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长效机制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摘要:高校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构建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
深刻研究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究原因,制定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教育管理1 构建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着力构建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 保持我党生机与活力源泉的客观要求据中组部通报,2009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38.5%,学生党员226.9万,大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
对一个政党来说,青年是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希望,是一个政党未来发展的动力。
高校学生党员以后会成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担负起党未来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所以,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学识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影响道党的执政地位能否继续巩固,党的执政能力能否继续提高,党的执政使命能否顺利实现。
1.2 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呈现多样化。
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极化,“西化”和“分化”思想进一步冲击着当代大学生思想。
诸多变化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1.3 规范约束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员行为的客观要求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没有一套稳定持久、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全体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纯洁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为党建主线,并提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能力,给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论文将从学生党员队伍中现存的一些问题入手,结合党的十八大对党建工作的要求,探讨建立高职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型”组织,浓缩了时代特色。
十八大还提出了:把纯洁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为党建主线,并提出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四自”能力,给我们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学生党员队伍的增大,给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发展数量的增多,引起了学生党员的质量下降,部分学生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服务意识淡化,入党动机多样化,组织纪律性下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对自身要求入党前与入党后变化大等现象,如不加强管理,不仅严重影响党员的自身形象,关系到党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影响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甚至会危及党的教育事业。
因此,如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人民的本领,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立长效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据课题组成员抽样调查一些党务工作者得知,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已占在校生的10%左右,他们给党组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习生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广大同学的榜样和楷模。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入党动机多样化,少数党员功利主义明显“入党动机是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
教育党建论文(2)教育党建论文篇2浅谈大学生党建教育工作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流动的知识群体,富有朝气与活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本文主要讲了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在分布、结构、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结构多层次、思想多元化、分布重心转移的新特点。
面对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状况的变化,原有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已逐步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高校党组织和有关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1.为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奠定动力基础。
大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成才方向和远大理想,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进而成为奋发成才的不竭动力。
2.为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奠定政治基础。
大学生党建工作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为根本。
其“教育面要宽要大,培养面要适当适量,发展要保证质量”的特点使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了一批合格的接班人,并培养了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3.为大学生成为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奠定思想基础。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做到这一点,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用先进的思想改造、用高尚的精神净化大学生。
4.为大学生成为先进公民奠定品德基础。
大学生作为“教育工厂”的产品,其群体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尚和形象。
因此,把大学生培养成先进的“四有”公民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状当前高校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现状主要有:1.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和理想信念淡化当前社会的转型和经济方式、生活方式、利益关系等的多样化,逐渐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趋利性不断增强、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模糊、政治观念淡薄。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考验,如何与时俱进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思政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整体形势和学生党建的实际情况,从不同层次剖析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常态下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方法的研究,探索多角度解决方案,进而构建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思政会议精神;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2-0214-02学习贯彻全国思政会议精神,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陈国秋,梁媛,聂国东,鞠茵妮(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9)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为基层党组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切实担负起其主体责任。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批又一批优秀大学生的加入,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思政会议精神,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现已成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高校教育迅速发展,现已形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局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
首先,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过程中,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既是前提也是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思政会议上针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指南、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其次,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党员数量的增多,这对处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无疑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
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快,要确保培养质量和水平不下降,就要不断地创新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应对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对建立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大学生预备党员作为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后备力量,其教育管理工作始终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只有党员具备了高素质,我们的党才更加有战斗力,所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及管理是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及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在数量上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受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存在着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
这不仅有损于党的形象,而且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
因此,探索和建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高校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长足发展。
但由于缺乏对学生预备党员实施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松懈问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不足1.重发展数量,轻教育质量部分高校将发展党员的数量作为硬性指标,将党员的教育流于形式。
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对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前期工作计划周详,但对于预备党员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弱化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重要的先进群体,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受诸多制约因素影响,大学生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局限性突显。
该文针对问题充分调研,积极实践,深入推进,以“四个三”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拓展内涵和外延,完善机制建设,拓宽路径平台,全方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A Study o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Play Their Exemplary Vanguard Role: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Four Threes ”Project //FAN Zhenhu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advanced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giving play to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exemplary van‐guard role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Party building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due to many restrictive factors,the limit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Party members become prominent.This paper fully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s,actively practices,and advances in depth,using the“four threes”project as the carrier to further expand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improve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and broaden the path and platform,so a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play their exemplary vanguard role.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exemplary vanguard role;long-term mechanism党的十九大鲜明地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长效机制研究探讨近几年,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大学生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起来。
然而,总有一些党员自身的修养和模范作用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这种情况,必须进行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长效机制。
简述了大学生党员的基本问题和入党后的教育长效机制的对策。
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长效机制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必不可缺的未来。
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完善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活力,需要把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和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
学生入党后继续加大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培养,形成长效再培训机制,让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党员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存在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党员具有优秀的品德、工作热情度高、思想比较开放、责任感强、朝气蓬勃、有着比较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等优点,已经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是在现实中总有一些党员在进入学校工作后整体素质下降、工作热情减少和身为党员的意识薄弱等一些陋习,同时随着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过于世俗化的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显著,使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出现迷茫,功利化的观念使很多大学生对选择入党产生怀疑,丧失了入党的自觉;再者随着党中央对高校学生党建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中党员的发展比例越来越高,在党员发展中,尽管强调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在选拔中,更多地是从学生的成绩、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考察,学生中形成只要成绩好,不犯错就可以入党的观念,使学生党员难以树立先锋模范意识;因而高校党员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重发展、轻培养的倾向,让学生党员不能很好地自觉到自己身上更加神圣的使命。
这既影响了高校党员队伍的发展,又影响影响了党员做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入党后存在的问题。
1.对入党后教育长效机制重视不够大学生发展党员的工作主要分为入党前和入党后两部分,入党前先选出比较优秀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然后考察,把最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吸收到预备党员中去。
入党后主要是针对预备党员和培训的大学生进行集体的再教育。
但是高校在发展党员工作时存在重视入党前、轻视入党后的现象,没有抓牢对入党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制度和队伍配备,严重降低了大学生党员队伍集体的素质。
2.入党后再教育内容和方式过于简单高校对于大学生入党后存在的再教育问题所采取的教育形式太过于应试化,重视说教,不注重引导,召开的会议过多,但会议的内容、载体却很少,而且教育性过于单一,只是重复的进行阅读、写心得体会的方式,使绝大一部分党员产生厌恶入党再教育。
高校在入党再教育上没有合理、系统的对党员进行指导和安排,只是盲目的配合政治内容,对于大学生真正关注的话题和焦点却草草了事,并且其内容过于单调、吸引不了大学生注意。
3.对实践活动不够重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过程中,偏注重培养党员的理论实践,对于现实的生活实践却不太注重,而且一些党员对教育、工作的各种实践活动不太参与,就算参与了也是走个过场,对于理论的学习反而积极参加。
并且党员的实践活动渠道受阻碍、实践的对象太少,一般只有最优秀的党员才能参加,而绝大部分的党员参与不到其中。
4.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不了部分大学生党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党员的身份,把自己划到了普通学生里,严重缺乏身为党员的意识,并在学习教育与生活里缺乏服务他人的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做事情无组织无纪律,容易满足现在的状况,缺少积极向上的热情,这些都是大学生党员队伍里普遍出现的。
5.入党后再教育机制不完善高校对党员再教育系统缺乏监督、管理,并且没有对党员的理论和教育进行系统的规划,很大一部分党员还处在不说不做的阶段,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高校对党员再教育培训中不够重视党员自主意识的培养,平时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没办法严格按照制度做事,使一部分党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组织纪律淡化。
高校对党员再教育进行考评时没有专业的监督考察机制,使考评内容缺乏科学合理性,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党员的表现情况。
二、创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长效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带来社会生活日益显著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有积极的观念,也有消极的思想,这些思潮也必将想象到学生党员队伍中。
国内学者对于高校党员的发展与培养的关注,非常之多,笔者设定从20世纪90年代始的时间条件,查阅相关文献,相关归纳,笔者认为,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如下方面: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问题研究。
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注意到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问题,功利性入党动机是大学生入党普遍存在的现象。
余启利《试析当代大学生不良入党动机及其教育对策》、卫斌、梅丽君《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社会学分析》、陈如、徐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等等,在指出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问题的同时,对出现功利化的倾向作了社会学等方面的分析,这些研究从一个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个方面,是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之集中在步入21世纪以来的研究中,为本文的探索作了很好的铺垫、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创建预先教育机制创新建党部的工作体制,把大学生寻找党员组织的情况变革为党员组织主动寻找大学生,有效缓解了新生入学的入党困难情况,并且从新生开始进行党员基本知识的培训、教育,把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员的拢向党组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高校的党员再教育不仅需要做到从全面发展德、智、美和体,还需要做到高校的本职任务教育大学生,积极发展和学习高校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知识,激发党员的进步热情,努力在党组织政治上精益求精,同时还要定期的对新入党员进行党政纲领和党政性质等一些党组织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加强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热爱,促进党员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高校建立业余党校,通过业余党校对全校范围的新生进行党的介绍和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大学生知道党组织的作用并正确的理解什么是党。
第三,建立身边的模范,通过模范亲生的讲解来加强对新入党员和周边的党员素质的提升,加强大学生入党的兴趣,并引导党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实践活动以及借鉴周围优秀党员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
2.抓好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的教育在高校党建组织发展党员的时候,要严格的对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进行党基本知识、党基本理论、党基本经验和党基本路线的培训、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给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设立一个总的目标,让他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高校通过建立业余党校并以上课的形式来定期对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进行党工作的重点讲解、党风党纪、现行方针、优良传统、现行政策、优良作风和最新的理论成果等的培训、教育,并针对大学生的热议话题和社会的热点聚焦组成讨论组,加强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正确分清对错的能力。
第二,高校多创建一些演讲、知识竞赛等理论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深入、积极的开展党的宣传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并以可以另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活动,使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第三,高校党建组织要积极联系一些关于党的演讲、电影和宣称片等活动,带领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进行活动的参观和观看,并通过上述的活动让预备党员和积极入党成员明白党的坚定信念、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动机的重要性,使自己自觉的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来前进。
3.对入党大学生的教育长效机制入党大学生的再教育已经是高校需要面对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继续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在新入党大学生的入党宣言仪式时,对全部党员进行当基本知识的培训,让新入党员能充分理解党的宗旨,并让新入党员在党旗下发出誓言,还要设立一个监督、检查的团队,定期的对大学生党员检查,防止他们的思想和素质退后。
第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高校的建党组织也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大学生党员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学习和制定出学习计划,而计划要详细到有主题、有学习前的安排、有内容,还要有学习过程的记录、讨论、发言和学习完成后的报告、体验。
第三,要适时地让党员锻炼锻炼,给他们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和担子。
高校建党组织要设立先进性的标准,清楚的告诉全部党员怎么做才是优秀,并把这些标准带进大学生党员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比如,我们可以在生活里设立一个优秀模范宿舍,在学习中设立一个党员帮助岗,并规定凡是党员就要佩戴党员标志,好时时的提醒党员们自己的身份已经不是普通大学生了,要争当生活上和学习上模范的同时也要团结班级遵纪爱岗。
第四,建立完善的公平、民主的讨论、评议会,并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让所有的大学生和党员全部参加。
党员的生活会主要目的是体现出民主,共同对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进行审核,审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要当众进行批评和教育,认错态度好的小惩罚一下就行,认错态度差的、不知悔改的直接开除或者记过。
4.抓好实习生党员的教育在如今的高校党员队伍里,总会有一批该毕业、出去实习的不在校党员,这些实习生虽然不在学校但也是属于学校党员队伍的一员,所以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是高校建党组织需要重点抓紧的,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这些实习生党员大多数是在私企形式的单位实习,而这些单位基本上都没有设立相关的党活动和党组织,实习生党员又因为太忙根本没空在单位和学校两面跑,所以他们也不能参加学校里的党政实践活动和关于党的会议。
第二,还有一些该毕业、出去实习预备党员不能很顺利在学校转为正式党员,这是因为这些实习生党员基本已经脱离了学校,学校不能十分清楚地掌握他们在校外生活、工作、学习的状况是否符合建党组织所颁布的要求。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要做到,设立以专业为单位的流动形式的党组织,让他们来进行实习生党员和学校建党组织的沟通、联系。
第三,利用网络建立学校的党员网站和党员微博,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和培训、教育全部显示在网站上,方便让实习生党员知道学校党员队伍的消息。
三、结束语大学生入党后教育长效机制,是防止党员因为骄傲而引起的素质下降最好的途径,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必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大学生入党后教育长效机制已经成为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高校建党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1]王多梦,王晓莉.浅议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j].实事求是,2009,(6):20-21.[2]段然堂,屈家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报,2011,(24):33-35.[3]刘冬辉,黎春峰.创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96-98.[4]廖小杰,李金涛,张勇.大学生党员再培养实效性研究[j].自然科学·管理观察,2008,(16):122-124.[5]孙宜芳.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134-136.。