土壤中挖掘洞穴和通道,有助于促进氧气和水分的流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这对于根系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5. 促进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蛤蚧是食腐动物,它们能够分解和消化植物残渣和动物尸体等有机废弃物。
这使得蛤蚧在有机废物处理和堆肥制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蛤蚧,我们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学肥料的需求。
6. 帮助解决生态问题:蛤蚧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农业和环境问题,还可以在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城市和工业区,由于过度开垦和污染,土壤质量严重下降,植被退化。
蛤蚧功效与作用蛤蚧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多种疾病。
它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止咳等功能,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体系都有一定的疗效。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蛤蚧的功效与作用。
一、蛤蚧的基本情况蛤蚧,学名Glehnia littoralis,属于伞形科植物。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等地,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蛤蚧的外形呈长圆柱形的纺锤状,表面黄褐色或灰白色,有斑纹和纵裂纹。
它的茎部粗壮,多分枝,长约20-60厘米。
叶片互生,呈心形或卵形,具有粗锯齿状的边缘。
花小而白色,集中生于化伞状的花序中,果实是两裂的坚果。
二、蛤蚧的化学成分蛤蚧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皂苷、挥发油、生物碱等。
其中,皂苷是蛤蚧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用效果。
三、蛤蚧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蛤蚧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中暑、痢疾等热毒病症。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 化痰止咳:蛤蚧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肺部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气促、咳痰等症状,对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 润肺止渴:蛤蚧具有润肺止渴的作用,适用于因糖尿病、消渴等原因引起的口渴、咽干等症状。
它可以滋润肺部,改善口干、喉咙干燥、大便乾燥等症状,对于降低血糖、保护心脑血管有一定的帮助。
4. 补气养阴:蛤蚧被认为是一味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它还可以滋阴养血,改善贫血、头晕眼花等症状。
此外,蛤蚧还具有利尿、抗过敏、增强骨骼健康等作用。
它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有助于肾脏的排毒功能。
它还可以减轻过敏反应,降低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同时,蛤蚧中富含的钙、磷等矿物质,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四、蛤蚧的应用蛤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于临床医学,包括汤剂、丸剂、煎剂、浓缩汁液等。
蛤蚧文章目录*一、蛤蚧的概述*二、蛤蚧的功效与作用*三、蛤蚧的分类*四、蛤蚧的药方选录*五、蛤蚧的服用方法*六、蛤蚧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蛤蚧的概述1、蛤蚧的概述蛤蚧,中药名。
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是一类体型中小型的蜥蜴。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功效。
常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2、蛤蚧的别名对蛤蚧、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
3、蛤蚧的性状形态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
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
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
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
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灰绿色或橙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着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
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
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有的再生尾较原生尾短,且银灰色环带不明显。
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
气腥,味微咸。
4、蛤蚧的性味归经性味咸,性平。
归肺、肾经。
5、蛤蚧的来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
6、蛤蚧的产地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蛤蚧的功效与作用1、蛤蚧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暂无此方面介绍。
2、蛤蚧的功效作用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功效。
常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3、蛤蚧的毒副作用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蛤蚧的分类暂无此方面介绍。
蛤蚧的药方选录1、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